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重庆 400010);
  • 2.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心搏骤停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病死率很高。任何原因导致的心搏骤停或其他急性事件引起的严重心肺损害发生后,由于脑组织失去系统循环及脑氧输送,将迅速导致不可逆性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这也正是复苏后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肺复苏后,尽管存在足够的系统循环容量,但脑组织常发生微循环再灌注衰竭,使组织缺血延长,进而导致并加重继发性脑损伤,影响复苏治疗的远期预后。因此,心肺复苏成功的标志不仅仅是自主循环的恢复,其最终目的是保护并恢复完整的脑功能。溶栓治疗无论是对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子的直接作用,还是对微循环再灌注的作用,均可能改善神经学后果,但由于惧怕严重出血并发症,溶栓治疗脑复苏长期被视为禁忌。现对心搏骤停后是否行溶栓治疗以及溶栓时机的选择等研究内容作一综述。

引用本文: 唐艳, 王健. 心搏骤停后的溶栓治疗. 华西医学, 2015, 30(4): 631-634. doi: 10.7507/1002-0179.20150184 复制

  • 上一篇

    误诊为视神经炎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一例
  • 下一篇

    柴胡滴丸治疗普通感冒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