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佟柏楠, 肖骏. 皮脂腺痣综合征合并脉络膜骨瘤一例.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7, 33(3): 306-306. doi: 10.3760/cma.j.issn.1005-1015.2017.03.021 复制
患儿男,2个月。因新生儿常规检查于2016年12月8日来我院新生儿科就诊。患儿足月产,精神状态和发育情况良好。否认癫痫发作症状以及其他全身疾病病史和家族遗传病史。检查见患儿左侧颞侧头皮病变区无毛发生长;左侧面部颞侧、眉部、耳前可见大片状淡黄白色斑块,周边及眉部皮损可见疣状隆起(图1A)。头颅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会诊诊断为皮脂腺痣,嘱定期复诊。眼科会诊检查,患儿双眼眼睑、结膜、角膜及虹膜均未见明显异常。散瞳后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眼底检查,左眼视盘周围可见约6个视盘直径(DD)大小的橘红色病灶(图1B)。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CDFI)检查,左眼视神经周围可见强回声光带,其后可见声影(图2A)。头颅CT检查,左侧眼球眼环后缘可见条形高密度影,晶状体存在;球后眼肌、视神经及眼眶壁周围骨质未见明显异常(图2B)。右眼眼底、CDFI、CT检查均未见异常。根据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皮脂腺痣综合征合并左眼脉络膜骨瘤。嘱定期复诊。


讨论 皮脂腺痣综合征为皮脂腺痣伴脑、眼部或骨骼缺陷。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包括精神发育迟滞、癫痫发作。眼组织缺损是与皮脂腺痣综合征相关的最常见眼部表现。骨骼缺陷包括颅面缺陷、骨骼发育不全、身材矮小及维生素D抵抗性低磷血症性佝偻病。Shields等[1]报道5例皮脂腺痣综合征患者,眼底均有黄色或橘红色病灶,其中1例患者行眼球摘除病理检查证实黄色病灶为巩膜软骨成分;伴有虹膜、眼睑缺损分别各有1例。本例患儿左侧头皮及颜面部病变表现符合皮脂腺痣诊断。左眼眼底视盘周围橘红色病灶,CT检查眼环后缘条形高密度影以及CDFI检查视神经周围强回声光带等均提示符合脉络膜骨瘤诊断。患儿精神状态良好,头颅CT检查中枢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家长叙述未发现患儿有癫痫发作症状。有无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临床上对于疑似皮脂腺痣综合征的患者,应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和眼科检查。
患儿男,2个月。因新生儿常规检查于2016年12月8日来我院新生儿科就诊。患儿足月产,精神状态和发育情况良好。否认癫痫发作症状以及其他全身疾病病史和家族遗传病史。检查见患儿左侧颞侧头皮病变区无毛发生长;左侧面部颞侧、眉部、耳前可见大片状淡黄白色斑块,周边及眉部皮损可见疣状隆起(图1A)。头颅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会诊诊断为皮脂腺痣,嘱定期复诊。眼科会诊检查,患儿双眼眼睑、结膜、角膜及虹膜均未见明显异常。散瞳后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眼底检查,左眼视盘周围可见约6个视盘直径(DD)大小的橘红色病灶(图1B)。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CDFI)检查,左眼视神经周围可见强回声光带,其后可见声影(图2A)。头颅CT检查,左侧眼球眼环后缘可见条形高密度影,晶状体存在;球后眼肌、视神经及眼眶壁周围骨质未见明显异常(图2B)。右眼眼底、CDFI、CT检查均未见异常。根据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皮脂腺痣综合征合并左眼脉络膜骨瘤。嘱定期复诊。


讨论 皮脂腺痣综合征为皮脂腺痣伴脑、眼部或骨骼缺陷。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包括精神发育迟滞、癫痫发作。眼组织缺损是与皮脂腺痣综合征相关的最常见眼部表现。骨骼缺陷包括颅面缺陷、骨骼发育不全、身材矮小及维生素D抵抗性低磷血症性佝偻病。Shields等[1]报道5例皮脂腺痣综合征患者,眼底均有黄色或橘红色病灶,其中1例患者行眼球摘除病理检查证实黄色病灶为巩膜软骨成分;伴有虹膜、眼睑缺损分别各有1例。本例患儿左侧头皮及颜面部病变表现符合皮脂腺痣诊断。左眼眼底视盘周围橘红色病灶,CT检查眼环后缘条形高密度影以及CDFI检查视神经周围强回声光带等均提示符合脉络膜骨瘤诊断。患儿精神状态良好,头颅CT检查中枢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家长叙述未发现患儿有癫痫发作症状。有无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临床上对于疑似皮脂腺痣综合征的患者,应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和眼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