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姚相雨, 方跃, 梁羽, 屠重棋, 杨天府. FraserⅡC型“浮膝”损伤一例. 华西医学, 2014, 29(4): 795-796. doi: 10.7507/1002-0179.20140241 复制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0岁。因“车上园木掉落致患者颈部、左大腿远端以及左小腿近端损伤13 h”于2012年12月转入我院,入院时患者的生命体征已平稳。入院诊断:① 左胫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清创缝合术后(AO分型:41C3+42B3,GustiloⅠ型);② 左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AO分型:33C2);③ 左腓骨粉碎性骨折(AO分型:42C2);④ 寰椎左侧侧块粉碎性骨折伴寰枢椎脱位。
患者入院后急诊行左跨膝外支架固定术(图 1,2),同时行颅骨牵引术,手术时间及C臂照射时间共30 min,术后左下肢骨折断端的稳定性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复查血红蛋白125 g/L。术后第3天,患者意识淡漠,食欲差,家属诉患者晚上出现谵妄症状,急查血红蛋白63 g/L,立即输入红细胞悬液3 U后患者血红蛋白90 g/L。2周后患者全身情况已稳定后,于全身麻醉下行左股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左胫骨骨折切开复位人工骨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股骨骨折采用大腿外侧入路,术中先复位关节面,后复位关节外骨折断端,股骨骨折采用LISS钢板固定,胫骨骨折采用髌旁双切口入路,术中探查未发现韧带损伤,术中发现内侧半月板前角和体部破裂,术中同样采取先复位关节面的方式,数次尝试后均失败,考虑与关节面失去支撑点有关,故术中立即改为先复位关节外的骨折断端,后复位关节面,手术顺利。胫骨平台外侧采用LISS钢板固定,而内侧平台的塌陷,先予以支撑钢板固定后,然后植入人工骨支撑起塌陷的关节面,损伤的内侧半月板予以修复,手术时间5 h,术中输红细胞悬液1.5 U,血浆150 mL。术毕,膝关节内外侧放置血浆引流管2 d,术后预防应用抗生素 3 d,膝关节伸直位制动2周,2周后逐渐开始膝关节的屈曲活动,术后患者的主要不适是左膝关节周围的剧烈疼痛,予哌替定50 mg,4 h/次,对症治疗2 d疼痛仍不能有效改善,请疼痛科专家会诊,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10分,予以口服吗啡缓释片后,患者疼痛好转。术后3个月复查时,患者患膝可屈曲93°,能缓慢行走,偶感患膝疼痛,能忍受,患者按Karlström-Olerud评分[1]为良(图 3)。

2 讨论
“漂浮膝”是指外伤造成同侧股骨和胫骨骨折所形成的病理性改变。从2010年-2012年我科共收治“浮膝”损伤7例,按照Fraser等[2]分型,其中5例为车祸伤(3例为GuStiloⅢC型,ⅡC型“浮膝”;2例为闭合性损伤,ⅠA型“浮膝”),1例旋耕机损伤(GuStiloⅡC型,ⅡB型“浮膝”),1例重物砸伤(GustiloⅠ型,ⅡC型“浮膝”)。患者入院时,5例合并创伤性休克,2例合并脑挫裂伤,除2例ⅠA型“浮膝”损伤患者择期行股骨逆行髓内钉和胫骨顺行髓内钉内固定术外,4例急诊行大腿中上段截肢术,剩余1例择期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其具有高病死率、致残率、感染率以及极差的功能效果[2-5]。
“浮膝”损伤由Blake等[6]1975年第一次提出,定义为:同侧股骨与胫骨的同时骨折,分为两型:Ⅰ型为单纯的股骨干与胫骨干的骨折,Ⅱ型为骨折同时累及髋关节或膝关节或踝关节[6]。后来Fraser等[2]将此类损伤定义为:股骨转子间线以远的股骨骨折合并同侧中下1/3以上胫骨骨折(包括胫骨平台及胫骨或两者都有),其中Ⅰ型仍为:单纯的股骨干与胫骨干的骨折;Ⅱ型进一步细分为3个亚型:其中ⅡA型为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伤;ⅡB型为胫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髁骨折;ⅡC型为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股骨髁骨折。
“浮膝”损伤的治疗存在并发症发生率高和功能效果差的可能[2, 3]。早期并发症如肢体远端缺血坏死、骨筋膜室综合征、失血性休克以及脂肪栓塞,这些并发症成为影响患者预后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严重时可引起患者死亡[3, 4]。随着现代交通事故的频发,Piétu等[4]发现90%以上患者受伤原因是道路交通事故,故这是一种发病率不断增高的损伤,它极大地增加了骨科医师在处理上的难度。关于FraserⅡ型骨折,骨折的粉碎程度,骨折的开放及动脉的损伤可预示功能恢复不良[7, 8]。关于FraserⅡC型“浮膝”损伤的首次详细报道为Adamson等[9]在1992年,共报道6例患者,术后截肢2例,功能评分良3例、差3例[9]。而与我们个案类似的损伤类型只有1例[股骨远端骨折(AO分型:33C3),胫骨骨折(AO分型:41C3,GustiloⅡ型],该例患者因局部反复感染行膝上截肢处理。术后患者功能评分差。第2次关于FraserⅡC“浮膝”的详细报道是Ran等[5]治疗了5例ⅡC“浮膝”损伤的患者,术后膝关节不稳定1例,膝关节僵硬1例,膝关节感染1例,其中与本文中患者损伤类型类似的患者也仅1例[股骨远端骨折(AO分型:33C3),胫骨骨折(AO分型:41C3+42A2)],术后并发症为膝关节不稳定,功能评分差。
本文报道的FraserⅡC型“浮膝”损伤代表着此类损伤中最复杂的损伤,但患者术后患膝功能的恢复却出乎意料的较以前文献报道的好,我们认为这与详细的术前计划、手术入路的选择、术中软组织的保护、手术技巧的应变以及 LISS钢板技术的应用是密不可分的。此类复杂的“浮膝”损伤,虽给我们带来许多挑战,同时也让我们获益匪浅。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0岁。因“车上园木掉落致患者颈部、左大腿远端以及左小腿近端损伤13 h”于2012年12月转入我院,入院时患者的生命体征已平稳。入院诊断:① 左胫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清创缝合术后(AO分型:41C3+42B3,GustiloⅠ型);② 左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AO分型:33C2);③ 左腓骨粉碎性骨折(AO分型:42C2);④ 寰椎左侧侧块粉碎性骨折伴寰枢椎脱位。
患者入院后急诊行左跨膝外支架固定术(图 1,2),同时行颅骨牵引术,手术时间及C臂照射时间共30 min,术后左下肢骨折断端的稳定性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复查血红蛋白125 g/L。术后第3天,患者意识淡漠,食欲差,家属诉患者晚上出现谵妄症状,急查血红蛋白63 g/L,立即输入红细胞悬液3 U后患者血红蛋白90 g/L。2周后患者全身情况已稳定后,于全身麻醉下行左股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左胫骨骨折切开复位人工骨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股骨骨折采用大腿外侧入路,术中先复位关节面,后复位关节外骨折断端,股骨骨折采用LISS钢板固定,胫骨骨折采用髌旁双切口入路,术中探查未发现韧带损伤,术中发现内侧半月板前角和体部破裂,术中同样采取先复位关节面的方式,数次尝试后均失败,考虑与关节面失去支撑点有关,故术中立即改为先复位关节外的骨折断端,后复位关节面,手术顺利。胫骨平台外侧采用LISS钢板固定,而内侧平台的塌陷,先予以支撑钢板固定后,然后植入人工骨支撑起塌陷的关节面,损伤的内侧半月板予以修复,手术时间5 h,术中输红细胞悬液1.5 U,血浆150 mL。术毕,膝关节内外侧放置血浆引流管2 d,术后预防应用抗生素 3 d,膝关节伸直位制动2周,2周后逐渐开始膝关节的屈曲活动,术后患者的主要不适是左膝关节周围的剧烈疼痛,予哌替定50 mg,4 h/次,对症治疗2 d疼痛仍不能有效改善,请疼痛科专家会诊,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10分,予以口服吗啡缓释片后,患者疼痛好转。术后3个月复查时,患者患膝可屈曲93°,能缓慢行走,偶感患膝疼痛,能忍受,患者按Karlström-Olerud评分[1]为良(图 3)。

2 讨论
“漂浮膝”是指外伤造成同侧股骨和胫骨骨折所形成的病理性改变。从2010年-2012年我科共收治“浮膝”损伤7例,按照Fraser等[2]分型,其中5例为车祸伤(3例为GuStiloⅢC型,ⅡC型“浮膝”;2例为闭合性损伤,ⅠA型“浮膝”),1例旋耕机损伤(GuStiloⅡC型,ⅡB型“浮膝”),1例重物砸伤(GustiloⅠ型,ⅡC型“浮膝”)。患者入院时,5例合并创伤性休克,2例合并脑挫裂伤,除2例ⅠA型“浮膝”损伤患者择期行股骨逆行髓内钉和胫骨顺行髓内钉内固定术外,4例急诊行大腿中上段截肢术,剩余1例择期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其具有高病死率、致残率、感染率以及极差的功能效果[2-5]。
“浮膝”损伤由Blake等[6]1975年第一次提出,定义为:同侧股骨与胫骨的同时骨折,分为两型:Ⅰ型为单纯的股骨干与胫骨干的骨折,Ⅱ型为骨折同时累及髋关节或膝关节或踝关节[6]。后来Fraser等[2]将此类损伤定义为:股骨转子间线以远的股骨骨折合并同侧中下1/3以上胫骨骨折(包括胫骨平台及胫骨或两者都有),其中Ⅰ型仍为:单纯的股骨干与胫骨干的骨折;Ⅱ型进一步细分为3个亚型:其中ⅡA型为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伤;ⅡB型为胫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髁骨折;ⅡC型为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股骨髁骨折。
“浮膝”损伤的治疗存在并发症发生率高和功能效果差的可能[2, 3]。早期并发症如肢体远端缺血坏死、骨筋膜室综合征、失血性休克以及脂肪栓塞,这些并发症成为影响患者预后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严重时可引起患者死亡[3, 4]。随着现代交通事故的频发,Piétu等[4]发现90%以上患者受伤原因是道路交通事故,故这是一种发病率不断增高的损伤,它极大地增加了骨科医师在处理上的难度。关于FraserⅡ型骨折,骨折的粉碎程度,骨折的开放及动脉的损伤可预示功能恢复不良[7, 8]。关于FraserⅡC型“浮膝”损伤的首次详细报道为Adamson等[9]在1992年,共报道6例患者,术后截肢2例,功能评分良3例、差3例[9]。而与我们个案类似的损伤类型只有1例[股骨远端骨折(AO分型:33C3),胫骨骨折(AO分型:41C3,GustiloⅡ型],该例患者因局部反复感染行膝上截肢处理。术后患者功能评分差。第2次关于FraserⅡC“浮膝”的详细报道是Ran等[5]治疗了5例ⅡC“浮膝”损伤的患者,术后膝关节不稳定1例,膝关节僵硬1例,膝关节感染1例,其中与本文中患者损伤类型类似的患者也仅1例[股骨远端骨折(AO分型:33C3),胫骨骨折(AO分型:41C3+42A2)],术后并发症为膝关节不稳定,功能评分差。
本文报道的FraserⅡC型“浮膝”损伤代表着此类损伤中最复杂的损伤,但患者术后患膝功能的恢复却出乎意料的较以前文献报道的好,我们认为这与详细的术前计划、手术入路的选择、术中软组织的保护、手术技巧的应变以及 LISS钢板技术的应用是密不可分的。此类复杂的“浮膝”损伤,虽给我们带来许多挑战,同时也让我们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