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杨慧, 王莉莉, 周婷满, 朱晶. 一次性胃管应用于肺叶切除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的临床研究. 华西医学, 2015, 30(5): 933-935. doi: 10.7507/1002-0179.20150266 复制
手术治疗是肺癌患者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1]。胸腔闭式引流使肺癌术后能够充分排除胸腔气体和液体并促使肺复张,已被胸外科医生广泛接受和应用的主要原因[2]。常规胸腔闭式引流管材质为硅胶,管径较粗、硬,创伤大,疼痛明显,患者体位受限,难以耐受,且拔管后易残存积液[3]。为提高胸腔闭式引流效果,缩短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我科于2014年1月-7月采用一次性胃管作为胸腔闭式引流管,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7月在我院呼吸综合病房进行肺癌手术治疗的60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33~64岁,平均(51.1±8.5)岁,其中Ⅰ期肺癌患者18例,Ⅱ期肺癌患者12例,基础肺功能平均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比用力肺活量为(78.51±4.09)%。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36~61岁,平均(48.4±8.0)岁,其中Ⅰ期肺癌患者16例,Ⅱ期肺癌患者14例,基础肺功能平均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比用力肺活量为(80.51±6.94)%。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癌肺叶切除术。两组年龄、性别、肺癌分期,基础肺功能、手术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用物及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医生进行手术,试验组安置一次性胃管做为胸腔引流管治疗,胃管采用上海上医康鸽医用器材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一次性Ⅱ型16F胃管。对照组术后安置扬州市邗江华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引流管36F作为常规胸腔闭式引流管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 引流管堵塞:临床症状、水柱波动、引流液。② 伤口疼痛程度:术后伤口疼痛程度评定采用根据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4](VRS法),0级无疼痛;Ⅰ级(轻度),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Ⅱ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Ⅲ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镇痛药物,睡眠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③ 胸腔引流管拔管时间。④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胸腔引流管堵塞情况及引流口渗液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胸腔引流管均无堵塞(P>0.05);胸腔引流管拔管后引流口渗液比较,试验组4例(13.3%),对照组13例(43.3%),试验组渗液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
2.2 两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程度比较,试验组0级9例(30%)、Ⅰ级13例(43.3%)、Ⅱ级8例(26.6%)、Ⅲ级0例;对照组0级0例、Ⅰ级11例(36.6%)、Ⅱ级17例(56.6%)、Ⅲ级2例(6.6%)。试验组较对照组术后疼痛级别明显降低(P=0.002)。见表 1。

2.3 两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管拔管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管拔管时间比较,试验组平均拔管时间(2.43±1.36)d,其中23例(76.6%)在3 d之内拔管,对照组平均拔管时间(3.77±1.87)d,仅13例(43.3%)在3 d之内拔管,试验组患者的胸腔引流管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2);试验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50±1.38)d,对照组(4.93±1.86)d,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 2。

3 讨论
3.1 一次性胃管拔管后可减少患者伤口渗液
常规胸腔引流管管径较大,拔管后存在切口漏气的可能,且易渗液,容易发生感染,而且可增加换药次数,增加患者痛苦,并且提高医疗费用。一次性胃管柔韧性好、具有多方侧孔,使得创伤口小,痛苦小,操作简便,由于管腔细小,单位时间引流量少,组织相容性好[5],虽然管径较小,但也可迅速引流胸腔内积液,解除积液对肺组织及心血管的压迫[6],拔管后伤口也较小,渗液少,伤口愈合快。价格低廉、取材方便。本研究结果显示:安置一次性胃管作为胸腔引流管的患者仅有13.3%出现了术后伤口渗液,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 一次性胃管可明显减轻术后患者伤口疼痛
舒适护理是患者最希望通过护理得到的基本需要之一[7]。常规胸腔引流管接水封瓶引流的胸腔闭式引流术已广泛应用于肺癌术后引流,该方法引流彻底,排气效果好,不易被血凝块堵塞,疗效较佳[8]。但因所用硅胶引流管口径粗(1 cm) [8],患者多感觉体内有异物感,在深呼吸或咳嗽时肺组织容易碰到导管而疼痛加剧,导致患者往往不敢深呼吸,制约了呼吸运动,致使术后活动受限,影响肺的复张[8];并且,常规硅胶引流管拔管后伤口较大,容易留有瘢痕,影响美观,特别是女性患者。一次性胃管材质弹性好,不容易被压扁、扭曲,减轻胸膜刺激,患者疼痛减轻,舒适度高;并具有组织损伤性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患者依从性好,下床活动不受限。伤口小,拔管后不易留有瘢痕,患者易接受。本研究结果显示,安置一次性胃管作为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患者Ⅱ级以上疼痛患者仅占26.6%,降低了术后疼痛程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3 一次性胃管能缩短引流管安置时间及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可降低医疗费用
肺癌的治疗仍是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9]。外科治疗费用和术后并发症是肺癌患者关心的主要问题,也是医患产生矛盾的关键所在[9]。一次性胃管在临床上普遍使用,价格低廉,在引流过程中未出现堵塞情况;它具有多方侧孔,引流效果好,利于早期拔管。且拔管后伤口小、渗液少,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效减少了医疗相关费用的产生。这样既能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又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所以一次性胃管作为肺癌肺叶切除患者术后胸腔引流治疗优于常规胸腔引流管治疗。
综上所述,采用一次性胃管作为肺癌肺叶切除术后引流治疗,其创伤小、痛苦小、安全可靠,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手术治疗是肺癌患者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1]。胸腔闭式引流使肺癌术后能够充分排除胸腔气体和液体并促使肺复张,已被胸外科医生广泛接受和应用的主要原因[2]。常规胸腔闭式引流管材质为硅胶,管径较粗、硬,创伤大,疼痛明显,患者体位受限,难以耐受,且拔管后易残存积液[3]。为提高胸腔闭式引流效果,缩短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我科于2014年1月-7月采用一次性胃管作为胸腔闭式引流管,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7月在我院呼吸综合病房进行肺癌手术治疗的60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33~64岁,平均(51.1±8.5)岁,其中Ⅰ期肺癌患者18例,Ⅱ期肺癌患者12例,基础肺功能平均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比用力肺活量为(78.51±4.09)%。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36~61岁,平均(48.4±8.0)岁,其中Ⅰ期肺癌患者16例,Ⅱ期肺癌患者14例,基础肺功能平均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比用力肺活量为(80.51±6.94)%。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癌肺叶切除术。两组年龄、性别、肺癌分期,基础肺功能、手术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用物及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医生进行手术,试验组安置一次性胃管做为胸腔引流管治疗,胃管采用上海上医康鸽医用器材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一次性Ⅱ型16F胃管。对照组术后安置扬州市邗江华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引流管36F作为常规胸腔闭式引流管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 引流管堵塞:临床症状、水柱波动、引流液。② 伤口疼痛程度:术后伤口疼痛程度评定采用根据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4](VRS法),0级无疼痛;Ⅰ级(轻度),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Ⅱ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Ⅲ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镇痛药物,睡眠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③ 胸腔引流管拔管时间。④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胸腔引流管堵塞情况及引流口渗液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胸腔引流管均无堵塞(P>0.05);胸腔引流管拔管后引流口渗液比较,试验组4例(13.3%),对照组13例(43.3%),试验组渗液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
2.2 两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程度比较,试验组0级9例(30%)、Ⅰ级13例(43.3%)、Ⅱ级8例(26.6%)、Ⅲ级0例;对照组0级0例、Ⅰ级11例(36.6%)、Ⅱ级17例(56.6%)、Ⅲ级2例(6.6%)。试验组较对照组术后疼痛级别明显降低(P=0.002)。见表 1。

2.3 两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管拔管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管拔管时间比较,试验组平均拔管时间(2.43±1.36)d,其中23例(76.6%)在3 d之内拔管,对照组平均拔管时间(3.77±1.87)d,仅13例(43.3%)在3 d之内拔管,试验组患者的胸腔引流管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2);试验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50±1.38)d,对照组(4.93±1.86)d,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 2。

3 讨论
3.1 一次性胃管拔管后可减少患者伤口渗液
常规胸腔引流管管径较大,拔管后存在切口漏气的可能,且易渗液,容易发生感染,而且可增加换药次数,增加患者痛苦,并且提高医疗费用。一次性胃管柔韧性好、具有多方侧孔,使得创伤口小,痛苦小,操作简便,由于管腔细小,单位时间引流量少,组织相容性好[5],虽然管径较小,但也可迅速引流胸腔内积液,解除积液对肺组织及心血管的压迫[6],拔管后伤口也较小,渗液少,伤口愈合快。价格低廉、取材方便。本研究结果显示:安置一次性胃管作为胸腔引流管的患者仅有13.3%出现了术后伤口渗液,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 一次性胃管可明显减轻术后患者伤口疼痛
舒适护理是患者最希望通过护理得到的基本需要之一[7]。常规胸腔引流管接水封瓶引流的胸腔闭式引流术已广泛应用于肺癌术后引流,该方法引流彻底,排气效果好,不易被血凝块堵塞,疗效较佳[8]。但因所用硅胶引流管口径粗(1 cm) [8],患者多感觉体内有异物感,在深呼吸或咳嗽时肺组织容易碰到导管而疼痛加剧,导致患者往往不敢深呼吸,制约了呼吸运动,致使术后活动受限,影响肺的复张[8];并且,常规硅胶引流管拔管后伤口较大,容易留有瘢痕,影响美观,特别是女性患者。一次性胃管材质弹性好,不容易被压扁、扭曲,减轻胸膜刺激,患者疼痛减轻,舒适度高;并具有组织损伤性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患者依从性好,下床活动不受限。伤口小,拔管后不易留有瘢痕,患者易接受。本研究结果显示,安置一次性胃管作为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患者Ⅱ级以上疼痛患者仅占26.6%,降低了术后疼痛程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3 一次性胃管能缩短引流管安置时间及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可降低医疗费用
肺癌的治疗仍是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9]。外科治疗费用和术后并发症是肺癌患者关心的主要问题,也是医患产生矛盾的关键所在[9]。一次性胃管在临床上普遍使用,价格低廉,在引流过程中未出现堵塞情况;它具有多方侧孔,引流效果好,利于早期拔管。且拔管后伤口小、渗液少,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效减少了医疗相关费用的产生。这样既能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又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所以一次性胃管作为肺癌肺叶切除患者术后胸腔引流治疗优于常规胸腔引流管治疗。
综上所述,采用一次性胃管作为肺癌肺叶切除术后引流治疗,其创伤小、痛苦小、安全可靠,可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