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孙山, 樊新星. 临床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华西医学, 2014, 29(4): 714-717. doi: 10.7507/1002-0179.20140213 复制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广泛使用,病原菌耐药现象频繁出现,常常导致临床治疗无效,感染加重,甚至死亡。世界卫生组织也曾于2000年制定了遏制细菌耐药性的全球发展战略,目的在于掌握重要致病菌的耐药性变迁情况[1, 2]。2011年原卫生部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目的在于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了解病原菌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息息相关。为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我们对2012年7月-12月全院送检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药物敏感性(药敏)状况进行回顾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种来源
收集2012年7月-12月我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3 625份,标本主要包括:痰液、各种分泌物、血液、尿液、穿刺液等。
1.2 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采用Microscan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纸片琼脂扩散(K-B法);自动及MIC测定判定,以敏感、中介、耐药报告结果。选用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及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作标准菌。
2 结果
2.1 菌株分布
2012年7月-9月的送检标本量及阳性率见表 1。2012年7月-9月前5位细菌为均为G-菌,且排前2位的都是非发酵菌;2012年10月-12月金黄色葡萄球菌G+菌进入前5位,且排前2位的均为肠杆菌属,非发酵菌检出相对减少,见表 2。


2.2 主要临床分离菌株对常见药物的耐药性
非发酵菌(不含多重耐药菌)耐药情况见表 3,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见表 4,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见表 5。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发酵菌耐药情况见表 6。产ESBL发酵菌耐药情况见表 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情况见表 8。






3 讨论
标本送检阳性率第3季度和第4季度分别为34.56%、30.35%,送检阳性率不足50%,这与样本的采集运送有关,直接影响了检验结果的阳性率。送检标本中痰液所占比例较大,痰液的采集应以晨痰为佳,清水漱口后,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痰,采集入专用容器。痰标本在室温一般可放置2~3 h,但时间延长可引起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苛养菌的死亡,因此应及时送检。脓肿标本以无菌注射器抽取为好,若不能得到抽吸物,也可用拭子在伤口深部采集渗出物,或将沾有脓汁的最内层敷料放入无菌平皿中送检[3]。
由表 2对比可见,与第3季度相比第4季度检出细菌分布有稍微变化,第4季度金黄色葡萄菌检出率上升,代替了第3季度的阴沟肠杆菌。在第4季度检出的前5位细菌当中,全是医院感染重点监测的细菌。除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率稍微下降外,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产ESBL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MRSA的检测率较第3季度均呈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重视。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情况变化不明显,第3、第4季度药敏药物中仅有阿米卡星敏感率>70%,第4季度仅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敏感率有所上升,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从第3季度的45.16%升至49.33%,阿米卡星从74.6%升至76.06%。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环境中广泛存在,在医院感染病原菌中比例逐年上升,已成为重病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主要病原之一[4-6]。本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加重,第3季度所有药物敏感率<50%,第4季度所有药物敏感率<36%,甚至出现泛耐或者全耐的情况,可见耐药情况有所加重。临床科室应注意环境卫生和手卫生,对于感染该类细菌的患者,应加强消毒隔离措施[7, 8]。
与第3季度比第4季度发酵菌(不含ESBL阳性菌)的耐药率均有所下降,特别是头孢西丁的耐药率由44.63%降至22.69%,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从50.00%降至29.71%,耐药率均<30%,可经验选用。发酵菌中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有所升高,分别从25.63%、21.6%升至35.71%、30.52%,需提示临床注意,作出预警。从第3、4季度发酵菌(ESBL阳性菌)耐药情况可见,敏感率最高的均是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因此产ESBL 菌的危重患者首选碳青霉烯类[9, 10]。另外对阿米卡星比较敏感,可能与此药不良反应严重,临床应用频率较低有关,与龚显恩等[11]报道结果相似。
MRSA第3季度对万古霉素100%敏感,而第4季度万古霉素敏感率有所下降,但仍在90%以上,可见万古霉素仍是治疗MRSA的最有效药物[12, 13, 14]。敏感率的下降提示临床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综上所述,我院第4季度比第3季度耐药菌广谱β-内酰胺酶比例有所上升,提示我们在临床经验用药时应考虑耐药情况,尽量选择敏感率高的药物经验治疗,及时正确地采集标本、及时送检,根据药敏调整用药,这对减少耐药的发生有极大作用[15]。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广泛使用,病原菌耐药现象频繁出现,常常导致临床治疗无效,感染加重,甚至死亡。世界卫生组织也曾于2000年制定了遏制细菌耐药性的全球发展战略,目的在于掌握重要致病菌的耐药性变迁情况[1, 2]。2011年原卫生部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目的在于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了解病原菌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息息相关。为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我们对2012年7月-12月全院送检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药物敏感性(药敏)状况进行回顾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种来源
收集2012年7月-12月我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3 625份,标本主要包括:痰液、各种分泌物、血液、尿液、穿刺液等。
1.2 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采用Microscan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纸片琼脂扩散(K-B法);自动及MIC测定判定,以敏感、中介、耐药报告结果。选用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及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作标准菌。
2 结果
2.1 菌株分布
2012年7月-9月的送检标本量及阳性率见表 1。2012年7月-9月前5位细菌为均为G-菌,且排前2位的都是非发酵菌;2012年10月-12月金黄色葡萄球菌G+菌进入前5位,且排前2位的均为肠杆菌属,非发酵菌检出相对减少,见表 2。


2.2 主要临床分离菌株对常见药物的耐药性
非发酵菌(不含多重耐药菌)耐药情况见表 3,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见表 4,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见表 5。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发酵菌耐药情况见表 6。产ESBL发酵菌耐药情况见表 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情况见表 8。






3 讨论
标本送检阳性率第3季度和第4季度分别为34.56%、30.35%,送检阳性率不足50%,这与样本的采集运送有关,直接影响了检验结果的阳性率。送检标本中痰液所占比例较大,痰液的采集应以晨痰为佳,清水漱口后,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痰,采集入专用容器。痰标本在室温一般可放置2~3 h,但时间延长可引起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苛养菌的死亡,因此应及时送检。脓肿标本以无菌注射器抽取为好,若不能得到抽吸物,也可用拭子在伤口深部采集渗出物,或将沾有脓汁的最内层敷料放入无菌平皿中送检[3]。
由表 2对比可见,与第3季度相比第4季度检出细菌分布有稍微变化,第4季度金黄色葡萄菌检出率上升,代替了第3季度的阴沟肠杆菌。在第4季度检出的前5位细菌当中,全是医院感染重点监测的细菌。除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率稍微下降外,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产ESBL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MRSA的检测率较第3季度均呈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重视。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情况变化不明显,第3、第4季度药敏药物中仅有阿米卡星敏感率>70%,第4季度仅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敏感率有所上升,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从第3季度的45.16%升至49.33%,阿米卡星从74.6%升至76.06%。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环境中广泛存在,在医院感染病原菌中比例逐年上升,已成为重病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主要病原之一[4-6]。本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加重,第3季度所有药物敏感率<50%,第4季度所有药物敏感率<36%,甚至出现泛耐或者全耐的情况,可见耐药情况有所加重。临床科室应注意环境卫生和手卫生,对于感染该类细菌的患者,应加强消毒隔离措施[7, 8]。
与第3季度比第4季度发酵菌(不含ESBL阳性菌)的耐药率均有所下降,特别是头孢西丁的耐药率由44.63%降至22.69%,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从50.00%降至29.71%,耐药率均<30%,可经验选用。发酵菌中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有所升高,分别从25.63%、21.6%升至35.71%、30.52%,需提示临床注意,作出预警。从第3、4季度发酵菌(ESBL阳性菌)耐药情况可见,敏感率最高的均是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因此产ESBL 菌的危重患者首选碳青霉烯类[9, 10]。另外对阿米卡星比较敏感,可能与此药不良反应严重,临床应用频率较低有关,与龚显恩等[11]报道结果相似。
MRSA第3季度对万古霉素100%敏感,而第4季度万古霉素敏感率有所下降,但仍在90%以上,可见万古霉素仍是治疗MRSA的最有效药物[12, 13, 14]。敏感率的下降提示临床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综上所述,我院第4季度比第3季度耐药菌广谱β-内酰胺酶比例有所上升,提示我们在临床经验用药时应考虑耐药情况,尽量选择敏感率高的药物经验治疗,及时正确地采集标本、及时送检,根据药敏调整用药,这对减少耐药的发生有极大作用[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