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吴欣雅, 肖桂荣, 徐珽. 氟康唑注射液致腹胀一例. 华西医学, 2015, 30(1): 191-191. doi: 10.7507/1002-0179.20150059 复制
1 病例介绍
患者 女,77岁。因“反复腹痛2个月,发热10 d”于2013年7月23日入院。体温36.5℃,脉搏9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44/96 mm Hg(1 mm Hg=0.133 kPa)。左上腹痛,查体全腹软,压痛及反跳痛不明显,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5.0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0.01%;血生物化学检查示肌酐272μmol/L。胸腹部CT检查示:肺部感染,心脏稍增大,心包少量积液;肝密度减低,实质内见多个类圆形稍低密度结节影,最大径约2.4 cm,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1周多前因发热于外院做血培养查见真菌(具体不详)。诊断:真菌败血症,细菌性肝脓肿,肺部感染,肾功能异常,高血压病。既往无食物、药物过敏史。7月27日及29日2次尿细菌培养均示屎肠球菌生长。住院期间先后予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利奈唑胺(600 m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及左氧氟沙星(200 m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抗感染治疗。
7月26日患者提供外院检查报告:7月13日及22日2次血培养均见对氟康唑敏感的白色念珠菌生长,外院已使用氟康唑(用法、厂家、批号不详)抗真菌治疗5 d。考虑疗程不足,故于7月26日续用氟康唑注射液(商品名:大扶康,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号A349803),200 mg,静脉滴注,1次/d(首剂负荷400 mg)抗真菌治疗。7月27日患者诉左上腹胀,查体腹部外形膨隆,叩诊呈鼓音,查血清钾4.49 mmol/L;之后患者逐渐出现全腹胀痛,伴有颜面部水肿、乏力,腹部查体压痛及反跳痛明显,逐渐迁延至左上腹肋间痛,表现为无规律阵痛,侧卧等均不能缓解;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腹部积气明显,未见积液。7月31日患者家属诉患者在当地医院(于外院)输注氟康唑后曾出现全腹胀、全身水肿;故停用氟康唑,于8月1日换用米卡芬净静脉滴注(100 mg,1次/d)继续抗真菌治疗。8月4日患者腹胀较前减轻,颜面浮肿消褪,之后逐渐好转;至8日腹胀完全消失,精神较前好转,能下床适当活动;19日病情好转出院,未再出现腹胀。
2 讨论
本例患者因念珠菌败血症院外给予氟康唑治疗,用药后出现全腹胀,停用氟康唑及部分并用药物(具体药名不详)后腹胀逐渐消失。本次住院期间再次使用氟康唑,用药后出现腹胀进行性加重,期间大便通畅,隐血阴性,小便量正常,多次复查血钾正常,2次影像学检查提示腹部积气明显,无积液,无机械性肠梗阻,仅停用氟康唑换用米卡芬净,未作其他并用药物调整,数日后患者腹胀逐渐改善并消失。故推断患者腹胀为氟康唑所致。
氟康唑为三唑类抗真菌药,抗菌谱广,对念珠菌属中的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以及新型隐球菌具有抗菌作用,是目前治疗念珠菌败血症的首选药物[1]。氟康唑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痛、皮疹、精神障碍及肝肾功能异常等,症状大多轻微,一般可耐受,无需中止治疗[2]。查阅氟康唑说明书及国内外文献资料,报道氟康唑可致腹痛或腹泻等轻微胃肠道反应,但未见氟康唑致腹胀或腹部积气的相关报道[3-4]。尽管目前尚无氟康唑致腹胀的文献资料,但临床医师及药师应对其引起重视,监护可能出现的新的不良反应,加强临床用药安全性。
1 病例介绍
患者 女,77岁。因“反复腹痛2个月,发热10 d”于2013年7月23日入院。体温36.5℃,脉搏9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44/96 mm Hg(1 mm Hg=0.133 kPa)。左上腹痛,查体全腹软,压痛及反跳痛不明显,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5.0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0.01%;血生物化学检查示肌酐272μmol/L。胸腹部CT检查示:肺部感染,心脏稍增大,心包少量积液;肝密度减低,实质内见多个类圆形稍低密度结节影,最大径约2.4 cm,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1周多前因发热于外院做血培养查见真菌(具体不详)。诊断:真菌败血症,细菌性肝脓肿,肺部感染,肾功能异常,高血压病。既往无食物、药物过敏史。7月27日及29日2次尿细菌培养均示屎肠球菌生长。住院期间先后予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利奈唑胺(600 m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及左氧氟沙星(200 m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抗感染治疗。
7月26日患者提供外院检查报告:7月13日及22日2次血培养均见对氟康唑敏感的白色念珠菌生长,外院已使用氟康唑(用法、厂家、批号不详)抗真菌治疗5 d。考虑疗程不足,故于7月26日续用氟康唑注射液(商品名:大扶康,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号A349803),200 mg,静脉滴注,1次/d(首剂负荷400 mg)抗真菌治疗。7月27日患者诉左上腹胀,查体腹部外形膨隆,叩诊呈鼓音,查血清钾4.49 mmol/L;之后患者逐渐出现全腹胀痛,伴有颜面部水肿、乏力,腹部查体压痛及反跳痛明显,逐渐迁延至左上腹肋间痛,表现为无规律阵痛,侧卧等均不能缓解;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腹部积气明显,未见积液。7月31日患者家属诉患者在当地医院(于外院)输注氟康唑后曾出现全腹胀、全身水肿;故停用氟康唑,于8月1日换用米卡芬净静脉滴注(100 mg,1次/d)继续抗真菌治疗。8月4日患者腹胀较前减轻,颜面浮肿消褪,之后逐渐好转;至8日腹胀完全消失,精神较前好转,能下床适当活动;19日病情好转出院,未再出现腹胀。
2 讨论
本例患者因念珠菌败血症院外给予氟康唑治疗,用药后出现全腹胀,停用氟康唑及部分并用药物(具体药名不详)后腹胀逐渐消失。本次住院期间再次使用氟康唑,用药后出现腹胀进行性加重,期间大便通畅,隐血阴性,小便量正常,多次复查血钾正常,2次影像学检查提示腹部积气明显,无积液,无机械性肠梗阻,仅停用氟康唑换用米卡芬净,未作其他并用药物调整,数日后患者腹胀逐渐改善并消失。故推断患者腹胀为氟康唑所致。
氟康唑为三唑类抗真菌药,抗菌谱广,对念珠菌属中的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以及新型隐球菌具有抗菌作用,是目前治疗念珠菌败血症的首选药物[1]。氟康唑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痛、皮疹、精神障碍及肝肾功能异常等,症状大多轻微,一般可耐受,无需中止治疗[2]。查阅氟康唑说明书及国内外文献资料,报道氟康唑可致腹痛或腹泻等轻微胃肠道反应,但未见氟康唑致腹胀或腹部积气的相关报道[3-4]。尽管目前尚无氟康唑致腹胀的文献资料,但临床医师及药师应对其引起重视,监护可能出现的新的不良反应,加强临床用药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