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武志鹏, 蔡善君, 吕建平, 李海辉, 宫鑫, 宿罡, 汪利敏, 王丽丽. 蓝光照射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钙离子-蛋白激酶C信号通路的影响.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4, 30(3): 284-288. doi: 10.3760/cma.j.issn.1005-1015.2014.03.014 复制
视网膜光损伤是多种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与发展的基础[1]。近年来研究证实,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凋亡是视网膜光损伤的最重要机制[2, 3]。蓝光诱导的RPE细胞光损伤即是通过细胞凋亡的机制发生的[2]。钙离子(Ca2+)作为细胞内最重要的第二信使之一,可以激活细胞内的多种酶类,消耗碱性磷酸酶,产生氧自由基从而诱发细胞凋亡[4]。蛋白激酶C(PKC)是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调节酶,它可以通过对氨基酸的磷酸化作用来介导细胞的增生或凋亡过程。项目组前期研究发现,蓝光照射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后,出现典型细胞凋亡形态变化,线粒体肿胀,内膜嵴消失,照射早期出现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色素C释放[2, 3];蓝光照射诱导人RPE细胞凋亡与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增加有关[5]。但在此过程中PKC活性是否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与Ca2+浓度增加之间的关系,目前仍不清楚。因此,我们观察了蓝光照射 后RPE细胞内PKC活性和Ca2+浓度变化,旨在探讨Ca2+-PKC信号通路在RPE细胞光损伤过程中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人RPE细胞来源于意外死亡的2名健康成年男性,年龄分别为25、35岁,死亡12 h内取材。实验程序符合我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道德标准,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
蓝光光源采用天津英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20 W医用蓝光灯管,光照度仪采用台湾泰仕光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TES1330A型,Gel-pro凝胶电泳分析系统购自美国Media Cybernetics公司,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LSCM)采用德国Leica公司TCS-SP5型。Dulbecco改良Eagle培养基/F12培养基购自美国Hyclone公司,非放射性PKC活性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国Promega公司,乙酰氧基甲基酯Ca2+荧光探针(Fluo 3-AM)购自碧云天生物技术公司,佛波酯(PMA)和钙磷酸结合蛋白(calphostin C)购自德国Sigma公司。
1.2 细胞培养和鉴定
RPE细胞原代培养、传代参照蔡善君等[2]的方法,第4代细胞用于实验。每组平行对照实验均在同一个体同一代细胞中进行,用于实验的RPE细胞,以锥虫蓝染色进行活力测定,RPE细胞的活力均在90%以上。参照文献[3]的方法,对培养细胞行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
1.3 实验方法
参照文献[6, 7]的方法,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培养细胞PKC蛋白表达,检测PMA和calphostin C对PKC活性的影响;确定PMA与calphostin C影响PKC活性的最适宜浓度。将PMA及calphostin C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制成不同浓度稀释液。其中,PMA组终浓度分别为0.1、1.0、10.0、50.0、100.0、200.0 nmol/L;calphostin C组终浓度分别为5.0、25.0、50.0、75.0、100.0、200.0 nmol/L。将人RPE细胞传至第4代,加入含不同浓度PMA及calphostin C的培养基制作细胞标本,将不同浓度组细胞标本置于37 ℃培养箱中避光孵育12 h。采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并收集细胞,加入放射免疫沉淀测定强效裂解液充分裂解,提取各组RPE细胞总蛋白。按双金鸡宁酸法蛋白定量试剂盒说明操作,测定各组RPE细胞蛋白浓度,以20 μg/10 μl进行分装,依次上样、电泳、转膜、封闭、加一抗及二抗孵育后上机检测。计算PKC条带与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条带积分吸光度(IA)值的比值并记为细胞膜PKC蛋白相对表达量,以此作为衡量PKC蛋白表达的依据。
采用非放射性核素法测定蓝光照射处理对培养细胞PKC活性的影响。将培养细胞随机分成光照组与对照组。将细胞培养于6孔板中,当细胞近铺满时,在37 ℃、5% CO2培养箱中进行蓝光照射。参照文献[2, 8]的方法,采用20 W医用蓝光灯作为光源,波长为450~500 nm,光照强度为(2000±500) Lux,照射6 h。24 h后终止培养,采用非放射性PKC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2组细胞PKC活性变化。按试剂盒说明操作,将所得PKC琼脂糖凝胶条带放入Gel-pro凝胶光密度分析仪进行分析,以试剂盒自带的阳性对照(PC)及阴性对照(NC)组作为参考,以磷酸化PKC与非磷酸化PKC的IA值的比值反映PKC活性,即PKC活化度。所有测量均重复3次,取平均值。
参照文献[5]的方法,采用Fluo 3-AM Ca2+荧光探针检测不同干预状态下培养细胞内Ca2+浓度,以荧光强度反映Ca2+浓度。将培养细胞随机分成无光照、单纯光照、光照联合硝苯地平、光照联合calphostin C、光照联合PMA 5个组。其中,无光照组不接受光照,细胞培养瓶用锡箔纸完全包裹;单纯光照组仅接受光照;光照联合硝苯地平组,在光照前1 h加入浓度为0.1 mmol/L的硝苯地平;光照联合calphostin C组,在光照前12 h加入浓度为100.0 nmol/L的calphostin C; 光照联合PMA组,在光照前12 h加入浓度为100.0 nmol/L的PMA。采用20 W医用蓝光灯作为光源,波长为450~500 nm,光照强度为(2000±500) Lux,照射6 h,24 h终止培养,检测各组培养细胞内Ca2+浓度。所有测量均重复3次,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2 结果
体外培养的细胞经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其细胞质呈棕褐色的阳性反应,证明培养细胞为人RPE细胞(图 1)。

对不同浓度PMA和calphostin C处理后RPE细胞PKC蛋白相对表达量检测结果显示,100.0、200.0 nmol/L PMA处理后RPE细胞PKC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其他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7.537,P<0.05),但100.0、200.0 nmol/L PMA处理组间培养细胞PKC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图 2);100.0、200.0 nmol/L calphostin C处理后培养细胞PKC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其他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4.543,P<0.05),但100.0、200.0 nmol/L calphostin C处理组间培养细胞PKC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5)(图 3)。


非放射性核素法检测结果显示,光照组和对照组培养细胞均可见非磷酸化与磷酸化PKC条带,但光照组磷酸化PKC与非磷酸化PKC IA值的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69,P<0.05)(图 4)。

接受光照的培养细胞内Ca2+浓度均高于无光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 764.92,P<0.05)。其中,光照联合硝苯地平、光照联合calphostin C组培养细胞内Ca2+浓度低于单纯光照组(P<0.05);光照联合硝苯地平组培养细胞内Ca2+浓度低于光照联合calphostin C组(P<0.05);光照联合硝苯地平组培养细胞内Ca2+浓度低于光照联合PMA组(P<0.05);单纯光照组培养细胞内Ca2+浓度低于光照联合PMA组(P<0.05)(图 5,6)。


3 讨论
经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证实,本实验的人RPE细胞原代体外培养成功并顺利传代。取第4代培养细胞用于实验,采用自制的蓝光发光装置,建立体外培养人RPE细胞光损伤模型。为确保结果可比性,减少实验误差,本实验中同一指标比较均选择同一来源同一代细胞。我们前期的研究确定了蓝光致人RPE细胞光损伤模型条件:光照强度为(2000±500) Lux,光照时间为6h,终止培养时间为24 h[2, 3, 5, 8]。该实验条件可控性好,RPE细胞出现凋亡重复性高,因 此本实验继续选择以上参数作为人RPE细胞光损伤制模条件。根据Lucas和Snchez-Margalet[9]的研究结果,PKC是促进还是抑制凋亡,取决于细胞类型、诱导凋亡的条件、细胞周期和细胞内的信号通道等多种因素。本实验结果表明,蓝光照射诱导人RPE细胞凋亡过程中,磷酸化PKC增加,提示PKC活性增强。因此,在这一过程中,PKC起促凋亡作用。
研究表明,心肌细胞发生凋亡时,细胞质内游离Ca2+浓度迅速出现持续性升高,Ca2+浓度的变化在启动细胞凋亡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0, 11]。为此,我们设计了硝苯地平干预组,在光照前1 h加入硝苯地平,以便充分阻断细胞膜上的钙通道,阻断细胞外的Ca2+内流。在PKC活性干预方面,选择了PMA和calphostin C。PMA是公认的PKC激活剂,其化学作用与二酰甘油(DAG)相似,能够直接激活PKC;calphostin C是一种多醌化合物,与PMA竞争PKC调节区的结合位点并发挥其生物学作用,它对PKC的抑制作用具有高效、特异性强的特点[6]。预实验结果表明,PMA在100.0 nmol/L时达到影响PKC活性的最佳浓度,虽然200.0 nmol/L时PKC活性仍略有变化,但与100.0 nmol/L比较,PKC活性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对calphostin C预实验结果也表明,calphostin C在100.0 nmol/L时达到影响PKC活性的最佳浓度,与200.0 nmol/L比较,PKC活性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为减少PMA和calphostin C对细胞的毒性作用,我们选择了较低的浓度作为影响PKC活性的最适宜浓度。而这与毛俊峰等[6]、王中群等[7]的研究结果相吻合。
研究结果表明,接受光照的培养细胞内Ca2+浓度均高于未接受光照的培养细胞。其中,光照联合PMA组人RPE细胞内Ca2+浓度高于单纯光照组;光照联合硝苯地平和光照联合calphostin C组人RPE细胞内Ca2+浓度均明显低于单纯光照的培养细胞。表明蓝光照射诱导人RPE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与Pang和Hong[12]的结论一致。应用PKC激动剂之后PKC活性增强,细胞内Ca2+浓度进一步升高,应用PKC抑制剂calphostin C之后细胞内Ca2+浓度降低。这提示,Ca2+浓度与PKC活性可能存在相关性,Ca2+-PKC信号传导通路在蓝光照射诱导人RPE细胞凋亡过程中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本实验结果还表明,与单纯光照组比较,在光照联合钙通道抑制剂硝苯地平组和光照联合PKC抑制剂calphostin C组,细胞内Ca2+浓度均明显降低,但同时又高于未接受光照组。说明在蓝光照射诱导人RPE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Ca2+浓度的升高至少是通过细胞外Ca2+内流和PKC激活诱导的细胞内钙库释放Ca2+这两条途径,单纯抑制其中一条通路,并不能完全阻断细胞内Ca2+浓度的升高。因此,我们推测,蓝光照射诱导人RPE细胞凋亡过程中,一方面通过蓝光刺激激活DAG进而直接激活PKC,此过程又伴随着内质网钙库三磷酸肌醇受体钙通道的激活而释放Ca2+进入胞质,另一方面通过调节胞膜L型钙通道的开放使细胞外Ca2+大量内流,此两方面共同作用导致细胞内Ca2+浓度急剧升高,打破细胞内Ca2+稳态,诱导RPE细胞凋亡。
但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用DMSO溶解PMA及calphostin C,可能会对细胞产生毒性。此外,没有同时观察RPE细胞内Ca2+浓度和PKC活性变化。后续研究将加以完善,同时进一步探讨RPE细胞内Ca2+浓度变化对钙通道及PKC通路是否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视网膜光损伤是多种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与发展的基础[1]。近年来研究证实,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凋亡是视网膜光损伤的最重要机制[2, 3]。蓝光诱导的RPE细胞光损伤即是通过细胞凋亡的机制发生的[2]。钙离子(Ca2+)作为细胞内最重要的第二信使之一,可以激活细胞内的多种酶类,消耗碱性磷酸酶,产生氧自由基从而诱发细胞凋亡[4]。蛋白激酶C(PKC)是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调节酶,它可以通过对氨基酸的磷酸化作用来介导细胞的增生或凋亡过程。项目组前期研究发现,蓝光照射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后,出现典型细胞凋亡形态变化,线粒体肿胀,内膜嵴消失,照射早期出现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色素C释放[2, 3];蓝光照射诱导人RPE细胞凋亡与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增加有关[5]。但在此过程中PKC活性是否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与Ca2+浓度增加之间的关系,目前仍不清楚。因此,我们观察了蓝光照射 后RPE细胞内PKC活性和Ca2+浓度变化,旨在探讨Ca2+-PKC信号通路在RPE细胞光损伤过程中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人RPE细胞来源于意外死亡的2名健康成年男性,年龄分别为25、35岁,死亡12 h内取材。实验程序符合我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道德标准,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
蓝光光源采用天津英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20 W医用蓝光灯管,光照度仪采用台湾泰仕光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TES1330A型,Gel-pro凝胶电泳分析系统购自美国Media Cybernetics公司,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LSCM)采用德国Leica公司TCS-SP5型。Dulbecco改良Eagle培养基/F12培养基购自美国Hyclone公司,非放射性PKC活性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国Promega公司,乙酰氧基甲基酯Ca2+荧光探针(Fluo 3-AM)购自碧云天生物技术公司,佛波酯(PMA)和钙磷酸结合蛋白(calphostin C)购自德国Sigma公司。
1.2 细胞培养和鉴定
RPE细胞原代培养、传代参照蔡善君等[2]的方法,第4代细胞用于实验。每组平行对照实验均在同一个体同一代细胞中进行,用于实验的RPE细胞,以锥虫蓝染色进行活力测定,RPE细胞的活力均在90%以上。参照文献[3]的方法,对培养细胞行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
1.3 实验方法
参照文献[6, 7]的方法,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培养细胞PKC蛋白表达,检测PMA和calphostin C对PKC活性的影响;确定PMA与calphostin C影响PKC活性的最适宜浓度。将PMA及calphostin C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制成不同浓度稀释液。其中,PMA组终浓度分别为0.1、1.0、10.0、50.0、100.0、200.0 nmol/L;calphostin C组终浓度分别为5.0、25.0、50.0、75.0、100.0、200.0 nmol/L。将人RPE细胞传至第4代,加入含不同浓度PMA及calphostin C的培养基制作细胞标本,将不同浓度组细胞标本置于37 ℃培养箱中避光孵育12 h。采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并收集细胞,加入放射免疫沉淀测定强效裂解液充分裂解,提取各组RPE细胞总蛋白。按双金鸡宁酸法蛋白定量试剂盒说明操作,测定各组RPE细胞蛋白浓度,以20 μg/10 μl进行分装,依次上样、电泳、转膜、封闭、加一抗及二抗孵育后上机检测。计算PKC条带与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条带积分吸光度(IA)值的比值并记为细胞膜PKC蛋白相对表达量,以此作为衡量PKC蛋白表达的依据。
采用非放射性核素法测定蓝光照射处理对培养细胞PKC活性的影响。将培养细胞随机分成光照组与对照组。将细胞培养于6孔板中,当细胞近铺满时,在37 ℃、5% CO2培养箱中进行蓝光照射。参照文献[2, 8]的方法,采用20 W医用蓝光灯作为光源,波长为450~500 nm,光照强度为(2000±500) Lux,照射6 h。24 h后终止培养,采用非放射性PKC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2组细胞PKC活性变化。按试剂盒说明操作,将所得PKC琼脂糖凝胶条带放入Gel-pro凝胶光密度分析仪进行分析,以试剂盒自带的阳性对照(PC)及阴性对照(NC)组作为参考,以磷酸化PKC与非磷酸化PKC的IA值的比值反映PKC活性,即PKC活化度。所有测量均重复3次,取平均值。
参照文献[5]的方法,采用Fluo 3-AM Ca2+荧光探针检测不同干预状态下培养细胞内Ca2+浓度,以荧光强度反映Ca2+浓度。将培养细胞随机分成无光照、单纯光照、光照联合硝苯地平、光照联合calphostin C、光照联合PMA 5个组。其中,无光照组不接受光照,细胞培养瓶用锡箔纸完全包裹;单纯光照组仅接受光照;光照联合硝苯地平组,在光照前1 h加入浓度为0.1 mmol/L的硝苯地平;光照联合calphostin C组,在光照前12 h加入浓度为100.0 nmol/L的calphostin C; 光照联合PMA组,在光照前12 h加入浓度为100.0 nmol/L的PMA。采用20 W医用蓝光灯作为光源,波长为450~500 nm,光照强度为(2000±500) Lux,照射6 h,24 h终止培养,检测各组培养细胞内Ca2+浓度。所有测量均重复3次,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2 结果
体外培养的细胞经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其细胞质呈棕褐色的阳性反应,证明培养细胞为人RPE细胞(图 1)。

对不同浓度PMA和calphostin C处理后RPE细胞PKC蛋白相对表达量检测结果显示,100.0、200.0 nmol/L PMA处理后RPE细胞PKC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其他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7.537,P<0.05),但100.0、200.0 nmol/L PMA处理组间培养细胞PKC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图 2);100.0、200.0 nmol/L calphostin C处理后培养细胞PKC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其他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4.543,P<0.05),但100.0、200.0 nmol/L calphostin C处理组间培养细胞PKC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5)(图 3)。


非放射性核素法检测结果显示,光照组和对照组培养细胞均可见非磷酸化与磷酸化PKC条带,但光照组磷酸化PKC与非磷酸化PKC IA值的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69,P<0.05)(图 4)。

接受光照的培养细胞内Ca2+浓度均高于无光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 764.92,P<0.05)。其中,光照联合硝苯地平、光照联合calphostin C组培养细胞内Ca2+浓度低于单纯光照组(P<0.05);光照联合硝苯地平组培养细胞内Ca2+浓度低于光照联合calphostin C组(P<0.05);光照联合硝苯地平组培养细胞内Ca2+浓度低于光照联合PMA组(P<0.05);单纯光照组培养细胞内Ca2+浓度低于光照联合PMA组(P<0.05)(图 5,6)。


3 讨论
经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证实,本实验的人RPE细胞原代体外培养成功并顺利传代。取第4代培养细胞用于实验,采用自制的蓝光发光装置,建立体外培养人RPE细胞光损伤模型。为确保结果可比性,减少实验误差,本实验中同一指标比较均选择同一来源同一代细胞。我们前期的研究确定了蓝光致人RPE细胞光损伤模型条件:光照强度为(2000±500) Lux,光照时间为6h,终止培养时间为24 h[2, 3, 5, 8]。该实验条件可控性好,RPE细胞出现凋亡重复性高,因 此本实验继续选择以上参数作为人RPE细胞光损伤制模条件。根据Lucas和Snchez-Margalet[9]的研究结果,PKC是促进还是抑制凋亡,取决于细胞类型、诱导凋亡的条件、细胞周期和细胞内的信号通道等多种因素。本实验结果表明,蓝光照射诱导人RPE细胞凋亡过程中,磷酸化PKC增加,提示PKC活性增强。因此,在这一过程中,PKC起促凋亡作用。
研究表明,心肌细胞发生凋亡时,细胞质内游离Ca2+浓度迅速出现持续性升高,Ca2+浓度的变化在启动细胞凋亡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0, 11]。为此,我们设计了硝苯地平干预组,在光照前1 h加入硝苯地平,以便充分阻断细胞膜上的钙通道,阻断细胞外的Ca2+内流。在PKC活性干预方面,选择了PMA和calphostin C。PMA是公认的PKC激活剂,其化学作用与二酰甘油(DAG)相似,能够直接激活PKC;calphostin C是一种多醌化合物,与PMA竞争PKC调节区的结合位点并发挥其生物学作用,它对PKC的抑制作用具有高效、特异性强的特点[6]。预实验结果表明,PMA在100.0 nmol/L时达到影响PKC活性的最佳浓度,虽然200.0 nmol/L时PKC活性仍略有变化,但与100.0 nmol/L比较,PKC活性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对calphostin C预实验结果也表明,calphostin C在100.0 nmol/L时达到影响PKC活性的最佳浓度,与200.0 nmol/L比较,PKC活性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为减少PMA和calphostin C对细胞的毒性作用,我们选择了较低的浓度作为影响PKC活性的最适宜浓度。而这与毛俊峰等[6]、王中群等[7]的研究结果相吻合。
研究结果表明,接受光照的培养细胞内Ca2+浓度均高于未接受光照的培养细胞。其中,光照联合PMA组人RPE细胞内Ca2+浓度高于单纯光照组;光照联合硝苯地平和光照联合calphostin C组人RPE细胞内Ca2+浓度均明显低于单纯光照的培养细胞。表明蓝光照射诱导人RPE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与Pang和Hong[12]的结论一致。应用PKC激动剂之后PKC活性增强,细胞内Ca2+浓度进一步升高,应用PKC抑制剂calphostin C之后细胞内Ca2+浓度降低。这提示,Ca2+浓度与PKC活性可能存在相关性,Ca2+-PKC信号传导通路在蓝光照射诱导人RPE细胞凋亡过程中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本实验结果还表明,与单纯光照组比较,在光照联合钙通道抑制剂硝苯地平组和光照联合PKC抑制剂calphostin C组,细胞内Ca2+浓度均明显降低,但同时又高于未接受光照组。说明在蓝光照射诱导人RPE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Ca2+浓度的升高至少是通过细胞外Ca2+内流和PKC激活诱导的细胞内钙库释放Ca2+这两条途径,单纯抑制其中一条通路,并不能完全阻断细胞内Ca2+浓度的升高。因此,我们推测,蓝光照射诱导人RPE细胞凋亡过程中,一方面通过蓝光刺激激活DAG进而直接激活PKC,此过程又伴随着内质网钙库三磷酸肌醇受体钙通道的激活而释放Ca2+进入胞质,另一方面通过调节胞膜L型钙通道的开放使细胞外Ca2+大量内流,此两方面共同作用导致细胞内Ca2+浓度急剧升高,打破细胞内Ca2+稳态,诱导RPE细胞凋亡。
但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用DMSO溶解PMA及calphostin C,可能会对细胞产生毒性。此外,没有同时观察RPE细胞内Ca2+浓度和PKC活性变化。后续研究将加以完善,同时进一步探讨RPE细胞内Ca2+浓度变化对钙通道及PKC通路是否存在反馈调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