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汪令生, 张海波, 陈海波, 刘超, 王开华. 舒适护理在CT增强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华西医学, 2014, 29(12): 2326-2328. doi: 10.7507/1002-0179.20140703 复制
随着CT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工作站后处理功能的增强,CT检查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青睐,行CT增强的患者也日益增多。CT增强是利用高压注射器通过静脉快速注入碘对比剂后再行扫描的一种检查方法,有助于病灶的检出,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1, 2]。大多数患者因对此项检查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导致图像采集受影响,检查无法正常进行[3]。因此,CT增强检查患者的护理对增加检查成功率极为重要。且放射科CT室作为医院的窗口科室,其服务态度、护理质量等都能影响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及社会声誉,这就对CT室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着重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CT增强患者以减轻心理压力,降低CT检查风险,增强患者的舒适性、安全性,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科2013年6月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舒适护理组。常规护理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8~81岁,平均42岁;糖尿病患者1例,高血压3例。舒适护理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3~78岁,平均45岁;高血压患者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设备
选用64排lightspeedVCT(美国GE公司),MedRad高压注射器(美国MedRad公司),使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碘海醇(浓度300 mg/100 mL或350 mg/100 mL)(北京北路药业),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型号为18~20G(山东威海洁瑞公司)。
1.3 检查方法
MedRad双筒高压注射器内分别抽入同等量的碘对比剂和无菌生理盐水,根据临床医师诊断要求选择操作程序,设置注射速率与总量,一般注射速率为3 mL/s,注射总量为80~100 mL。消毒后选择肘部较粗大血管进行穿刺。
1.4 护理
1.4.1 常规护理组
检查前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病史(糖尿病患者若服用二甲双胍需停药48 h后检查);过敏史(有碘过敏史者应慎用或禁用)。向患者介绍CT增强步骤,签署碘对比剂知情同意书。无菌技术下行静脉穿刺留置针后开始检查。
1.4.2 舒适护理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检查前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焦虑、恐惧程度)、生活习惯等。并给予下列舒适护理措施。
① 心理的舒适护理。接受增强扫描的患者易产生各种复杂的心理应激反应,使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对整体功能调节及自身内环境的稳定产生不良反应[4]。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了解患者目前最担忧的问题、认知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针对其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个性化心理护理[5]。护理人员面带微笑,借助身体语言,有意识轻握患者的手,搀扶老年人,摆体位动作轻柔。要求患者签署碘对比剂知情同意书时,回答问题应耐心细致,切忌态度粗暴和含糊其辞[6]。主动告知碘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如全身发热、发麻,注射部位胀痛等[7],属正常现象,不必惊慌。当患者躺在检查床上时,可嘱患者渐进放松(双眼微闭,全身放松,依次为头、双手、身躯、下肢、双脚,休息片刻,如此反复),分散其注意力,降低疼痛、恐惧而引起的植物神经反应和消极的心理应激反应。此外,建议患者家属陪护,给予其情感支持和鼓励,帮助稳定患者情绪,主动配合检查,尤其对于语言障碍、轻度昏迷者,家属亲情陪护具有重要的情感支持意义。
② 生理的舒适护理。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保持患者就诊秩序。保证候诊室安静、整洁、美观、舒适。室内摆放绿色植物,配备靠背椅、饮水机、阅报栏等,墙面张贴CT室技护人员情况简介,包括姓名、专业、职称、职务、工作年限等。候诊区禁止吸烟,控制室温在20~22℃,湿度在50%~60%。冬天要注意保暖,夏天要注意通风,以患者舒适为原则。
③ 疼痛的舒适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减轻患者因注射引起的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8]。分散注意力作为一种疼痛控制方式,是护理人员可以独立提供的辅助性治疗措施,可以单独使用它来减轻疼痛 [9]。CT增强扫描患者行静脉穿刺时允许家属陪伴,同时播放舒缓、优美的轻音乐以很好地分散患者注意力。另外,提高静脉穿刺技巧同样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感。护士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不断积累经验,熟练掌握各种静脉穿刺技巧,做到“一针见血”,减轻患者对穿刺的恐惧感与疼痛感。
④ 社会的舒适护理。社会舒适是指人际、家庭、工作等社会关系中带来的舒适。我院地处鄂西北山区,主要服务于鄂、豫、陕、渝交界周边居民。患者大多来自偏僻的农村,他们的生活习惯、居住环境、人际交往等都各有不同。护理中注意尊重患者,包括其习惯、语言特征、隐私等,友好、平等地对待每位患者,使患者感觉到其社会关系的认可性、重要性,从而提高CT检查过程中的依从性。
1.5 评价标准
检查成功标准为一次性检查结束,无碘对比剂渗漏,图像无呼吸运动伪影,满足诊断要求。反之则为失败。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标准:① 优秀:图像无呼吸运动伪影,增强密度对比清晰,血管显示好,边界清晰,无阶梯状伪影;② 良好:图像无呼吸移动伪影,增强密度对比清晰,血管边界清晰,有轻微阶梯状伪影;③ 满足诊断要求:图像无呼吸运动伪影,增强密度对比清晰,血管边界模糊,有阶梯状伪影。成功率(%)=(检查成功患者例数/患者总数)×100%,优良率(%)=[(优秀+良好)/检查成患者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检查成功率比较
常规护理组:检查成功21例,失败9例,成功率为70.0%(21/30);舒适护理组:检查成功29例,失败1例,成功率为96.7%(29/30)。两组检查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80,P=0.006)。
2.2 两组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
常规护理组检查成功21例,优良率为71.4%(15/21);舒适护理组检查成功29例,优良率为96.6%(28/29);两组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7,P=0.022)。见表 1。

3 讨论
根据检查前与患者的交流,作CT增强扫描的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其发生的原因在于:① 对检查方式不了解,认识水平有限;② 不明确碘对比剂、X射线对身体有何影响;③ 诊断不明确,对家庭和生命的担忧等。这些原因都可以使患者机体处于“异稳定平衡状态”[10],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上升,出现一系列应激症状,如紧张、恐惧、预感不祥等,若强度过高、应激反应增强,可导致血压上升、心率加快、气促胸闷等[11]。这些症状不仅增加了扫描的危险性,还可使获取的图像出现运动伪影,导致检查失败。相反若机体处于放松状态则会有良好的抗应激能力,并产生心情愉快、全身舒服的感觉。人处于放松状态时,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全身骨骼肌张力下降,能轻松接受检查。所以说,在CT增强扫描过程中引入舒适护理是非常必要的,能降低疼痛和检查带给患者的不舒适感,并积极、主动地配合检查,利于提高检查成功率及获取满意的图像质量。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减少不愉快的程度[12]。张宏等[13]认为舒适护理在基础护理与研究中应更注重患者的舒适感受和满意度,即护理人员要为所有人提供一个最舒服的状态。这一理论的产生和实践的更新,既推动了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又丰富了整体护理的内涵。根据患者在检查中有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制定全面的护理措施,将舒适护理渗透于每一个护理环节中。护士在CT增强扫描前的热情接待和耐心解释,容易取得患者的信任;对患者的同情、关心和理解,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能很大程度上减轻因检查而引起的紧张、恐惧心理,从而使患者得到心理舒适[14]。护士高超的静脉穿刺技术与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可为患者的医疗安全提供有效的保证[15]。本研究结果显示常规护理组和舒适护理组的检查成功率和图像质量优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曹妙金[16]研究结果一致。充分体现了舒适护理在CT室护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完善和补充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整体护理模式。
综上所述,本研究运用舒适护理从心理、生理、疼痛和社会4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利用舒适护理减轻心理压力,最终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检查并顺利完成检查,促进了患者的舒适程度,提高了检查成功率和图像优良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随着CT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工作站后处理功能的增强,CT检查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青睐,行CT增强的患者也日益增多。CT增强是利用高压注射器通过静脉快速注入碘对比剂后再行扫描的一种检查方法,有助于病灶的检出,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1, 2]。大多数患者因对此项检查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导致图像采集受影响,检查无法正常进行[3]。因此,CT增强检查患者的护理对增加检查成功率极为重要。且放射科CT室作为医院的窗口科室,其服务态度、护理质量等都能影响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及社会声誉,这就对CT室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着重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CT增强患者以减轻心理压力,降低CT检查风险,增强患者的舒适性、安全性,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科2013年6月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舒适护理组。常规护理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8~81岁,平均42岁;糖尿病患者1例,高血压3例。舒适护理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3~78岁,平均45岁;高血压患者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设备
选用64排lightspeedVCT(美国GE公司),MedRad高压注射器(美国MedRad公司),使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碘海醇(浓度300 mg/100 mL或350 mg/100 mL)(北京北路药业),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型号为18~20G(山东威海洁瑞公司)。
1.3 检查方法
MedRad双筒高压注射器内分别抽入同等量的碘对比剂和无菌生理盐水,根据临床医师诊断要求选择操作程序,设置注射速率与总量,一般注射速率为3 mL/s,注射总量为80~100 mL。消毒后选择肘部较粗大血管进行穿刺。
1.4 护理
1.4.1 常规护理组
检查前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病史(糖尿病患者若服用二甲双胍需停药48 h后检查);过敏史(有碘过敏史者应慎用或禁用)。向患者介绍CT增强步骤,签署碘对比剂知情同意书。无菌技术下行静脉穿刺留置针后开始检查。
1.4.2 舒适护理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检查前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焦虑、恐惧程度)、生活习惯等。并给予下列舒适护理措施。
① 心理的舒适护理。接受增强扫描的患者易产生各种复杂的心理应激反应,使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对整体功能调节及自身内环境的稳定产生不良反应[4]。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了解患者目前最担忧的问题、认知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针对其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个性化心理护理[5]。护理人员面带微笑,借助身体语言,有意识轻握患者的手,搀扶老年人,摆体位动作轻柔。要求患者签署碘对比剂知情同意书时,回答问题应耐心细致,切忌态度粗暴和含糊其辞[6]。主动告知碘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如全身发热、发麻,注射部位胀痛等[7],属正常现象,不必惊慌。当患者躺在检查床上时,可嘱患者渐进放松(双眼微闭,全身放松,依次为头、双手、身躯、下肢、双脚,休息片刻,如此反复),分散其注意力,降低疼痛、恐惧而引起的植物神经反应和消极的心理应激反应。此外,建议患者家属陪护,给予其情感支持和鼓励,帮助稳定患者情绪,主动配合检查,尤其对于语言障碍、轻度昏迷者,家属亲情陪护具有重要的情感支持意义。
② 生理的舒适护理。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保持患者就诊秩序。保证候诊室安静、整洁、美观、舒适。室内摆放绿色植物,配备靠背椅、饮水机、阅报栏等,墙面张贴CT室技护人员情况简介,包括姓名、专业、职称、职务、工作年限等。候诊区禁止吸烟,控制室温在20~22℃,湿度在50%~60%。冬天要注意保暖,夏天要注意通风,以患者舒适为原则。
③ 疼痛的舒适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减轻患者因注射引起的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8]。分散注意力作为一种疼痛控制方式,是护理人员可以独立提供的辅助性治疗措施,可以单独使用它来减轻疼痛 [9]。CT增强扫描患者行静脉穿刺时允许家属陪伴,同时播放舒缓、优美的轻音乐以很好地分散患者注意力。另外,提高静脉穿刺技巧同样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感。护士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不断积累经验,熟练掌握各种静脉穿刺技巧,做到“一针见血”,减轻患者对穿刺的恐惧感与疼痛感。
④ 社会的舒适护理。社会舒适是指人际、家庭、工作等社会关系中带来的舒适。我院地处鄂西北山区,主要服务于鄂、豫、陕、渝交界周边居民。患者大多来自偏僻的农村,他们的生活习惯、居住环境、人际交往等都各有不同。护理中注意尊重患者,包括其习惯、语言特征、隐私等,友好、平等地对待每位患者,使患者感觉到其社会关系的认可性、重要性,从而提高CT检查过程中的依从性。
1.5 评价标准
检查成功标准为一次性检查结束,无碘对比剂渗漏,图像无呼吸运动伪影,满足诊断要求。反之则为失败。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标准:① 优秀:图像无呼吸运动伪影,增强密度对比清晰,血管显示好,边界清晰,无阶梯状伪影;② 良好:图像无呼吸移动伪影,增强密度对比清晰,血管边界清晰,有轻微阶梯状伪影;③ 满足诊断要求:图像无呼吸运动伪影,增强密度对比清晰,血管边界模糊,有阶梯状伪影。成功率(%)=(检查成功患者例数/患者总数)×100%,优良率(%)=[(优秀+良好)/检查成患者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检查成功率比较
常规护理组:检查成功21例,失败9例,成功率为70.0%(21/30);舒适护理组:检查成功29例,失败1例,成功率为96.7%(29/30)。两组检查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80,P=0.006)。
2.2 两组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
常规护理组检查成功21例,优良率为71.4%(15/21);舒适护理组检查成功29例,优良率为96.6%(28/29);两组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7,P=0.022)。见表 1。

3 讨论
根据检查前与患者的交流,作CT增强扫描的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其发生的原因在于:① 对检查方式不了解,认识水平有限;② 不明确碘对比剂、X射线对身体有何影响;③ 诊断不明确,对家庭和生命的担忧等。这些原因都可以使患者机体处于“异稳定平衡状态”[10],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上升,出现一系列应激症状,如紧张、恐惧、预感不祥等,若强度过高、应激反应增强,可导致血压上升、心率加快、气促胸闷等[11]。这些症状不仅增加了扫描的危险性,还可使获取的图像出现运动伪影,导致检查失败。相反若机体处于放松状态则会有良好的抗应激能力,并产生心情愉快、全身舒服的感觉。人处于放松状态时,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全身骨骼肌张力下降,能轻松接受检查。所以说,在CT增强扫描过程中引入舒适护理是非常必要的,能降低疼痛和检查带给患者的不舒适感,并积极、主动地配合检查,利于提高检查成功率及获取满意的图像质量。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减少不愉快的程度[12]。张宏等[13]认为舒适护理在基础护理与研究中应更注重患者的舒适感受和满意度,即护理人员要为所有人提供一个最舒服的状态。这一理论的产生和实践的更新,既推动了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又丰富了整体护理的内涵。根据患者在检查中有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制定全面的护理措施,将舒适护理渗透于每一个护理环节中。护士在CT增强扫描前的热情接待和耐心解释,容易取得患者的信任;对患者的同情、关心和理解,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能很大程度上减轻因检查而引起的紧张、恐惧心理,从而使患者得到心理舒适[14]。护士高超的静脉穿刺技术与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可为患者的医疗安全提供有效的保证[15]。本研究结果显示常规护理组和舒适护理组的检查成功率和图像质量优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曹妙金[16]研究结果一致。充分体现了舒适护理在CT室护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完善和补充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整体护理模式。
综上所述,本研究运用舒适护理从心理、生理、疼痛和社会4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利用舒适护理减轻心理压力,最终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检查并顺利完成检查,促进了患者的舒适程度,提高了检查成功率和图像优良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