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唐伟峰, 唐晓军, 许继, 刘小芳, 张坚明, 夏良辉, 郑德. 不同浓度中药熏洗对痔术后并发症疗效的影响. 华西医学, 2014, 29(5): 914-917. doi: 10.7507/1002-0179.20140277 复制
中药熏洗疗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现广泛运用于痔切除术后,它是以中草药煎汤,趁热先用药液蒸汽在患处熏蒸,待药液温度降低时再进行坐浴的一种治疗方法。痔切除术后常并发切口疼痛、渗液、肛缘皮瓣水肿等症,中药熏洗在促进伤口愈合、消除水肿和止痛等方面具有西医无可比拟的优势[1]。然而,目前对于药物浓度的选择上尚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析因设计方法,对210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的中药熏洗进行观察比较,以寻求中药熏洗的最佳药物浓度,减轻痔术后的各种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来源于2013年10月-11月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肛肠科实施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的住院患者,共210例,其中男101例,女109例;年龄19~60岁。
1.2 纳入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和《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3]中混合痔的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伴消化道感染性疾病;精神病;糖尿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过敏;凝血功能障碍;孕妇;月经期;特异性感染(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恶性肿瘤;伴肛裂、肛周脓肿、肛瘘及其他肛周疾病。
1.4 分组方法
将21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每组30例,各组予相对应的处理。治疗组均应用复创熏洗方熏洗10 min,其中A组:复创熏洗方125 mL加水2 000 mL;C组复创熏洗方125 mL加水3 000 mL;E组复创熏洗方125 mL加水4 000 mL。对照组均应用痔疾洗液熏洗10 min,其中B组:痔疾洗液125 mL加水2 000 mL;D组痔疾洗液125 mL加水3 000 mL;F组痔疾洗液125 mL加水4 000 mL。空白对照组G组应用清水2 000 mL熏洗10 min。
1.5 治疗方法
患者术后第1天均开始熏洗治疗,治疗前揭去肛门切口敷料,排空二便。治疗均采用超声雾化熏洗治疗仪(杭州大力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制造,型号DC-200),先予45℃恒温熏蒸5 min,再予40℃恒温坐浴5 min,疗程10 d。治疗组采用自拟“复创熏洗方”进行熏洗,每日早晚各熏洗1次。方药组成:黄柏27 g,苦参27 g,蒲公英30 g,红藤30 g,虎杖30 g,蛇床子18 g,五倍子12 g。由本院中药制剂室统一煎制,每剂加水500 mL,煎煮30 min,浓煎为250 mL,塑封包装为125 mL 2袋,置于5℃保存备用。对照组采用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痔疾洗液进行熏洗,每日早晚各熏洗1次。空白对照组采用凉开清水进行熏洗,每日早晚各熏洗1次。观察期间,一律停止使用与本病有关的其他治疗手段,以免影响疗效判断。
1.6 疗效观察
① 观察项目:包括疼痛、水肿、渗液,具体评分标准见表 1。

② 疗效评价标准:对所有入组患者于术后第1天(治疗前),术后第3、6、10天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评分,改善率=(术后第1天总评分-术后第10天总评分)/术后第1天总评分×100%。显效:改善率≥60%;有效:60%<改善率≤30%;无效:改善率<3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7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将各组症状积分和年龄、性别情况等分别进行两两比较,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近似正态分布的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以及等级资料使用秩和检验。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的年龄、性别比较
7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具有可比性。见表 2。

2.2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1个疗程后,各组改善情况进行统计,G组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D、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07;P=0.030;P=0.008);其他各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效果最好,G组效果最差。见表 3。

2.3 各组症状评分比较
各组术后第1天疼痛、水肿、渗液、排尿障碍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治疗组A组、C组、E组在缓解术后症状方面分别优于对照组B组、D组、F组,其中C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在术后症状缓解方面具有优势。见表 4。

3 讨论
疼痛、肛缘水肿、渗液、排尿障碍是混合痔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对患者术后生活有较大的影响。肛肠科常规术后因局部血液、淋巴回流障碍,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组织水肿,疼痛加剧,影响创面愈合[4]。疼痛可刺激肛门括约肌持续痉挛,使肛管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进而使得肛门局部的血液循环受阻,局部发生炎症性水肿,渗出增加,在致病菌侵袭下易致创面发生感染。疼痛是导致排尿障碍的主因之一,因疼痛可引起膀胱平滑肌收缩无力,同时能引起尿道括约肌痉挛,反射性引起排尿障碍。由此可见,混合痔术后各种症状间既可相互作用,又互为因果,在此情况下,不可避免地阻碍了患者创面的愈合。
中医认为痔病术后诸多并发症多由湿热下注,经络阻滞所致,临床上常运用中药熏洗坐浴疗法,可以清热利湿,疏通气血,散瘀化滞,消肿止痛。贾建东等[5]认为坐浴的热本身就能使得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组织充血水肿,降低痛觉的神经兴奋性,使肛门处肌肉和韧带松弛,从而减轻疼痛,促进创面愈合。中药熏洗疗法产生的温热作用能够使得痉挛的尿道括约肌松弛,有利于排尿。何耀华[6]认为一方面药物直接作用于肛门病变部位,药液有效成分可透过肛门皮肤或创面的肉芽组织吸收而发挥药理作用,另一方面,温热蒸汽和药液的熏洗促进局部血运,增强局部组织的抗病能力。对于中药熏洗时间和温度的研究方面,郑德等[7]发现采用温度控制在45℃中药熏蒸,40℃中药坐浴对痔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最佳。对于中药熏洗时间的研究,采用10 min的中药熏洗治疗,即45℃熏蒸5 min/次,40℃中药坐浴5 min/次治疗痔术后疼痛、水肿、出血等并发症的效果最佳,且无不良反应[8]。
复创熏洗方由黄柏、苦参、蒲公英、红藤、虎杖、蛇床子、五倍子组成。方中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消肿祛腐,黄柏煎剂对化脓性细菌抑菌作用强,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G+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9]。苦参清热燥湿。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卡他球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0]。红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红藤藤茎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具等有较强的抑菌作用[11]。虎杖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它所含有的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等可抑制金黄色和白色葡萄球菌,抗病毒,抗炎;白藜芦醇能抗抑制血小板凝集,减少血栓形成,白藜芦苷能扩张微血管,虎杖煎汁外洗,有收敛消炎作用,加快痊愈过程[12]。蛇床子燥湿活血,其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蛇床子溶液有浸润及传导麻醉作用[13]。五倍子解毒止血,敛疮,具有抗菌作用,五倍子中的鞣质以及没食子酸等成分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皮肤、黏膜、溃疡接触后,组织蛋白即被凝固,造成一层被膜则呈现收敛作用,同时小血管也被压迫收缩,血液凝结,产生止血作用;神经末梢蛋白质的沉淀可产生微弱的局部麻醉作用,因此本药应用后可在创面结痂,保护创面,避免外界刺激,减少疼痛及体液丧失[14]。苦参与虎杖同用,还可迅速改善炎症渗出与水肿[15]。本方既能清热燥湿,止痛祛腐,又可通络活血,收敛生肌。
本研究发现,中等浓度的中药熏洗治疗在减轻疼痛,消除水肿,减少渗出方面效果较好。排尿障碍方面各组间无明显差异,考虑中药熏洗治疗的温热作用对于缓解排尿障碍起主要作用,松弛了痉挛的尿道括约肌,而各组的中药熏洗温度是统一的,所以各组间无显著差异。高浓度容易对创面产生刺激,引起血流加速,引起局部血管、淋巴管的完全开放,增加疼痛因子释放,引起疼痛和水肿;在高浓度的刺激下,不利于新生肉芽组织的生长。低浓度则由于药液浓度的过度稀释,不能起到有效的抗菌效果,肛门创面容易在致病菌的侵袭下发生炎症反应,进而导致炎症介质的释放,引起疼痛、水肿和渗出。中等浓度的中药熏洗治疗既保证了比较合理抗菌浓度,同时不会对创面产生较大的刺激,引起局部血管、淋巴管的完全开放,还能增加静脉及淋巴回流,减少炎症反应及炎性渗出,从而减轻疼痛和水肿。
综合分析本研究的总体改善率和各组症状疗效,在规定了中药熏洗时间和温度的情况下,复创熏洗方中等浓度(4%)有效率最高,能明显地减轻混合痔术后疼痛、水肿、渗出等症状,促进创面愈合,缩短病程,降低费用。
中药熏洗疗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现广泛运用于痔切除术后,它是以中草药煎汤,趁热先用药液蒸汽在患处熏蒸,待药液温度降低时再进行坐浴的一种治疗方法。痔切除术后常并发切口疼痛、渗液、肛缘皮瓣水肿等症,中药熏洗在促进伤口愈合、消除水肿和止痛等方面具有西医无可比拟的优势[1]。然而,目前对于药物浓度的选择上尚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析因设计方法,对210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的中药熏洗进行观察比较,以寻求中药熏洗的最佳药物浓度,减轻痔术后的各种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来源于2013年10月-11月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肛肠科实施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的住院患者,共210例,其中男101例,女109例;年龄19~60岁。
1.2 纳入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和《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3]中混合痔的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伴消化道感染性疾病;精神病;糖尿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过敏;凝血功能障碍;孕妇;月经期;特异性感染(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恶性肿瘤;伴肛裂、肛周脓肿、肛瘘及其他肛周疾病。
1.4 分组方法
将21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每组30例,各组予相对应的处理。治疗组均应用复创熏洗方熏洗10 min,其中A组:复创熏洗方125 mL加水2 000 mL;C组复创熏洗方125 mL加水3 000 mL;E组复创熏洗方125 mL加水4 000 mL。对照组均应用痔疾洗液熏洗10 min,其中B组:痔疾洗液125 mL加水2 000 mL;D组痔疾洗液125 mL加水3 000 mL;F组痔疾洗液125 mL加水4 000 mL。空白对照组G组应用清水2 000 mL熏洗10 min。
1.5 治疗方法
患者术后第1天均开始熏洗治疗,治疗前揭去肛门切口敷料,排空二便。治疗均采用超声雾化熏洗治疗仪(杭州大力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制造,型号DC-200),先予45℃恒温熏蒸5 min,再予40℃恒温坐浴5 min,疗程10 d。治疗组采用自拟“复创熏洗方”进行熏洗,每日早晚各熏洗1次。方药组成:黄柏27 g,苦参27 g,蒲公英30 g,红藤30 g,虎杖30 g,蛇床子18 g,五倍子12 g。由本院中药制剂室统一煎制,每剂加水500 mL,煎煮30 min,浓煎为250 mL,塑封包装为125 mL 2袋,置于5℃保存备用。对照组采用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痔疾洗液进行熏洗,每日早晚各熏洗1次。空白对照组采用凉开清水进行熏洗,每日早晚各熏洗1次。观察期间,一律停止使用与本病有关的其他治疗手段,以免影响疗效判断。
1.6 疗效观察
① 观察项目:包括疼痛、水肿、渗液,具体评分标准见表 1。

② 疗效评价标准:对所有入组患者于术后第1天(治疗前),术后第3、6、10天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评分,改善率=(术后第1天总评分-术后第10天总评分)/术后第1天总评分×100%。显效:改善率≥60%;有效:60%<改善率≤30%;无效:改善率<3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7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将各组症状积分和年龄、性别情况等分别进行两两比较,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近似正态分布的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以及等级资料使用秩和检验。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的年龄、性别比较
7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具有可比性。见表 2。

2.2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1个疗程后,各组改善情况进行统计,G组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D、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07;P=0.030;P=0.008);其他各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效果最好,G组效果最差。见表 3。

2.3 各组症状评分比较
各组术后第1天疼痛、水肿、渗液、排尿障碍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治疗组A组、C组、E组在缓解术后症状方面分别优于对照组B组、D组、F组,其中C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在术后症状缓解方面具有优势。见表 4。

3 讨论
疼痛、肛缘水肿、渗液、排尿障碍是混合痔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对患者术后生活有较大的影响。肛肠科常规术后因局部血液、淋巴回流障碍,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组织水肿,疼痛加剧,影响创面愈合[4]。疼痛可刺激肛门括约肌持续痉挛,使肛管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进而使得肛门局部的血液循环受阻,局部发生炎症性水肿,渗出增加,在致病菌侵袭下易致创面发生感染。疼痛是导致排尿障碍的主因之一,因疼痛可引起膀胱平滑肌收缩无力,同时能引起尿道括约肌痉挛,反射性引起排尿障碍。由此可见,混合痔术后各种症状间既可相互作用,又互为因果,在此情况下,不可避免地阻碍了患者创面的愈合。
中医认为痔病术后诸多并发症多由湿热下注,经络阻滞所致,临床上常运用中药熏洗坐浴疗法,可以清热利湿,疏通气血,散瘀化滞,消肿止痛。贾建东等[5]认为坐浴的热本身就能使得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组织充血水肿,降低痛觉的神经兴奋性,使肛门处肌肉和韧带松弛,从而减轻疼痛,促进创面愈合。中药熏洗疗法产生的温热作用能够使得痉挛的尿道括约肌松弛,有利于排尿。何耀华[6]认为一方面药物直接作用于肛门病变部位,药液有效成分可透过肛门皮肤或创面的肉芽组织吸收而发挥药理作用,另一方面,温热蒸汽和药液的熏洗促进局部血运,增强局部组织的抗病能力。对于中药熏洗时间和温度的研究方面,郑德等[7]发现采用温度控制在45℃中药熏蒸,40℃中药坐浴对痔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最佳。对于中药熏洗时间的研究,采用10 min的中药熏洗治疗,即45℃熏蒸5 min/次,40℃中药坐浴5 min/次治疗痔术后疼痛、水肿、出血等并发症的效果最佳,且无不良反应[8]。
复创熏洗方由黄柏、苦参、蒲公英、红藤、虎杖、蛇床子、五倍子组成。方中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消肿祛腐,黄柏煎剂对化脓性细菌抑菌作用强,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G+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9]。苦参清热燥湿。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卡他球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0]。红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红藤藤茎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具等有较强的抑菌作用[11]。虎杖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它所含有的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等可抑制金黄色和白色葡萄球菌,抗病毒,抗炎;白藜芦醇能抗抑制血小板凝集,减少血栓形成,白藜芦苷能扩张微血管,虎杖煎汁外洗,有收敛消炎作用,加快痊愈过程[12]。蛇床子燥湿活血,其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蛇床子溶液有浸润及传导麻醉作用[13]。五倍子解毒止血,敛疮,具有抗菌作用,五倍子中的鞣质以及没食子酸等成分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皮肤、黏膜、溃疡接触后,组织蛋白即被凝固,造成一层被膜则呈现收敛作用,同时小血管也被压迫收缩,血液凝结,产生止血作用;神经末梢蛋白质的沉淀可产生微弱的局部麻醉作用,因此本药应用后可在创面结痂,保护创面,避免外界刺激,减少疼痛及体液丧失[14]。苦参与虎杖同用,还可迅速改善炎症渗出与水肿[15]。本方既能清热燥湿,止痛祛腐,又可通络活血,收敛生肌。
本研究发现,中等浓度的中药熏洗治疗在减轻疼痛,消除水肿,减少渗出方面效果较好。排尿障碍方面各组间无明显差异,考虑中药熏洗治疗的温热作用对于缓解排尿障碍起主要作用,松弛了痉挛的尿道括约肌,而各组的中药熏洗温度是统一的,所以各组间无显著差异。高浓度容易对创面产生刺激,引起血流加速,引起局部血管、淋巴管的完全开放,增加疼痛因子释放,引起疼痛和水肿;在高浓度的刺激下,不利于新生肉芽组织的生长。低浓度则由于药液浓度的过度稀释,不能起到有效的抗菌效果,肛门创面容易在致病菌的侵袭下发生炎症反应,进而导致炎症介质的释放,引起疼痛、水肿和渗出。中等浓度的中药熏洗治疗既保证了比较合理抗菌浓度,同时不会对创面产生较大的刺激,引起局部血管、淋巴管的完全开放,还能增加静脉及淋巴回流,减少炎症反应及炎性渗出,从而减轻疼痛和水肿。
综合分析本研究的总体改善率和各组症状疗效,在规定了中药熏洗时间和温度的情况下,复创熏洗方中等浓度(4%)有效率最高,能明显地减轻混合痔术后疼痛、水肿、渗出等症状,促进创面愈合,缩短病程,降低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