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34岁。因左眼视物模糊1周于2022年1月24日到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就诊。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史。发病前1周有发热病史,未接受任何诊治。眼科检查:右眼、左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别为1.0、0.5。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5.8、18.0 mm Hg(1 mm Hg=0.133 kPa)。双眼眼前节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底检查,左眼黄斑中心凹上方片状黄白色病灶(图1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左眼黄斑中心凹上方视网膜增厚,神经上皮层局限性圆顶状脱离伴视网膜下液,其下腔隙内片状强反射物质,椭圆体带和嵌合体带缺失,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增厚反射增强,脉络膜增厚(图1B)。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左眼视网膜病灶处斑片状弱信号(图1C)。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左眼早期拱环及上方一片状强荧光灶(图1D);晚期病灶荧光增强呈“湖泊样”荧光素渗漏(图1E)。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左眼病灶呈持续的弱荧光,病灶边缘强荧光晕(图1F)。右眼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左眼急性特发性黄斑病变(AIM)。未给予患者任何治疗,随访观察。6个月后患者于我院复查,左眼BCVA1.0。OCT检查,左眼黄斑中心凹处神经上皮层脱离消失、视网膜下液吸收,病灶处椭圆体带和嵌合体带结构完全恢复,RPE层欠平整。OCTA检查,左眼病灶处的脉络膜毛细血管结构几乎恢复到正常外观。


讨论 AIM是一种罕见的以黄斑或黄斑旁病变为特征的急性自限性眼底疾病,主要累及健康青年人。患者常表现为突发的单眼中心视力下降,部分患者发病前伴有流感样症状。该病眼底表现为黄斑部黄白色病灶,急性期可伴有视网膜下积液和视网膜内出血[1]。预后一般较好,大多数患者可在数周至数月内自发缓解且视力可完全恢复[1-2]。关于AIM的发病率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报道,AIM患者检测出柯萨奇病毒,本病可能和病毒感染有关[3-4]。排除其他自身免疫性和感染性疾病,AIM眼底表现为黄斑区黄白色急性渗出性病灶,常易将其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成人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等其他类型的黄斑病变相混淆,临床工作中需结合其临床表现及多模式影像学特征相鉴别[5-7]。AIM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特征性的眼底表现和影像学检查,AIM是外层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炎症反应。FFA检查晚期呈“湖泊样”荧光素渗漏,ICGA检查,全程片状弱荧光[5]。
本例患者为健康青年女性,发病前有发热病史,眼底检查,左眼黄斑区的黄白色病灶,OCT检查可见左眼外层视网膜损害、视网膜下积液和强反射物质,脉络膜增厚。OCTA检查可见左眼病灶处斑片状弱信号。FFA检查,晚期左眼病灶呈“湖泊样”荧光素积存,ICGA检查,左眼全程片状弱荧光。符合典型AIM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本例患者6个月后复查,OCT检查,脉络膜厚度降低。推测脉络膜的这种增厚可能因为免疫反应灶性脉络膜暂时性缺血[5, 8]。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AIM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临床以观察随访为主,无需特殊治疗,多数患者最终视力恢复良好[3, 7]。部分患者接受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效果明显。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视网膜炎症反应,加快黄斑功能恢复,缩短病程[9-10]。本例患者未经任何治疗,6个月后复查,左眼视网膜外层、RPE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灌注等基本恢复,最佳矫正视力1.0,佐证了AIM是一种自限性疾病。
本例患儿的诊治经验提示,当青年人出现突发的单眼中心视力下降,黄斑区黄白色病灶,需结合多模式眼底影像检查以及仔细的询问病史,并排除相关感染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后,考虑到AIM的可能,减少对AIM的误诊和漏诊。
患者女,34岁。因左眼视物模糊1周于2022年1月24日到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就诊。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史。发病前1周有发热病史,未接受任何诊治。眼科检查:右眼、左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别为1.0、0.5。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5.8、18.0 mm Hg(1 mm Hg=0.133 kPa)。双眼眼前节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底检查,左眼黄斑中心凹上方片状黄白色病灶(图1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左眼黄斑中心凹上方视网膜增厚,神经上皮层局限性圆顶状脱离伴视网膜下液,其下腔隙内片状强反射物质,椭圆体带和嵌合体带缺失,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增厚反射增强,脉络膜增厚(图1B)。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左眼视网膜病灶处斑片状弱信号(图1C)。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左眼早期拱环及上方一片状强荧光灶(图1D);晚期病灶荧光增强呈“湖泊样”荧光素渗漏(图1E)。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左眼病灶呈持续的弱荧光,病灶边缘强荧光晕(图1F)。右眼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左眼急性特发性黄斑病变(AIM)。未给予患者任何治疗,随访观察。6个月后患者于我院复查,左眼BCVA1.0。OCT检查,左眼黄斑中心凹处神经上皮层脱离消失、视网膜下液吸收,病灶处椭圆体带和嵌合体带结构完全恢复,RPE层欠平整。OCTA检查,左眼病灶处的脉络膜毛细血管结构几乎恢复到正常外观。


讨论 AIM是一种罕见的以黄斑或黄斑旁病变为特征的急性自限性眼底疾病,主要累及健康青年人。患者常表现为突发的单眼中心视力下降,部分患者发病前伴有流感样症状。该病眼底表现为黄斑部黄白色病灶,急性期可伴有视网膜下积液和视网膜内出血[1]。预后一般较好,大多数患者可在数周至数月内自发缓解且视力可完全恢复[1-2]。关于AIM的发病率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报道,AIM患者检测出柯萨奇病毒,本病可能和病毒感染有关[3-4]。排除其他自身免疫性和感染性疾病,AIM眼底表现为黄斑区黄白色急性渗出性病灶,常易将其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成人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等其他类型的黄斑病变相混淆,临床工作中需结合其临床表现及多模式影像学特征相鉴别[5-7]。AIM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特征性的眼底表现和影像学检查,AIM是外层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炎症反应。FFA检查晚期呈“湖泊样”荧光素渗漏,ICGA检查,全程片状弱荧光[5]。
本例患者为健康青年女性,发病前有发热病史,眼底检查,左眼黄斑区的黄白色病灶,OCT检查可见左眼外层视网膜损害、视网膜下积液和强反射物质,脉络膜增厚。OCTA检查可见左眼病灶处斑片状弱信号。FFA检查,晚期左眼病灶呈“湖泊样”荧光素积存,ICGA检查,左眼全程片状弱荧光。符合典型AIM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本例患者6个月后复查,OCT检查,脉络膜厚度降低。推测脉络膜的这种增厚可能因为免疫反应灶性脉络膜暂时性缺血[5, 8]。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AIM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临床以观察随访为主,无需特殊治疗,多数患者最终视力恢复良好[3, 7]。部分患者接受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效果明显。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视网膜炎症反应,加快黄斑功能恢复,缩短病程[9-10]。本例患者未经任何治疗,6个月后复查,左眼视网膜外层、RPE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灌注等基本恢复,最佳矫正视力1.0,佐证了AIM是一种自限性疾病。
本例患儿的诊治经验提示,当青年人出现突发的单眼中心视力下降,黄斑区黄白色病灶,需结合多模式眼底影像检查以及仔细的询问病史,并排除相关感染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后,考虑到AIM的可能,减少对AIM的误诊和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