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医院) 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眼科学院, 济南 250021;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内界膜(ILM)剥除、C3F8填充治疗伴与不伴黄斑劈裂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HM-M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7年1月至2022年2月于山东省眼科医院检查诊断为伴与不伴黄斑劈裂的HM-MH患者23例23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例5只眼,女性18例18只眼;年龄(54.43±12.96)岁。伴与不伴黄斑劈裂者分别为12例12只眼、11例11只眼,并据此分为劈裂组、非劈裂组。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B型超声、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以及眼轴长度(AL)测量。BCVA检查采用Snellen视力表进行,统计时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黄斑裂孔(MH)直径、logMAR BCVA、AL、后巩膜葡萄肿眼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眼均行PPV联合ILM剥除、C3F8填充手术。随访时间为末次手术后至少3个月。对比观察两组患眼手术后BCVA变化及MH闭合情况。组内手术前后BCVA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组间手术前及手术后BCVA比较采用Mann-whiteny U检验。结果 初次手术后,23只眼中,MH闭合17只眼(74%,17/23)。劈裂组12只眼中,MH闭合8只眼(66.7%,8/12),未闭合4只眼(33.3%,4/12);非劈裂组11只眼中,MH闭合9只眼(81.8%,9/11),未闭合2只眼(18.2,2/11)。两组患眼初次手术后MH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3个月,劈裂组、非劈裂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1.00±0.46、1.03±0.83和0.53±0.63、0.55±0.41。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1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3、0.358);手术后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07)。劈裂组与非劈裂组患眼间logMAR BCVA比较,手术后1、3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87、0.950)。结论 PPV联合ILM剥除、C3F8填充手术治疗伴与不伴黄斑劈裂的HM-MH能促进多数患眼MH闭合,改善患眼视力。

引用本文: 王倩, 原公强, 高华, 张静静. 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伴与不伴黄斑劈裂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疗效分析.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3, 39(8): 664-668.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30512-00217 复制

  • 上一篇

    高度近视血管旁异常与近视牵拉性黄斑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 下一篇

    近视患者出现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