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浩 1,2 , 陶克怡 1,2 , 刘昭 1,2 , 杜田明 1,2 , 张艳萍 1,2 , 刘圣文 3 , 冯继玲 4 , 乔爱科 1,2
  • 1. 北京工业大学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100124);
  • 2. 智能化生理测量与临床转化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 100124);
  • 3.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心内科(北京 100032);
  • 4. 曼彻斯特城市大学 科学与工程学部 工程系(英国曼彻斯特 M1 5GD);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针对适形贴壁支架“适形”和“可行”的矛盾,探究不同平滑设计方案对支架力学行为和贴壁效果的影响。基于三维投影方法,对投影区域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拟合阶数1~6分别对应模型1~6),达到对适形贴壁支架平滑的效果。模拟6组支架在斑块钙化程度不同的狭窄血管中的压握、扩张过程,分析了弯曲刚度、支架崎岖度、面积残余狭窄率、接触面积分数和接触体积分数等指标。结果显示,弯曲刚度、支架崎岖度、面积残余狭窄率、接触面积分数和接触体积分数均随拟合阶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模型1的接触面积分数和接触体积分数最小,未完全钙化斑块环境中分别为77.63%和83.49%,完全钙化斑块环境中分别为72.86%和82.21%,“适形”性最差;模型5和6的支架崎岖度的值较为接近,分别为32.15%和32.38%,制造和植入的“可行”性最差;模型2、3、4在两种斑块环境中具有相近的面积残余狭窄率。可见,对投影区域用最小二乘法进行2~4阶拟合获得适形贴壁支架较为合理;其中,在完全钙化环境中,2阶拟合获得的适形贴壁支架性能更好。

引用本文: 孙浩, 陶克怡, 刘昭, 杜田明, 张艳萍, 刘圣文, 冯继玲, 乔爱科. 适形贴壁支架的“适形”与“可行”结构设计及其力学分析.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24, 41(4): 790-797, 806. doi: 10.7507/1001-5515.202403005 复制

  • 上一篇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直接心室辅助加载模式研究
  • 下一篇

    X线片桡骨远端骨折自动快速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