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聂巧莉, 王旭川, 张明鑫, 王玉. 首诊为闭角型青光眼的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一例.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0, 36(2): 148-149. doi: 10.3760/cma.j.issn.1005-1015.2020.02.014 复制
患者女,46岁。因左眼视物不清1周,右眼视物不清1 d伴头疼、呕吐于2017年2月3日至济南爱尔眼科医院就诊。既往身体健康。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12,左眼视力0.3;矫正均不能提高。右眼眼压23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25 mmHg。双眼球结膜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浅,晶状体透明;视盘颜色尚可,黄斑区窥不清。以双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收入院治疗。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双眼房角关闭(图1A)。A型超声检查,右眼、左眼眼轴长度分别为21.14、21.54 mm。B型超声检查,双眼后极部可见条带状回声(图1B)。OCT检查,双眼黄斑区视网膜大泡状神经上皮脱离(图1C)。颅脑CT检查未见异常。给予静脉滴注1 mg/kg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眼局部辅助应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治疗3 d后,右眼视力0.5,左眼视力0.8;矫正均不能提高。双眼眼压正常。前房明显加深,瞳孔正常大小。FFA检查,双眼视盘强荧光,周围散在点状强荧光,其下方可见湖泊样荧光素积存(图1D)。修正诊断:双眼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双眼闭角型青光眼。治疗改为口服甲泼尼龙。1周后OCT检查,浆液性视网膜脱离明显好转。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2个月后复查,双眼视力0.8;矫正无助。眼压正常。OCT检查,黄斑区神经上皮下积液大部分吸收,神经上皮层复位。

讨论 VKH又称葡萄膜脑膜炎,是一种双侧肉芽肿性全葡萄膜炎,伴有皮肤、脑膜和听觉功能障碍;约1/3的患者会发生青光眼,多以前葡萄膜炎改变有关[1]。以浅前房首诊为闭角型青光眼的VKH患者较为少见,1.6%的患者发病初期表现为眼压增高、浅前房和房角狭窄;其中,完全性VKH占62%,不完全性VKH占38%。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头疼、视力下降、眼压升高等[2]。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与之相符。VKH继发急性青光眼主要是由于睫状体急性炎症水肿,晶状体虹膜隔前移,房角关闭所致。由于受制于眼压增高、前房浅等散瞳禁忌,若同时合并晶状体混浊,小瞳孔下眼底难以窥清,易误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不同,单纯给予降眼压药物和(或)滤过手术治疗,眼压难以控制甚至因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而导致视力进一步下降。由于毛果芸香碱等缩瞳药物可加重睫状体前旋,使前房更浅,眼压升高[3],为此类患者禁忌。本例患者全身及局部规范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前房角开放,眼压下降,黄斑区视网膜大致恢复正常,视力得以提高。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如下表现则应考虑病因为VKH:(1)双眼同时发作;(2)视网膜可见浆液性浅脱离;(3)UBM示睫状突水肿,回声厚度增加,强度减弱[4];(4)眼B型超声检查可见玻璃体腔内与视盘相连的强回声光带;视网膜下积液呈点状强回声;玻璃体腔的炎性细胞样点状回声[5]。双眼疑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时应排除VKH,必要时通过B型超声、OCT等辅助检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争取早期正确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患者女,46岁。因左眼视物不清1周,右眼视物不清1 d伴头疼、呕吐于2017年2月3日至济南爱尔眼科医院就诊。既往身体健康。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12,左眼视力0.3;矫正均不能提高。右眼眼压23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25 mmHg。双眼球结膜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浅,晶状体透明;视盘颜色尚可,黄斑区窥不清。以双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收入院治疗。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双眼房角关闭(图1A)。A型超声检查,右眼、左眼眼轴长度分别为21.14、21.54 mm。B型超声检查,双眼后极部可见条带状回声(图1B)。OCT检查,双眼黄斑区视网膜大泡状神经上皮脱离(图1C)。颅脑CT检查未见异常。给予静脉滴注1 mg/kg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眼局部辅助应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治疗3 d后,右眼视力0.5,左眼视力0.8;矫正均不能提高。双眼眼压正常。前房明显加深,瞳孔正常大小。FFA检查,双眼视盘强荧光,周围散在点状强荧光,其下方可见湖泊样荧光素积存(图1D)。修正诊断:双眼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双眼闭角型青光眼。治疗改为口服甲泼尼龙。1周后OCT检查,浆液性视网膜脱离明显好转。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2个月后复查,双眼视力0.8;矫正无助。眼压正常。OCT检查,黄斑区神经上皮下积液大部分吸收,神经上皮层复位。

讨论 VKH又称葡萄膜脑膜炎,是一种双侧肉芽肿性全葡萄膜炎,伴有皮肤、脑膜和听觉功能障碍;约1/3的患者会发生青光眼,多以前葡萄膜炎改变有关[1]。以浅前房首诊为闭角型青光眼的VKH患者较为少见,1.6%的患者发病初期表现为眼压增高、浅前房和房角狭窄;其中,完全性VKH占62%,不完全性VKH占38%。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头疼、视力下降、眼压升高等[2]。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与之相符。VKH继发急性青光眼主要是由于睫状体急性炎症水肿,晶状体虹膜隔前移,房角关闭所致。由于受制于眼压增高、前房浅等散瞳禁忌,若同时合并晶状体混浊,小瞳孔下眼底难以窥清,易误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不同,单纯给予降眼压药物和(或)滤过手术治疗,眼压难以控制甚至因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而导致视力进一步下降。由于毛果芸香碱等缩瞳药物可加重睫状体前旋,使前房更浅,眼压升高[3],为此类患者禁忌。本例患者全身及局部规范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前房角开放,眼压下降,黄斑区视网膜大致恢复正常,视力得以提高。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如下表现则应考虑病因为VKH:(1)双眼同时发作;(2)视网膜可见浆液性浅脱离;(3)UBM示睫状突水肿,回声厚度增加,强度减弱[4];(4)眼B型超声检查可见玻璃体腔内与视盘相连的强回声光带;视网膜下积液呈点状强回声;玻璃体腔的炎性细胞样点状回声[5]。双眼疑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时应排除VKH,必要时通过B型超声、OCT等辅助检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争取早期正确治疗,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