•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上海 200031;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观察分析筛查发现的无症状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6年1月至2019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确诊的无症状RB患儿8例1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确诊年龄2 d~20个月,中位数确诊年龄6个月;单眼5例,双眼3例。国际眼内RB分期,A期、B期、C期分别为4、3、4只眼。有RB家族史1例。行Rb1基因检测4例。8例患儿的16名父母及3名兄弟姐妹均行常规眼部检查及超广角眼底照相检查。全身静脉化学药物治疗(IVC)采用卡铂、长春新碱和依托泊苷联合方案;眼动脉灌注化学药物治疗(IAC)采用马法兰和卡铂;眼局部治疗包括冷冻和经瞳孔温热疗法(TTT)。平均随访时间47.25个月。结果 8例患儿均无任何眼部症状。行IVC 5~6次者6例,IAC 3次者1例,仅眼局部治疗者1例。11只眼中,行眼局部冷冻治疗9只眼,TTT治疗8只眼。随访中发现新瘤体2例,发现新瘤体时间为化疗结束后平均6.3个月。末次随访时,瘤体消退11只眼,稳定11只眼;无眼球摘除者,保眼率100%(8/8)。最佳矫正视力0.1、1.0者分别为3、5只眼;未查及者3只眼。行Rb1基因检测的4例患儿中,未检测到明确致病变异3例,检测到Rb1基因1c.35_69del(p.T12fs)杂合突变1例。16名父母中,双眼眼球痨1名,为双眼RB患儿的母亲。3名兄弟姐妹中,双眼RB 1例,为双眼RB患儿的哥哥。结论 眼部筛查有助于发现早期RB,经IVC、IAC等全身或局部化学药物治疗及冷冻、TTT等眼局部治疗后保眼率高,长期视力预后较好。

引用本文: 伊秀倩, 周晓婷, 钱江, 任慧, 薛康. 筛查发现无症状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分析.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1, 37(3): 201-205.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00709-00329 复制

版权信息: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期刊社《中华眼底病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改编

  • 上一篇

    Leber先天性黑矇六家系临床表现和遗传分析
  • 下一篇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大鼠视网膜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