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曾健, 朱建军. 凉山地区护士优质护理认知调查. 华西医学, 2014, 29(1): 114-117. doi: 10.7507/1002-0179.20140034 复制
为加强基础护理水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患者及社会的就医满意度,原卫生部于2010年初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1]。我院目前是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唯一一所三级甲等医院,自2010年4月起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2012年已经全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为进一步在凉山地区推广优质护理服务,我们在凉山州两家三级医院两家二级医院的临床护士中开展优质护理认知调查,旨在了解凉山地区临床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的理解程度,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为凉山少数民族地区进一步全面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12月在凉山州西昌市和会理县,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凉山州4家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的临床护士196人,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其中女193人,男3人,年龄19~48岁。民族:汉族158人,占80.61%;彝族31人,占15.81%;回族2人,占1.02%;其他民族5人,占2.55%。学历:本科22人,占11.22%;大专144人,占73.47%;中专30人,占15.31%。职称:主任护师1人,占0.51%;副主任护师6人,占3.06%;主管护师27人,占13.78%;护师64人,占32.65%;护士98人,占50.00%。医院等级:三级甲等119人,占60.71%;三级乙等19人,占9.69%;二级医院58人,占29.59%。工作年限:1~5年91人,占46.43%;6~10年56人,占28.57%;≥11年49人,占25%。
1.2 调查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问卷分为一般资料和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认知调查表两部分。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学历、职称、医院等级、工作年限。调查表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括5个方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主题内涵3条、夯实基础护理4条、专业技术水平5条、责任制整体护理4条、绩效考核4条。本调查表采用Likert法,知道(正确)为3分,部分知道(基本正确)为2分,不知道(不正确)为1分。分值越高表示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度越高。现场发放问卷,由调查者向调查对象简单说明研究目的与意义,被调查护士同意参与,现场填写并收回。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6份,有效回收率98%。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及单因素方差分析。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凉山地区护士对优质护理认知得分率情况
196名护士优质护理认知得分率情况分别从5个维度和总得分率进行统计,见表 1。

2.2 不同民族、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及医院等级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认知得分比较
不同民族、学历、职称的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状况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工作年限、医院等级的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状况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工作6~10年、二级医院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状况得分低于其他工作年限及三级医院护士(P<0.01)。见表 2。

3 讨论
3.1 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意义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深化其服务内涵,促进优质护理服务适应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2];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无缝隙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通过向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让患者在住院过程中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感觉,这是医药卫生体质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卫生部的重大决策部署[3]。护理工作是临床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桥梁。开展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可有效提高医院整体水平,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4]。护理工作是集知识、才能、爱心、责任、礼仪于一体的特殊职业[5],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有专业的医学知识,还要求护理人员具备相关的社会、人文、艺术知识。优质护理服务不仅需要保证患者在医院期间疾病的治疗护理无任何差错事故,还需要提供给患者清洁、舒适的环境,使其心情舒畅。更高的要求使护理人员将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的需求纳入到自己的工作范围,无形中提高了其各方面的素质,也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所以优质护理不仅是患者、社会、政府的需求,也是护理学科发展的需求[6]。
3.2 优质护理认知状况分析
本组调查结果显示,196名护士对优质护理认知状况总得分率为87.80%,优质护理内涵得分率最高(93.67%),说明凉山地区临床护士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赞同率较高,认知情况较好,能充分认识到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是优质护理服务的灵魂。这与刘丽萍等[7]的调查结果基本相符。绩效考核得分率最低(80.75%),说明凉山地区临床护士对绩效考核理解不够深入。其可能与我国构建护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关[8]。凉山地区护理绩效考核目前尚在探索试点阶段,相当一部分护士认为,绩效考核是医院管理者的事情。因此,应加大护理绩效考核知识宣教,加强医院科学管理。充分认识到:建立公平、公正的科学绩效管理体系可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建立长效机制[9];科学、客观的绩效考核体系可以合理地评价护士,有利于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士的满意度、保证高标准的护理质量和安全[10];优质护理服务中量化护士绩效考核,有助于提高护士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11]。随着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发展,基于信息化的护理绩效考核是客观公正、量化的考核评价系统,可提高护理管理效率和效益,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12]。
3.3 不同民族、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及医院等级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认知分析
本组调查显示,不同民族的护士对优质护理认知状况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不同民族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认知基本一致,与江玉萍[13]报道有所不同。
本组调查显示,不同学历、职称护士在优质护理认知总得分率和各维度得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历和职称对护士优质护理认知状况影响不大。这与薛秀丽等[6]在临床护士优质护理认知现状调查的观点一致。本组护士学历以中专、大专为主,占88.78%,职称以初级为主,占82.65%。有报道不同职称护士对优质护理内涵认知水平高低影响不大[14]。有研究表明不同学历的护士在优质护理行为,工作特点,工作氛围方面不存在差异[15]。说明学历、职称因素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影响不大。
本组调查结果显示,工作年限6~10年的护士在优质护理认知状况总得分率和5个维度方面得分率上均低于工作年限在1~5年和11年以上的护士(P<0.01)。文献报道工作6~10年的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状况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工作年限的护士[6, 14, 16]。分析原因可能是,工作年限在6~10年的护士一般是临床护理骨干,在科室承担主要临床护理工作,直接面对患者和家属,同时该年龄段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较大。也有研究表明相对于低年资和高年资护士,中年资护士具有相对严重睡眠障碍和潜在心理健康问题[17]。这对其工作可能造成一定影响。他们对优质护理服务表示认同,但对其认知程度不够深入,因此对于工作年限处于该阶段的护士,应采取特定的措施为其缓解工作压力,激励其工作积极性,使其充分认识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本组调查结果显示,二级医院的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状况得分低于三级医院的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析原因可能为不同等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比例存在差异。2012年,全国所有三级医院至少60%的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二级医院中,地(市)级医院的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比例不低于60%和县级医院不低于30%[18]。本组两家三级医院、两家二级县级医院,其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比例存在差异。研究表明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和普通病房护士对优质护理内涵的认知存在差异,试点病房好于普通病房护士[19]。相信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全面深入开展,差异将随之缩小。
综上所述,凉山地区临床护士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具备正确认知,对绩效考核理解认知不足,工作年限和医院等级对护士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有影响。应加大知识宣教力度,加强对医院护士队伍的科学管理,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调整和完善护士绩效考核,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升护士职业价值感和自豪感,不断深化和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为加强基础护理水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患者及社会的就医满意度,原卫生部于2010年初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1]。我院目前是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唯一一所三级甲等医院,自2010年4月起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2012年已经全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为进一步在凉山地区推广优质护理服务,我们在凉山州两家三级医院两家二级医院的临床护士中开展优质护理认知调查,旨在了解凉山地区临床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的理解程度,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为凉山少数民族地区进一步全面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12月在凉山州西昌市和会理县,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凉山州4家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的临床护士196人,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其中女193人,男3人,年龄19~48岁。民族:汉族158人,占80.61%;彝族31人,占15.81%;回族2人,占1.02%;其他民族5人,占2.55%。学历:本科22人,占11.22%;大专144人,占73.47%;中专30人,占15.31%。职称:主任护师1人,占0.51%;副主任护师6人,占3.06%;主管护师27人,占13.78%;护师64人,占32.65%;护士98人,占50.00%。医院等级:三级甲等119人,占60.71%;三级乙等19人,占9.69%;二级医院58人,占29.59%。工作年限:1~5年91人,占46.43%;6~10年56人,占28.57%;≥11年49人,占25%。
1.2 调查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问卷分为一般资料和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认知调查表两部分。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学历、职称、医院等级、工作年限。调查表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括5个方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主题内涵3条、夯实基础护理4条、专业技术水平5条、责任制整体护理4条、绩效考核4条。本调查表采用Likert法,知道(正确)为3分,部分知道(基本正确)为2分,不知道(不正确)为1分。分值越高表示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度越高。现场发放问卷,由调查者向调查对象简单说明研究目的与意义,被调查护士同意参与,现场填写并收回。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6份,有效回收率98%。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及单因素方差分析。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凉山地区护士对优质护理认知得分率情况
196名护士优质护理认知得分率情况分别从5个维度和总得分率进行统计,见表 1。

2.2 不同民族、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及医院等级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认知得分比较
不同民族、学历、职称的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状况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工作年限、医院等级的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状况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工作6~10年、二级医院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状况得分低于其他工作年限及三级医院护士(P<0.01)。见表 2。

3 讨论
3.1 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意义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深化其服务内涵,促进优质护理服务适应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2];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无缝隙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通过向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让患者在住院过程中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感觉,这是医药卫生体质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卫生部的重大决策部署[3]。护理工作是临床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桥梁。开展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可有效提高医院整体水平,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4]。护理工作是集知识、才能、爱心、责任、礼仪于一体的特殊职业[5],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有专业的医学知识,还要求护理人员具备相关的社会、人文、艺术知识。优质护理服务不仅需要保证患者在医院期间疾病的治疗护理无任何差错事故,还需要提供给患者清洁、舒适的环境,使其心情舒畅。更高的要求使护理人员将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的需求纳入到自己的工作范围,无形中提高了其各方面的素质,也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所以优质护理不仅是患者、社会、政府的需求,也是护理学科发展的需求[6]。
3.2 优质护理认知状况分析
本组调查结果显示,196名护士对优质护理认知状况总得分率为87.80%,优质护理内涵得分率最高(93.67%),说明凉山地区临床护士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赞同率较高,认知情况较好,能充分认识到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是优质护理服务的灵魂。这与刘丽萍等[7]的调查结果基本相符。绩效考核得分率最低(80.75%),说明凉山地区临床护士对绩效考核理解不够深入。其可能与我国构建护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关[8]。凉山地区护理绩效考核目前尚在探索试点阶段,相当一部分护士认为,绩效考核是医院管理者的事情。因此,应加大护理绩效考核知识宣教,加强医院科学管理。充分认识到:建立公平、公正的科学绩效管理体系可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建立长效机制[9];科学、客观的绩效考核体系可以合理地评价护士,有利于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士的满意度、保证高标准的护理质量和安全[10];优质护理服务中量化护士绩效考核,有助于提高护士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11]。随着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发展,基于信息化的护理绩效考核是客观公正、量化的考核评价系统,可提高护理管理效率和效益,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12]。
3.3 不同民族、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及医院等级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认知分析
本组调查显示,不同民族的护士对优质护理认知状况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不同民族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认知基本一致,与江玉萍[13]报道有所不同。
本组调查显示,不同学历、职称护士在优质护理认知总得分率和各维度得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历和职称对护士优质护理认知状况影响不大。这与薛秀丽等[6]在临床护士优质护理认知现状调查的观点一致。本组护士学历以中专、大专为主,占88.78%,职称以初级为主,占82.65%。有报道不同职称护士对优质护理内涵认知水平高低影响不大[14]。有研究表明不同学历的护士在优质护理行为,工作特点,工作氛围方面不存在差异[15]。说明学历、职称因素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影响不大。
本组调查结果显示,工作年限6~10年的护士在优质护理认知状况总得分率和5个维度方面得分率上均低于工作年限在1~5年和11年以上的护士(P<0.01)。文献报道工作6~10年的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状况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工作年限的护士[6, 14, 16]。分析原因可能是,工作年限在6~10年的护士一般是临床护理骨干,在科室承担主要临床护理工作,直接面对患者和家属,同时该年龄段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较大。也有研究表明相对于低年资和高年资护士,中年资护士具有相对严重睡眠障碍和潜在心理健康问题[17]。这对其工作可能造成一定影响。他们对优质护理服务表示认同,但对其认知程度不够深入,因此对于工作年限处于该阶段的护士,应采取特定的措施为其缓解工作压力,激励其工作积极性,使其充分认识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本组调查结果显示,二级医院的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状况得分低于三级医院的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析原因可能为不同等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比例存在差异。2012年,全国所有三级医院至少60%的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二级医院中,地(市)级医院的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比例不低于60%和县级医院不低于30%[18]。本组两家三级医院、两家二级县级医院,其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比例存在差异。研究表明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和普通病房护士对优质护理内涵的认知存在差异,试点病房好于普通病房护士[19]。相信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全面深入开展,差异将随之缩小。
综上所述,凉山地区临床护士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具备正确认知,对绩效考核理解认知不足,工作年限和医院等级对护士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有影响。应加大知识宣教力度,加强对医院护士队伍的科学管理,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调整和完善护士绩效考核,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升护士职业价值感和自豪感,不断深化和提供优质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