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观察并分析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割手术(PPV)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确诊为合并CRF的PDR并行PPV治疗的58例患者8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48.45±10.41)岁。肾功能衰竭病程(4.15±3.23)年;糖尿病病程(14.45±6.71)年。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Snellen视力表进行,记录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患眼logMAR BCVA 2.04±0.82(0.7~2.8)。玻璃体积血持续时间(2.65±1.55)个月。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38只眼(46.3%,38/82)。既往有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史32只眼(39.0%,32/82)。患眼均行25G PPV治疗。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者手术前3 d行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晶状体混浊影响手术操作者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手术。收集患者血糖、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等生化指标和替代治疗方式(无透析、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 Fisher 确切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判断两变量相关性。结果 手术后6个月,患眼平均logMAR BCVA 1.16±0.57;与手术前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37,P<0.001)。BCVA≥0.1、<0.1者分别为44、38只眼。手术后玻璃体再积血(PVH)17只眼(20.7%,17/82)。无透析者、血液透析者、腹膜透析者发生PVH分别为15(46.9%,15/32)、1(2.3%,1/44)、1(16.7%,1/6)只眼。无透析者与血液透析者PVH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06,P<0.05);腹膜透析者与无透析者、血液透析者PVH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94、2.849,P>0.05)。玻璃体腔填充硅油、灌注液者发生PVH分别为3(10.0%,3/30)、14(27.0%,14/52)只眼;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15,P<0.05)。需再次PPV手术治疗者分别为1(33.3%,1/3)、10(71.4%,10/14)只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NVG)12只眼(14.6%,12/8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比值比(OR)=0.911,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期(OR=7.229,P<0.05)、肾功能衰竭病程(OR=0.850,P<0.05)、手术时间(OR=1.135,P<0.05)是视力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OR=1.158,P<0.05)、肾功能衰竭病程(OR=1.172,P<0.05)、替代治疗是发生PVH的独立影响因素;糖尿病病程(OR=1.138,P<0.05)、肾功能衰竭病程(OR=1.157,P<0.05)是手术后发生NVG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VH与手术后NVG呈强相关性(r=0.469,P<0.01)。血糖、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与手术后视力预后、PVH、NVG发生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合并CRF的PDR患者,DR分期、年龄、肾功能衰竭病程及手术时长与视力预后相关;与未行替代治疗者比较,血液透析治疗可降低手术后PVH、NVG的发生。

引用本文: 李雪景, 王坤, 姚一民, 尚庆丽. 慢性肾衰竭患者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疗效观察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3, 39(2): 145-152.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21030-00564 复制

  • 上一篇

    渴络欣胶囊治疗中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
  • 下一篇

    转胶蛋白-2抑制高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转录组测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