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镇江 212013);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钛金属的表面形貌是影响其亲水性及生物相容性的重要因素,探究钛金属表面处理策略是提高其生物相容性的重要途径。本文先采用大颗粒喷砂酸蚀技术(SLA)处理钛金属A4(TA4),对得到的SLA-TA4进行碱热、紫外光照及等离子体轰击等单一方式表面处理。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碱热处理是提高并保持钛金属SLA-TA4亲水性的最佳单一处理方法。随后,在碱热处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多种表面处理方式形成的钛金属表面纳米线网络结构及其生物性能。通过小鼠胚胎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黏附实验,比较了不同方式表面处理后,钛金属材料支持细胞黏附、细胞铺展的能力,并根据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形成的材料表面接触角、微坑深度及粗糙度等参数,分析探讨多种表面处理方式造成的生物活性差异的机制。结果表明,经碱热处理10 h及紫外照射1 h处理后的SLA-TA4 表现出最佳的生物活性及稳定性。从提高医疗器械表面生物活性的角度考虑,本文研究结果或对钛金属植入性器械的表面处理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引用本文: 杨开通, 宋成龙, 马智豪, 汪杰. 钛种植体表面改性策略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24, 41(3): 604-611. doi: 10.7507/1001-5515.202308049 复制

  • 上一篇

    具有时变刚度的骨折内固定植入物结构设计及骨重塑效果评估
  • 下一篇

    基于虚拟现实的孤独症患儿联合注意缺陷干预研究现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