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天津大学 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天津 300072);
  • 2. 天津大学 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天津 300072);
  • 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外科(北京 100070);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慢性意识障碍(pDOC)是由各类严重脑损伤导致的持续性意识丧失的病理状态。pDOC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并对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负担。探究意识障碍的发生机制、准确评估pDOC患者的意识水平,是制定有效临床诊疗策略的基础。借助功能磁共振、头皮脑电等非侵入脑成像技术的研究已经证实,意识的产生、维持以及意识障碍涉及大脑多个皮质和皮质下脑区及相关的功能网络。颅内神经电生理技术直接记录皮质下或皮质神经元的电活动,信噪比和空间分辨率高,对于深入揭示意识障碍脑功能和疾病机制具有独特优势和重要价值。本综述从反映微观尺度的单神经元活动锋电位和反映宏观尺度的神经元集群活动场电位两类典型的颅内电生理信号分析出发,回顾pDOC相关的颅内电生理特征研究进展,并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推动pDOC相关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并为后续pDOC的临床诊疗提供有益启示。

引用本文: 黄永志, 吴佳柔, 许敏鹏, 何江弘, 明东. 慢性意识障碍相关颅内电生理特征研究进展.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24, 41(4): 826-832. doi: 10.7507/1001-5515.202403023 复制

  • 上一篇

    基于运动噪声构造结合凸组合最小均方自适应滤波算法检测动态血氧饱和度的研究
  • 下一篇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分类及其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