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四川宜宾,644000);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调查新生儿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感染情况,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医院感染。 方法 2012年2月16日-26日新生儿科病房发生6例产ESBL细菌感染病例,按照医院感染暴发处理流程,对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患儿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主要方法包括查看病历、询问负责医生患儿临床症状、采集患儿痰标本和环境微生物采样等。 结果 发现4例患儿为社区感染,2例患儿为医院感染;感染病例发病时间集中(2012年2月16日-26日);患儿临床症状相似,出现发热、咳嗽、咯痰等,体征为肺部湿啰音等下呼吸道感染症状;从感染患儿痰标本分离出6株产ESBL大肠埃希菌且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不完全一致,不属于同种同源的病原菌;床旁调查:从环境标本中分离出6株产ESBL细菌,来源分别为患儿所在病区的配奶间台面、水壶、呼吸机管路、医生鼻腔、保洁工鼻腔。 结论 该次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暴发,而是产ESBL大肠埃希菌感染聚集事件。患儿出现感染症状,主要是由于患儿本身免疫力较低,及新生儿科的无菌技术以及消毒隔离措施管理不到位,因此要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定期做好环境卫生消毒,以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引用本文: 陈丽萍, 黄薇, 孙睿, 刘贤英. 新生儿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调查分析. 华西医学, 2014, 29(3): 425-427. doi: 10.7507/1002-0179.20140128 复制

  • 上一篇

    不同入院途径新生儿多重耐药菌分布特点及感染防控要点
  • 下一篇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