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不同分期脉络膜厚度的变化。 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22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 男性67例89只眼, 女性83例138只眼; 平均年龄(65.6±8.0)岁; 平均糖尿病病程(12.4±6.5)年。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参照早期DR治疗研究组制定的分级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无DR (NDR)组、非增生型DR不伴黄斑水肿(NPDR/ME-)组、非增生型DR伴黄斑水肿(NPDR/ME+)组、增生型DR不伴黄斑水肿(PDR/ME-)组、增生型DR伴黄斑水肿(PDR/ME+)组, 分别为99、64、5、25、5只眼。选取既往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治疗的19例29只眼作为PRP治疗(PRP-DR)组。行PRP治疗的时间距离本研究SD-OCT检查时间为0.25~18.00个月。与患者年龄匹配的正常人17例32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SD-OCT深度增强成像技术测量受检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统计分析时, 因NPDR/ME+组和PDR/ME+组样本量较小, 未行组间比较。 结果 正常对照组、NDR组、NPDR/ME-组、PDR/ME-组、PRP-DR组SFCT分别为(310.2±54.8)、(251.1±81.4)、(262.5±83.2)、(286.2±76.8)、(327.4±83.1)μm。与正常对照组SFCT比较, NDR组、NPDR/ME-组SFCT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4、2.140, P<0.05)。PDR/ME-组SFCT较NDR组增厚,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4, P<0.05)。PRP-DR组SFCT较PDR/ME-组增厚,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71.500, P<0.05)。 结论 早期DR患者SFCT变薄, 随病变程度加重, SFCT逐渐增厚; 行PRP后早期SFCT增厚。

引用本文: 范雯, 孙杏红, 聂桥, 杭荟, 邵庆, 刘庆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分析.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4, 30(2): 124-127. doi: 10.3760/cma.j.issn.1005-1015.2014.02.002 复制

  • 上一篇

    认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热点难点, 探索优化未来临床研究方向
  • 下一篇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