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何礼霞, 卢梦婕, 何俊勇, 王佑娟, 黄燕. 23389例西部地区健康女性宫颈糜烂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华西医学, 2015, 30(6): 1113-1115. doi: 10.7507/1002-0179.20150319 复制
宫颈糜烂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影响女性的生活及生殖健康,在不同的地区其患病情况亦不同。宫颈糜烂是宫颈癌的早期表现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估计,全球每年约有50万左右的宫颈癌新发病例,我国每年约有13万新发病例,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1]。然而,宫颈癌是一种可预防、可治愈的疾病,关键是进行早期筛查,及时发现早期宫颈癌。宫颈细胞学检查是筛查宫颈癌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对23 389例有性生活的女性宫颈糜烂情况及宫颈细胞学的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为宫颈癌的预防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1月自愿到我院的体检人群。纳入标准:年龄18~70岁、有性生活的女性。排除标准:宫颈发育异常;先天性子宫缺如者;子宫全切者;目前或既往接受放射治疗、化学疗法者;有精神疾病、认知障碍或生活不能自理者;宫颈癌患者;阴道出血者。
1.2 检测方法
所有检查均在月经干净后3 d进行,采取标本前24 h内禁止性生活、阴道检查、灌洗及阴道用药,取材用具必须清洁干燥。由主治医生以上级别的医生进行妇科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分别记录在登记本和电脑中,并将登记本和电脑中的检查结果进行核对。
采样前拭去宫颈口过多的分泌物,取材应在宫颈外口鳞-柱上皮交接处,以宫颈外口为圆心,用木制铲形小刮片轻轻刮取1周,取出刮片,在玻璃片上向一个方向涂片,涂片经固定液固定后显微镜下观察。注意避免损伤组织引起出血而影响检查结果。液基细胞学标本的采集是将特制标本采集刷的中央刷毛轻轻地插入宫颈管,使较短的刷毛能够完全接触到宫颈口,按同一个方向转动采集刷4~5周,切勿来回转动,取下刷头,在固定液中快速搅动几次,将刷头放在固定液内,拧紧瓶盖,送检,医院病理科负责完成。
1.3 诊断标准
1.3.1 宫颈糜烂诊断标准
按照《妇产科学》教材的诊断标准[2]进行诊断,分为无糜烂组、轻度糜烂组、中度糜烂组、重度糜烂组。
1.3.2 宫颈细胞学诊断
按照TBS分级作出细胞学诊断,即正常范围;非典型鳞状细胞(ASC,包括不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 和不除外高度病变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HSIL);异常腺细胞(AGC);未明确诊断的不典型腺细胞(AGCUS)。
1.4 观察指标
不同程度宫颈糜烂的患病率=患病人数/纳入研究总人数;宫颈细胞学异常率=细胞学异常人数/纳入分析总人数。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率的趋势检验采用Cochrane-Armitage趋势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各年龄段宫颈糜烂患病率比较
本次体检共纳入23 389人,宫颈糜烂总患病率为20.98%(4 907/23 389),17.17%为轻度糜烂,2.98%为中度糜烂,0.83%为重度糜烂。18~30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约有44.81%的女性发生宫颈糜烂;其中,31.62%的女性为轻度糜烂,9.83%的女性为中度糜烂,3.36%的女性为重度糜烂。61岁以上的女性患病率最低,约为2.00%,宫颈糜烂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递减趋势,该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2=2 310.238,P<0.001)。见表 1。

2.2 不同宫颈糜烂情况下宫颈细胞学结果比较
本次体检共纳入23 389人,均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剔除其中细菌性阴道病866人、霉菌性阴道炎46人,纳入该项分析的人数为22 477人;宫颈细胞学异常人数为194人,宫颈细胞学异常率为0.86%。无糜烂者,宫颈细胞学异常率为0.59%;轻度糜烂者,宫颈细胞学异常率为1.47%;中度糜烂者,宫颈细胞学异常率为2.96%;重度糜烂者,宫颈细胞学异常率为6.84%。随着宫颈糜烂的程度的增加,宫颈细胞学异常率也增加,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2=127.472,P<0.001)。见表 2。

3 讨论
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生于宫颈外口的单层柱状上皮与复层扁平上皮交界处,此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我们的研究显示,宫颈糜烂总体患病率为20.98%,与刘婉娜[3]报道的汕头市的24.19%,吴美琼等[4]报道的江门市的22.40%相接近,低于高蓉等[5]的研究,高于吴晓菁等[6]、孙丽华等[7]的研究,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纳入研究对象的地域、来源、时间、经济情况不同所致。
同时,本研究发现,18~30岁年龄段宫颈糜烂患病率最高,说明成年妇女一旦有了性生活之后,就很容易发生宫颈糜烂,所以有性生活的妇女应积极进行妇科检查,而不应限定年龄>28岁。本研究结果还表明,30岁之后宫颈糜烂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递减趋势,我们这一结论与高蓉等[5]的结论一致,说明通过积极的治疗,宫颈糜烂是可以治愈的。
我们同时联合细胞学结果进行分析,细胞学的异常率为0.86%,在宫颈光滑的女性中,约有0.59%的人会出现宫颈细胞学异常,这一研究结果低于刘英等[8]、辛亚兰等[9]的研究结果,可能是因为所纳入的人群来源不同,我们的研究对象的是体检人群,而他们的研究纳入的是门诊患者。尽管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表明,随着宫颈糜烂的严重程度增加,细胞学的异常率也增加,但是,许多学者认为并不是宫颈糜烂之后就一定会出现宫颈上皮内瘤变或癌变,也并不是所有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均有宫颈糜烂[10]。因此,不仅对于宫颈糜烂的女性要进行细胞学筛查,对于宫颈光滑的女性进行宫颈细胞学的检查也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细胞学检查或筛查的结果不是宫颈病变的最后诊断。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正常者也应定期随诊,并重复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细胞学检查为ASCUS和AGCUS的妇女,2年内每3~6个月重复进行1次宫颈细胞学检查,如发现问题,则应行阴道镜及取活体组织检查,或宫颈管刮取等检查[11]。
我们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我们并没了解这些宫颈光滑的女性之前有无宫颈糜烂的病史;进行了哪些治疗。我们也未对宫颈细胞学异常的人群进行随访,无组织学结果,这也是我们将继续进行的研究工作。
总之,宫颈糜烂的情况非常常见,宫颈糜烂的发生较前有年轻的趋势,18~30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说明宫颈糜烂可能治愈的。随着宫颈糜烂的发生及程度的增加,宫颈细胞学异常率增加,但并不是宫颈糜烂之后就会出现宫颈上皮内瘤变或癌变,也并不是所有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均有宫颈糜烂,阴道脱落细胞学的检测是妇科体检必不可少的项目。
宫颈糜烂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影响女性的生活及生殖健康,在不同的地区其患病情况亦不同。宫颈糜烂是宫颈癌的早期表现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估计,全球每年约有50万左右的宫颈癌新发病例,我国每年约有13万新发病例,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1]。然而,宫颈癌是一种可预防、可治愈的疾病,关键是进行早期筛查,及时发现早期宫颈癌。宫颈细胞学检查是筛查宫颈癌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对23 389例有性生活的女性宫颈糜烂情况及宫颈细胞学的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为宫颈癌的预防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1月自愿到我院的体检人群。纳入标准:年龄18~70岁、有性生活的女性。排除标准:宫颈发育异常;先天性子宫缺如者;子宫全切者;目前或既往接受放射治疗、化学疗法者;有精神疾病、认知障碍或生活不能自理者;宫颈癌患者;阴道出血者。
1.2 检测方法
所有检查均在月经干净后3 d进行,采取标本前24 h内禁止性生活、阴道检查、灌洗及阴道用药,取材用具必须清洁干燥。由主治医生以上级别的医生进行妇科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分别记录在登记本和电脑中,并将登记本和电脑中的检查结果进行核对。
采样前拭去宫颈口过多的分泌物,取材应在宫颈外口鳞-柱上皮交接处,以宫颈外口为圆心,用木制铲形小刮片轻轻刮取1周,取出刮片,在玻璃片上向一个方向涂片,涂片经固定液固定后显微镜下观察。注意避免损伤组织引起出血而影响检查结果。液基细胞学标本的采集是将特制标本采集刷的中央刷毛轻轻地插入宫颈管,使较短的刷毛能够完全接触到宫颈口,按同一个方向转动采集刷4~5周,切勿来回转动,取下刷头,在固定液中快速搅动几次,将刷头放在固定液内,拧紧瓶盖,送检,医院病理科负责完成。
1.3 诊断标准
1.3.1 宫颈糜烂诊断标准
按照《妇产科学》教材的诊断标准[2]进行诊断,分为无糜烂组、轻度糜烂组、中度糜烂组、重度糜烂组。
1.3.2 宫颈细胞学诊断
按照TBS分级作出细胞学诊断,即正常范围;非典型鳞状细胞(ASC,包括不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 和不除外高度病变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HSIL);异常腺细胞(AGC);未明确诊断的不典型腺细胞(AGCUS)。
1.4 观察指标
不同程度宫颈糜烂的患病率=患病人数/纳入研究总人数;宫颈细胞学异常率=细胞学异常人数/纳入分析总人数。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率的趋势检验采用Cochrane-Armitage趋势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各年龄段宫颈糜烂患病率比较
本次体检共纳入23 389人,宫颈糜烂总患病率为20.98%(4 907/23 389),17.17%为轻度糜烂,2.98%为中度糜烂,0.83%为重度糜烂。18~30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约有44.81%的女性发生宫颈糜烂;其中,31.62%的女性为轻度糜烂,9.83%的女性为中度糜烂,3.36%的女性为重度糜烂。61岁以上的女性患病率最低,约为2.00%,宫颈糜烂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递减趋势,该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2=2 310.238,P<0.001)。见表 1。

2.2 不同宫颈糜烂情况下宫颈细胞学结果比较
本次体检共纳入23 389人,均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剔除其中细菌性阴道病866人、霉菌性阴道炎46人,纳入该项分析的人数为22 477人;宫颈细胞学异常人数为194人,宫颈细胞学异常率为0.86%。无糜烂者,宫颈细胞学异常率为0.59%;轻度糜烂者,宫颈细胞学异常率为1.47%;中度糜烂者,宫颈细胞学异常率为2.96%;重度糜烂者,宫颈细胞学异常率为6.84%。随着宫颈糜烂的程度的增加,宫颈细胞学异常率也增加,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2=127.472,P<0.001)。见表 2。

3 讨论
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生于宫颈外口的单层柱状上皮与复层扁平上皮交界处,此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我们的研究显示,宫颈糜烂总体患病率为20.98%,与刘婉娜[3]报道的汕头市的24.19%,吴美琼等[4]报道的江门市的22.40%相接近,低于高蓉等[5]的研究,高于吴晓菁等[6]、孙丽华等[7]的研究,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纳入研究对象的地域、来源、时间、经济情况不同所致。
同时,本研究发现,18~30岁年龄段宫颈糜烂患病率最高,说明成年妇女一旦有了性生活之后,就很容易发生宫颈糜烂,所以有性生活的妇女应积极进行妇科检查,而不应限定年龄>28岁。本研究结果还表明,30岁之后宫颈糜烂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递减趋势,我们这一结论与高蓉等[5]的结论一致,说明通过积极的治疗,宫颈糜烂是可以治愈的。
我们同时联合细胞学结果进行分析,细胞学的异常率为0.86%,在宫颈光滑的女性中,约有0.59%的人会出现宫颈细胞学异常,这一研究结果低于刘英等[8]、辛亚兰等[9]的研究结果,可能是因为所纳入的人群来源不同,我们的研究对象的是体检人群,而他们的研究纳入的是门诊患者。尽管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表明,随着宫颈糜烂的严重程度增加,细胞学的异常率也增加,但是,许多学者认为并不是宫颈糜烂之后就一定会出现宫颈上皮内瘤变或癌变,也并不是所有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均有宫颈糜烂[10]。因此,不仅对于宫颈糜烂的女性要进行细胞学筛查,对于宫颈光滑的女性进行宫颈细胞学的检查也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细胞学检查或筛查的结果不是宫颈病变的最后诊断。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正常者也应定期随诊,并重复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细胞学检查为ASCUS和AGCUS的妇女,2年内每3~6个月重复进行1次宫颈细胞学检查,如发现问题,则应行阴道镜及取活体组织检查,或宫颈管刮取等检查[11]。
我们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我们并没了解这些宫颈光滑的女性之前有无宫颈糜烂的病史;进行了哪些治疗。我们也未对宫颈细胞学异常的人群进行随访,无组织学结果,这也是我们将继续进行的研究工作。
总之,宫颈糜烂的情况非常常见,宫颈糜烂的发生较前有年轻的趋势,18~30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说明宫颈糜烂可能治愈的。随着宫颈糜烂的发生及程度的增加,宫颈细胞学异常率增加,但并不是宫颈糜烂之后就会出现宫颈上皮内瘤变或癌变,也并不是所有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均有宫颈糜烂,阴道脱落细胞学的检测是妇科体检必不可少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