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徐青, 宫朝举, 杨潇, 刘亚鲁, 李婕, 盛爱芹, 张翼鹏, 乔磊, 黎严莲, 李甦雁. 血清犬弓蛔虫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抗体对眼弓蛔虫病的诊断价值.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4, 40(5): 366-371.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40104-00002 复制
眼弓蛔虫病(OT)是由于犬或猫弓蛔虫幼虫侵入眼内组织引起的以葡萄膜炎为主要表现的眼部疾病[1-2],常单眼发病,成人和儿童均为易感人群,后者更易受到侵犯[3-6]。OT临床表现包括角膜带状变性、并发性白内障、视网膜肉芽肿、玻璃体混浊以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7-9]。由于目前对OT的认识仍然有限,部分患者早期眼部体征并不典型,或缺少特异性,往往难以正确诊断,在缺乏寄生虫证据的情况下,免疫学反应成为一种有用的诊断工具[10-11]。眼内液中免疫成分的检测可准确反映眼局部的免疫应答状况,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抗体(anti-T-IgG)检测率高于血清筛查,近年已成为OT诊断的金标准[5,12-13]。然而考虑到尚无针对眼内液抗体检测的试剂盒,眼内液抗体浓度的正常值、临界值尚无统一结论,采用血清检测试剂盒及判断标准,可能存在误差[9, 14];此外,眼内液采集为侵袭性操作,有引起眼内感染的风险[15];眼内液样本获取受手术开始眼压波动影响[2],尤其是玻璃体样本局限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并非所有患者初诊时均可获得眼内液样本。因此,其临床应用受到局限,血清抗体检测仍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指标。既往研究关于血清学方法对OT的诊断价值仍存在争议[16-18]。为此,本研究目的是评价血清中anti-T-IgG水平对OT的诊断价值,以期为OT患者免疫学诊断中样本的选择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诊断试验。本研究经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xyyll[2021]112);遵循《赫尔辛基宣言》原则;患者或其监护人均获知情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2015年6月至2022年12月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疑似OT患者109例109只眼纳入本研究。根据临床表现及Goldmann-Witmer系数(GWC)将患者分为OT组、非OT组,分别为76例76只眼、33例33只眼。OT组诊断及纳入标准:(1)单侧受累;(2)眼内液anti-T-IgG阳性,且GWC≥4,或后极部或周边部视网膜出现肉芽肿样改变、玻璃体混浊机化、玻璃体条带等OT典型表现(图1);(3)配对血清和眼内液样本同一时间收集,且在同一批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中检测;(4)排除眼弓形虫病、结节病、眼结核、其他感染性葡萄膜炎等眼部疾病[1, 10]。非OT组诊断及纳入标准:(1)单侧受累;(2)眼内液anti-T-IgG检测阴性;(3)诊断为其他病因的葡萄膜炎或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3,10]。

1A示彩色眼底像,后极部、黄斑颞侧灰白色肉芽肿(白箭);1B示彩色眼底像,周边、颞侧白色肉芽肿(红箭),视盘条索状牵拉鼻侧视网膜。1C示图1A同眼B型超声像,玻璃体腔探及形态不规则、强度不等的条带状光带与视盘光带相连;1D示另一患眼B型超声像,肉芽肿表面条索状牵拉形成玻璃体条带
患者就诊时,由一名训练有素的医生进行标准化面对面访谈,通过统一问卷调查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眼别、病程、居住地、猫狗接触史等人口统计学数据。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必要时行B型超声、超声生物显微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眼底检查由经验丰富的视网膜专家完成。记录斜视、白内障、虹膜后粘连、角膜带状变性、玻璃体混浊等临床特征及并发症情况,参照文献[1]的方法对玻璃体混浊程度进行分级。
配对收集患者血清和眼内液样本。采集静脉血2 ml,离心分离血清;收集房水或玻璃体样本100 μl。采用犬弓蛔虫IgG检测试剂盒(REF58721,德国IBL公司)检测患者血清及眼内液中anti-T-IgG水平,酶标仪型号为Synergy H1(Biotek公司)。抗体水平用U值表示,U=样本吸光度[A,旧称光密度(OD)]值×10/临界值,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血清U值>11为阳性,<9为阴性;根据文献[12, 19]的标准将眼内液样本U值>3定义为阳性。采用人IgG检测试剂盒(美国RayBio公司)检测患者血清及眼内液中总IgG含量,GWC=[眼内液anti-T-IgG浓度/眼内液总IgG浓度]/[血清anti-T-IgG浓度/血清总IgG浓度],GWC≥4为检测结果阳性。
采用SPSS19.0和GraphPad Prism 9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经Shapiro-Wilk检验为偏态分布数据,以中位数(四分间距)[M(Q1,Q3)]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数表示,其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当有1个单元格的理论频数<1时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偏态分布计量指标差异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评价血清anti-T-IgG对OT的诊断价值。采用Kappa检验分析血清、眼内液anti-T-IgG阳性率与OT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定义如下:0.00~0.20为缺乏一致性,0.21~0.40为一般一致性,0.41~0.60为一致性良好,0.61~0.80为一致性显著,0.81~1.00为高度一致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对相关系数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09例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54例;均为单眼发病,其中右眼、左眼分别为51、58只眼。年龄13.0(10.0,29.5)岁,其中儿童(年龄<16岁)患者70例。病程7.0(2.0,12.0)个月。居住地为农村者90例;城镇/城市者19例。有猫狗接触史者75例。109只眼中,玻璃体混浊91只眼(83.5%,91/109);晶状体混浊44只眼(40.4%,44/109);牵拉性视网膜脱离41只眼(37.6%,41/109);斜视23只眼(21.1%,23/109);虹膜后粘连20只眼(18.3%,20/109);角膜带状变性13只眼(11.9%,13/109)。
与非OT组比较,OT组患者中位年龄明显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及有猫狗接触史患者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性别构成比、眼别、病程及居住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两组间BCVA、斜视、晶状体混浊、虹膜后粘连、角膜带状变性及玻璃体混浊分级、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与非OT组比较,OT组患者血清anti-T-IgG阳性率及U值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3)。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nti-T-IgG诊断OT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72[95%可信区间(CI)0.607~0.817]、0.79(95%CI 0.606~0.904)、0.89(95%CI 0.775~0.950)、0.55(95%CI 0.402~0.695)、3.41(95%CI 1.742~6.681)、0.35(95%CI 0.240~0.513)。ROC曲线下面积为0.77(95%CI 0.669~0.860),最佳诊断临界值为10.19,约登指数为0.55,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6.32%、78.79%(图2)。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与眼内液anti-T-IgG水平呈正相关(rs=0.520,95%CI 0.363~0.648,P<0.000 1)(图3)。一致性评价结果显示,109例患者中,OT组患者血清anti-T-IgG阴性21例(19.3%,21/109),非OT组血清anti-T-IgG阳性7例(6.4%,7/109);血清anti-T-IgG阳性率与OT诊断一致性良好(Kappa值0.457,95%CI 0.292~0.622)(表4)。OT组眼内液anti-T-IgG阴性15例(13.8%,15/109),非OT组无眼内液anti-T-IgG阳性者;眼内液anti-T-IgG阳性率与OT诊断一致性显著(Kappa值0.711,95%CI 0.582~0.840),优于血清anti-T-IgG与OT诊断一致性(表4)。


3 讨论
本研究OT组患者多为儿童,多数居住于农村地区,具有猫狗接触史,且病程较长,中位病程8个月,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视力改变早期不易发现,未及时就诊,或早期临床特征不典型,就诊时检查不彻底,以至误诊、漏诊有关。本组OT患者就诊时59.2%的患眼BCVA低于0.1,32.9%的患眼出现中至重度玻璃体混浊,44.7%的患眼出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OT终末期表现,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早期明确诊断至关重要。然而由于OT与其他病因葡萄膜炎具有一些共同临床特征[13],本研究OT组和非OT组患眼在BCVA、眼前节体征、玻璃体混浊分级、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临床表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单纯通过临床特征进行诊断存在一定困难。
OT诊断的金标准是在眼部活组织检查中发现犬弓蛔虫蛔蚴,然而从眼中获取病变组织进行活检非常困难,且风险较高[10, 20]。所以,OT诊断主要依靠特征性临床表现和免疫学检测结果[5, 21-22]。既往已有较多文献报道血清anti-T-IgG检测对OT诊断的重要性,认为血清学检测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10, 16-17, 23]。但另有研究表明,OT患者血清中往往检测不到anti-T-IgG,认为血清学筛查对OT诊断没有帮助[18]。
本研究采用商品化血清犬弓蛔虫IgG检测试剂盒,采用说明书推荐的11 U作为临界值,评价血清学检测对OT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OT组血清anti-T-IgG阳性率及U值均高于非OT组,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6-17],但血清anti-T-IgG检测诊断OT的灵敏度(72%)和特异性(79%)均为中度。张翔等[15]纳入25例OT患者和42例单眼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其血清anti-T-IgG检测诊断OT的灵敏度(76.0%)和特异性(88.2%)也为中度。Huang等[10]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分组,其中OT组128例,非OT组162例,采用相同试剂盒及临界值,其血清anti-T-IgG为中度灵敏度(72.1%)和高特异性(95.5%)。
相较于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EILSA检测血清anti-T-IgG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受患者病程和样本采集时机影响[13]。本研究血清anti-T-IgG特异性较低的原因,我们分析可能与患者病程较长有关,至我院就诊时已过了炎症急性期,宿主对弓蛔虫的免疫反应较弱,因此抗体水平可能很低甚至出现假阴性,导致特异性较低;此外,本研究纳入的非OT患者人群与以往研究纳入的患者人群可能存在个体化差异,也会影响血清anti-T-IgG检测的特异性。
Abd El-Aal等[17]根据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生物化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组,其中OT患者30例,非OT患者82例,采用美国Sigma公司犬弓蛔虫IgG检测试剂盒,分析血清anti-T-IgG的诊断效能,结果显示采用新的临界值0.258,血清anti-T-IgG ELISA检测灵敏度为93.3%,特异性为100.0%,由此作者提出血清anti-T-IgG在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可作为OT的诊断工具,应将血清anti-T-IgG作为疑似OT患者筛查的常规指标。可能与使用试剂盒不同、纳入患者个体及病程差异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anti-T-IgG灵敏度和特异性不高,即使采用ROC获得的最佳临界值10.19,血清anti-T-IgG的灵敏度(76.32%)和特异性(78.79%)仍为中度,因此需谨慎对待基于血清学的检测结果。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与眼内液anti-T-IgG水平呈正相关,但血清anti-T-IgG阳性率与OT诊断的一致性不好,低于眼内液阳性率与OT诊断的一致性,19.3%的OT患者血清anti-T-IgG为阴性,6.4%的非OT患者血清anti-T-IgG为阳性,即血清anti-T-IgG阴性不能排除OT诊断,血清anti-T-IgG阳性也不能确诊为OT,因此血清anti-T-IgG不能作为OT诊断依据。然而血清学检测对OT诊断并非毫无价值,眼内液阳性患者需同时行血清学检测,以便计算GWC,判断特异性抗体产生部位,本研究为OT患者免疫学诊断中样本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本研究的局限性是OT较为罕见,同时受配对收集患者血清和眼内液样本限制,难以纳入更多患者;此外,仅检测了anti-T-IgG,可能导致猫弓蛔虫感染的OT患者漏诊,因此有待大样本量及其他试验方法对本研究结果加以验证。
眼弓蛔虫病(OT)是由于犬或猫弓蛔虫幼虫侵入眼内组织引起的以葡萄膜炎为主要表现的眼部疾病[1-2],常单眼发病,成人和儿童均为易感人群,后者更易受到侵犯[3-6]。OT临床表现包括角膜带状变性、并发性白内障、视网膜肉芽肿、玻璃体混浊以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7-9]。由于目前对OT的认识仍然有限,部分患者早期眼部体征并不典型,或缺少特异性,往往难以正确诊断,在缺乏寄生虫证据的情况下,免疫学反应成为一种有用的诊断工具[10-11]。眼内液中免疫成分的检测可准确反映眼局部的免疫应答状况,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抗体(anti-T-IgG)检测率高于血清筛查,近年已成为OT诊断的金标准[5,12-13]。然而考虑到尚无针对眼内液抗体检测的试剂盒,眼内液抗体浓度的正常值、临界值尚无统一结论,采用血清检测试剂盒及判断标准,可能存在误差[9, 14];此外,眼内液采集为侵袭性操作,有引起眼内感染的风险[15];眼内液样本获取受手术开始眼压波动影响[2],尤其是玻璃体样本局限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并非所有患者初诊时均可获得眼内液样本。因此,其临床应用受到局限,血清抗体检测仍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指标。既往研究关于血清学方法对OT的诊断价值仍存在争议[16-18]。为此,本研究目的是评价血清中anti-T-IgG水平对OT的诊断价值,以期为OT患者免疫学诊断中样本的选择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诊断试验。本研究经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xyyll[2021]112);遵循《赫尔辛基宣言》原则;患者或其监护人均获知情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2015年6月至2022年12月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疑似OT患者109例109只眼纳入本研究。根据临床表现及Goldmann-Witmer系数(GWC)将患者分为OT组、非OT组,分别为76例76只眼、33例33只眼。OT组诊断及纳入标准:(1)单侧受累;(2)眼内液anti-T-IgG阳性,且GWC≥4,或后极部或周边部视网膜出现肉芽肿样改变、玻璃体混浊机化、玻璃体条带等OT典型表现(图1);(3)配对血清和眼内液样本同一时间收集,且在同一批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中检测;(4)排除眼弓形虫病、结节病、眼结核、其他感染性葡萄膜炎等眼部疾病[1, 10]。非OT组诊断及纳入标准:(1)单侧受累;(2)眼内液anti-T-IgG检测阴性;(3)诊断为其他病因的葡萄膜炎或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3,10]。

1A示彩色眼底像,后极部、黄斑颞侧灰白色肉芽肿(白箭);1B示彩色眼底像,周边、颞侧白色肉芽肿(红箭),视盘条索状牵拉鼻侧视网膜。1C示图1A同眼B型超声像,玻璃体腔探及形态不规则、强度不等的条带状光带与视盘光带相连;1D示另一患眼B型超声像,肉芽肿表面条索状牵拉形成玻璃体条带
患者就诊时,由一名训练有素的医生进行标准化面对面访谈,通过统一问卷调查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眼别、病程、居住地、猫狗接触史等人口统计学数据。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必要时行B型超声、超声生物显微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眼底检查由经验丰富的视网膜专家完成。记录斜视、白内障、虹膜后粘连、角膜带状变性、玻璃体混浊等临床特征及并发症情况,参照文献[1]的方法对玻璃体混浊程度进行分级。
配对收集患者血清和眼内液样本。采集静脉血2 ml,离心分离血清;收集房水或玻璃体样本100 μl。采用犬弓蛔虫IgG检测试剂盒(REF58721,德国IBL公司)检测患者血清及眼内液中anti-T-IgG水平,酶标仪型号为Synergy H1(Biotek公司)。抗体水平用U值表示,U=样本吸光度[A,旧称光密度(OD)]值×10/临界值,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血清U值>11为阳性,<9为阴性;根据文献[12, 19]的标准将眼内液样本U值>3定义为阳性。采用人IgG检测试剂盒(美国RayBio公司)检测患者血清及眼内液中总IgG含量,GWC=[眼内液anti-T-IgG浓度/眼内液总IgG浓度]/[血清anti-T-IgG浓度/血清总IgG浓度],GWC≥4为检测结果阳性。
采用SPSS19.0和GraphPad Prism 9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经Shapiro-Wilk检验为偏态分布数据,以中位数(四分间距)[M(Q1,Q3)]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数表示,其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当有1个单元格的理论频数<1时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偏态分布计量指标差异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评价血清anti-T-IgG对OT的诊断价值。采用Kappa检验分析血清、眼内液anti-T-IgG阳性率与OT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定义如下:0.00~0.20为缺乏一致性,0.21~0.40为一般一致性,0.41~0.60为一致性良好,0.61~0.80为一致性显著,0.81~1.00为高度一致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对相关系数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09例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54例;均为单眼发病,其中右眼、左眼分别为51、58只眼。年龄13.0(10.0,29.5)岁,其中儿童(年龄<16岁)患者70例。病程7.0(2.0,12.0)个月。居住地为农村者90例;城镇/城市者19例。有猫狗接触史者75例。109只眼中,玻璃体混浊91只眼(83.5%,91/109);晶状体混浊44只眼(40.4%,44/109);牵拉性视网膜脱离41只眼(37.6%,41/109);斜视23只眼(21.1%,23/109);虹膜后粘连20只眼(18.3%,20/109);角膜带状变性13只眼(11.9%,13/109)。
与非OT组比较,OT组患者中位年龄明显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及有猫狗接触史患者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性别构成比、眼别、病程及居住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两组间BCVA、斜视、晶状体混浊、虹膜后粘连、角膜带状变性及玻璃体混浊分级、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与非OT组比较,OT组患者血清anti-T-IgG阳性率及U值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3)。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nti-T-IgG诊断OT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72[95%可信区间(CI)0.607~0.817]、0.79(95%CI 0.606~0.904)、0.89(95%CI 0.775~0.950)、0.55(95%CI 0.402~0.695)、3.41(95%CI 1.742~6.681)、0.35(95%CI 0.240~0.513)。ROC曲线下面积为0.77(95%CI 0.669~0.860),最佳诊断临界值为10.19,约登指数为0.55,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6.32%、78.79%(图2)。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与眼内液anti-T-IgG水平呈正相关(rs=0.520,95%CI 0.363~0.648,P<0.000 1)(图3)。一致性评价结果显示,109例患者中,OT组患者血清anti-T-IgG阴性21例(19.3%,21/109),非OT组血清anti-T-IgG阳性7例(6.4%,7/109);血清anti-T-IgG阳性率与OT诊断一致性良好(Kappa值0.457,95%CI 0.292~0.622)(表4)。OT组眼内液anti-T-IgG阴性15例(13.8%,15/109),非OT组无眼内液anti-T-IgG阳性者;眼内液anti-T-IgG阳性率与OT诊断一致性显著(Kappa值0.711,95%CI 0.582~0.840),优于血清anti-T-IgG与OT诊断一致性(表4)。


3 讨论
本研究OT组患者多为儿童,多数居住于农村地区,具有猫狗接触史,且病程较长,中位病程8个月,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视力改变早期不易发现,未及时就诊,或早期临床特征不典型,就诊时检查不彻底,以至误诊、漏诊有关。本组OT患者就诊时59.2%的患眼BCVA低于0.1,32.9%的患眼出现中至重度玻璃体混浊,44.7%的患眼出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OT终末期表现,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早期明确诊断至关重要。然而由于OT与其他病因葡萄膜炎具有一些共同临床特征[13],本研究OT组和非OT组患眼在BCVA、眼前节体征、玻璃体混浊分级、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临床表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单纯通过临床特征进行诊断存在一定困难。
OT诊断的金标准是在眼部活组织检查中发现犬弓蛔虫蛔蚴,然而从眼中获取病变组织进行活检非常困难,且风险较高[10, 20]。所以,OT诊断主要依靠特征性临床表现和免疫学检测结果[5, 21-22]。既往已有较多文献报道血清anti-T-IgG检测对OT诊断的重要性,认为血清学检测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10, 16-17, 23]。但另有研究表明,OT患者血清中往往检测不到anti-T-IgG,认为血清学筛查对OT诊断没有帮助[18]。
本研究采用商品化血清犬弓蛔虫IgG检测试剂盒,采用说明书推荐的11 U作为临界值,评价血清学检测对OT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OT组血清anti-T-IgG阳性率及U值均高于非OT组,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6-17],但血清anti-T-IgG检测诊断OT的灵敏度(72%)和特异性(79%)均为中度。张翔等[15]纳入25例OT患者和42例单眼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其血清anti-T-IgG检测诊断OT的灵敏度(76.0%)和特异性(88.2%)也为中度。Huang等[10]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分组,其中OT组128例,非OT组162例,采用相同试剂盒及临界值,其血清anti-T-IgG为中度灵敏度(72.1%)和高特异性(95.5%)。
相较于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EILSA检测血清anti-T-IgG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受患者病程和样本采集时机影响[13]。本研究血清anti-T-IgG特异性较低的原因,我们分析可能与患者病程较长有关,至我院就诊时已过了炎症急性期,宿主对弓蛔虫的免疫反应较弱,因此抗体水平可能很低甚至出现假阴性,导致特异性较低;此外,本研究纳入的非OT患者人群与以往研究纳入的患者人群可能存在个体化差异,也会影响血清anti-T-IgG检测的特异性。
Abd El-Aal等[17]根据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生物化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组,其中OT患者30例,非OT患者82例,采用美国Sigma公司犬弓蛔虫IgG检测试剂盒,分析血清anti-T-IgG的诊断效能,结果显示采用新的临界值0.258,血清anti-T-IgG ELISA检测灵敏度为93.3%,特异性为100.0%,由此作者提出血清anti-T-IgG在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可作为OT的诊断工具,应将血清anti-T-IgG作为疑似OT患者筛查的常规指标。可能与使用试剂盒不同、纳入患者个体及病程差异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anti-T-IgG灵敏度和特异性不高,即使采用ROC获得的最佳临界值10.19,血清anti-T-IgG的灵敏度(76.32%)和特异性(78.79%)仍为中度,因此需谨慎对待基于血清学的检测结果。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与眼内液anti-T-IgG水平呈正相关,但血清anti-T-IgG阳性率与OT诊断的一致性不好,低于眼内液阳性率与OT诊断的一致性,19.3%的OT患者血清anti-T-IgG为阴性,6.4%的非OT患者血清anti-T-IgG为阳性,即血清anti-T-IgG阴性不能排除OT诊断,血清anti-T-IgG阳性也不能确诊为OT,因此血清anti-T-IgG不能作为OT诊断依据。然而血清学检测对OT诊断并非毫无价值,眼内液阳性患者需同时行血清学检测,以便计算GWC,判断特异性抗体产生部位,本研究为OT患者免疫学诊断中样本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本研究的局限性是OT较为罕见,同时受配对收集患者血清和眼内液样本限制,难以纳入更多患者;此外,仅检测了anti-T-IgG,可能导致猫弓蛔虫感染的OT患者漏诊,因此有待大样本量及其他试验方法对本研究结果加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