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成都,610041);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探讨在丙泊酚诱导麻醉的改良电休克治疗中脑双频谱指数(BIS)与动作发作时间的关系,以及其他因素对电休克动作发作时间的影响。 方法  2012年4月-5月,记录28名患者的107次治疗中的不同时刻脑双频谱指数(BIS)值诱导前、睫毛反射消失时、治疗前即刻、动作发作结束即刻、动作发作结束后60 s)、麻醉药物剂量、动作发作时间及治疗不良反应,并根据动作发作时间将治疗分为A组(治疗无效组,动作发作时间<17 s)和B组(治疗有效组,动作发作时间≥17 s)。探讨不同时刻BIS值与癫痫发作时间的关系并比较A、B组之间BIS值、麻醉药物剂量差异。 结果  两组间睫毛反射消失时及治疗前即刻BI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作发作时间与治疗前即刻BIS值呈正相关(r=0.245,P=0.012),与治疗次数呈负相关(r=−0.283,P=0.004)。 结论  治疗前即刻BIS值与动作发作时间呈正相关,因此,此时的BIS值也许可以作为预测动作发作时间长短的指标。

引用本文: 刘婧,龙伟,王儒蓉. 脑双频谱指数在改良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华西医学, 2013, 28(4): 533-536. doi: 10.7507/1002-0179.20130171 复制

  • 上一篇

    直肠癌并原发性肝癌一例
  • 下一篇

    糖耐量异常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