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刘立凡, 廖晓骏. 手术室实习护士职业暴露现状调查及防护对策. 华西医学, 2014, 29(8): 1558-1560. doi: 10.7507/1002-0179.20140476 复制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医院,拥有床位1 500余张,2011年-2013年手术量分别为7 529、8 012、10 426台次,年接收护理院校各类实习护士400人左右。实习护士均轮转手术室实习。手术室是集手术、治疗、抢救于一体的重要场所,其特殊工作环境,是职业暴露的高危场所。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直接、间接的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以及各种化学消毒剂、麻醉废气、X射线,可影响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1]。尤其对实习护士而言,刚进入临床实际工作,实践经验缺乏,职业暴露防范知识不足,职业暴露风险较高。为了解手术室实习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职业暴露损伤发生情况,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手术室实习的护士进行调查,并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进入手术室临床护理实习阶段的13所护理院校实习护士共1 119人,其中2011年346人,2012年369人,2013年404人;男26人,女1 093人;年龄18~23岁,平均20岁;中专594人,大专406人,本科119人;在手术室实习时间28 d。
1.2 调查方法
依据国际劳工组织职业安全与卫生信息中心 (ILO.CIS)的国际职业暴露数据库护士职业暴露分类,并参考国内护理学者的相关文献[2-5]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经相关专家审核修改后制定发放。问卷于实习护士手术室实习最后1周出科考核前发放,采用现场统一发放,统一收回方式。共发放问卷1 119份,回收1 023份,有效回收率为91.4%。调查问卷内容:实习生性别、受教育程度、接受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情况、规范操作情况(密切接触手术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戴手套;手术中规范操作,正确传递锐利器械;掰安瓿纱布包裹等),职业暴露情况(生物性职业暴露、物理性职业暴露、化学性职业暴露、生理心理性职业暴露)。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组手术室实习护士以女性为主,占97.7%;中专学历实习生最多,达53.1%;所有被调查者均未接受学校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未按操作规范进行护理技术操作的实习生占76.8%,其发生职业暴露的比例也明显增高。见表 1。

2.2 手术室实习护士职业暴露情况
本组共有457人发生职业暴露,占该期间被调查实习护士人数的44.7%,职业暴露情况相当突出。主要涉及生物性职业暴露,此类暴露比例较高,占职业暴露总人数的38.5%;其次是化学性职业暴露占27.8%;物理性职业暴露相对较小。手术室实习护士职业暴露分类情况见表 2。

3 讨论
3.1 危险因素分析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女性、护理中专文化程度、学校未进行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未按规范操作实习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调查结果与伊秀英等[6]报道相符。手术室实习护士女性居多,其女性特有的敏感生理、心理特点易产生不良负性情绪。李小妹等[7]报道,护理人员有情绪疲溃感的占59.1%、无成就感者占53.2%,明显高出国内常规模式(33.0%)。中专护生相对年龄偏小,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经验欠缺,易发生意外伤害。有学者报道,对国内26所护理院校调查,结果均未设置职业防护教育课程,也无相应教材[8]。我们在对13所护理院校手术室实习护士访谈调查发现,13所学校均未设置职业防护教育课程,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均未经过认真系统的相关知识学习,导致其对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缺失,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同时实习护士学校教学是各项护理操作单独培训及训练,进入临床实习以后,护理操作常是在短时间内集中多项进行,因实习护士操作不熟练、不规范,临床经验不足等易导致操作失误,发生意外伤害。
不按规范操作是手术室实习护士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生物性职业暴露中针刺伤、锐器伤、安瓿割伤造成皮肤黏膜暴露及接触手术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化学性职业暴露,如化学消毒剂等造成的危害占手术室实习护士职业暴露率前3位[9, 10]。手术室是手术患者集中的区域,也是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相对集中的区域,实习护士在操作过程中频繁接触手术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而实习护士的违规操作如注射后针头重新套上针帽,静脉治疗后拔出针头未及时置于锐器盒内,手术中徒手传递锐器,徒手处理使用后的刀片,徒手掰安瓿等违规操作均是造成针刺伤、锐器伤、玻璃割伤的相关因素。化学消毒剂是手术室护理人员每天接触和使用的,如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含氯消毒剂等,这些化学消毒剂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直接接触人体时可引起皮肤、黏膜、呼吸道的损伤。长期接触可引起头痛、鼻炎、关节病、记忆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及生殖系统疾病[11]。物理性职业暴露是手术中应用C臂X线机进行床旁摄片、术中造影、透视下穿刺等操作时,实习生放射防护知识和防护用具缺乏导致的暴露,其带来的危害也是严重的(血细胞减少、不良生育、放射病等)[12]。生物心理性职业暴露主要是手术中面对大量血污刺激可导致实习护士晕血的应激行为及长时间手术,饮食、作息时间的不规律性可引起胃肠疾病[5]。
3.2 手术室实习护士职业暴露的预防对策
规范培训增强防护意识。实习护生进入手术室实践前,教学负责老师集中实习护士进行2 h的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职业暴露分类、锐器伤职业暴露处理流程、标准预防、手卫生规范等。PPT图片教学与工作实例结合授课,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危险环节,强调防护措施在职业暴露中的重要意义,增强实习护士自我防护意识。
加大各职业暴露因素的防范措施。所有的实习护士工作中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术,坚持预防为主,尽可能根据防护要求防范职业暴露。① 生物因素防护措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均需戴手套,手术患者有血液性传染疾病,操作时需穿隔离衣、带双层手套,脱手套后正确执行手卫生,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禁止污染针头回套针帽及徒手分离污染针头、刀片;传递锐利手术刀剪时,用弯盘传递或使用中间区域传递锐器;禁止徒手掰安瓿,掰安瓿时可用75%乙醇小纱垫包裹,避免割伤;用硬质锐器收集盒收集针头、刀片、缝针等损伤性废弃物。有研究显示,使用锐器收集盒后针刺伤的发生率可降低50%[13]。实习护士手上有伤口不安排洗手护士上台操作学习,对可能发生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的手术应戴护目镜或面罩;鼓励实习护士主动进行乙肝疫苗接种[14]。正确掌握被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流程: 挤压伤口-肥皂水加流动水反复冲洗(黏膜被污染时用生理盐水冲洗)-消毒(0.5%~0.9%聚维酮碘溶液)-包扎-报告-相关抗体检测(接种疫苗或预防服药,必要时评估)-心理干预[15]。② 化学因素防护措施。指导实习护士正确掌握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毒性、配制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在接触消毒剂时戴防护手套,注意勿泼洒、勿溅上裸露皮肤及眼内。使用甲醛、戊二醛类消毒液时应将其置于有盖容器内,保持通风良好。③ 物理因素防护措施。指导实习护士在配合使用C臂X线机的手术时应采取防护措施,拍片时主动回避,必须协助拍片时穿戴铅衣、铅帽、铅围脖等[16]。④ 生理心理因素防护措施。带教老师关心爱护实习护士,及时与其沟通交流,了解实习护士生理心理需求。鼓励实习护士学会主动休息,注意节约体力和能量,减少无效劳动;保持健康的心态、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工作有压力时要及时释放,工作之余积极参加健康的休闲活动,增强心理及生理适应能力。
综上,手术室护理工作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险性职业,加强手术室实习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严格规范各项操作规程、建立完善的防护措施及规章制度、增强其自我防护意识,可有效减少手术室实习护士职业暴露损伤的发生,保障实习护士自身安全是手术室护理教学需高度重视并刻不容缓的工作[17]。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医院,拥有床位1 500余张,2011年-2013年手术量分别为7 529、8 012、10 426台次,年接收护理院校各类实习护士400人左右。实习护士均轮转手术室实习。手术室是集手术、治疗、抢救于一体的重要场所,其特殊工作环境,是职业暴露的高危场所。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直接、间接的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以及各种化学消毒剂、麻醉废气、X射线,可影响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1]。尤其对实习护士而言,刚进入临床实际工作,实践经验缺乏,职业暴露防范知识不足,职业暴露风险较高。为了解手术室实习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职业暴露损伤发生情况,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手术室实习的护士进行调查,并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进入手术室临床护理实习阶段的13所护理院校实习护士共1 119人,其中2011年346人,2012年369人,2013年404人;男26人,女1 093人;年龄18~23岁,平均20岁;中专594人,大专406人,本科119人;在手术室实习时间28 d。
1.2 调查方法
依据国际劳工组织职业安全与卫生信息中心 (ILO.CIS)的国际职业暴露数据库护士职业暴露分类,并参考国内护理学者的相关文献[2-5]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经相关专家审核修改后制定发放。问卷于实习护士手术室实习最后1周出科考核前发放,采用现场统一发放,统一收回方式。共发放问卷1 119份,回收1 023份,有效回收率为91.4%。调查问卷内容:实习生性别、受教育程度、接受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情况、规范操作情况(密切接触手术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戴手套;手术中规范操作,正确传递锐利器械;掰安瓿纱布包裹等),职业暴露情况(生物性职业暴露、物理性职业暴露、化学性职业暴露、生理心理性职业暴露)。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组手术室实习护士以女性为主,占97.7%;中专学历实习生最多,达53.1%;所有被调查者均未接受学校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未按操作规范进行护理技术操作的实习生占76.8%,其发生职业暴露的比例也明显增高。见表 1。

2.2 手术室实习护士职业暴露情况
本组共有457人发生职业暴露,占该期间被调查实习护士人数的44.7%,职业暴露情况相当突出。主要涉及生物性职业暴露,此类暴露比例较高,占职业暴露总人数的38.5%;其次是化学性职业暴露占27.8%;物理性职业暴露相对较小。手术室实习护士职业暴露分类情况见表 2。

3 讨论
3.1 危险因素分析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女性、护理中专文化程度、学校未进行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未按规范操作实习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调查结果与伊秀英等[6]报道相符。手术室实习护士女性居多,其女性特有的敏感生理、心理特点易产生不良负性情绪。李小妹等[7]报道,护理人员有情绪疲溃感的占59.1%、无成就感者占53.2%,明显高出国内常规模式(33.0%)。中专护生相对年龄偏小,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经验欠缺,易发生意外伤害。有学者报道,对国内26所护理院校调查,结果均未设置职业防护教育课程,也无相应教材[8]。我们在对13所护理院校手术室实习护士访谈调查发现,13所学校均未设置职业防护教育课程,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均未经过认真系统的相关知识学习,导致其对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缺失,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同时实习护士学校教学是各项护理操作单独培训及训练,进入临床实习以后,护理操作常是在短时间内集中多项进行,因实习护士操作不熟练、不规范,临床经验不足等易导致操作失误,发生意外伤害。
不按规范操作是手术室实习护士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生物性职业暴露中针刺伤、锐器伤、安瓿割伤造成皮肤黏膜暴露及接触手术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化学性职业暴露,如化学消毒剂等造成的危害占手术室实习护士职业暴露率前3位[9, 10]。手术室是手术患者集中的区域,也是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相对集中的区域,实习护士在操作过程中频繁接触手术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而实习护士的违规操作如注射后针头重新套上针帽,静脉治疗后拔出针头未及时置于锐器盒内,手术中徒手传递锐器,徒手处理使用后的刀片,徒手掰安瓿等违规操作均是造成针刺伤、锐器伤、玻璃割伤的相关因素。化学消毒剂是手术室护理人员每天接触和使用的,如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含氯消毒剂等,这些化学消毒剂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直接接触人体时可引起皮肤、黏膜、呼吸道的损伤。长期接触可引起头痛、鼻炎、关节病、记忆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及生殖系统疾病[11]。物理性职业暴露是手术中应用C臂X线机进行床旁摄片、术中造影、透视下穿刺等操作时,实习生放射防护知识和防护用具缺乏导致的暴露,其带来的危害也是严重的(血细胞减少、不良生育、放射病等)[12]。生物心理性职业暴露主要是手术中面对大量血污刺激可导致实习护士晕血的应激行为及长时间手术,饮食、作息时间的不规律性可引起胃肠疾病[5]。
3.2 手术室实习护士职业暴露的预防对策
规范培训增强防护意识。实习护生进入手术室实践前,教学负责老师集中实习护士进行2 h的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职业暴露分类、锐器伤职业暴露处理流程、标准预防、手卫生规范等。PPT图片教学与工作实例结合授课,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危险环节,强调防护措施在职业暴露中的重要意义,增强实习护士自我防护意识。
加大各职业暴露因素的防范措施。所有的实习护士工作中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术,坚持预防为主,尽可能根据防护要求防范职业暴露。① 生物因素防护措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均需戴手套,手术患者有血液性传染疾病,操作时需穿隔离衣、带双层手套,脱手套后正确执行手卫生,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禁止污染针头回套针帽及徒手分离污染针头、刀片;传递锐利手术刀剪时,用弯盘传递或使用中间区域传递锐器;禁止徒手掰安瓿,掰安瓿时可用75%乙醇小纱垫包裹,避免割伤;用硬质锐器收集盒收集针头、刀片、缝针等损伤性废弃物。有研究显示,使用锐器收集盒后针刺伤的发生率可降低50%[13]。实习护士手上有伤口不安排洗手护士上台操作学习,对可能发生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的手术应戴护目镜或面罩;鼓励实习护士主动进行乙肝疫苗接种[14]。正确掌握被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流程: 挤压伤口-肥皂水加流动水反复冲洗(黏膜被污染时用生理盐水冲洗)-消毒(0.5%~0.9%聚维酮碘溶液)-包扎-报告-相关抗体检测(接种疫苗或预防服药,必要时评估)-心理干预[15]。② 化学因素防护措施。指导实习护士正确掌握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毒性、配制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在接触消毒剂时戴防护手套,注意勿泼洒、勿溅上裸露皮肤及眼内。使用甲醛、戊二醛类消毒液时应将其置于有盖容器内,保持通风良好。③ 物理因素防护措施。指导实习护士在配合使用C臂X线机的手术时应采取防护措施,拍片时主动回避,必须协助拍片时穿戴铅衣、铅帽、铅围脖等[16]。④ 生理心理因素防护措施。带教老师关心爱护实习护士,及时与其沟通交流,了解实习护士生理心理需求。鼓励实习护士学会主动休息,注意节约体力和能量,减少无效劳动;保持健康的心态、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工作有压力时要及时释放,工作之余积极参加健康的休闲活动,增强心理及生理适应能力。
综上,手术室护理工作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险性职业,加强手术室实习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严格规范各项操作规程、建立完善的防护措施及规章制度、增强其自我防护意识,可有效减少手术室实习护士职业暴露损伤的发生,保障实习护士自身安全是手术室护理教学需高度重视并刻不容缓的工作[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