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老年综合征的认知与管理问题日显突出。老年综合征是老年患者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提高对老年综合征的认知,加强对老年综合征评估方法的研究,建立老年综合征规范化干预措施,通过安全管理、健康教育、制定流程等措施对住院患者进行管理,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应对策略,有助于为提高老年人的预后与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引用本文: 蒲丽辉, 刘祚燕, 胡秀英. 住院患者老年综合征管理策略. 华西医学, 2014, 29(11): 2187-2190. doi: 10.7507/1002-0179.20140660 复制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及认识到医疗资源的有限性,各国学者对影响老年人医疗资源利用度、入院率、死亡率、致残率的影响因素高度重视[1, 2],其中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导致老年人入院率上升的主要因素[3]。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多个系统的生理机能损害常常导致老年人的不断损伤[4],这些损害是引起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5-7]。老年综合征为一系列的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中的特定症状,是由于系统损伤的累积效应而导致的老年人群易受到伤害的一种状态,不归属于任何一类特定的疾病[8-10]。老年综合征的主要症状可以概括为4I,即不稳定性(instability)、不动性(immobility)、智力损害(intellectual impairment)和尿失禁(incontinence)[11]。目前文献提及的老年综合征共有40多种,比如跌倒、失禁、虚弱、营养不良、疼痛等[12]。
老年综合征已证实为住院老年患者临床不良结局的预测因素[7, 13],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及存活率[14],尽管表现不同,但是这些综合征往往有着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而同一种症状表现可由多种疾病或多种原因造成,且不同症状表现之间是相互关联的[15],在老年患者,尤其是脆弱老年人中常见[1]。这些表现或问题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巨大,甚至可以致残。研究老年综合征可以发现其潜在的病因,尽早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率。因此正确认识和管理老年综合征是从事老年护理领域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旨在初步探索住院患者老年综合征的管理策略,抛砖引玉,使国内同行共同关注老年综合征的管理。
1 老年综合征管理概述
迄今为止,老年综合征的医学概念还未被很好地定义[8]。哈佛大学Inouye等[9]指出,老年综合征是指老年人不属于特定疾病的一系列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谵妄、跌倒、虚弱、头晕、晕厥和尿失禁等。该团队还提出老年综合征易促进老年虚弱综合征的发生,老年综合征与虚弱综合征相互影响,最终将导致功能依赖,护理机构入住率上升,甚至死亡[16]。该结构框架为老年综合征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机制分析以及管理策略提示。老年综合征有特定的症状,即在老年人群尤其是虚弱老年人中普遍存在,导致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下降和失能[17]。多个系统的功能障碍导致了老年综合征的发生,老年患者某一特定的临床症状也可能是其他系统的病变所致,如尿路感染的患者可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谵妄,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行为异常。这些跨越多个系统以及多个学科的老年综合征症状对老年医学的临床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不断引起老年医学研究者的关注:首先,老年综合征涉及了多个器官以及多个系统;其次,潜在的危险因素诊断尚缺乏有效的策略;再次,对其临床症状的有效管理可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益处;此外,建立老年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对于老年医学还需更多的实践。建立诊断标准有助于医学研究与医学实践之间的融合,建立国际疾病编码,同时还可促进更多病理生理的基础研究。
国内探讨老年综合征管理的文献则较少。陈峥[18]编写的《老年综合征管理指南》,在简要介绍老年病特点及老年综合征10项特征(跌倒、痴呆、尿失禁、谵妄、抑郁、疼痛、失眠、晕厥、帕金森综合征和多重用药)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个人、家庭(照料者)、社区和医院如何针对10项老年综合征特征进行管理的方法。刘祚燕等[19]总结了老年综合征的评估工具及其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了老年综合征评价指标体系[20],同时对老年综合征评价量表的性能进行实测分析,结果显示其编制的老年综合征评价量表信度、效度和反应度好,具有较好的评价功能。有研究报道老年综合评估方法在临床得到运用[21]并获得较好评价,常规的医学评估容易忽视老年综合征,用老年综合评估方法可以方便地进行功能、认知和步态等评估,发现潜在的疾病及危险因素,减少患者住院率、病残率和病死率。虽然老年综合征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对于老年综合征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如肌少症、营养不良、体内平衡、慢性炎症则较少提及,对于全面正确地认识老年综合征还不够完善。
2 全面落实住院患者老年综合征的评估
老年综合征的管理应评估先行,以便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老年综合评估应包括躯体健康、精神健康、社会经济状态、心理健康、生存环境等。国外已经制定多种老年评估量表,其中OARS多维功能评估问卷、综合评估量表、LEIPAD量表[LEIden (Netherlands),PADua (Italy),and Helsinki (Finland)]、生活质量量表(老年版)等,为老年特异性自我健康评估且评估证据最多的评估工具,这些量表虽然体现老年人的特异性,但目前还缺乏证据证明特异性量表在用于评估不同老年群体时较普适性量表作用更佳,而且由于较全面的量表往往复杂冗长,不适用于初级保健者的应用[22]。国内目前单个老年综合征的评估工具研究较多,但对老年综合征综合性、系统性的评估,国内外研究和应用都很少。实际上,对一个老年住院患者而言,进行全面评估可找出每个个体所患老年综合征的种类,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临床上护士较常使用的“SPICES”评估框架,用来初步筛查6种常见老年综合征,即睡眠障碍、进食问题、失禁、意识模糊、跌跤迹象、皮肤破损,为住院老年患者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评估框架,在老年患者中易于操作,但只是一个初步筛选,未给出具体的评价指标[23, 24]。刘祚燕等[20]初步构建的常见和高度危害性的老年综合征评价指标体系,结构较为合理、内容较为系统,且尽量简化了指标内容,给予了国内老年医疗护理一些新的启示,而对于老年综合征评估内容的选择、评估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应用对象设计不同的评估工具等值得进一步探索。老年综合评估方法中认知功能的评估采用简易智能测验量表,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评估采用巴氏量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评估采用Lawton量表,抑郁症状评估采用老年抑郁量表简化版,尿失禁评估通过询问关于尿失禁的问题来筛选,跌倒评估重点在跌倒史的问询及采用计时起立——走步及Tinetti步态平衡量表等方法进行评估,评估工具较多且复杂。因此,研究开发科学、合理、简单、系统化的老年综合征评估工具,以尽早发现各种老年综合征并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是从事老年综合征研究者努力的方向。
3 建立老年综合征的规范化干预措施
3.1 安全管理
由于老年患者多病共存,病情复杂且不典型,存在着许多不安全隐患,易发生诸多不安全事件,如跌倒、坠床、外伤、走失、误吸、误服等,因此导致老年患者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及多样性。如新入院的患者应该加强入院宣教,协助其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及设施,保持医院地面干燥,光线适宜,设立防滑标识。对于昏迷、烦躁、偏瘫的患者应该拉好床档,做好醒目标识,并加强病情观察;卧床患者应注意皮肤观察及协助翻身;评估患者的意识及神智情况,做好登记,必要时让患者携带身份卡;进食时尽量取半卧位,缓慢进食;药物标识醒目,防止误服;避免患者抓伤、烫伤。只有通过提高护士安全防范意识,针对具有个性特点的不安全隐患加以切实可行的防范,才能确保老年综合征患者的住院安全[25]。
3.2 制订流程
以预防老年人跌倒为例,跌倒管理研究主要针对住院老年患者,从生理、病理、药物、环境等10多个跌倒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并简化评估过程,细化干预措施,严格效果评价标准,使跌倒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住院老年患者的跌倒管理流程分为筛选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实施干预措施、效果评价4个步骤,除了效果评价,其余步骤要求在患者入院24 h内完成,也可组建“跌倒安全管理品质管理圈”,由圈长来做统一管理和质量控制;或成立跌倒干预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实施和评价,评估中发现患者的跌倒危险因素立即张贴防跌倒的警示牌,并现场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在疾病干预方面,在健康教育中要反复强调以下注意事项,直到患者理解、接受并牢记执行为止:心脏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快速心律失常或缓慢性心律失常)、脑供血不足等患者易发生晕厥;高血压、冠心病、长期卧床需起床活动时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视力、听力障碍、痴呆等患者不易避开障碍物;骨质疏松、痴呆患者发生跌倒后会引起更加严重后果。在服药方面,首先在床旁放置药物宣传卡,指导患者严格按医嘱正确服药,不要随意乱用药,不能随意减量或停用,并宣教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特别是在应用利尿剂、镇静安眠药、降压药、抗精神病药、抗肿瘤药、降糖药、毒麻药等药物的人群中更要加强服药指导。对于老年综合征其他症状可制定类似的干预流程。
3.3 健康教育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应结合老年人过去的生活、学习经验及习惯,选择老年人适应的方法和语言,才能使其容易接受健康教育的内容。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护士在为老年人服务的一系列工作中,使老年人了解老年综合征的保健和康复知识。基本策略是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健康教育方式包括发放老年综合征相关知识小册子,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和健康咨询,在医院海报上进行老年综合征宣传教育,同时劝导老年人加入规范的健康管理以利于其健康行为的建立,尽早预防老年综合征的发生。
3.4 多学科干预策略
有研究结果显示,老年综合征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功能障碍、认知障碍和移动障碍[9]。后3个因素都是可以干预的,如认知定向功能的训练、平衡功能锻炼、移动锻炼都可以延缓老年患者功能的下降。由哈佛大学提出的针对谵妄危险因素的“HELP干预模式”已被证实可有效预防老年谵妄和功能下降,并且可以显著降低医疗费用[26, 27]。自1999年,该模式已被推广到多个国家多家医院,但是在模式推广的过程中仍然有许多挑战,如医院管理层的支持、干预模式的本土化以及长期的资金支持[28]。美国华盛顿大学某团队提出,对于70岁以上的癌症患者应该尽早采取干预措施,预防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下降以及老年综合征的发生[29]。我国台湾提出的社区改革计划(CHRP),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牙医和社会工作者全面地对社区老年人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认知、营养、抑郁、日常生活能力,通过多学科干预,延缓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功能的下降,降低死亡率、再入院率和急诊入院率[30]。所以预防老年综合征需要探索更有效更安全的基于危险因素的改善患者预后的干预策略,并促进研究运用到实践当中。
4 老年综合征管理的研究前景
老年综合征包含了老年人最常见的影响其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一系列症状,并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并且大多数老年人都存在1种或多种症状,其共享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认知功能障碍、功能障碍和行动不便、压疮、大小便失禁、跌倒、躯体功能下降和谵妄等常见症状,有研究发现并提出共享的病理生理机制的可能性,并提出了统一的方法来预防这些症状可能性。而对于界定老年综合征的正式标准方面取得的进展也是有限的,在今后的研究中也可尝试开发更系统的评估工具,以及早发现老年人特有的健康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治策略;同时也应该在老年护理方面进行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如医护一体化共同合作;确定老年综合征管理流程,应用老年医学的理念制定院内流程和制度;对入院患者进行风险程度的评估,并对高风险患者采取预防措施;举办院内讲座提高其他专科医护人员的认识,工作重点的前移可将住院或医疗相关性伤害的风险降至最低,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以确保未来的发展。
综上,老年综合征是现代老年医学的核心内容,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紧密相关。对老年综合征进行探索性研究,并运用筛选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实施干预措施、效果评价的管理流程对老年综合征进行管理,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促进其管理方法在医院老年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及认识到医疗资源的有限性,各国学者对影响老年人医疗资源利用度、入院率、死亡率、致残率的影响因素高度重视[1, 2],其中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导致老年人入院率上升的主要因素[3]。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多个系统的生理机能损害常常导致老年人的不断损伤[4],这些损害是引起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5-7]。老年综合征为一系列的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中的特定症状,是由于系统损伤的累积效应而导致的老年人群易受到伤害的一种状态,不归属于任何一类特定的疾病[8-10]。老年综合征的主要症状可以概括为4I,即不稳定性(instability)、不动性(immobility)、智力损害(intellectual impairment)和尿失禁(incontinence)[11]。目前文献提及的老年综合征共有40多种,比如跌倒、失禁、虚弱、营养不良、疼痛等[12]。
老年综合征已证实为住院老年患者临床不良结局的预测因素[7, 13],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及存活率[14],尽管表现不同,但是这些综合征往往有着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而同一种症状表现可由多种疾病或多种原因造成,且不同症状表现之间是相互关联的[15],在老年患者,尤其是脆弱老年人中常见[1]。这些表现或问题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巨大,甚至可以致残。研究老年综合征可以发现其潜在的病因,尽早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率。因此正确认识和管理老年综合征是从事老年护理领域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旨在初步探索住院患者老年综合征的管理策略,抛砖引玉,使国内同行共同关注老年综合征的管理。
1 老年综合征管理概述
迄今为止,老年综合征的医学概念还未被很好地定义[8]。哈佛大学Inouye等[9]指出,老年综合征是指老年人不属于特定疾病的一系列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谵妄、跌倒、虚弱、头晕、晕厥和尿失禁等。该团队还提出老年综合征易促进老年虚弱综合征的发生,老年综合征与虚弱综合征相互影响,最终将导致功能依赖,护理机构入住率上升,甚至死亡[16]。该结构框架为老年综合征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机制分析以及管理策略提示。老年综合征有特定的症状,即在老年人群尤其是虚弱老年人中普遍存在,导致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下降和失能[17]。多个系统的功能障碍导致了老年综合征的发生,老年患者某一特定的临床症状也可能是其他系统的病变所致,如尿路感染的患者可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谵妄,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行为异常。这些跨越多个系统以及多个学科的老年综合征症状对老年医学的临床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不断引起老年医学研究者的关注:首先,老年综合征涉及了多个器官以及多个系统;其次,潜在的危险因素诊断尚缺乏有效的策略;再次,对其临床症状的有效管理可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益处;此外,建立老年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对于老年医学还需更多的实践。建立诊断标准有助于医学研究与医学实践之间的融合,建立国际疾病编码,同时还可促进更多病理生理的基础研究。
国内探讨老年综合征管理的文献则较少。陈峥[18]编写的《老年综合征管理指南》,在简要介绍老年病特点及老年综合征10项特征(跌倒、痴呆、尿失禁、谵妄、抑郁、疼痛、失眠、晕厥、帕金森综合征和多重用药)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个人、家庭(照料者)、社区和医院如何针对10项老年综合征特征进行管理的方法。刘祚燕等[19]总结了老年综合征的评估工具及其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了老年综合征评价指标体系[20],同时对老年综合征评价量表的性能进行实测分析,结果显示其编制的老年综合征评价量表信度、效度和反应度好,具有较好的评价功能。有研究报道老年综合评估方法在临床得到运用[21]并获得较好评价,常规的医学评估容易忽视老年综合征,用老年综合评估方法可以方便地进行功能、认知和步态等评估,发现潜在的疾病及危险因素,减少患者住院率、病残率和病死率。虽然老年综合征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对于老年综合征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如肌少症、营养不良、体内平衡、慢性炎症则较少提及,对于全面正确地认识老年综合征还不够完善。
2 全面落实住院患者老年综合征的评估
老年综合征的管理应评估先行,以便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老年综合评估应包括躯体健康、精神健康、社会经济状态、心理健康、生存环境等。国外已经制定多种老年评估量表,其中OARS多维功能评估问卷、综合评估量表、LEIPAD量表[LEIden (Netherlands),PADua (Italy),and Helsinki (Finland)]、生活质量量表(老年版)等,为老年特异性自我健康评估且评估证据最多的评估工具,这些量表虽然体现老年人的特异性,但目前还缺乏证据证明特异性量表在用于评估不同老年群体时较普适性量表作用更佳,而且由于较全面的量表往往复杂冗长,不适用于初级保健者的应用[22]。国内目前单个老年综合征的评估工具研究较多,但对老年综合征综合性、系统性的评估,国内外研究和应用都很少。实际上,对一个老年住院患者而言,进行全面评估可找出每个个体所患老年综合征的种类,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临床上护士较常使用的“SPICES”评估框架,用来初步筛查6种常见老年综合征,即睡眠障碍、进食问题、失禁、意识模糊、跌跤迹象、皮肤破损,为住院老年患者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评估框架,在老年患者中易于操作,但只是一个初步筛选,未给出具体的评价指标[23, 24]。刘祚燕等[20]初步构建的常见和高度危害性的老年综合征评价指标体系,结构较为合理、内容较为系统,且尽量简化了指标内容,给予了国内老年医疗护理一些新的启示,而对于老年综合征评估内容的选择、评估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应用对象设计不同的评估工具等值得进一步探索。老年综合评估方法中认知功能的评估采用简易智能测验量表,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评估采用巴氏量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评估采用Lawton量表,抑郁症状评估采用老年抑郁量表简化版,尿失禁评估通过询问关于尿失禁的问题来筛选,跌倒评估重点在跌倒史的问询及采用计时起立——走步及Tinetti步态平衡量表等方法进行评估,评估工具较多且复杂。因此,研究开发科学、合理、简单、系统化的老年综合征评估工具,以尽早发现各种老年综合征并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是从事老年综合征研究者努力的方向。
3 建立老年综合征的规范化干预措施
3.1 安全管理
由于老年患者多病共存,病情复杂且不典型,存在着许多不安全隐患,易发生诸多不安全事件,如跌倒、坠床、外伤、走失、误吸、误服等,因此导致老年患者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及多样性。如新入院的患者应该加强入院宣教,协助其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及设施,保持医院地面干燥,光线适宜,设立防滑标识。对于昏迷、烦躁、偏瘫的患者应该拉好床档,做好醒目标识,并加强病情观察;卧床患者应注意皮肤观察及协助翻身;评估患者的意识及神智情况,做好登记,必要时让患者携带身份卡;进食时尽量取半卧位,缓慢进食;药物标识醒目,防止误服;避免患者抓伤、烫伤。只有通过提高护士安全防范意识,针对具有个性特点的不安全隐患加以切实可行的防范,才能确保老年综合征患者的住院安全[25]。
3.2 制订流程
以预防老年人跌倒为例,跌倒管理研究主要针对住院老年患者,从生理、病理、药物、环境等10多个跌倒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并简化评估过程,细化干预措施,严格效果评价标准,使跌倒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住院老年患者的跌倒管理流程分为筛选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实施干预措施、效果评价4个步骤,除了效果评价,其余步骤要求在患者入院24 h内完成,也可组建“跌倒安全管理品质管理圈”,由圈长来做统一管理和质量控制;或成立跌倒干预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实施和评价,评估中发现患者的跌倒危险因素立即张贴防跌倒的警示牌,并现场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在疾病干预方面,在健康教育中要反复强调以下注意事项,直到患者理解、接受并牢记执行为止:心脏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快速心律失常或缓慢性心律失常)、脑供血不足等患者易发生晕厥;高血压、冠心病、长期卧床需起床活动时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视力、听力障碍、痴呆等患者不易避开障碍物;骨质疏松、痴呆患者发生跌倒后会引起更加严重后果。在服药方面,首先在床旁放置药物宣传卡,指导患者严格按医嘱正确服药,不要随意乱用药,不能随意减量或停用,并宣教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特别是在应用利尿剂、镇静安眠药、降压药、抗精神病药、抗肿瘤药、降糖药、毒麻药等药物的人群中更要加强服药指导。对于老年综合征其他症状可制定类似的干预流程。
3.3 健康教育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应结合老年人过去的生活、学习经验及习惯,选择老年人适应的方法和语言,才能使其容易接受健康教育的内容。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护士在为老年人服务的一系列工作中,使老年人了解老年综合征的保健和康复知识。基本策略是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健康教育方式包括发放老年综合征相关知识小册子,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和健康咨询,在医院海报上进行老年综合征宣传教育,同时劝导老年人加入规范的健康管理以利于其健康行为的建立,尽早预防老年综合征的发生。
3.4 多学科干预策略
有研究结果显示,老年综合征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功能障碍、认知障碍和移动障碍[9]。后3个因素都是可以干预的,如认知定向功能的训练、平衡功能锻炼、移动锻炼都可以延缓老年患者功能的下降。由哈佛大学提出的针对谵妄危险因素的“HELP干预模式”已被证实可有效预防老年谵妄和功能下降,并且可以显著降低医疗费用[26, 27]。自1999年,该模式已被推广到多个国家多家医院,但是在模式推广的过程中仍然有许多挑战,如医院管理层的支持、干预模式的本土化以及长期的资金支持[28]。美国华盛顿大学某团队提出,对于70岁以上的癌症患者应该尽早采取干预措施,预防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下降以及老年综合征的发生[29]。我国台湾提出的社区改革计划(CHRP),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牙医和社会工作者全面地对社区老年人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认知、营养、抑郁、日常生活能力,通过多学科干预,延缓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功能的下降,降低死亡率、再入院率和急诊入院率[30]。所以预防老年综合征需要探索更有效更安全的基于危险因素的改善患者预后的干预策略,并促进研究运用到实践当中。
4 老年综合征管理的研究前景
老年综合征包含了老年人最常见的影响其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一系列症状,并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并且大多数老年人都存在1种或多种症状,其共享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认知功能障碍、功能障碍和行动不便、压疮、大小便失禁、跌倒、躯体功能下降和谵妄等常见症状,有研究发现并提出共享的病理生理机制的可能性,并提出了统一的方法来预防这些症状可能性。而对于界定老年综合征的正式标准方面取得的进展也是有限的,在今后的研究中也可尝试开发更系统的评估工具,以及早发现老年人特有的健康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治策略;同时也应该在老年护理方面进行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如医护一体化共同合作;确定老年综合征管理流程,应用老年医学的理念制定院内流程和制度;对入院患者进行风险程度的评估,并对高风险患者采取预防措施;举办院内讲座提高其他专科医护人员的认识,工作重点的前移可将住院或医疗相关性伤害的风险降至最低,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以确保未来的发展。
综上,老年综合征是现代老年医学的核心内容,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紧密相关。对老年综合征进行探索性研究,并运用筛选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实施干预措施、效果评价的管理流程对老年综合征进行管理,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促进其管理方法在医院老年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