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王莉, 任丽玲, 高宇, 李文, 李硕, 左川, 武永康. 抗Ro52抗体和抗Ro60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华西医学, 2014, 29(5): 879-882. doi: 10.7507/1002-0179.20140267 复制
抗SSa抗体(即抗Ro抗体)作为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谱中的抗体之一,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在临床实践中,通常采用将SSa作为固相抗原蛋白质印迹法进行抗SSa抗体检测。SSa抗原是小分子细胞质核糖核蛋白,是蛋白和小分子核糖核酸形成的复合物,其由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0×103和52×103的两种蛋白组成,即抗SSa抗体包括抗Ro52和抗Ro60两种自身抗体。但由于国内很多试剂生产商采用胸腺组织作为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抗SSa抗体固相抗原,而胸腺中缺少相对分子质量为60×103的抗原成分[2],因此这种试剂只能检测抗Ro52抗体,过去国内外很多文献报道的抗SSa抗体主要指抗Ro52抗体。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重组纯化的Ro52和Ro60抗原检测两种不同抗体已逐渐应用于临床,但两种抗体的临床意义尚不甚明确。因此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2013年12月23 145例抗Ro52和抗Ro60抗体与其他自身抗体及患者临床信息的关系,以探讨其对临床疾病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2医院同时检测抗核抗体(ANA)和ENA抗体,且ANA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23 145例,其中男3 857例,女19 288例,男女比例为1︰5.00。其中男2~92岁,平均51.3岁;女1~93岁,平均40.7岁。根据患者临床信息,分为自身免疫病确诊组2 340例,非自身免疫疾病确诊组1 601例,具有明确症状非确诊组2 059例,其余17 145例患者未查及临床信息。
1.2 研究方法
① 分析抗Sm、抗SSb、抗RNP、抗Scl-70、抗Jo-1、抗Rib-P 6种抗体出现阳性时抗Ro52和抗Ro60抗体阳性情况。
② 依据抗Ro52与抗Ro60抗体结果表现不同,将其分为4组,即抗Ro52抗体和抗Ro60抗体均为阳性(Ro52+Ro60+)、抗Ro52抗体阳性而抗Ro60抗体阴性(Ro52+Ro60-)、抗Ro52抗体阴性而抗Ro60抗体阳性(Ro52-Ro60+)以及抗Ro52抗体和抗Ro60抗体均为阴性(Ro52-Ro60-),以分析抗Ro52和抗Ro60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非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临床症状的分布情况,进一步推测单独抗体的致病作用。由于Ro52+Ro60+和Ro52-Ro60-时无法判断两者单个抗体的诊断价值及致病作用,因此在不同疾病与抗Ro52和抗Ro60关系分析中,本研究主要分析了Ro52-Ro60+及Ro52-Ro60+两种结果组合的比较关系。
1.3 检测方法
ENA抗体检测采用重组纯化抗原的蛋白质印迹法,可同时检测抗Sm、抗Ro52、抗Ro60、抗SSb、抗RNP、抗Scl-70、抗Jo-1、抗Rib-P 8种抗体,试剂盒购自德国欧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试剂盒在效期内使用。
1.4 结果判断标准
将血清在反应槽中1︰100倍稀释,按试剂说明书操作。试剂条显色区带与标准带进行对照,显色判断相应的抗体为阳性,不显色则为阴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类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抗Ro52和抗Ro60抗体与其余6种ENA抗体谱的关系
在23 145例患者中,ENA 8种自身抗体阳性率各不相同,抗Ro60抗体阳性率为35.19%(8 145/23 145),抗Ro52抗体阳性率为13.16%(3 046/23 145)。且抗Ro60抗体在抗SSb、抗RNP、抗Sm及抗Rib-P阳性患者中的阳性率较抗Ro52高(P<0.05);抗Jo-1及抗Scl-70阳性时,抗Ro52和抗Ro60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自身免疫性疾病与抗Ro52和抗Ro60关系
Ro52-Ro60+结果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所占比例较Ro52+Ro60-结果显著升高(P<0.05)。具体疾病分布见表 2。

2.3 非自身免疫性疾病与抗Ro52和抗Ro60关系
在1 601例确诊的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由于疾病种类较多,为了分析抗Ro52与抗Ro60对靶器官的影响,本研究将累及器官分为肾脏、肝脏、肺部、心血管及恶性肿瘤等5类,其他累及器官的疾病如带状疱症、腹泻、脑梗死、尿路感染、急性胰腺炎等由于病例较少且很分散而未纳入分析。Ro52-Ro60+结果在肾脏、肝脏、肺部、心血管及恶性肿瘤各组中所占比例较Ro52+Ro60-结果较高(P<0.05),详细结果见表 3。

2.4 临床症状与抗Ro52和抗Ro60关系
在2 059例表现不同的临床症状患者中,将疑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以临床症状进行分析;蛋白尿、黄疸、浮肿、腹痛、头痛、呕吐、红斑、肝功异常、血尿等临床症状由于病例较少未纳入分析。Ro52-Ro60+结果在各种症状的患者中所占比例较Ro52+Ro60-结果较高(P<0.05),详细结果见表 4。

3 讨论
抗SSa抗体与干燥综合征(SS)有关,由于该自身抗体为SS相关的第一个抗体而得名,但其特异性不佳[3],是目前已知的ENA抗体中分布最广、最常见的一种抗体[4]。抗SSa抗体包括抗Ro52和抗Ro60,两者阳性率均较高,本研究显示两者分别占ANA阳性病例的13.16%(3 046/23 145)和35.19%(8 145/23 145)。在临床实践中,作为SS诊断标准之一[5],抗SSa抗体常结合抗SSb抗体一起诊断SS,以提高诊断特异性。抗SSb抗体常伴随抗SSa抗体一起出现,这是由于SSb抗原决定簇是SSa抗原的一部分[1],但由于SSa抗原包括Ro52和Ro60两种抗原,SSb抗原与哪种抗原关系更密切还不明确。本研究将抗Ro52和抗Ro60抗体与ENA其余6种抗体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表 1结果显示,抗Ro60抗体与抗SSb、抗RNP、抗Sm及抗Rib-P的阳性一致率较抗Ro52高,而抗SSb抗体与SS密切相关[6],抗RNP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的诊断标准之一[7],抗Sm及抗Rib-P是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标志性抗体[8, 9],提示抗Ro60抗体相对抗Ro52抗体而言,其对SS、MCTD及SLE可能具有较高的诊断预示性;但Retamozo等[10]认为抗Ro52抗体与SS的诊断价值更加特异,这与本研究结果不尽相同,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Tan等[4]报道,抗SSa抗体可出现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SS、类风湿关节炎(R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等患者血清中,且均有较高滴度。但由于当时技术原因,Tan[4]未说明其检测的抗SSa抗体具体是哪种抗体,因此,临床医生在应用两种抗SSa抗体时感到困惑,需进一步分析抗Ro52抗体及抗Ro60抗体的诊断价值。本研究表 2结果显示,在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Ro52-Ro60+所占的比例较Ro52+Ro60-高,提示Ro52-Ro60+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价值较Ro52+Ro60-高,而这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以SLE、RA及SS较多。这与表 1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即Ro52-Ro60+与SLE的标志性抗体抗Sm及抗Rib-P阳性一致率较高,与SS的标志性抗体抗SSb也有较高的阳性一致率。但有研究认为认为抗Ro52对SS更加特异[11, 12],今后应随机纳入SS患者以进一步分析。
抗Ro52与抗Ro60抗体除了在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会出现阳性,其在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也会出现阳性。本研究表 3结果显示,Ro52与Ro60均会出现累及各系统的非自身免疫性疾病,但Ro52-Ro60+在多种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的分布均高于Ro52+Ro60-,表明抗Ro60较抗Ro52抗体的阳性率较高但无疾病诊断特异性,对非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有限。但这些非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可能就是因自身免疫造成器官损伤,只是尚未确诊而已。如SLE最易累及肾脏[13],在本研究中,肾脏疾病患者较多,可能部分就是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肾脏所引起。在未确诊的症状患者组,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Ro52-Ro60+比例较Ro52+Ro60-高,因此,我们推测Ro52-Ro60+具有发展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虽Ro52+Ro60-阳性率较低,但对于疾病诊断价值而言其无疾病特异性。可能由于抗Ro60和抗Ro52抗体结合靶向抗原的特异性较差,因此表现症状及疾病分布广泛,造成疾病及症状广泛性分布。有研究认为,单独检测抗Ro52或抗Ro60其几乎没有价值[14, 15],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
总之,抗Ro52与抗Ro60抗体是ENA抗体谱中最为常见的两种自身抗体,抗Ro60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及非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阳性率较抗Ro52抗体高,前者的检测敏感度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预示价值较抗Ro52抗体高,但总体而言,抗Ro52和抗Ro60均无诊断特异性,临床应用价值有限。
抗SSa抗体(即抗Ro抗体)作为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谱中的抗体之一,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在临床实践中,通常采用将SSa作为固相抗原蛋白质印迹法进行抗SSa抗体检测。SSa抗原是小分子细胞质核糖核蛋白,是蛋白和小分子核糖核酸形成的复合物,其由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0×103和52×103的两种蛋白组成,即抗SSa抗体包括抗Ro52和抗Ro60两种自身抗体。但由于国内很多试剂生产商采用胸腺组织作为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抗SSa抗体固相抗原,而胸腺中缺少相对分子质量为60×103的抗原成分[2],因此这种试剂只能检测抗Ro52抗体,过去国内外很多文献报道的抗SSa抗体主要指抗Ro52抗体。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重组纯化的Ro52和Ro60抗原检测两种不同抗体已逐渐应用于临床,但两种抗体的临床意义尚不甚明确。因此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2013年12月23 145例抗Ro52和抗Ro60抗体与其他自身抗体及患者临床信息的关系,以探讨其对临床疾病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2医院同时检测抗核抗体(ANA)和ENA抗体,且ANA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23 145例,其中男3 857例,女19 288例,男女比例为1︰5.00。其中男2~92岁,平均51.3岁;女1~93岁,平均40.7岁。根据患者临床信息,分为自身免疫病确诊组2 340例,非自身免疫疾病确诊组1 601例,具有明确症状非确诊组2 059例,其余17 145例患者未查及临床信息。
1.2 研究方法
① 分析抗Sm、抗SSb、抗RNP、抗Scl-70、抗Jo-1、抗Rib-P 6种抗体出现阳性时抗Ro52和抗Ro60抗体阳性情况。
② 依据抗Ro52与抗Ro60抗体结果表现不同,将其分为4组,即抗Ro52抗体和抗Ro60抗体均为阳性(Ro52+Ro60+)、抗Ro52抗体阳性而抗Ro60抗体阴性(Ro52+Ro60-)、抗Ro52抗体阴性而抗Ro60抗体阳性(Ro52-Ro60+)以及抗Ro52抗体和抗Ro60抗体均为阴性(Ro52-Ro60-),以分析抗Ro52和抗Ro60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非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临床症状的分布情况,进一步推测单独抗体的致病作用。由于Ro52+Ro60+和Ro52-Ro60-时无法判断两者单个抗体的诊断价值及致病作用,因此在不同疾病与抗Ro52和抗Ro60关系分析中,本研究主要分析了Ro52-Ro60+及Ro52-Ro60+两种结果组合的比较关系。
1.3 检测方法
ENA抗体检测采用重组纯化抗原的蛋白质印迹法,可同时检测抗Sm、抗Ro52、抗Ro60、抗SSb、抗RNP、抗Scl-70、抗Jo-1、抗Rib-P 8种抗体,试剂盒购自德国欧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试剂盒在效期内使用。
1.4 结果判断标准
将血清在反应槽中1︰100倍稀释,按试剂说明书操作。试剂条显色区带与标准带进行对照,显色判断相应的抗体为阳性,不显色则为阴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类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抗Ro52和抗Ro60抗体与其余6种ENA抗体谱的关系
在23 145例患者中,ENA 8种自身抗体阳性率各不相同,抗Ro60抗体阳性率为35.19%(8 145/23 145),抗Ro52抗体阳性率为13.16%(3 046/23 145)。且抗Ro60抗体在抗SSb、抗RNP、抗Sm及抗Rib-P阳性患者中的阳性率较抗Ro52高(P<0.05);抗Jo-1及抗Scl-70阳性时,抗Ro52和抗Ro60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自身免疫性疾病与抗Ro52和抗Ro60关系
Ro52-Ro60+结果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所占比例较Ro52+Ro60-结果显著升高(P<0.05)。具体疾病分布见表 2。

2.3 非自身免疫性疾病与抗Ro52和抗Ro60关系
在1 601例确诊的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由于疾病种类较多,为了分析抗Ro52与抗Ro60对靶器官的影响,本研究将累及器官分为肾脏、肝脏、肺部、心血管及恶性肿瘤等5类,其他累及器官的疾病如带状疱症、腹泻、脑梗死、尿路感染、急性胰腺炎等由于病例较少且很分散而未纳入分析。Ro52-Ro60+结果在肾脏、肝脏、肺部、心血管及恶性肿瘤各组中所占比例较Ro52+Ro60-结果较高(P<0.05),详细结果见表 3。

2.4 临床症状与抗Ro52和抗Ro60关系
在2 059例表现不同的临床症状患者中,将疑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以临床症状进行分析;蛋白尿、黄疸、浮肿、腹痛、头痛、呕吐、红斑、肝功异常、血尿等临床症状由于病例较少未纳入分析。Ro52-Ro60+结果在各种症状的患者中所占比例较Ro52+Ro60-结果较高(P<0.05),详细结果见表 4。

3 讨论
抗SSa抗体与干燥综合征(SS)有关,由于该自身抗体为SS相关的第一个抗体而得名,但其特异性不佳[3],是目前已知的ENA抗体中分布最广、最常见的一种抗体[4]。抗SSa抗体包括抗Ro52和抗Ro60,两者阳性率均较高,本研究显示两者分别占ANA阳性病例的13.16%(3 046/23 145)和35.19%(8 145/23 145)。在临床实践中,作为SS诊断标准之一[5],抗SSa抗体常结合抗SSb抗体一起诊断SS,以提高诊断特异性。抗SSb抗体常伴随抗SSa抗体一起出现,这是由于SSb抗原决定簇是SSa抗原的一部分[1],但由于SSa抗原包括Ro52和Ro60两种抗原,SSb抗原与哪种抗原关系更密切还不明确。本研究将抗Ro52和抗Ro60抗体与ENA其余6种抗体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表 1结果显示,抗Ro60抗体与抗SSb、抗RNP、抗Sm及抗Rib-P的阳性一致率较抗Ro52高,而抗SSb抗体与SS密切相关[6],抗RNP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的诊断标准之一[7],抗Sm及抗Rib-P是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标志性抗体[8, 9],提示抗Ro60抗体相对抗Ro52抗体而言,其对SS、MCTD及SLE可能具有较高的诊断预示性;但Retamozo等[10]认为抗Ro52抗体与SS的诊断价值更加特异,这与本研究结果不尽相同,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Tan等[4]报道,抗SSa抗体可出现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SS、类风湿关节炎(R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等患者血清中,且均有较高滴度。但由于当时技术原因,Tan[4]未说明其检测的抗SSa抗体具体是哪种抗体,因此,临床医生在应用两种抗SSa抗体时感到困惑,需进一步分析抗Ro52抗体及抗Ro60抗体的诊断价值。本研究表 2结果显示,在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Ro52-Ro60+所占的比例较Ro52+Ro60-高,提示Ro52-Ro60+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价值较Ro52+Ro60-高,而这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以SLE、RA及SS较多。这与表 1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即Ro52-Ro60+与SLE的标志性抗体抗Sm及抗Rib-P阳性一致率较高,与SS的标志性抗体抗SSb也有较高的阳性一致率。但有研究认为认为抗Ro52对SS更加特异[11, 12],今后应随机纳入SS患者以进一步分析。
抗Ro52与抗Ro60抗体除了在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会出现阳性,其在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也会出现阳性。本研究表 3结果显示,Ro52与Ro60均会出现累及各系统的非自身免疫性疾病,但Ro52-Ro60+在多种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的分布均高于Ro52+Ro60-,表明抗Ro60较抗Ro52抗体的阳性率较高但无疾病诊断特异性,对非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有限。但这些非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可能就是因自身免疫造成器官损伤,只是尚未确诊而已。如SLE最易累及肾脏[13],在本研究中,肾脏疾病患者较多,可能部分就是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肾脏所引起。在未确诊的症状患者组,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Ro52-Ro60+比例较Ro52+Ro60-高,因此,我们推测Ro52-Ro60+具有发展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虽Ro52+Ro60-阳性率较低,但对于疾病诊断价值而言其无疾病特异性。可能由于抗Ro60和抗Ro52抗体结合靶向抗原的特异性较差,因此表现症状及疾病分布广泛,造成疾病及症状广泛性分布。有研究认为,单独检测抗Ro52或抗Ro60其几乎没有价值[14, 15],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
总之,抗Ro52与抗Ro60抗体是ENA抗体谱中最为常见的两种自身抗体,抗Ro60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及非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阳性率较抗Ro52抗体高,前者的检测敏感度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预示价值较抗Ro52抗体高,但总体而言,抗Ro52和抗Ro60均无诊断特异性,临床应用价值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