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2医院妇产科(成都 610061);
  • 2.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病区神经内科;
  • 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2医院营养科;
  • 4.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荧光模型与ANA谱(包括抗dsDNA、抗RNP、抗Sm、抗SSa、抗SSb、抗Scl-70、抗Jo-1和抗rib-P)检测结果的对应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7 385例ANA荧光模型与ANA谱中8种特异性自身抗体之间的对应关系。ANA采用以人喉表皮样癌细胞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法)检测;ANA谱中的抗dsDNA采用以绿绳短膜虫为底物的IIF法检测,其他7种抗体采用纯化抗原的免疫条带法检测。 结果 ANA荧光模型为颗粒型主要见于抗RNP、抗Sm、抗SSa及抗SSb(P<0.001);均质型主要见于抗dsDNA及抗SSa(P<0.001);核仁型、着丝点型、复合荧光模型主要见于抗SSa(P<0.05);胞浆型主要见于抗rib-P和抗SSa(P<0.05);而高尔基体型、核点型、周边型、肌动蛋白型、原肌球蛋白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型、波形蛋白型荧光模型时8种自身抗体的检出率均较低甚至无法检出。当单纯抗dsDNA阳性时荧光模型为均质型出现频率高达77.91%(P<0.001);单纯抗RNP或抗SSa或抗Sm时为颗粒型出现频率分别为96.84%、52.01%和82.35%(P<0.001);单纯抗Scl-70阳性时均质型与核仁型2种复合荧光模型的出现频率达30.53%(P<0.001);抗rib-P和抗Jo-1阳性时胞浆型的出现频率分别为50.00%和61.54%(P<0.05),但单纯抗SSb阳性时并未发现优势荧光模型。 结论 ANA荧光模型与ANA谱之间具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型、均质型、胞浆型荧光模型可对应多种自身抗体;而着丝点型、高尔基体型、核点型、周边型、肌动蛋白型、原肌球蛋白型、PCNA型、波形蛋白型8种临床常规检测的自身抗体的检出率均很低;抗dsDNA主要对应ANA均质型,抗RNP、抗SSa及抗Sm主要对应颗粒型,抗Scl-70主要对应均质核仁复合型,抗rib-P和抗Jo-1主要对应胞浆型,该结果可为临床医生检验项目申请及实验室结果核对提供依据。

引用本文: 王莉, 任丽玲, 高宇, 李文, 李硕, 武永康. 抗核抗体荧光模型与抗核抗体谱对应关系研究. 华西医学, 2015, 30(1): 84-88. doi: 10.7507/1002-0179.20150023 复制

  • 上一篇

    布托啡诺和曲马多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临床研究
  • 下一篇

    晚期胃癌介入化学疗法的临床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