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刘洋洋, 蔡晶晶, 李舍予, 刘嘉铭, 李一飞, 邓绍林. 八年制医学生职业成熟度现状调查研究. 华西医学, 2014, 29(3): 553-558. doi: 10.7507/1002-0179.20140168 复制
职业成熟度是个体掌握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的相关信息,以及在此基础上做出与其自身相适宜的职业决策的一种准备程度[1, 2]。其最早源于美国职业规划大师Super提出的“ Vocational Maturity ”。Super把个体的职业发展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5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职业发展目标和任务,其实现状况表明了个体的职业成熟水平[3]。简而言之,职业成熟是一种心理上的成熟,反映了个体在面对职业问题时正确认识和行为的能力。成熟度越高,则越能够作出明智、适当的职业选择。因此,职业成熟度是作为个体职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评估指标,能够较好地预测个体的职业发展。开展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提供理论基础,也顺应了我国职业心理学发展。
国外对于职业成熟度的研究较多且较成熟,主要包括Super的职业终身发展观、Crites的职业成熟理论、Westbrook的认知职业成熟观[4]。国内的职业成熟度研究始于龙立荣等[5]于2000年发表在《心理科学》的《职业成熟度研究进展》一文以及沈之菲[6]于2000年编写的《生涯心理辅导》一书,其中分别介绍了职业成熟度的概念及相关理论,此后,对职业成熟度的研究逐渐兴起。目前国内的针对职业成熟度的研究虽逐渐增多,但国内的大部分研究结果与国外不完全一致,且结论各成一家、存在较多争议。同时,大部分研究的范围较宽泛,多为针对大学生的研究调查,对于医学生,特别是八年制医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方面的调查研究很少。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作为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高级人才,将担负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历史重任。因此,社会要求他们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即一方面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精湛的临床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还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与人文修养[7]。而临床医学八年制作为中国特色医学教育体制的产物,目前正处在探索阶段,其具有在校受教育时间长、连续系统培养等特点。因此,对八学制医学生的职业成熟度进行调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调查研究从医学八年制医学生现具备的职业成熟度的实际情况出发,评价其整体状况与相关因素,揭示其还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善和提高的方面,从而对今后八年制医学人才的职业素质培养模式的深入探索与改革提供理论依据[8, 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0年4月-6月,以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三年级(2006级)、四年级(2005级)、五年级(2004级)3个年级的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自评式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职业素质现状进行调查。
1.2 研究方法
本调查采用10项简易版《大学生职业成熟度自测问卷》[10],10个调查条目分别为:① 我很清楚自己喜欢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② 我知道我想要通过工作获得什么——金钱、声誉、帮助他人、成就感、生活方式等等;③ 我对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能力都了如指掌;④ 我对自己的性格很了解,并知道怎样在求职和工作中扬长避短;⑤ 我已有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且对意向职业有深入的认识;⑥ 我知道可以从多个途径搜集就业或考研的相关信息;⑦ 我已确立3~5年的职业发展目标;⑧ 我对已作出的职业选择十分确信;⑨ 我已掌握职业规划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在今后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加以运用;⑩ 我能利用已掌握的简历面试技巧向用人单位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干。每个条目包含3个等级:不符合、较符合、很符合。被调查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自评。
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可靠性,问卷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在相同条件下集体施测,当场发放当场回收。总共发出问卷160份,收回151份,有效问卷145份,占发出问卷比例的90.62%。
1.3 评价标准
问卷收集完成后,对每位被调查者的测评结果进行统一评分,选择“很符合”记2分,“较符合”记1分,“不符合”记0分,最后计算出总分,即为该调查者的职业成熟度总得分。每个调查者最后所得的总分划分为3个等级:分数≥15分,则表明被调查者具有很高的职业成熟度,符合职业需求;分数在11~14分,则表明被调查者具有较高的职业成熟度,需要适当补充一些职业规划的知识和技能,在必要时,需提供指导;分数≤10分,则表明被调查者职业成熟度较低,对个人职业前景认识较差,需要进一步学习职业规划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职业选择的能力。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统计分析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不同性别之间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年级与职业成熟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在145名被调查者中,男78人(占53.8%),女67人(占46.2%);三年级29人(占20.0%),四年级70人(占48.3%),五年级46人(占31.7%)。
2.2 调查对象职业成熟度
被调查的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职业成熟度很高者22人(占15.2%),较高者20人(占13.8%),较低者103人(占71.0%),被调查的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总体职业成熟度较低者占较大比例。
问卷条目1和2选择“较符合”、“很符合”的被调查者很多(>90%);其次为条目3、4、7、8,选择“较符合”、“很符合”的被调查者所占比例>70%,但以选择“较符合”的人数为主;而条目5、6、9、10中,选择“较符合”、“很符合”的人数较少,选择“不符合”的人数较多。见表 1。

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职业成熟度与性别无关(Z=-0.206,P=0.837),条目中仅“我知道我想要通过工作获得什么—金钱、声誉、帮助他人、成就感、生活方式等等”的符合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6,P=0.007),女生符合程度高于男生,见表 1。
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职业成熟度与年级呈正相关(rs=0.180,P=0.030),各条目中“我已确立3~5年的职业发展目标”(rs=0.300,P=0.000)、“我已掌握职业规划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在今后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加以运用”(rs=0.287,P=0.000)、“我能利用已掌握的简历面试技巧向用人单位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干”(rs=0.192,P=0.020)的符合程度与年级呈正相关,随年级增高,符合程度增高,见表 2。

3 讨论
3.1 职业成熟度现状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总体职业成熟度较低者占较大比例,即大部分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职业成熟度较低。这与其他针对医学专业职业成熟度研究的结果类似,有研究显示医学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整体水平偏低[11-13]。
其中,对于各个条目分析表明,大部分的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职业兴趣的明确性、职业成就动机的确信程度很高,职业自我认知、职业探索能力、职业选择的确定性较高,职业发展方向与职业发展目标的确定性、职业规划知识与技能及求职技能的掌握程度较低。这说明八年制医学生有一定的职业准备,但还是缺乏职业认知、职业发展、职业规划与探索等能力。这一方面反映出八年制医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自主性还不够,另一方面,也说明现今的八年制医学生的职业培养模式还存在不足。虽然大部分医学院校针对八年制医学生设置了职业素质培养的相关课程,但目前仍处于不断探索与改进的阶段,师资投入、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效果仍存在不足,目前取得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3.2 职业成熟度与性别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职业成熟度与性别无关。医学生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的了解为一个不断积累与认识的长期过程,既需要扎实的临床知识与技能,也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及动手能力,并且还需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磨练与提高。同时,医学专业分科较细,内外科及其他辅助科室差别较大,男女生各具优势。因此,在择业与选择专科方向的过程中较其他专业来说,男女性别的区别不大,男女生对自己都具有同等的信心。所以,性别对于职业成熟度的影响并不明显。这个结果与邱志海等[13]、荆雷等[14]针对医学生群体的研究结果一致,而熊红星[15]、郑海燕[16]针对国内非医学专业群体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
虽然职业成熟度与性别无关,但是个别条目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我知道我想要通过工作获得什么—金钱、声誉、帮助他人、成就感、生活方式等等”条目中,女生选择“较符合”及“很符合”的比例高于男生,说明女生对于工作目的与追求更加明确。
而国外的许多研究认为,女性相较男性有较高的职业成熟度,女性所认知到的更多角色冲突与职业发展障碍促使其进行职业规划与探索的主动性更高,因此,与男性相比,女性表现出更高的职业规划性[17]。部分国内研究也认为性别对职业成熟度具有显著影响,但是女生是否优于男生,尚无定论[1, 11, 18-22]。
3.3 职业成熟度与年级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八年制医学生中,职业成熟度较高者所占比例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明显增加,这说明随着年级的增加,医学生对于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知识的储备以及对于医疗行业的了解也随之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并进行职业思考与规划。
对于各条目的分析中,部分条目的符合程度也随年级增高而增高。在条目“已确立3~5年职业发展目标”、“我已掌握职业规划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在今后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加以运用”和“我能利用已掌握的简历面试技巧向用人单位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干”中,随着年级的增加,选择“很符合”的比例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即随着年级的增长,有越来越多的八年制医学生确立了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更熟练地掌握了职业规划的知识和技能。
以往国内外的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研究普遍认为职业成熟度存在年级差异。国外的大部分研究认为年级之间存在职业成熟度差异,且年级是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很好的预测因子[1],但年级与职业成熟度之间并非呈直线上升关系[8, 23]。而国内的研究结论尚不统一,熊红星[15]认为存在年级差异,且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加,但郑海燕[16]、朱云立[18]的研究发现职业成熟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一条拱形曲线的发展态势。还有个别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级的增加,职业成熟度呈“V”型发展趋势[1]。
3.4 干预策略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生培养体系不断完善,培养能力不断提高,对医学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职业生涯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根据研究结果我们提出如下干预策略,以期提升医学生职业成熟度,进而对丰富医学生职业发展理论和实践有所帮助和启迪:① 采用科学的测评工具,测量大学生的职业现状,在入学时了解医学生职业心理特点,从而在大学生活早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与指导。② 将职业生涯教育纳入正常的教学工作中,长期有效地实施,注重从职业生涯及其规划、认识自我、职业探索、职业决策等方面进行阶段性教育与培训。同时,设置长期的反馈机制,定期收集意见与建议,结合教学效果进行改进。③ 提供更多的直接给予学生职业指导的机会,如:我校从低年级开始为八年制医学生所设置生活导师的制度,即将临床八年制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定期为其提供就业指导以及生活上的帮助,以此增加经验分享的灵活性,以及学生获得职业指导与相关信息的可能性。同时,可多开展与高年级医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活动,提供早期接触临床的机会等等。④ 提高学生进行自主职业规划的能力与意识。如早期提供医学生入学后全程接触临床工作的机会,如参与导医、急诊出诊等,让学生提前熟悉和了解临床工作,提早面对患者,了解医生的角色,从而增加其危机感与压力。同时,使其在早期主动去寻找各种资源了解职业相关知识,提高职业技能。⑤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技巧的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提高他们的面试成功率。
本调查对于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目前的职业成熟度现状进行了定量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本问卷调查是采用自评的形式,而并非客观统一的衡量标准,因此,被调查者可能存在自我认识方面的偏差。其次,医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有其自身的特点,而由于研究条件所限,本研究采用Super等[10]制定的10项简易版《大学生职业成熟度自测问卷》,对医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反映有限。同时,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为单中心研究,并不能反映所有八年制医学生的职业成熟度的整体情况。因此,还需要更大样本量,并采用更具医学生群体针对性的后续研究,纳入更多能够客观评价的定量评价指标对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现状及相关因素进行补充与完善。
职业成熟度是个体掌握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的相关信息,以及在此基础上做出与其自身相适宜的职业决策的一种准备程度[1, 2]。其最早源于美国职业规划大师Super提出的“ Vocational Maturity ”。Super把个体的职业发展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5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职业发展目标和任务,其实现状况表明了个体的职业成熟水平[3]。简而言之,职业成熟是一种心理上的成熟,反映了个体在面对职业问题时正确认识和行为的能力。成熟度越高,则越能够作出明智、适当的职业选择。因此,职业成熟度是作为个体职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评估指标,能够较好地预测个体的职业发展。开展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提供理论基础,也顺应了我国职业心理学发展。
国外对于职业成熟度的研究较多且较成熟,主要包括Super的职业终身发展观、Crites的职业成熟理论、Westbrook的认知职业成熟观[4]。国内的职业成熟度研究始于龙立荣等[5]于2000年发表在《心理科学》的《职业成熟度研究进展》一文以及沈之菲[6]于2000年编写的《生涯心理辅导》一书,其中分别介绍了职业成熟度的概念及相关理论,此后,对职业成熟度的研究逐渐兴起。目前国内的针对职业成熟度的研究虽逐渐增多,但国内的大部分研究结果与国外不完全一致,且结论各成一家、存在较多争议。同时,大部分研究的范围较宽泛,多为针对大学生的研究调查,对于医学生,特别是八年制医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方面的调查研究很少。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作为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高级人才,将担负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历史重任。因此,社会要求他们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即一方面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精湛的临床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还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与人文修养[7]。而临床医学八年制作为中国特色医学教育体制的产物,目前正处在探索阶段,其具有在校受教育时间长、连续系统培养等特点。因此,对八学制医学生的职业成熟度进行调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调查研究从医学八年制医学生现具备的职业成熟度的实际情况出发,评价其整体状况与相关因素,揭示其还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善和提高的方面,从而对今后八年制医学人才的职业素质培养模式的深入探索与改革提供理论依据[8, 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0年4月-6月,以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三年级(2006级)、四年级(2005级)、五年级(2004级)3个年级的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自评式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职业素质现状进行调查。
1.2 研究方法
本调查采用10项简易版《大学生职业成熟度自测问卷》[10],10个调查条目分别为:① 我很清楚自己喜欢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② 我知道我想要通过工作获得什么——金钱、声誉、帮助他人、成就感、生活方式等等;③ 我对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能力都了如指掌;④ 我对自己的性格很了解,并知道怎样在求职和工作中扬长避短;⑤ 我已有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且对意向职业有深入的认识;⑥ 我知道可以从多个途径搜集就业或考研的相关信息;⑦ 我已确立3~5年的职业发展目标;⑧ 我对已作出的职业选择十分确信;⑨ 我已掌握职业规划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在今后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加以运用;⑩ 我能利用已掌握的简历面试技巧向用人单位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干。每个条目包含3个等级:不符合、较符合、很符合。被调查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自评。
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可靠性,问卷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在相同条件下集体施测,当场发放当场回收。总共发出问卷160份,收回151份,有效问卷145份,占发出问卷比例的90.62%。
1.3 评价标准
问卷收集完成后,对每位被调查者的测评结果进行统一评分,选择“很符合”记2分,“较符合”记1分,“不符合”记0分,最后计算出总分,即为该调查者的职业成熟度总得分。每个调查者最后所得的总分划分为3个等级:分数≥15分,则表明被调查者具有很高的职业成熟度,符合职业需求;分数在11~14分,则表明被调查者具有较高的职业成熟度,需要适当补充一些职业规划的知识和技能,在必要时,需提供指导;分数≤10分,则表明被调查者职业成熟度较低,对个人职业前景认识较差,需要进一步学习职业规划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职业选择的能力。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统计分析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不同性别之间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年级与职业成熟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在145名被调查者中,男78人(占53.8%),女67人(占46.2%);三年级29人(占20.0%),四年级70人(占48.3%),五年级46人(占31.7%)。
2.2 调查对象职业成熟度
被调查的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职业成熟度很高者22人(占15.2%),较高者20人(占13.8%),较低者103人(占71.0%),被调查的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总体职业成熟度较低者占较大比例。
问卷条目1和2选择“较符合”、“很符合”的被调查者很多(>90%);其次为条目3、4、7、8,选择“较符合”、“很符合”的被调查者所占比例>70%,但以选择“较符合”的人数为主;而条目5、6、9、10中,选择“较符合”、“很符合”的人数较少,选择“不符合”的人数较多。见表 1。

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职业成熟度与性别无关(Z=-0.206,P=0.837),条目中仅“我知道我想要通过工作获得什么—金钱、声誉、帮助他人、成就感、生活方式等等”的符合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6,P=0.007),女生符合程度高于男生,见表 1。
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职业成熟度与年级呈正相关(rs=0.180,P=0.030),各条目中“我已确立3~5年的职业发展目标”(rs=0.300,P=0.000)、“我已掌握职业规划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在今后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加以运用”(rs=0.287,P=0.000)、“我能利用已掌握的简历面试技巧向用人单位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干”(rs=0.192,P=0.020)的符合程度与年级呈正相关,随年级增高,符合程度增高,见表 2。

3 讨论
3.1 职业成熟度现状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总体职业成熟度较低者占较大比例,即大部分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职业成熟度较低。这与其他针对医学专业职业成熟度研究的结果类似,有研究显示医学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整体水平偏低[11-13]。
其中,对于各个条目分析表明,大部分的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职业兴趣的明确性、职业成就动机的确信程度很高,职业自我认知、职业探索能力、职业选择的确定性较高,职业发展方向与职业发展目标的确定性、职业规划知识与技能及求职技能的掌握程度较低。这说明八年制医学生有一定的职业准备,但还是缺乏职业认知、职业发展、职业规划与探索等能力。这一方面反映出八年制医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自主性还不够,另一方面,也说明现今的八年制医学生的职业培养模式还存在不足。虽然大部分医学院校针对八年制医学生设置了职业素质培养的相关课程,但目前仍处于不断探索与改进的阶段,师资投入、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效果仍存在不足,目前取得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3.2 职业成熟度与性别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职业成熟度与性别无关。医学生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的了解为一个不断积累与认识的长期过程,既需要扎实的临床知识与技能,也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及动手能力,并且还需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磨练与提高。同时,医学专业分科较细,内外科及其他辅助科室差别较大,男女生各具优势。因此,在择业与选择专科方向的过程中较其他专业来说,男女性别的区别不大,男女生对自己都具有同等的信心。所以,性别对于职业成熟度的影响并不明显。这个结果与邱志海等[13]、荆雷等[14]针对医学生群体的研究结果一致,而熊红星[15]、郑海燕[16]针对国内非医学专业群体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
虽然职业成熟度与性别无关,但是个别条目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我知道我想要通过工作获得什么—金钱、声誉、帮助他人、成就感、生活方式等等”条目中,女生选择“较符合”及“很符合”的比例高于男生,说明女生对于工作目的与追求更加明确。
而国外的许多研究认为,女性相较男性有较高的职业成熟度,女性所认知到的更多角色冲突与职业发展障碍促使其进行职业规划与探索的主动性更高,因此,与男性相比,女性表现出更高的职业规划性[17]。部分国内研究也认为性别对职业成熟度具有显著影响,但是女生是否优于男生,尚无定论[1, 11, 18-22]。
3.3 职业成熟度与年级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八年制医学生中,职业成熟度较高者所占比例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明显增加,这说明随着年级的增加,医学生对于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知识的储备以及对于医疗行业的了解也随之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并进行职业思考与规划。
对于各条目的分析中,部分条目的符合程度也随年级增高而增高。在条目“已确立3~5年职业发展目标”、“我已掌握职业规划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在今后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加以运用”和“我能利用已掌握的简历面试技巧向用人单位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干”中,随着年级的增加,选择“很符合”的比例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即随着年级的增长,有越来越多的八年制医学生确立了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更熟练地掌握了职业规划的知识和技能。
以往国内外的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研究普遍认为职业成熟度存在年级差异。国外的大部分研究认为年级之间存在职业成熟度差异,且年级是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很好的预测因子[1],但年级与职业成熟度之间并非呈直线上升关系[8, 23]。而国内的研究结论尚不统一,熊红星[15]认为存在年级差异,且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加,但郑海燕[16]、朱云立[18]的研究发现职业成熟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一条拱形曲线的发展态势。还有个别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级的增加,职业成熟度呈“V”型发展趋势[1]。
3.4 干预策略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生培养体系不断完善,培养能力不断提高,对医学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职业生涯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根据研究结果我们提出如下干预策略,以期提升医学生职业成熟度,进而对丰富医学生职业发展理论和实践有所帮助和启迪:① 采用科学的测评工具,测量大学生的职业现状,在入学时了解医学生职业心理特点,从而在大学生活早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与指导。② 将职业生涯教育纳入正常的教学工作中,长期有效地实施,注重从职业生涯及其规划、认识自我、职业探索、职业决策等方面进行阶段性教育与培训。同时,设置长期的反馈机制,定期收集意见与建议,结合教学效果进行改进。③ 提供更多的直接给予学生职业指导的机会,如:我校从低年级开始为八年制医学生所设置生活导师的制度,即将临床八年制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定期为其提供就业指导以及生活上的帮助,以此增加经验分享的灵活性,以及学生获得职业指导与相关信息的可能性。同时,可多开展与高年级医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活动,提供早期接触临床的机会等等。④ 提高学生进行自主职业规划的能力与意识。如早期提供医学生入学后全程接触临床工作的机会,如参与导医、急诊出诊等,让学生提前熟悉和了解临床工作,提早面对患者,了解医生的角色,从而增加其危机感与压力。同时,使其在早期主动去寻找各种资源了解职业相关知识,提高职业技能。⑤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技巧的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提高他们的面试成功率。
本调查对于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目前的职业成熟度现状进行了定量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本问卷调查是采用自评的形式,而并非客观统一的衡量标准,因此,被调查者可能存在自我认识方面的偏差。其次,医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有其自身的特点,而由于研究条件所限,本研究采用Super等[10]制定的10项简易版《大学生职业成熟度自测问卷》,对医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反映有限。同时,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为单中心研究,并不能反映所有八年制医学生的职业成熟度的整体情况。因此,还需要更大样本量,并采用更具医学生群体针对性的后续研究,纳入更多能够客观评价的定量评价指标对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现状及相关因素进行补充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