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陈长春, 游桂英. 开塞露在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 华西医学, 2014, 29(6): 1124-1126. doi: 10.7507/1002-0179.20140344 复制
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明确冠心病病变部位最直接、最有效的检查方法,目前主要穿刺途径分为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径两种。前者由于能够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患者长时间住院的痛苦被广泛使用。但对于部分存在经桡动脉穿刺禁忌的患者仍然采用传统经股动脉途径[1]。由于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常发生尿潴留,不仅使患者感觉腹胀不适,而且引起其烦躁不安、睡眠障碍、诱发心绞痛[2, 3]等,甚至最终可能通过导尿来缓解尿潴留,既增加患者痛苦又增加尿路损伤及感染几率[4]。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我们将开塞露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尿潴留的患者,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尿潴留患者100例,纳入标准为冠心病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尿潴留患者,无前列腺疾病,无尿道狭窄。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42~76岁,平均59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年龄、性别、尿潴留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试验组采用开塞露塞肛内注入的方法引导排尿,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诱导排尿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尿效果。
试验组:将大便器垫于臀下,使其抬高臀部10~20 cm;患者平卧位,健侧腿分开,取开塞露2支,撕开外包装后取下药盖,挤出少许润滑头端,然后插入患者肛门约3~4 cm,缓慢注入开塞露,嘱患者保留5~10 min后再排便,以促进患者排便方式的同时诱导排出尿液。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热敷、听流水声、温水冲洗会阴等方法诱导排尿。
1.3 效果判断
有效:指排尿困难患者经诱导排尿后能自行排出尿液;无效:指排尿困难患者经诱导排尿后不能自行排出尿液。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用四格表χ2检验,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有效44例,无效6例,有效率88.0%。其中38例患者使用1次开塞露且给药后平均5.8 min开始排尿,平均尿液量330 mL。对照组有效27例,无效23例,有效率5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36,P<0.001)。
3 讨论
3.1 尿潴留形成原因
尿液贮留在膀胱内,膀胱被尿液充满不能排出,称为尿潴留[5]。尿潴留在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时有发生,不仅影响造影剂的及时排出,增加尿路损伤、感染几率等,同时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造成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尿潴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① 排便习惯的改变。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为避免穿刺部位的出血和渗血,常需卧床休息24 h,手术侧肢体的关节不可任意屈曲,24 h后无出血方可屈曲[6];此时患者需要在床上采取平卧姿势进行大小便,这种排便习惯的突然改变是造成患者尿潴留的主要原因。② 心理因素与排尿抑制。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是应激源,会影响会阴部肌肉和膀胱括约肌的放松或收缩,患者因担心穿刺部位出血、疼痛、焦虑、紧张等心理因素反射性抑制排尿反射[7]。③ 社会文化及环境因素。不同的文化背景、环境也会影响排尿,如排尿的隐蔽性或有无其他人在场等。术后患者常常送入重症监护室,患者间互不熟悉,因此对环境产生陌生感、孤独感及恐惧感,加之病床之间仅有一层布帘相隔隐蔽性差,从而影响正常排尿。长时间憋尿引起膀胱括约肌收缩出现尿潴留。④ 术前未排空膀胱会发生尿潴留。由于患者对手术所需时间不清楚,术前未及时排空膀胱,术中排尿不便而导致憋尿,增加术后尿潴留的机会。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发生尿潴留的可能性大于择期行介入治疗者,因急诊介入治疗术前无充分的思想准备,不知术前应排尽尿液,更未在床上训练大小便,加上对介入治疗的焦虑感,会引起排尿不畅,发生尿潴留。⑤ 术后饮水少会出现尿潴留。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由于自觉卧床期间排尿不方便,故饮水较少甚至不饮水,这种现象可引起尿潴留的发生。因饮水过少,不敢排尿,使膀胱输入或者输出的感觉减少,导致尿潴留。此外,高浓度的造影剂堆积于膀胱内,堵塞尿道口致尿潴留。
3.2 两种方法应用效果分析
目前,解决尿潴留的常规办法主要是:① 诱导排尿;② 诱导排尿无效后直接使用留置导尿,而留置导尿是医院尿路感染发生最直接、最严重的危险因素[8]。采用热疗法、按摩法、灌肠通便排尿法、诱导排尿法、肌肉注射新斯的明方法[9],其原理主要通过刺激膀胱壁,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而促进排尿。本试验结果表明,对照组采用诱导排尿法的有效率为54.0%,临床效果欠佳,可能与患者对术后出血和尿憋感的注意紧张度高等心理因素影响较大所致[10, 11]。
开塞露系高渗液体和润滑剂组成,具有吸收组织水分、稀释软化粪便和润滑肠壁刺激肠蠕动作用,内含50%甘油[12]。开塞露注入肛门后,高渗刺激肠壁而引起排便反射,由于促进排尿和排便的低级中枢为2~4骶髓,主要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均为盆神经。因此排便时,使控制排尿和排便的低级中枢骶髓的抑制解除,在发动冲动至直肠时,可同时发出冲动沿传出神经(盆神经)到达效应器(膀胱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松弛),尿液进入尿道,促发了排尿动作,开始排尿 [13-15]。本结果显示,试验组采用开塞露排尿其有效率达88.0%,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效果受患者的心理因素影响较小。
本试验中,对诱导排尿法及开塞露注入法均无效者则采用导尿法。1例患者导尿后30 min即感疼痛难忍不得不拔出,另1例导致二次导尿,部分患者还出现尿道损伤、出血等,导致费用增加。因此有效使用开塞露解决尿潴留,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大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费用。在产后尿潴留患者中,开塞露也显示出明显优势,罗华丽[13]报道,122例尿潴留产妇中,试验组和传统组各61例,试验组中2例因膀胱过度充盈失败后行导尿术外,其余59例均在用药(开塞露)后1 h内排尿,有效率高达96.7%。传统方法组中,28例在局部热敷按摩后自行排尿,另33例均在2 h后使用开塞露,其中除1例最后行导尿术外,余32例均在用药后自行排尿,有效率为46.0%。
综上所述,开塞露诱导排尿与常规诱导排尿方法比较效果更好,且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保留时间短。既能及时解除尿潴留患者的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又能防范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同时还可降低患者费用,其优势明显。此外,开塞露应用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当膀胱中贮尿太多时,效果则较差。
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明确冠心病病变部位最直接、最有效的检查方法,目前主要穿刺途径分为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径两种。前者由于能够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患者长时间住院的痛苦被广泛使用。但对于部分存在经桡动脉穿刺禁忌的患者仍然采用传统经股动脉途径[1]。由于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常发生尿潴留,不仅使患者感觉腹胀不适,而且引起其烦躁不安、睡眠障碍、诱发心绞痛[2, 3]等,甚至最终可能通过导尿来缓解尿潴留,既增加患者痛苦又增加尿路损伤及感染几率[4]。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我们将开塞露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尿潴留的患者,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尿潴留患者100例,纳入标准为冠心病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尿潴留患者,无前列腺疾病,无尿道狭窄。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42~76岁,平均59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年龄、性别、尿潴留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试验组采用开塞露塞肛内注入的方法引导排尿,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诱导排尿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尿效果。
试验组:将大便器垫于臀下,使其抬高臀部10~20 cm;患者平卧位,健侧腿分开,取开塞露2支,撕开外包装后取下药盖,挤出少许润滑头端,然后插入患者肛门约3~4 cm,缓慢注入开塞露,嘱患者保留5~10 min后再排便,以促进患者排便方式的同时诱导排出尿液。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热敷、听流水声、温水冲洗会阴等方法诱导排尿。
1.3 效果判断
有效:指排尿困难患者经诱导排尿后能自行排出尿液;无效:指排尿困难患者经诱导排尿后不能自行排出尿液。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用四格表χ2检验,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有效44例,无效6例,有效率88.0%。其中38例患者使用1次开塞露且给药后平均5.8 min开始排尿,平均尿液量330 mL。对照组有效27例,无效23例,有效率5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36,P<0.001)。
3 讨论
3.1 尿潴留形成原因
尿液贮留在膀胱内,膀胱被尿液充满不能排出,称为尿潴留[5]。尿潴留在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时有发生,不仅影响造影剂的及时排出,增加尿路损伤、感染几率等,同时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造成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尿潴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① 排便习惯的改变。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为避免穿刺部位的出血和渗血,常需卧床休息24 h,手术侧肢体的关节不可任意屈曲,24 h后无出血方可屈曲[6];此时患者需要在床上采取平卧姿势进行大小便,这种排便习惯的突然改变是造成患者尿潴留的主要原因。② 心理因素与排尿抑制。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是应激源,会影响会阴部肌肉和膀胱括约肌的放松或收缩,患者因担心穿刺部位出血、疼痛、焦虑、紧张等心理因素反射性抑制排尿反射[7]。③ 社会文化及环境因素。不同的文化背景、环境也会影响排尿,如排尿的隐蔽性或有无其他人在场等。术后患者常常送入重症监护室,患者间互不熟悉,因此对环境产生陌生感、孤独感及恐惧感,加之病床之间仅有一层布帘相隔隐蔽性差,从而影响正常排尿。长时间憋尿引起膀胱括约肌收缩出现尿潴留。④ 术前未排空膀胱会发生尿潴留。由于患者对手术所需时间不清楚,术前未及时排空膀胱,术中排尿不便而导致憋尿,增加术后尿潴留的机会。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发生尿潴留的可能性大于择期行介入治疗者,因急诊介入治疗术前无充分的思想准备,不知术前应排尽尿液,更未在床上训练大小便,加上对介入治疗的焦虑感,会引起排尿不畅,发生尿潴留。⑤ 术后饮水少会出现尿潴留。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由于自觉卧床期间排尿不方便,故饮水较少甚至不饮水,这种现象可引起尿潴留的发生。因饮水过少,不敢排尿,使膀胱输入或者输出的感觉减少,导致尿潴留。此外,高浓度的造影剂堆积于膀胱内,堵塞尿道口致尿潴留。
3.2 两种方法应用效果分析
目前,解决尿潴留的常规办法主要是:① 诱导排尿;② 诱导排尿无效后直接使用留置导尿,而留置导尿是医院尿路感染发生最直接、最严重的危险因素[8]。采用热疗法、按摩法、灌肠通便排尿法、诱导排尿法、肌肉注射新斯的明方法[9],其原理主要通过刺激膀胱壁,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而促进排尿。本试验结果表明,对照组采用诱导排尿法的有效率为54.0%,临床效果欠佳,可能与患者对术后出血和尿憋感的注意紧张度高等心理因素影响较大所致[10, 11]。
开塞露系高渗液体和润滑剂组成,具有吸收组织水分、稀释软化粪便和润滑肠壁刺激肠蠕动作用,内含50%甘油[12]。开塞露注入肛门后,高渗刺激肠壁而引起排便反射,由于促进排尿和排便的低级中枢为2~4骶髓,主要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均为盆神经。因此排便时,使控制排尿和排便的低级中枢骶髓的抑制解除,在发动冲动至直肠时,可同时发出冲动沿传出神经(盆神经)到达效应器(膀胱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松弛),尿液进入尿道,促发了排尿动作,开始排尿 [13-15]。本结果显示,试验组采用开塞露排尿其有效率达88.0%,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效果受患者的心理因素影响较小。
本试验中,对诱导排尿法及开塞露注入法均无效者则采用导尿法。1例患者导尿后30 min即感疼痛难忍不得不拔出,另1例导致二次导尿,部分患者还出现尿道损伤、出血等,导致费用增加。因此有效使用开塞露解决尿潴留,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大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费用。在产后尿潴留患者中,开塞露也显示出明显优势,罗华丽[13]报道,122例尿潴留产妇中,试验组和传统组各61例,试验组中2例因膀胱过度充盈失败后行导尿术外,其余59例均在用药(开塞露)后1 h内排尿,有效率高达96.7%。传统方法组中,28例在局部热敷按摩后自行排尿,另33例均在2 h后使用开塞露,其中除1例最后行导尿术外,余32例均在用药后自行排尿,有效率为46.0%。
综上所述,开塞露诱导排尿与常规诱导排尿方法比较效果更好,且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保留时间短。既能及时解除尿潴留患者的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又能防范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同时还可降低患者费用,其优势明显。此外,开塞露应用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当膀胱中贮尿太多时,效果则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