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大学 华西医院 放射科, 成都 610041;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采用扩散加权成像(DWI)的不同表观扩散系数(ADC)测量方法,在评价和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中的价值。2010年3月~2012年12月收集在我院经核芯针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并术前行NAC的患者71例,在NAC前后各阶段行DWI磁共振检查,分别采用平均ADC值法及低ADC值法测量组织ADC值。NAC后按Miller&Payne病理反应性分级标准分为组织学显著反应(MHR)组与非组织学显著反应(NMHR)组。结果显示,NAC前、第2周期后、全程结束后,两种ADC测量方法的结果具有高度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99、0.749和0.895。自NAC第2周期结束后,两种方法测量的MHR组及NMHR组ADC值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采用平均ADC值法,MHR组与NMHR组间ADC值变化率于第2周期结束时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低ADC值法显示第2周期结束时MHR组ADC变化率明显高于NMHR组(P<0.05)。DWI可对NAC后乳腺癌组织的病理改变情况进行评估,而低ADC值法比平均ADC值法能更早地通过ADC值及其变化率对化疗疗效进行评估。

引用本文: 罗艺, 余建群, 徐忠孜, 曾涵江, 陈辉.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反应的评价.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4, 31(6): 1336-1341. doi: 10.7507/1001-5515.20140253 复制

  • 上一篇

    应用软组织高频焊接仪闭合小肠的可行性研究
  • 下一篇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类科技论文近期发文的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