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 河南省眼科研究所 河南省立眼科医院 河南省眼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450003;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确定1个具有无色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SP)表型的Usher综合征(USH)家系的致病基因及其与眼部表现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1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门诊检查确诊的具有RPSP表现的1F型USH患儿1例和其父母纳入研究。患儿女,9岁。双眼夜盲4年余;听力下降7年,目前双耳感音神经性耳聋。双眼最佳矫正视力0.5+。眼底未见明显色素沉着。外围视野视敏度下降。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周边视网膜外层变薄,椭圆体带消失。视网膜电图检查,视杆、视锥系统反应重度下降。患儿父母临床表型正常。抽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提取全基因组DNA,采用自主研发的靶向捕获试剂盒(PS400),使用二代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基因变异,对可疑致病突变位点通过Sanger测序进行验证,并在家系成员中进行共分离。依据序列变异解读标准和指南对变异进行致病性评估;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评估变异对编码蛋白的影响。结果 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检测到PCDH15基因c.4109dupA(p.K1370fs)(M1)、c.17dupA(p.Y6_L7delinsX)(M2)复合杂合突变位点,经Sanger测序验证,变异在该家系中呈共分离状态。经序列变异解读标准和指南评估,M1、M2均为PCDH15基因致病性变异,M1导致编码蛋白跨膜结构完全改变,M2导致基因仅能翻译出6个氨基酸,预测不能合成PCDH15蛋白。根据临床表型、基因变异致病性以及蛋白结构预测,最终临床诊断为PCDH15相关1F型USH。结论 PCDH15基因c.4109dupA、c.17dupA为该家系患儿USH的致病突变位点,该复合杂合新突变导致PCDH15蛋白无法正常合成,从而引起眼部及耳部表现。

引用本文: 朱青, 李亚, 游雅, 施晓萌, 雷博. PCDH15基因复合杂合新突变致无色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表型的1F型Usher综合征一家系.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1, 37(6): 444-448.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00928-00473 复制

版权信息: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期刊社《中华眼底病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改编

  • 上一篇

    不同类型青光眼中巩膜筛板曲率的比较及其意义
  • 下一篇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眼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后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图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