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唐以俊, 杨职艺, 李紫鹃, 赵华宇, 罗洪林, 廖晓阳. 连续性健康数据采集系统对居民健康管理的影响研究. 华西医学, 2014, 29(5): 841-843. doi: 10.7507/1002-0179.20140257 复制
目前,各种慢性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1],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2]。其发生与不良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被称为现代文明病或生活方式疾病[3],可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健康管理预防其发生[4]。随着疾病预防窗口前移,关注亚健康[5]、亚疾病[6]状态已成为居民健康需求的主要内容,且需求迅速增加。本研究应用连续性健康数据采集系统对某银行职工予以健康管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选取某银行知情同意自愿接受健康管理的在职员工128人。采取简单随机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2例,男34人,女28人;年龄(40.7 ± 2.6)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34人,中专及高中文化23人,初中及以下5人。对照组66例,男38人,女28人;年龄(41.3 ± 1.3)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35人,中专及高中文化25人,初中及以下6人。对两组职员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管理。研究获伦理管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按照2011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7]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行健康管理,内容为既往疾病、家族史,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饮食、运动等,各项生理指标检测包含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血压、末梢血胆固醇及甘油三脂、末梢血空腹血糖检测。参照《中国公民健康素养》[8]对入组人员行1次集中式健康教育,讲解《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指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每3个月行1次健康评估。观察组增加使用连续性健康管理系统(正广兴e健康系统)对生理指标自我监测,检查指标通过“设备-平板电脑-云端服务器-医生手机客户端”的方式直接远程传给医生,通过管理软件设定“阈值”,检查指标超过“阈值”时可直接推送到医生手机应用软件(APP),医生据此监测记录可主动进行健康管理,对不良生活方式进行督导。评估与建议内容可直接发到职员的APP,并根据个体需求行面对面随访与个性化管理,且职员也可通过手机微信平台查看健康知识推送信息。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观察1年,研究结束再次对两组的生活方式及生理指标进行评估。生活方式的判断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维多利亚宣言》[9],吸烟判断标准为≥1支/d,饮酒超量标准为≥25 g/d,满足食盐≥6 g/d、油脂≥25 g/d、蔬菜摄入<500 g/d中任意一项为不合理饮食,运动<30 min/次和(或)<5次/周为不坚持锻炼;血压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10]≥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为异常;血糖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11]空腹血糖≥6.1 mmol/L为异常;血脂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12],总胆固醇≥5.18 mmol/L边缘性升高作为异常,甘油三脂≥5.18 mmol/L边缘性升高作为异常;BMI参照《中国成人超重与肥胖防治指南》[13]<18.5 kg/m2为消瘦,18.5~23.9 kg/m2为正常,24.0~27.9 kg/m2为超重,≥28 kg/m2为肥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管理前两组生活方式及生理指标比较
两组职员在入组时基线资料指标比较在吸烟、饮酒、运动、饮食、BMI、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血糖、血压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生活方式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职员经管理后生活方式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改善与维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生理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职员健康管理后各项生理指标改善与维持情况比较,观察组改善与维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面对健康需求的多样化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状,传统门诊面对面处置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层次需求。国外1996年开始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在网上进行网络医疗咨询服务等健康管理,形成了网上医疗的新概念,加拿大在实施高血压教育计划10年后,于2010年推出高血压管理资源共享的电子平台,让医疗保健专业人员与患者可进行有效沟通,为其提供自我管理平台,同时也为全科医生提供了随访和预后评估平台[14]。本研究显示两组职员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经1年的规范化管理后,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在《维多利亚宣言》健康生活方式标准以及2007年原卫生部疾控局下发《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总体方案(2007-2015年)》要求[15],在健康素养方面[16],包括吸烟、饮酒、运动、饮食等生活方式情况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与维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模式对于管理与被管理双方具有同等约束力,可提高居民对管理的依从性。
加拿大已应用网络远程医疗系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管理也取得明显成效,相比电话、面对面等,网络远程医疗系统费用较低、方便且可同步进行[17]。这种网络远程医疗系统管理模式同样可应用于社区慢性病及健康人群的管理,目前国内外还未报道专门针对社区居民健康管理的网络医疗和管理系统。本研究显示,观察组BMI指数、血压、糖脂代谢异常比例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自助式生理指标采集设备将身体各种指标及时上传到云端信息化平台,医生可根据管理对象设立个性化阈值,根据阈值提醒或告警采取主动性干预的服务方式,可随时了解管理对象生理指标,及时进行评估、干预与阈值告警,改变了传统门诊的按需求面对面被动接受式的管理模式,形成了主动连续性管理的新模式,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签约对象提供了一个可通过无线网络、平板电脑、手机客户端等通讯终端进行提示、督促、咨询、干预与健康教育的平台[18]。医生可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对签约对象进行管理,做到连续性、及时性、跨时空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对于慢性病患者能及早发现,真正做到一级预防[19],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让健康的管理在“亚健康-亚疾病”的阶段即能得到管理,实现健康管理转向“灰度管理”[20]。
目前,各种慢性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1],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2]。其发生与不良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被称为现代文明病或生活方式疾病[3],可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健康管理预防其发生[4]。随着疾病预防窗口前移,关注亚健康[5]、亚疾病[6]状态已成为居民健康需求的主要内容,且需求迅速增加。本研究应用连续性健康数据采集系统对某银行职工予以健康管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选取某银行知情同意自愿接受健康管理的在职员工128人。采取简单随机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2例,男34人,女28人;年龄(40.7 ± 2.6)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34人,中专及高中文化23人,初中及以下5人。对照组66例,男38人,女28人;年龄(41.3 ± 1.3)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35人,中专及高中文化25人,初中及以下6人。对两组职员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管理。研究获伦理管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按照2011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7]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行健康管理,内容为既往疾病、家族史,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饮食、运动等,各项生理指标检测包含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血压、末梢血胆固醇及甘油三脂、末梢血空腹血糖检测。参照《中国公民健康素养》[8]对入组人员行1次集中式健康教育,讲解《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指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每3个月行1次健康评估。观察组增加使用连续性健康管理系统(正广兴e健康系统)对生理指标自我监测,检查指标通过“设备-平板电脑-云端服务器-医生手机客户端”的方式直接远程传给医生,通过管理软件设定“阈值”,检查指标超过“阈值”时可直接推送到医生手机应用软件(APP),医生据此监测记录可主动进行健康管理,对不良生活方式进行督导。评估与建议内容可直接发到职员的APP,并根据个体需求行面对面随访与个性化管理,且职员也可通过手机微信平台查看健康知识推送信息。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观察1年,研究结束再次对两组的生活方式及生理指标进行评估。生活方式的判断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维多利亚宣言》[9],吸烟判断标准为≥1支/d,饮酒超量标准为≥25 g/d,满足食盐≥6 g/d、油脂≥25 g/d、蔬菜摄入<500 g/d中任意一项为不合理饮食,运动<30 min/次和(或)<5次/周为不坚持锻炼;血压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10]≥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为异常;血糖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11]空腹血糖≥6.1 mmol/L为异常;血脂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12],总胆固醇≥5.18 mmol/L边缘性升高作为异常,甘油三脂≥5.18 mmol/L边缘性升高作为异常;BMI参照《中国成人超重与肥胖防治指南》[13]<18.5 kg/m2为消瘦,18.5~23.9 kg/m2为正常,24.0~27.9 kg/m2为超重,≥28 kg/m2为肥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管理前两组生活方式及生理指标比较
两组职员在入组时基线资料指标比较在吸烟、饮酒、运动、饮食、BMI、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血糖、血压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生活方式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职员经管理后生活方式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改善与维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生理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职员健康管理后各项生理指标改善与维持情况比较,观察组改善与维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面对健康需求的多样化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状,传统门诊面对面处置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层次需求。国外1996年开始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在网上进行网络医疗咨询服务等健康管理,形成了网上医疗的新概念,加拿大在实施高血压教育计划10年后,于2010年推出高血压管理资源共享的电子平台,让医疗保健专业人员与患者可进行有效沟通,为其提供自我管理平台,同时也为全科医生提供了随访和预后评估平台[14]。本研究显示两组职员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经1年的规范化管理后,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在《维多利亚宣言》健康生活方式标准以及2007年原卫生部疾控局下发《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总体方案(2007-2015年)》要求[15],在健康素养方面[16],包括吸烟、饮酒、运动、饮食等生活方式情况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与维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模式对于管理与被管理双方具有同等约束力,可提高居民对管理的依从性。
加拿大已应用网络远程医疗系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管理也取得明显成效,相比电话、面对面等,网络远程医疗系统费用较低、方便且可同步进行[17]。这种网络远程医疗系统管理模式同样可应用于社区慢性病及健康人群的管理,目前国内外还未报道专门针对社区居民健康管理的网络医疗和管理系统。本研究显示,观察组BMI指数、血压、糖脂代谢异常比例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自助式生理指标采集设备将身体各种指标及时上传到云端信息化平台,医生可根据管理对象设立个性化阈值,根据阈值提醒或告警采取主动性干预的服务方式,可随时了解管理对象生理指标,及时进行评估、干预与阈值告警,改变了传统门诊的按需求面对面被动接受式的管理模式,形成了主动连续性管理的新模式,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签约对象提供了一个可通过无线网络、平板电脑、手机客户端等通讯终端进行提示、督促、咨询、干预与健康教育的平台[18]。医生可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对签约对象进行管理,做到连续性、及时性、跨时空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对于慢性病患者能及早发现,真正做到一级预防[19],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让健康的管理在“亚健康-亚疾病”的阶段即能得到管理,实现健康管理转向“灰度管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