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李树华, 董钏, 王杰. Livin与胱天蛋白酶-3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华西医学, 2015, 30(6): 1083-1086. doi: 10.7507/1002-0179.20150311 复制
中耳胆脂瘤是一种常见病,其主要表现为中耳腔存在大量的增殖角化鳞状上皮和邻近骨质的破坏、吸收及角化细胞凋亡,导致腔内角化碎屑的堆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细胞凋亡与凋亡抑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已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凋亡抑制蛋白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一类凋亡抑制蛋白家族。其中Livin是最新发现的一种凋亡抑制蛋白,在细胞凋亡中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胱天蛋白酶(Caspase)是一类是天冬氨酸特异性的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其中Caspase-3是该家族成员中最重要的效应型因子,主要作用是引起细胞凋亡。大多数触发细胞凋亡的因素,最终均需要通Caspase-3介导。查阅大量文献,目前Livin与Caspase-3在中耳胆脂瘤中的报道在国内外都较少。因此我们设立此课题,旨在探讨Livin与Caspase-3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和外耳道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意义及相互作用机制,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绵阳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中耳胆脂瘤患者手术标本51例,其中男37例,女14例;年龄10~56岁,平均40岁;病程6个月~20年。全部患者术前经颞骨高分辨CT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中耳胆脂瘤。采用开放式乳突改良根治手术或完璧式乳突根治手术采集中耳胆脂瘤组织标本和外耳道后壁正常皮肤标本,迅速固定。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主要实验试剂
兔抗人Livin多克隆抗体(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公司),兔抗人Caspase-3多克隆抗体(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公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即用型快速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试剂盒(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剂(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免疫组织化学仪器
全自动组织脱水机ZT-12J购自英国;TB-718D2包埋机购自湖南;AS325切片机购自英国;GZX-DH电热恒温干燥箱购自上海;光学显微镜购自日本;另外有不锈钢压力锅、电磁炉、染色缸、湿盒、微量移液器等。
1.4 主要步骤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法)。所有标本均经10%甲醛固定24 h,常规石蜡包埋,4 μm连续切片,脱蜡,染色前用微波炉进行抗原修复,磷酸盐缓冲液冲洗,DAB显色,苏木精复染,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5 结果判断标准
与1位病理医师一起独立观察每张切片中随机检测5个视野(每个视野中观察的细胞数不少于200个)。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判定: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表达均为黄棕色颗粒。参考Fujimura等[1]判断标准,每例在400倍光学显微镜下随机选择不重叠的 5个视野,根据肿瘤细胞染色程度按及阳性细胞百分率进行评分,按阳性细胞数所占的百分比,无阳性细胞,计0分;阳性细胞数≤25%,计1分;阳性细胞数25%~50%计2分;阳性细胞数>50%计3分。再根据染色强度,细胞无显色为0分,浅黄色为1分,棕黄色为2分,棕褐色为3分,以两项分数相加为总分:0~1分为阴性(−),2~3分为阳性(+),4~6分为强阳性(++)。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免疫组织化学所得结果为定性资料,采用χ²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并分析其相关性。双侧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Livin蛋白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主要表达于基底层和基底上层,阳性表达率为66.67%(图 1);在正常皮肤组织中由基底层向外至角质层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染色,但较稀疏,阳性表达率为29.41%(图 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蛋白中耳在胆脂瘤组织中主要分布在颗粒层和棘层,阳性表达率为76.41%(图 3);在正常皮肤组织中基底层向外至角质层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染色,但也较稀疏,阳性表达率为21.57%(图 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Livin蛋白与Caspase-3蛋白在胆脂瘤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均为阳性31例,均为阴性9例,两者呈正相关(r=0.49,P<0.05)。

3 讨论
中耳胆脂瘤作为一个独立的病理类型,在发生学上与化脓性中耳炎的细菌感染之间无直接联系[2]。胆脂瘤是一种能产生角蛋白的鳞状上皮在中耳、上鼓室、乳突、岩尖的聚集,可以进一步限定为:独立生长、代替中耳黏膜、吸收骨质的三围上皮结构。它不是一种肿瘤,但由于破坏吸收颅底骨质,可侵入颅内,引起严重并发症。中耳胆脂瘤是由于鼓膜、外耳道的复层鳞状上皮组织经穿孔向中耳腔内生长堆积成团,其外层由纤维组织包围,内包含脱落坏死上皮、角化物和胆固醇结晶。主要特点是上皮细胞有高度增殖能力,但细胞增殖旺盛的同时,细胞的凋亡也加速。有研究表明,胆脂瘤的病理机制可能是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的过程,并与多种细胞因子异常表达有关[3]。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关注胆脂瘤中耳炎的发生、发展,并做了大量细胞凋亡调控因子与胆脂瘤相关性的研究,把中耳胆脂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带到了一个新的领域[4]。Albino等[5]采用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检测P53蛋白在胆脂瘤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Kojima等[6]证实B淋巴细胞瘤-2基因家族(Bcl-2)中Bcl-XL蛋白在胆脂瘤上皮组织中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在胆脂瘤上皮组织中呈现高表达状态;李冬等[7]研究表明凋亡抑制蛋白Bcl-2和Survivin在胆脂瘤上皮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 Olszewska等[8]在研究成人胆脂瘤凋亡发病机制中发现Ap02.7在胆脂瘤上皮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芳灵等[9] 研究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在胆脂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中发现凋亡抑制蛋白XIAP在中耳胆脂瘤中是低表达或不表达。大量关于细胞调控基因在胆脂瘤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的相关研究表明,胆脂瘤细胞凋亡过程是多基因相关作用并且共同完成的,而非相互独立。
Livin蛋白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凋亡抑制蛋白,与Survivin蛋白具有同源性。Lin等[10]在人胎肾互补DNA文库的分离中最早得到该基因。Livin蛋白抑制凋亡的机制源于其特殊结构域:N端为IAP家族特征性的杆状病毒IAP重复序列(BIR)结构域;在C端为含有一个RING环指结构的羧基端的环状指样结构区域。研究表明:Livin在正常成人的大多数组织中不表达[10],而在表皮、淋巴结、脾脏等细胞中低表达,在胎儿的脑、胸腺、肾脏和肝等组织中高表达[11],Livin蛋白在多种肿瘤细胞细胞质中呈高表达,如黑色素瘤、肺癌、胃肠癌、胰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12]。凋亡抑制蛋白在中耳胆脂瘤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彭丽等[13]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Livin、p73的表达与其发生关系研究,表明Livin在中耳胆脂瘤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胆脂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相应作用,可能参与胆脂瘤上皮的凋亡调控过程。杨宁等[14]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及Survivin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的表达及意义研究中,发现Livin及Survivin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明显下调,可能与胆脂瘤上皮细胞凋亡有关;伍千元等[15]在进行Survivin及Livin在中耳胆脂瘤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中也印证了上述观点。
Caspase是天冬氨酸特异性的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家族是直接导致细胞凋亡的蛋白酶系统,其解级联反应是细胞凋亡的核心机制,是细胞凋亡的中心环节和执行者,在细胞凋亡机制网络中占重要地位。而Caspase-3是Caspase家族中最重要的效应因子,是细胞凋亡网络中的主要枢纽,其介导的细胞凋亡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国内学者也做了一些相关研究。郝艳等[16]在研究NF-κBP65和Caspase-3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中认为Caspase-3可能参与了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的增殖及过度凋亡的调控;潘松林等[17]研究细胞外凋亡途径与中耳胆脂瘤细胞凋亡,证实Caspase-3在中耳胆脂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Livin主要是通过Caspase途径和非Caspase途径发挥抗凋亡作用的(主要是前者)[18]。Livin蛋白可以通过抑制Caspase途径来发挥抗凋亡的作用,其能够与激活型的Caspase(主要是Caspase-3和Caspase-7)特异性结合,抑制其酶解级联反应,从而到达凋亡抑制的目的。
目前关于Livin蛋白与Caspase-3蛋白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的研究鲜见。本实验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蛋白水平上检测Livin蛋白与Caspase-3蛋白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及正常外耳道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中耳胆脂瘤的发生、发展中的相关性,分析其发病机制。本研究结果显示,Livin蛋白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主要表达于基底层和基底上层,阳性表达率为66.67%;在正常皮肤组织中由基底层向外至角质层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染色,但较稀疏,阳性表达率为29.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ark等[19]的研究结果一致。Caspase-3在中耳胆脂瘤组织中主要分布在颗粒层和棘层,阳性表达率为76.41%;在正常皮肤组织中基底层向外至角质层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染色,但也较稀疏,阳性表达率为21.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表明: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也存在明显的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通过分析,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存在凋亡和抗凋亡作用增强,而在正常上皮组织中细胞凋亡和抗凋亡作用可能处于某种平衡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Livin和Caspase-3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9,P<0.05)。表明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抗凋亡作用增强的同时,凋亡作用也增强,且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正常状态下,Livin的抗凋亡和Caspase-3的凋亡是相互作用,并且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而在某种异常情况下,可能导致两者原有平衡发生紊乱,导致Caspase-3的凋亡作用增强,加之胆脂瘤部分上皮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凋亡的加速,周而复始,促进了胆脂瘤角蛋白碎渭堆积,使胆脂瘤不断增大,引发中耳胆脂瘤的发生。
综上所述,正常的细胞抗凋亡作用和凋亡作用可能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而细胞凋亡功能的异常将导致中耳胆脂瘤的发生、发展以及免疫功能的异常。本研究通过检测Livin蛋白与Caspase-3 蛋白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及正常外耳道上皮组织中的的表达情况以及相关性分析,认为两者之间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导致凋亡-抗凋亡作用增强,在中耳胆脂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实验仅从蛋白水平上分析了两者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应加大样本含量以及从基因水平上了解其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探讨Livin和Caspase-3在中耳胆脂瘤的相互作用机制,为降低中耳胆脂瘤的发病率和开辟新的治疗手段提供科学依据。
中耳胆脂瘤是一种常见病,其主要表现为中耳腔存在大量的增殖角化鳞状上皮和邻近骨质的破坏、吸收及角化细胞凋亡,导致腔内角化碎屑的堆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细胞凋亡与凋亡抑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已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凋亡抑制蛋白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一类凋亡抑制蛋白家族。其中Livin是最新发现的一种凋亡抑制蛋白,在细胞凋亡中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胱天蛋白酶(Caspase)是一类是天冬氨酸特异性的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其中Caspase-3是该家族成员中最重要的效应型因子,主要作用是引起细胞凋亡。大多数触发细胞凋亡的因素,最终均需要通Caspase-3介导。查阅大量文献,目前Livin与Caspase-3在中耳胆脂瘤中的报道在国内外都较少。因此我们设立此课题,旨在探讨Livin与Caspase-3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和外耳道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意义及相互作用机制,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绵阳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中耳胆脂瘤患者手术标本51例,其中男37例,女14例;年龄10~56岁,平均40岁;病程6个月~20年。全部患者术前经颞骨高分辨CT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中耳胆脂瘤。采用开放式乳突改良根治手术或完璧式乳突根治手术采集中耳胆脂瘤组织标本和外耳道后壁正常皮肤标本,迅速固定。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主要实验试剂
兔抗人Livin多克隆抗体(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公司),兔抗人Caspase-3多克隆抗体(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公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即用型快速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试剂盒(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剂(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免疫组织化学仪器
全自动组织脱水机ZT-12J购自英国;TB-718D2包埋机购自湖南;AS325切片机购自英国;GZX-DH电热恒温干燥箱购自上海;光学显微镜购自日本;另外有不锈钢压力锅、电磁炉、染色缸、湿盒、微量移液器等。
1.4 主要步骤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法)。所有标本均经10%甲醛固定24 h,常规石蜡包埋,4 μm连续切片,脱蜡,染色前用微波炉进行抗原修复,磷酸盐缓冲液冲洗,DAB显色,苏木精复染,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5 结果判断标准
与1位病理医师一起独立观察每张切片中随机检测5个视野(每个视野中观察的细胞数不少于200个)。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判定: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表达均为黄棕色颗粒。参考Fujimura等[1]判断标准,每例在400倍光学显微镜下随机选择不重叠的 5个视野,根据肿瘤细胞染色程度按及阳性细胞百分率进行评分,按阳性细胞数所占的百分比,无阳性细胞,计0分;阳性细胞数≤25%,计1分;阳性细胞数25%~50%计2分;阳性细胞数>50%计3分。再根据染色强度,细胞无显色为0分,浅黄色为1分,棕黄色为2分,棕褐色为3分,以两项分数相加为总分:0~1分为阴性(−),2~3分为阳性(+),4~6分为强阳性(++)。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免疫组织化学所得结果为定性资料,采用χ²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并分析其相关性。双侧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Livin蛋白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主要表达于基底层和基底上层,阳性表达率为66.67%(图 1);在正常皮肤组织中由基底层向外至角质层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染色,但较稀疏,阳性表达率为29.41%(图 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蛋白中耳在胆脂瘤组织中主要分布在颗粒层和棘层,阳性表达率为76.41%(图 3);在正常皮肤组织中基底层向外至角质层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染色,但也较稀疏,阳性表达率为21.57%(图 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Livin蛋白与Caspase-3蛋白在胆脂瘤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均为阳性31例,均为阴性9例,两者呈正相关(r=0.49,P<0.05)。

3 讨论
中耳胆脂瘤作为一个独立的病理类型,在发生学上与化脓性中耳炎的细菌感染之间无直接联系[2]。胆脂瘤是一种能产生角蛋白的鳞状上皮在中耳、上鼓室、乳突、岩尖的聚集,可以进一步限定为:独立生长、代替中耳黏膜、吸收骨质的三围上皮结构。它不是一种肿瘤,但由于破坏吸收颅底骨质,可侵入颅内,引起严重并发症。中耳胆脂瘤是由于鼓膜、外耳道的复层鳞状上皮组织经穿孔向中耳腔内生长堆积成团,其外层由纤维组织包围,内包含脱落坏死上皮、角化物和胆固醇结晶。主要特点是上皮细胞有高度增殖能力,但细胞增殖旺盛的同时,细胞的凋亡也加速。有研究表明,胆脂瘤的病理机制可能是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的过程,并与多种细胞因子异常表达有关[3]。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关注胆脂瘤中耳炎的发生、发展,并做了大量细胞凋亡调控因子与胆脂瘤相关性的研究,把中耳胆脂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带到了一个新的领域[4]。Albino等[5]采用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检测P53蛋白在胆脂瘤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Kojima等[6]证实B淋巴细胞瘤-2基因家族(Bcl-2)中Bcl-XL蛋白在胆脂瘤上皮组织中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在胆脂瘤上皮组织中呈现高表达状态;李冬等[7]研究表明凋亡抑制蛋白Bcl-2和Survivin在胆脂瘤上皮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 Olszewska等[8]在研究成人胆脂瘤凋亡发病机制中发现Ap02.7在胆脂瘤上皮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芳灵等[9] 研究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在胆脂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中发现凋亡抑制蛋白XIAP在中耳胆脂瘤中是低表达或不表达。大量关于细胞调控基因在胆脂瘤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的相关研究表明,胆脂瘤细胞凋亡过程是多基因相关作用并且共同完成的,而非相互独立。
Livin蛋白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凋亡抑制蛋白,与Survivin蛋白具有同源性。Lin等[10]在人胎肾互补DNA文库的分离中最早得到该基因。Livin蛋白抑制凋亡的机制源于其特殊结构域:N端为IAP家族特征性的杆状病毒IAP重复序列(BIR)结构域;在C端为含有一个RING环指结构的羧基端的环状指样结构区域。研究表明:Livin在正常成人的大多数组织中不表达[10],而在表皮、淋巴结、脾脏等细胞中低表达,在胎儿的脑、胸腺、肾脏和肝等组织中高表达[11],Livin蛋白在多种肿瘤细胞细胞质中呈高表达,如黑色素瘤、肺癌、胃肠癌、胰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12]。凋亡抑制蛋白在中耳胆脂瘤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彭丽等[13]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Livin、p73的表达与其发生关系研究,表明Livin在中耳胆脂瘤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胆脂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相应作用,可能参与胆脂瘤上皮的凋亡调控过程。杨宁等[14]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及Survivin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的表达及意义研究中,发现Livin及Survivin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明显下调,可能与胆脂瘤上皮细胞凋亡有关;伍千元等[15]在进行Survivin及Livin在中耳胆脂瘤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中也印证了上述观点。
Caspase是天冬氨酸特异性的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家族是直接导致细胞凋亡的蛋白酶系统,其解级联反应是细胞凋亡的核心机制,是细胞凋亡的中心环节和执行者,在细胞凋亡机制网络中占重要地位。而Caspase-3是Caspase家族中最重要的效应因子,是细胞凋亡网络中的主要枢纽,其介导的细胞凋亡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国内学者也做了一些相关研究。郝艳等[16]在研究NF-κBP65和Caspase-3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中认为Caspase-3可能参与了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的增殖及过度凋亡的调控;潘松林等[17]研究细胞外凋亡途径与中耳胆脂瘤细胞凋亡,证实Caspase-3在中耳胆脂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Livin主要是通过Caspase途径和非Caspase途径发挥抗凋亡作用的(主要是前者)[18]。Livin蛋白可以通过抑制Caspase途径来发挥抗凋亡的作用,其能够与激活型的Caspase(主要是Caspase-3和Caspase-7)特异性结合,抑制其酶解级联反应,从而到达凋亡抑制的目的。
目前关于Livin蛋白与Caspase-3蛋白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的研究鲜见。本实验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蛋白水平上检测Livin蛋白与Caspase-3蛋白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及正常外耳道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中耳胆脂瘤的发生、发展中的相关性,分析其发病机制。本研究结果显示,Livin蛋白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主要表达于基底层和基底上层,阳性表达率为66.67%;在正常皮肤组织中由基底层向外至角质层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染色,但较稀疏,阳性表达率为29.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ark等[19]的研究结果一致。Caspase-3在中耳胆脂瘤组织中主要分布在颗粒层和棘层,阳性表达率为76.41%;在正常皮肤组织中基底层向外至角质层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染色,但也较稀疏,阳性表达率为21.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表明: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也存在明显的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通过分析,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存在凋亡和抗凋亡作用增强,而在正常上皮组织中细胞凋亡和抗凋亡作用可能处于某种平衡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Livin和Caspase-3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9,P<0.05)。表明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抗凋亡作用增强的同时,凋亡作用也增强,且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正常状态下,Livin的抗凋亡和Caspase-3的凋亡是相互作用,并且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而在某种异常情况下,可能导致两者原有平衡发生紊乱,导致Caspase-3的凋亡作用增强,加之胆脂瘤部分上皮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凋亡的加速,周而复始,促进了胆脂瘤角蛋白碎渭堆积,使胆脂瘤不断增大,引发中耳胆脂瘤的发生。
综上所述,正常的细胞抗凋亡作用和凋亡作用可能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而细胞凋亡功能的异常将导致中耳胆脂瘤的发生、发展以及免疫功能的异常。本研究通过检测Livin蛋白与Caspase-3 蛋白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及正常外耳道上皮组织中的的表达情况以及相关性分析,认为两者之间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导致凋亡-抗凋亡作用增强,在中耳胆脂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实验仅从蛋白水平上分析了两者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应加大样本含量以及从基因水平上了解其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探讨Livin和Caspase-3在中耳胆脂瘤的相互作用机制,为降低中耳胆脂瘤的发病率和开辟新的治疗手段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