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何建萍, 易成, 李宁, 毕锋, 许峰. 晚期结直肠癌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治疗两例. 华西医学, 2014, 29(4): 639-640. doi: 10.7507/1002-0179.20140193 复制
1 病例介绍
患者 1 男,61岁。诊断为直肠中分化腺癌伴肝转移,于2012年5月2日入院。
患者 2 男,54岁。诊断为右半结肠黏液腺癌伴肝脏、双肺、腹腔淋巴结转移,于2012年9月15日入院。
2例均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1为直肠癌伴肝转移拟行同期手术时,术前常规检查发现,患者否认有输血史、冶游史、滥用药物史;患者2为右半结肠癌伴肝脏、双肺、腹腔淋巴结转移,2年前即发现HIV阳性,并行相关治疗,此次入院时该患者刻意隐瞒病史,但我们从2年前患者在我院传染病报告登记中的记录获知,并询问了患者和进一步检查明确。
我科讨论意见综合如下:① 晚期肠癌患者若其经济条件允许,可行K-RAS等相关基因检测,可予以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FOLFOX)或伊立替康+亚叶酸钙+氟尿嘧啶(FOLFIRI)方案+靶向药物治疗,但患者HIV阳性,靶向药物对其作用及毒副反应不明确,目前不考虑使用靶向药物;② 化学治疗(化疗)药物可降低患者免疫能力,HIV阳性者应慎用或最好不用这类药物,以防患者免疫系统崩溃,出现各种病症,反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③ 可在传染科医师指导下监测其HIV病毒载量、CD4和T淋巴细胞计数,抗HIV治疗同时使用化疗;④ 化疗药物与抗HIV治疗药物间是否相互影响,如增加或减少某种药物的代谢等,目前无相关资料,临床上如何来掌握用药情况也很困难;⑤ 应和患者及家属商量治疗方案,最终取决于患者和家属的意见。
最终2例患者均选择化疗,同时抗HIV治疗。患者1行8个周期化疗,疗效评价为稳定,患者2行6个周期化疗后病情仍进展并放弃治疗。在2例患者中未出现特殊的毒副反应,HIV病毒载量、CD4和T淋巴细胞计数有一定的波动,目前继续抗病毒治疗,现在随访中。
2 讨论
关于结直肠癌中HIV阳性患者的治疗文献较少,与HIV阳性者合并结直肠癌的数据也有限。Berretta等[1]、Patel等[2]认为在HIV阳性的患者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有所增加,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可改善生存率和延长寿命。Berretta等[1]于2009年提出,结直肠癌肝转移中HIV阳性的患者应和一般肠癌人群采用相同的疗法,是迄今最大支持结直肠癌肝转移伴HIV阳性用多学科治疗的资料。在意大利艾滋病和肿瘤合作组的胃肠肿瘤数据库中,Berretta等[1]从14例最初不能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伴HIV阳性的患者中确定出3例为他们进行多学科的治疗。1例静脉注射毒品感染HIV,2例与异性接触感染HIV。据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态评分为0。所有患者诊断时都有肝脏转移,2例有2处转移灶,1例有3处转移灶,所有肝转移病灶直径均<5 cm。所有患者在肝脏手术之前均接受新辅助化疗:2例患者用3个周期的FOLFOX-4方案(第1天:奥沙利铂85 mg/m2,亚叶酸钙200 mg/m2和氟尿嘧啶400 mg/m2;第1~2天:连续输注氟尿嘧啶600 mg/m2 46 h)。1例患者用6个周期FOLFIRI方案(第1天:伊立替康180 mg/m2,亚叶酸钙400 mg/m2,静脉推注氟尿嘧啶400 mg/m2;其次是连续输注氟尿嘧啶2 400 mg/m2 46 h)。所有患者在多学科的治疗期间都继续HAART疗法。在治疗之前,患者需进行体检,并完成血细胞计数(包括CD4)、血生化、HIV病毒载量、血清癌胚抗原、CT等检查。其中2例获得部分缓解,1例获得稳定。2例患者接受肝切除术,1例行肝脏射频消融术,所有患者都进行了根治性手术,并随后继续完成化疗。在随访21个月后,2例患者为无瘤生存,1例发生肺转移。Berrtta等[1]未发现围手术期特殊并发症的发生,术前化疗并同时使用HAART未增加肝毒性,术后化疗同时使用HAART耐受性良好,未出现3~4级(血液和血液外)毒性或机会性感染,3例患者HIV阳性控制和体力状态评分在多学科治疗中保持良好。虽然3例患者样本量小,不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但坚决持积极态度给予HIV阳性患者与无感染者相同的治疗机会,并认为在多学科治疗之前必须准确选择患者,以控制HIV阳性情况、体力状态评分状况和潜在可切除的肝转移;成立1个包括外科医生、传染病专家和肿瘤学专家的多学科小组,以保证这类患者所需要的管理知识,同时指出HIV阳性不应被看成是治疗决策中的歧视因素。
我科2例患者均选择了化疗,同时予以HAART。除1例患者因病情进展放弃继续治疗外,另1例继续在治疗,2例患者均未出现特殊的毒副反应,目前在随访中。由于相关文献报道少,无大型临床科研提供依据,我们的体会是患者体力状况评分在0~2分,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注意方式方法)后,化疗同时可采用抗HIV治疗。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及体征,监测血常规、生化、HIV病毒载量、CD4和T淋巴细胞计数,与感染科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沟通患者的情况,积极予以相关处理,防止因化疗导致患者免疫功能崩溃,而降低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我们期待有较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为此类患者提供更多的证据。
1 病例介绍
患者 1 男,61岁。诊断为直肠中分化腺癌伴肝转移,于2012年5月2日入院。
患者 2 男,54岁。诊断为右半结肠黏液腺癌伴肝脏、双肺、腹腔淋巴结转移,于2012年9月15日入院。
2例均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1为直肠癌伴肝转移拟行同期手术时,术前常规检查发现,患者否认有输血史、冶游史、滥用药物史;患者2为右半结肠癌伴肝脏、双肺、腹腔淋巴结转移,2年前即发现HIV阳性,并行相关治疗,此次入院时该患者刻意隐瞒病史,但我们从2年前患者在我院传染病报告登记中的记录获知,并询问了患者和进一步检查明确。
我科讨论意见综合如下:① 晚期肠癌患者若其经济条件允许,可行K-RAS等相关基因检测,可予以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FOLFOX)或伊立替康+亚叶酸钙+氟尿嘧啶(FOLFIRI)方案+靶向药物治疗,但患者HIV阳性,靶向药物对其作用及毒副反应不明确,目前不考虑使用靶向药物;② 化学治疗(化疗)药物可降低患者免疫能力,HIV阳性者应慎用或最好不用这类药物,以防患者免疫系统崩溃,出现各种病症,反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③ 可在传染科医师指导下监测其HIV病毒载量、CD4和T淋巴细胞计数,抗HIV治疗同时使用化疗;④ 化疗药物与抗HIV治疗药物间是否相互影响,如增加或减少某种药物的代谢等,目前无相关资料,临床上如何来掌握用药情况也很困难;⑤ 应和患者及家属商量治疗方案,最终取决于患者和家属的意见。
最终2例患者均选择化疗,同时抗HIV治疗。患者1行8个周期化疗,疗效评价为稳定,患者2行6个周期化疗后病情仍进展并放弃治疗。在2例患者中未出现特殊的毒副反应,HIV病毒载量、CD4和T淋巴细胞计数有一定的波动,目前继续抗病毒治疗,现在随访中。
2 讨论
关于结直肠癌中HIV阳性患者的治疗文献较少,与HIV阳性者合并结直肠癌的数据也有限。Berretta等[1]、Patel等[2]认为在HIV阳性的患者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有所增加,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可改善生存率和延长寿命。Berretta等[1]于2009年提出,结直肠癌肝转移中HIV阳性的患者应和一般肠癌人群采用相同的疗法,是迄今最大支持结直肠癌肝转移伴HIV阳性用多学科治疗的资料。在意大利艾滋病和肿瘤合作组的胃肠肿瘤数据库中,Berretta等[1]从14例最初不能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伴HIV阳性的患者中确定出3例为他们进行多学科的治疗。1例静脉注射毒品感染HIV,2例与异性接触感染HIV。据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态评分为0。所有患者诊断时都有肝脏转移,2例有2处转移灶,1例有3处转移灶,所有肝转移病灶直径均<5 cm。所有患者在肝脏手术之前均接受新辅助化疗:2例患者用3个周期的FOLFOX-4方案(第1天:奥沙利铂85 mg/m2,亚叶酸钙200 mg/m2和氟尿嘧啶400 mg/m2;第1~2天:连续输注氟尿嘧啶600 mg/m2 46 h)。1例患者用6个周期FOLFIRI方案(第1天:伊立替康180 mg/m2,亚叶酸钙400 mg/m2,静脉推注氟尿嘧啶400 mg/m2;其次是连续输注氟尿嘧啶2 400 mg/m2 46 h)。所有患者在多学科的治疗期间都继续HAART疗法。在治疗之前,患者需进行体检,并完成血细胞计数(包括CD4)、血生化、HIV病毒载量、血清癌胚抗原、CT等检查。其中2例获得部分缓解,1例获得稳定。2例患者接受肝切除术,1例行肝脏射频消融术,所有患者都进行了根治性手术,并随后继续完成化疗。在随访21个月后,2例患者为无瘤生存,1例发生肺转移。Berrtta等[1]未发现围手术期特殊并发症的发生,术前化疗并同时使用HAART未增加肝毒性,术后化疗同时使用HAART耐受性良好,未出现3~4级(血液和血液外)毒性或机会性感染,3例患者HIV阳性控制和体力状态评分在多学科治疗中保持良好。虽然3例患者样本量小,不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但坚决持积极态度给予HIV阳性患者与无感染者相同的治疗机会,并认为在多学科治疗之前必须准确选择患者,以控制HIV阳性情况、体力状态评分状况和潜在可切除的肝转移;成立1个包括外科医生、传染病专家和肿瘤学专家的多学科小组,以保证这类患者所需要的管理知识,同时指出HIV阳性不应被看成是治疗决策中的歧视因素。
我科2例患者均选择了化疗,同时予以HAART。除1例患者因病情进展放弃继续治疗外,另1例继续在治疗,2例患者均未出现特殊的毒副反应,目前在随访中。由于相关文献报道少,无大型临床科研提供依据,我们的体会是患者体力状况评分在0~2分,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注意方式方法)后,化疗同时可采用抗HIV治疗。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及体征,监测血常规、生化、HIV病毒载量、CD4和T淋巴细胞计数,与感染科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沟通患者的情况,积极予以相关处理,防止因化疗导致患者免疫功能崩溃,而降低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我们期待有较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为此类患者提供更多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