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廖洪, 吴毅, 张朋, 李曾, 肖英明, 张林, 周斌.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检验指标分析. 华西医学, 2014, 29(11): 2059-2062. doi: 10.7507/1002-0179.20140621 复制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其发病受遗传、营养、内分泌等多因素影响。近来国内外众多研究发现,除年龄和雄激素外,胰岛素抵抗和继发的高胰岛素血症也是前列腺增生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1, 2]。本研究旨在探讨胰岛素、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等常用临床检验指标与BPH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7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四川省肿瘤医院住院的中老年男性BPH患者146例,年龄48~76岁,平均(66.3 ± 9.2)岁。纳入标准:① 尿频、排尿困难等前列腺增生的病史;② 直肠指检触及增大的腺体;③ 超声波检查示增大的腺体。排除标准:前列腺内皮增生、前列腺癌,其他已知肿瘤及正在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者。
1.2 方法
1.2.1 检测指标及方法
① 查阅病历资料获取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② 所有受试者均为清晨空腹采静脉血样,检测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空腹血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③ 超声测量前列腺纵径(a)、横径(b)及前后径(c),前列腺体积=a×b×c×0.52,前列腺年增长率(mL/年)=(前列腺体积-20)/(年龄-40)[3]。
1.2.2 分析方法
按照前列腺体积的中位数34.8 mL,将患者分为≤34.8 mL组73例和>34.8 mL组73例,对两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根据其中位数分成2组,比较两组各前列腺指标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比较
对前列腺体积≤34.8 mL组73例和>34.8 mL组73例患者的资料比较发现,其空腹胰岛素水平、前列腺体积年增长率、PSA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根据空腹胰岛素水平中位数水平9.14 mU/L分为空腹胰岛素较高组和空腹胰岛素水平较低组,对两组前列腺指标比较发现,前列腺体积和前列腺体积年增长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2 相关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前列腺体积与空腹胰岛素水平相关(r=0.159,P<0.05);前列腺体积年增长率也与空腹胰岛素水平相关(r=0.201,P<0.05)。
3 讨论
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及体内高胰岛素血症为前列腺增生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4-6]。胰岛素抵抗是指正常的胰岛素水平引起体内低于正常水平的反应,与肥胖、血脂异常、空腹血糖升高、高胰岛素血症及高血压等一组疾病相关,而上述疾病能够增加发生前列腺增生的风险[7]。
Vikram等[8]在大鼠实验中发现高脂肪膳食能够引起大鼠的高胰岛素血症,从导致大鼠细胞增殖及前列腺体积增大。刘颖等[4]对68例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空腹胰岛素水平与BPH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有胰岛素抵抗患者的前列腺体积及BPH疾病进展风险明显大于无胰岛素抵抗者。Parsons等[6]综合分析研究肥胖、BPH、下尿路症状及体力活动等方面的文献后认为,肥胖能够明显增加BPH的发病风险,而体力活动则能够降低BPH的发病风险。同时,Nandeesha等[9]的研究显示,即使在不具有代谢综合征特征的患者中,高胰岛素血症也与前列腺增生相关。最近,有学者对117例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2组,发现糖尿病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血PSA水平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对前列腺增生的发生发展具有直接影响[10]。但也有学者对此持不同观点,如Wallner等[11]为了明确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对前列腺增生的影响,依据患者年龄及BMI进行调整后,所得出的结论为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与前列腺增生无明确相关性。本研究显示,前列腺体积和前列腺体积年增长率与空腹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空腹胰岛素水平越高,患者前列腺体积越大,前列腺体积年增长率越高,这与先前国内外大部分研究结果一致。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必须满足以下3条或以上[12]:① 血压≥130/85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② 空腹血糖≥6.1 mmol/L 和(或)接受抗糖尿病药物治疗;③ 腰围≥90 cm;④ HDL-C<1.03 mmol/L和(或)接受抗高胆固醇药物治疗;⑤ 甘油三酯水平≥1.7 mmol/L和(或)接受抗高胆固醇药物治疗。为了研究前列腺增生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Park等[13]将1 224例患者按照所满足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数目分成4组(0、1~2、3和4~5),结果发现,随着患者所满足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数目增多,前列腺增生的比例、前列腺体积≥30 mL及残余尿量≥50 mL的风险明显增加。一般情况下,前列腺增生会引起下尿路症状的发生及加重。而Gao等[14]的研究结果表明,代谢综合征与下尿路症状无明确联系。本研究结果显示,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指标中仅空腹胰岛素水平在不同分组间有差异,其他检测指标无明显组间差异。
Parsons等[15]研究结果显示,BMI与前列腺体积呈正相关,BMI每升高1.0 kg/m2,前列腺的体积增加0.41 mL。另一项研究依据年龄大小将7 930例BPH患者分成3组,第1、2、3组年龄分别为45~54、55~64、≥65岁,结果发现,在各组患者中,接受BPH治疗患者的BMI均大于本组其他患者[16]。但在本研究中,前列腺体积与BMI无相关性,与国内陈振勇等[17]研究结果相同。考虑出现该研究差别的原因可能为人种差异,即中国人普遍BMI较低,BMI变异范围较小。同时也提示在中国人中,胰岛素对前列腺的作用不依赖BMI,是前列腺增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胰岛素血症与前列腺增生相关的可能发生机制为[18, 19]:高胰岛素血症的营养作用导致前列腺体积增大,并通过其对交感神经的刺激影响动力学而加重尿流梗阻。此外,胰岛素亦可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轴引起前列腺增生。IGF-1是一种具有细胞分化和增殖功能,并具有胰岛素样作用的多肽,能协同二氢睾酮、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共同促进前列腺上皮细胞的增殖,从而在前列腺生长和功能的调节方面起重要作用[20, 21]。胰岛素受体与IGF受体同源的特点,使得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激活IGF的讯号通道并刺激前列腺生长。同时,胰岛素抵抗状态所呈现的代谢异常和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构筑了一种有利于增生发生的环境,前列腺增生者的上皮细胞增生与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减少有密切关系。
由于高胰岛素血症与前列腺增生的相关性,我们推测通过使用胰岛素增敏剂、或减轻体质量等可减少胰岛素抵抗,减慢前列腺体积的增长速度,延缓前列腺增生,从而减少由此导致下尿路症状的发生发展。而对于正在使用胰岛素,特别是较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应密切注意其急性尿潴留的发生,必要时可合理联合应用胰岛素增敏剂之类的药物,以免由于体内过高胰岛素水平导致前列腺过度增生。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其发病受遗传、营养、内分泌等多因素影响。近来国内外众多研究发现,除年龄和雄激素外,胰岛素抵抗和继发的高胰岛素血症也是前列腺增生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1, 2]。本研究旨在探讨胰岛素、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等常用临床检验指标与BPH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7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四川省肿瘤医院住院的中老年男性BPH患者146例,年龄48~76岁,平均(66.3 ± 9.2)岁。纳入标准:① 尿频、排尿困难等前列腺增生的病史;② 直肠指检触及增大的腺体;③ 超声波检查示增大的腺体。排除标准:前列腺内皮增生、前列腺癌,其他已知肿瘤及正在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者。
1.2 方法
1.2.1 检测指标及方法
① 查阅病历资料获取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② 所有受试者均为清晨空腹采静脉血样,检测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空腹血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③ 超声测量前列腺纵径(a)、横径(b)及前后径(c),前列腺体积=a×b×c×0.52,前列腺年增长率(mL/年)=(前列腺体积-20)/(年龄-40)[3]。
1.2.2 分析方法
按照前列腺体积的中位数34.8 mL,将患者分为≤34.8 mL组73例和>34.8 mL组73例,对两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根据其中位数分成2组,比较两组各前列腺指标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比较
对前列腺体积≤34.8 mL组73例和>34.8 mL组73例患者的资料比较发现,其空腹胰岛素水平、前列腺体积年增长率、PSA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根据空腹胰岛素水平中位数水平9.14 mU/L分为空腹胰岛素较高组和空腹胰岛素水平较低组,对两组前列腺指标比较发现,前列腺体积和前列腺体积年增长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2 相关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前列腺体积与空腹胰岛素水平相关(r=0.159,P<0.05);前列腺体积年增长率也与空腹胰岛素水平相关(r=0.201,P<0.05)。
3 讨论
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及体内高胰岛素血症为前列腺增生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4-6]。胰岛素抵抗是指正常的胰岛素水平引起体内低于正常水平的反应,与肥胖、血脂异常、空腹血糖升高、高胰岛素血症及高血压等一组疾病相关,而上述疾病能够增加发生前列腺增生的风险[7]。
Vikram等[8]在大鼠实验中发现高脂肪膳食能够引起大鼠的高胰岛素血症,从导致大鼠细胞增殖及前列腺体积增大。刘颖等[4]对68例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空腹胰岛素水平与BPH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有胰岛素抵抗患者的前列腺体积及BPH疾病进展风险明显大于无胰岛素抵抗者。Parsons等[6]综合分析研究肥胖、BPH、下尿路症状及体力活动等方面的文献后认为,肥胖能够明显增加BPH的发病风险,而体力活动则能够降低BPH的发病风险。同时,Nandeesha等[9]的研究显示,即使在不具有代谢综合征特征的患者中,高胰岛素血症也与前列腺增生相关。最近,有学者对117例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2组,发现糖尿病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血PSA水平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对前列腺增生的发生发展具有直接影响[10]。但也有学者对此持不同观点,如Wallner等[11]为了明确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对前列腺增生的影响,依据患者年龄及BMI进行调整后,所得出的结论为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与前列腺增生无明确相关性。本研究显示,前列腺体积和前列腺体积年增长率与空腹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空腹胰岛素水平越高,患者前列腺体积越大,前列腺体积年增长率越高,这与先前国内外大部分研究结果一致。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必须满足以下3条或以上[12]:① 血压≥130/85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② 空腹血糖≥6.1 mmol/L 和(或)接受抗糖尿病药物治疗;③ 腰围≥90 cm;④ HDL-C<1.03 mmol/L和(或)接受抗高胆固醇药物治疗;⑤ 甘油三酯水平≥1.7 mmol/L和(或)接受抗高胆固醇药物治疗。为了研究前列腺增生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Park等[13]将1 224例患者按照所满足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数目分成4组(0、1~2、3和4~5),结果发现,随着患者所满足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数目增多,前列腺增生的比例、前列腺体积≥30 mL及残余尿量≥50 mL的风险明显增加。一般情况下,前列腺增生会引起下尿路症状的发生及加重。而Gao等[14]的研究结果表明,代谢综合征与下尿路症状无明确联系。本研究结果显示,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指标中仅空腹胰岛素水平在不同分组间有差异,其他检测指标无明显组间差异。
Parsons等[15]研究结果显示,BMI与前列腺体积呈正相关,BMI每升高1.0 kg/m2,前列腺的体积增加0.41 mL。另一项研究依据年龄大小将7 930例BPH患者分成3组,第1、2、3组年龄分别为45~54、55~64、≥65岁,结果发现,在各组患者中,接受BPH治疗患者的BMI均大于本组其他患者[16]。但在本研究中,前列腺体积与BMI无相关性,与国内陈振勇等[17]研究结果相同。考虑出现该研究差别的原因可能为人种差异,即中国人普遍BMI较低,BMI变异范围较小。同时也提示在中国人中,胰岛素对前列腺的作用不依赖BMI,是前列腺增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胰岛素血症与前列腺增生相关的可能发生机制为[18, 19]:高胰岛素血症的营养作用导致前列腺体积增大,并通过其对交感神经的刺激影响动力学而加重尿流梗阻。此外,胰岛素亦可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轴引起前列腺增生。IGF-1是一种具有细胞分化和增殖功能,并具有胰岛素样作用的多肽,能协同二氢睾酮、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共同促进前列腺上皮细胞的增殖,从而在前列腺生长和功能的调节方面起重要作用[20, 21]。胰岛素受体与IGF受体同源的特点,使得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激活IGF的讯号通道并刺激前列腺生长。同时,胰岛素抵抗状态所呈现的代谢异常和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构筑了一种有利于增生发生的环境,前列腺增生者的上皮细胞增生与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减少有密切关系。
由于高胰岛素血症与前列腺增生的相关性,我们推测通过使用胰岛素增敏剂、或减轻体质量等可减少胰岛素抵抗,减慢前列腺体积的增长速度,延缓前列腺增生,从而减少由此导致下尿路症状的发生发展。而对于正在使用胰岛素,特别是较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应密切注意其急性尿潴留的发生,必要时可合理联合应用胰岛素增敏剂之类的药物,以免由于体内过高胰岛素水平导致前列腺过度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