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王莉, 任丽玲, 高宇, 李文, 李硕, 武永康. 抗核抗体荧光模型与抗核抗体谱对应关系研究. 华西医学, 2015, 30(1): 84-88. doi: 10.7507/1002-0179.20150023 复制
抗核抗体(ANA)是指针对包括核酸、核蛋白及细胞质成分抗体的总称。目前ANA通常采用人喉表皮样癌细胞(HEp-2)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法)进行检测。ANA作为检测针对真核细胞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的筛选性试验,ANA阳性只能表明具有针对细胞抗原成分的抗体存在,但并不能依据荧光模型准确判断特异性抗体的种类,因此,当ANA阳性时常需进一步检测各亚类特异性的自身抗体,即ANA谱,以前常称其为抗可提取的核抗原(ENA)抗体谱,而ANA谱的概念范围远大于ENA抗体谱的范围,传统的ENA抗体谱主要包括抗RNP、Sm、SSa、SSb、Scl-70、Jo-1和rib-P抗体7种,而由于抗原纯化技术的进步,几乎所有的细胞抗原均可纯化,而无需采用盐水提取纯化抗原,因此ANA谱除上述7种抗体之外还包括抗dsDNA、抗组蛋白、抗核小体等自身抗体[1]。即ANA谱是检测针对真核细胞各种特异性抗原所产生抗体的集合,其对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2],但鉴于ANA荧光模型对于特异性自身抗体ANA谱的结果关系不太明确,会造成临床医生申请不必要的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核对ANA与ANA谱的结果关系,能及时发现错误检测结果,有效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7 385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2医院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ANA荧光模型与ANA谱中8种特异性自身抗体之间的结果对应关系,为临床医生检测项目申请及实验室结果核对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 385例ANA检测结果为阳性或可疑的无重复病例标本均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2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男:女=1:4.75,年龄1~93岁,平均42.5岁;男性患者发病年龄2~92岁,平均48.4岁;女性患者发病年龄1~93岁,平均41.2岁。
1.2 方法
1.2.1 ANA检测方法
采用HEp-2细胞为抗原底物的IIF法检测,将血清1:100稀释,按试剂说明书操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特异性的荧光模型,具有一定荧光但无法辨别荧光模型时即判断为可疑,阳性血清再按1:320、1:1 000、1:3 200、1:10 000继续稀释测得抗体最终滴度。荧光模型主要为:颗粒型、均质型、核仁型、着丝点型、高尔基体型、核点型、周边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型等及不同荧光模型的复合型。试剂盒购自德国欧蒙公司。检测显微镜为日本Nikon E6000型(日本尼康公司)。
1.2.2 抗dsDNA检测方法
采用绿绳短膜虫为底物的IIF法检测,将血清1:10稀释,按试剂说明书操作,绿绳短膜虫动基体不发荧光为阴性,隐约可见为可疑,发出亮绿色特异性荧光为阳性,阳性血清再按1:32、1:100、1:320、1:1 000继续稀释测得抗体最终滴度。试剂盒购自德国欧蒙公司。检测显微镜为日本Nikon E6000型(日本尼康公司)。
1.2.3 抗RNP、Sm、SSa、SSb、Scl-70、Jo-1和rib-P抗体7种抗体检测
采用纯化抗原的免疫条带法。将血清1:100稀释,按试剂说明书操作,显色条带通过EUROscan扫描软件进行灰度分析,依灰度深浅自动判为-、±、+、++、+++ 5个级别,检测试剂盒购自德国欧蒙公司,检测描扫仪为EPSON 1600型(日本爱普生公司)。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ANA与8种特异性自身抗体的结果关系
7 385例ANA为阳性或可疑病例进行8种特异性自身抗体(包括抗dsDNA、抗RNP、抗Sm、抗SSa、抗SSb、抗Scl-70、抗Jo-1和抗rib-P)的检测。ANA结果除可疑外,阳性结果中以包括2种或多种荧光模型的复合型、颗粒型、均质型、胞浆型及核仁型等荧光模型为主,其他荧光模型出现频率较小。颗粒型荧光模型常可出现抗RNP、抗Sm、抗SSa及抗SSb;而均质型主要以抗dsDNA及抗SSa为主;胞浆型主要以抗SSa及抗rib-P较高;核仁型以抗SSa抗体出现频率较高。ANA荧光模型结果与临床常规检测的8种特异性自身抗体的结果关系见表 1。

2.2 8种特异性自身抗体与ANA荧光模型的结果关系
7 385例ANA为阳性或可疑病例均进行8项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其中大部分患者会出现1种以上的特异性自身抗体,也可出现单纯1种自身抗体阳性的情况,即其中1项抗体阳性,而另外其余7项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为了排除其他抗体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本研究仅分析单纯1种自身抗体与ANA荧光模型结果的关系(表 2)。理论上1种特异性自身抗体只对应1种荧光模型,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并未检测除8种特异性自身抗体以外ANA谱,即可能出现1种抗体对应2种或以上荧光模型的情况,为了分析特异自身抗体与荧光模型的关系,我们将出现2种或以上荧光模型分别进行统计,由此出现荧光模型结果大于特异抗体总数的情况。

3 讨论
ANA是诊断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最重要的检查指标之一,以HEp-2细胞为底物的IIF法是ANA检测的推荐方法[3],但由于ANA包括自身抗体的种类较多,其诊断疾病特异性较差,须进一步检测其具体抗体种类,以提高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异性。本研究采用大样本分析,探索ANA与其特异性自身抗体之间的关系,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ANA荧光模型除可疑结果外,主要以颗粒型、均质型、胞浆型及2种或以上荧光复合模型为主,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4],但这些荧光模型对应目前临床最常检测的8种特异性自身抗体均可出现阳性,所有荧光模型均以抗SSa阳性为多,由此表明,抗SSa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特异性自身抗体[5]。但有些抗体检出率明显降低,如,颗粒型荧光模型主要会出现抗RNP、抗Sm、抗SSa及抗SSb,而抗dsDNA、抗Scl-70、抗Jo-1及抗rib-P出现频率较低,但由于抗RNP抗体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有关[6],抗Sm是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指标之一[7],抗SSa及抗SSb与诊断干燥综合征相关[8]。因此,当ANA检测为颗粒型时必须进一步检测特异性抗体的种类,以对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作出诊断。均质型同样也是ANA检测中经常出现的荧光模型。表 1的结果显示,当ANA检测结果为均质型时抗dsDNA及抗SSa出现频率较高,其他特异性抗体出现频率较小,抗dsDN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关[9],而抗SSa与干燥综合征有关。而胞浆型荧光模型出现抗rib-P和抗SSa频率较高,而抗rib-P与狼疮脑病有关[10],因此,临床实践中,虽不能通过荧光模型推测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准确类型,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即不同荧光模型主要表现为出现频率较高的类型,对于出现频率较低的特异性自身抗体,应加以注意,避免错识结果的发生。另值得注意的是其他一些荧光模型如着丝点型、高尔基体型、核点型、周边型、肌动蛋白型、原肌球蛋白型、PCNA型、波形蛋白型荧光模型,对应的8种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率均较低,此外这些荧光模型针对的细胞亚结构抗原已很清楚,部分模型临床意义明确,如着丝点型主要对硬皮病具有诊断价值[11-12],因此ANA出现上述荧光模型时,为节约医疗成本,没必要再申请8种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
为了研究单纯1种抗体与ANA荧光模型之间的关系,为排除其他自身抗体对荧光模型的影响,本研究在8种ANA谱检测中,采用只有1种抗体阳性时,确定单纯抗体与荧光模型之间的关系。在实践过程中,患者血清可能存在8种特异性自身抗体以外ANA谱,即出现我们检测1种抗体对应2种或以上荧光模型的情况,我们将出现2种或以上荧光模型分别进行统计,由此出现荧光模型结果大于特异抗体总数的情况。表 2结果显示,当单纯抗dsDNA抗体阳性时,主要以均质型为主,其高达77.91%,显著高于其他荧光模型(P<0.001),即抗dsDNA抗体与均质荧光模型相关;抗RNP、抗SSa及抗Sm主要以颗粒型为主(P<0.001),上述3种抗体与颗粒型相关,这与Tonuttia等[13]的观点一致。抗Scl-70抗体阳性主要以均质型合并核仁型的荧光模型达30.53%(P<0.001);抗rib-P和Jo-1抗体以胞浆型为主,显著高于其他荧光模型(P<0.047);单纯抗SSb的荧光模型主要以可疑为主,另外也会出现均质、斑点或胞浆型,并未发现优势荧光模型。在我们的研究中,其荧光模型出现某种或几种复合荧光模型,从理论上讲,单纯一种抗体是针对同一种抗原的自身抗体,如:抗dsDNA靶抗原为双螺旋DNA,抗SSa为相对分子质量为60×103及52×103的小核糖蛋白[14],抗RNP和抗Sm均为U族小分子RNA与核糖核蛋白[15],但两者抗原位点不同,抗Scl-70为位于核仁及核浆中的拓扑异构酶Ⅰ,抗rib-P为位于细胞质内的核糖体大亚基上的磷酸蛋白,抗Jo-1为位于细胞质中的组氨酰-tRNA合成酶[16],抗SSb为位于核内的RNA多聚转录酶中的小RNA磷酸蛋白,因此单纯抗体模式应该具有固定的荧光模型,出现与理论不一致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患者体内存在检测目标抗体外其他自身抗体,其可能是本研究尚未检测的抗组蛋白抗体或其他的特异性ANA谱类型等,也可能是本研究已检测到,但由于检测灵敏度太低无法显示,而由于ANA检测灵敏度较高而呈现相应的2个或以上荧光模型。
总之,在临床实践中,ANA荧光模型与ANA谱之间具有一定的规律,ANA检测结果颗粒型、均质型、胞浆型及其复合型时,须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而荧光模型为着丝点型、高尔基体型、核点型、周边型、肌动蛋白型、原肌球蛋白型、PCNA型、波形蛋白型荧光模型时8种特异性自身抗体常为阴性,没必要申请进一步检测,从而大大节约患者医疗成本及候诊时间;而当特异性自身抗体谱出现阳性时,ANA荧光模型也有一定的规律,dsDNA主要对应均质型,抗RNP、抗SSa及抗Sm主要对应颗粒型,抗Scl-70主要对应颗粒型、均质型及核仁型的复合型,抗rib-P和抗Jo-1主要对应胞浆型,此为实验室结果核对提供依据。
抗核抗体(ANA)是指针对包括核酸、核蛋白及细胞质成分抗体的总称。目前ANA通常采用人喉表皮样癌细胞(HEp-2)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法)进行检测。ANA作为检测针对真核细胞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的筛选性试验,ANA阳性只能表明具有针对细胞抗原成分的抗体存在,但并不能依据荧光模型准确判断特异性抗体的种类,因此,当ANA阳性时常需进一步检测各亚类特异性的自身抗体,即ANA谱,以前常称其为抗可提取的核抗原(ENA)抗体谱,而ANA谱的概念范围远大于ENA抗体谱的范围,传统的ENA抗体谱主要包括抗RNP、Sm、SSa、SSb、Scl-70、Jo-1和rib-P抗体7种,而由于抗原纯化技术的进步,几乎所有的细胞抗原均可纯化,而无需采用盐水提取纯化抗原,因此ANA谱除上述7种抗体之外还包括抗dsDNA、抗组蛋白、抗核小体等自身抗体[1]。即ANA谱是检测针对真核细胞各种特异性抗原所产生抗体的集合,其对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2],但鉴于ANA荧光模型对于特异性自身抗体ANA谱的结果关系不太明确,会造成临床医生申请不必要的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核对ANA与ANA谱的结果关系,能及时发现错误检测结果,有效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7 385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2医院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ANA荧光模型与ANA谱中8种特异性自身抗体之间的结果对应关系,为临床医生检测项目申请及实验室结果核对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 385例ANA检测结果为阳性或可疑的无重复病例标本均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2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男:女=1:4.75,年龄1~93岁,平均42.5岁;男性患者发病年龄2~92岁,平均48.4岁;女性患者发病年龄1~93岁,平均41.2岁。
1.2 方法
1.2.1 ANA检测方法
采用HEp-2细胞为抗原底物的IIF法检测,将血清1:100稀释,按试剂说明书操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特异性的荧光模型,具有一定荧光但无法辨别荧光模型时即判断为可疑,阳性血清再按1:320、1:1 000、1:3 200、1:10 000继续稀释测得抗体最终滴度。荧光模型主要为:颗粒型、均质型、核仁型、着丝点型、高尔基体型、核点型、周边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型等及不同荧光模型的复合型。试剂盒购自德国欧蒙公司。检测显微镜为日本Nikon E6000型(日本尼康公司)。
1.2.2 抗dsDNA检测方法
采用绿绳短膜虫为底物的IIF法检测,将血清1:10稀释,按试剂说明书操作,绿绳短膜虫动基体不发荧光为阴性,隐约可见为可疑,发出亮绿色特异性荧光为阳性,阳性血清再按1:32、1:100、1:320、1:1 000继续稀释测得抗体最终滴度。试剂盒购自德国欧蒙公司。检测显微镜为日本Nikon E6000型(日本尼康公司)。
1.2.3 抗RNP、Sm、SSa、SSb、Scl-70、Jo-1和rib-P抗体7种抗体检测
采用纯化抗原的免疫条带法。将血清1:100稀释,按试剂说明书操作,显色条带通过EUROscan扫描软件进行灰度分析,依灰度深浅自动判为-、±、+、++、+++ 5个级别,检测试剂盒购自德国欧蒙公司,检测描扫仪为EPSON 1600型(日本爱普生公司)。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ANA与8种特异性自身抗体的结果关系
7 385例ANA为阳性或可疑病例进行8种特异性自身抗体(包括抗dsDNA、抗RNP、抗Sm、抗SSa、抗SSb、抗Scl-70、抗Jo-1和抗rib-P)的检测。ANA结果除可疑外,阳性结果中以包括2种或多种荧光模型的复合型、颗粒型、均质型、胞浆型及核仁型等荧光模型为主,其他荧光模型出现频率较小。颗粒型荧光模型常可出现抗RNP、抗Sm、抗SSa及抗SSb;而均质型主要以抗dsDNA及抗SSa为主;胞浆型主要以抗SSa及抗rib-P较高;核仁型以抗SSa抗体出现频率较高。ANA荧光模型结果与临床常规检测的8种特异性自身抗体的结果关系见表 1。

2.2 8种特异性自身抗体与ANA荧光模型的结果关系
7 385例ANA为阳性或可疑病例均进行8项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其中大部分患者会出现1种以上的特异性自身抗体,也可出现单纯1种自身抗体阳性的情况,即其中1项抗体阳性,而另外其余7项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为了排除其他抗体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本研究仅分析单纯1种自身抗体与ANA荧光模型结果的关系(表 2)。理论上1种特异性自身抗体只对应1种荧光模型,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并未检测除8种特异性自身抗体以外ANA谱,即可能出现1种抗体对应2种或以上荧光模型的情况,为了分析特异自身抗体与荧光模型的关系,我们将出现2种或以上荧光模型分别进行统计,由此出现荧光模型结果大于特异抗体总数的情况。

3 讨论
ANA是诊断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最重要的检查指标之一,以HEp-2细胞为底物的IIF法是ANA检测的推荐方法[3],但由于ANA包括自身抗体的种类较多,其诊断疾病特异性较差,须进一步检测其具体抗体种类,以提高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异性。本研究采用大样本分析,探索ANA与其特异性自身抗体之间的关系,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ANA荧光模型除可疑结果外,主要以颗粒型、均质型、胞浆型及2种或以上荧光复合模型为主,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4],但这些荧光模型对应目前临床最常检测的8种特异性自身抗体均可出现阳性,所有荧光模型均以抗SSa阳性为多,由此表明,抗SSa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特异性自身抗体[5]。但有些抗体检出率明显降低,如,颗粒型荧光模型主要会出现抗RNP、抗Sm、抗SSa及抗SSb,而抗dsDNA、抗Scl-70、抗Jo-1及抗rib-P出现频率较低,但由于抗RNP抗体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有关[6],抗Sm是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指标之一[7],抗SSa及抗SSb与诊断干燥综合征相关[8]。因此,当ANA检测为颗粒型时必须进一步检测特异性抗体的种类,以对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作出诊断。均质型同样也是ANA检测中经常出现的荧光模型。表 1的结果显示,当ANA检测结果为均质型时抗dsDNA及抗SSa出现频率较高,其他特异性抗体出现频率较小,抗dsDN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关[9],而抗SSa与干燥综合征有关。而胞浆型荧光模型出现抗rib-P和抗SSa频率较高,而抗rib-P与狼疮脑病有关[10],因此,临床实践中,虽不能通过荧光模型推测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准确类型,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即不同荧光模型主要表现为出现频率较高的类型,对于出现频率较低的特异性自身抗体,应加以注意,避免错识结果的发生。另值得注意的是其他一些荧光模型如着丝点型、高尔基体型、核点型、周边型、肌动蛋白型、原肌球蛋白型、PCNA型、波形蛋白型荧光模型,对应的8种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率均较低,此外这些荧光模型针对的细胞亚结构抗原已很清楚,部分模型临床意义明确,如着丝点型主要对硬皮病具有诊断价值[11-12],因此ANA出现上述荧光模型时,为节约医疗成本,没必要再申请8种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
为了研究单纯1种抗体与ANA荧光模型之间的关系,为排除其他自身抗体对荧光模型的影响,本研究在8种ANA谱检测中,采用只有1种抗体阳性时,确定单纯抗体与荧光模型之间的关系。在实践过程中,患者血清可能存在8种特异性自身抗体以外ANA谱,即出现我们检测1种抗体对应2种或以上荧光模型的情况,我们将出现2种或以上荧光模型分别进行统计,由此出现荧光模型结果大于特异抗体总数的情况。表 2结果显示,当单纯抗dsDNA抗体阳性时,主要以均质型为主,其高达77.91%,显著高于其他荧光模型(P<0.001),即抗dsDNA抗体与均质荧光模型相关;抗RNP、抗SSa及抗Sm主要以颗粒型为主(P<0.001),上述3种抗体与颗粒型相关,这与Tonuttia等[13]的观点一致。抗Scl-70抗体阳性主要以均质型合并核仁型的荧光模型达30.53%(P<0.001);抗rib-P和Jo-1抗体以胞浆型为主,显著高于其他荧光模型(P<0.047);单纯抗SSb的荧光模型主要以可疑为主,另外也会出现均质、斑点或胞浆型,并未发现优势荧光模型。在我们的研究中,其荧光模型出现某种或几种复合荧光模型,从理论上讲,单纯一种抗体是针对同一种抗原的自身抗体,如:抗dsDNA靶抗原为双螺旋DNA,抗SSa为相对分子质量为60×103及52×103的小核糖蛋白[14],抗RNP和抗Sm均为U族小分子RNA与核糖核蛋白[15],但两者抗原位点不同,抗Scl-70为位于核仁及核浆中的拓扑异构酶Ⅰ,抗rib-P为位于细胞质内的核糖体大亚基上的磷酸蛋白,抗Jo-1为位于细胞质中的组氨酰-tRNA合成酶[16],抗SSb为位于核内的RNA多聚转录酶中的小RNA磷酸蛋白,因此单纯抗体模式应该具有固定的荧光模型,出现与理论不一致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患者体内存在检测目标抗体外其他自身抗体,其可能是本研究尚未检测的抗组蛋白抗体或其他的特异性ANA谱类型等,也可能是本研究已检测到,但由于检测灵敏度太低无法显示,而由于ANA检测灵敏度较高而呈现相应的2个或以上荧光模型。
总之,在临床实践中,ANA荧光模型与ANA谱之间具有一定的规律,ANA检测结果颗粒型、均质型、胞浆型及其复合型时,须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而荧光模型为着丝点型、高尔基体型、核点型、周边型、肌动蛋白型、原肌球蛋白型、PCNA型、波形蛋白型荧光模型时8种特异性自身抗体常为阴性,没必要申请进一步检测,从而大大节约患者医疗成本及候诊时间;而当特异性自身抗体谱出现阳性时,ANA荧光模型也有一定的规律,dsDNA主要对应均质型,抗RNP、抗SSa及抗Sm主要对应颗粒型,抗Scl-70主要对应颗粒型、均质型及核仁型的复合型,抗rib-P和抗Jo-1主要对应胞浆型,此为实验室结果核对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