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观察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状态下, 以pSUPER为载体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特异性小干扰(siHIF1α) RNA对髓样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8及神经损伤诱导蛋白-1(Ninj-1)表达的影响。 方法 实验分为健康人血清培养组(A组)、糖尿病血清培养组(B组)、糖尿病血清培养联合pSUPERH1-siHIF1α转染组(C组)及糖尿病血清培养联合pSUPER空载体组(D组)进行。A组采用健康志愿者血清培养人髓样细胞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 B、C、D组均采用DR患者血清培养K562细胞。C、D组在加入DR患者血清前24 h分别转染pSUPERH1-siHIF1α及pSUPER空载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K562细胞表面的CD18、Ninj-1表达。行细胞黏附实验, 检测各组K562细胞与恒河猴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系(RF/6A)细胞黏附率。 结果 A、B、C、D组K562细胞表面CD18表达比较, 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33, P=0.01)。组间CD18表达两两比较, B组明显高于A组(P=0.001);C组明显低于B组(P=0.001)和D组(P=0.02);C组与A组间无明显差异(95%可信区间=-14.89~2.13, P=0.12)。A、B、C、D组K562细胞表面Ninj-1表达比较, 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38, P=0.001)。组间Ninj-1表达两两比较, B组明显高于A组(P=0.00);C组与B组间无明显差异(P=0.06);C组与D组间也无明显差异(P=0.49)。A、B、C、D组K562细胞与RF/6A细胞黏附率比较, 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62, P=0.00)。组间K562细胞与RF/6A细胞黏附率两两比较, B组明显高于A组(P=0.00);C组较B组明显下降(P=0.01), 较A组明显提高(P=0.002);B组与D组间无明显差异(P=0.68)。 结论 早期DR状态下, 以pSUPER为载体的siHIF1α RNA可降低K562细胞表面CD18的表达, 但对Ninj-1表达无明显影响。

引用本文: 宋虎平, 朱琦, 吴琼, 艾华, 雷哓琴, 朱昭亮, 杨阳. 缺氧诱导因子1α特异性小干扰RNA对髓样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8及神经损伤诱导蛋白-1表达的影响.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4, 30(2): 156-160. doi: 10.3760/cma.j.issn.1005-1015.2014.02.010 复制

  • 上一篇

    短脉冲模式扫描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 下一篇

    瘦素对胰岛素抵抗状态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