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暨南大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广州 510632;
  • 2. 暨南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 输血科, 广州 510630;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分光光度法是对新药、植入性生物医用材料及血液制品进行溶血性评价的常用简便方法, 是针对血红蛋白特征吸收峰进行的定量分析, 因此, 当评价体系对血红蛋白构象产生影响时, 检测波长的正确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在细胞培养液、磷酸盐缓冲液(PBS)、生理盐水和库血保存液四种体系中红细胞溶血的上清进行连续波长扫描及其特征峰随时间变化的研究, 提出如下检测波长的选择方案:细胞培养液中, 4 h内检测选415 nm, 4~72 h选408 nm附近; PBS中, 4 h内选541、577或415 nm, 4~72 h选541、577或406 nm附近; 生理盐水中, 4 h内选414 nm, 4~72 h选405 nm附近, 12 h内还可选541或577 nm; 库血保存液中, 72 h内选415、540或576 nm。

引用本文: 张红, 苏宝倡, 叶迅达, 罗曼. 溶血性评价体系中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的选择.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6, 33(2): 368-372. doi: 10.7507/1001-5515.20160062 复制

  • 上一篇

    一种改进的扩散张量成像谱四元数插值方法
  • 下一篇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医学表面测绘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