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左建容, 宁宁, 刘晓艳, 朱红彦, 刘欢, 何凌霄. 呋塞米对脊柱手术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影响. 华西医学, 2015, 30(6): 1146-1147. doi: 10.7507/1002-0179.20150330 复制
脊柱手术后无脊髓损伤的患者通常在术后1~2 d 拔除保留尿管,但是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情况时常发生,目前普遍采用的协助排尿的护理干预措施有热敷膀胱区、温水冲洗会阴部、按摩下腹部、听流水声等[1-4],但干预后仍有一部份患者不能自行排解小便,需再次安置尿管,从而大大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泌尿系统感染的机会,增加护士的工作量。2013年8月-2014年2月,我们对脊柱手术患者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的问题采用呋塞米疗法进行处理,取得了比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8月-2014年2月在我科行脊柱手术拔除尿管后存在尿潴留现象患者为对象,排除有脊髓损伤,支配膀胱区神经功能障碍者;泌尿系统感染和机械性梗阻者;呋塞米过敏史者;存在使用呋塞米禁忌疾病者。共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171例,其中男92例,女79例,年龄13~75岁。经普通护理干预后仍有46例尿潴留患者,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26~72岁。
1.2 方法
患者膀胱充盈后,有尿意时拔除尿管[6-7],拔管后2 h未解小便者,予以干预措施如热敷膀胱区、温水冲洗会阴部、按摩下腹部、听流水声等。仍不能自解小便的患者,叩诊膀胱区耻骨联合上三横指及以上为实音,叩诊时患者自诉膀胱区有疼痛感时,遵医嘱静脉推注呋塞米10 mg(商品名:速尿)后观察自解小便情况。若30 min内未解小便立即给予再次安置保留尿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行护理干预措施后仍不能自行排尿、经施以呋塞米药物后方才排尿患者的例数及有效率。
2 结果
46例经护理干预后仍有尿潴留症状的患者经静脉推注呋塞米5~15 min后,45例自行排尿,且拔除尿管后3 d内无再次安置尿管,药物干预有效率达97.8%;1例30 min内未解小便者再次安置尿管,待引流出清亮尿液800 mL后夹闭尿管,2 h后开放尿管,3 d后拔除尿管自解小便。46例患者静脉推注呋塞米后均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积有大量尿液而不能自行排出,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7]。长时间尿潴留,可继发反流性肾病,使肾功能减退;尿潴留利于细菌繁殖,可导致泌尿系统感染;急性尿潴留可导致永久性逼尿肌损伤[8]。导致脊柱术后拔除尿管患者发生尿潴留的原因很多:① 排尿姿势改变引发的排尿不畅,由于脊柱术后患者多取平卧、侧卧或仰卧位,不能立即下床,患者对卧床排尿姿势不习惯。② 患者因害羞、紧张、怕环境不安全、怕弄湿床单被套心理,引起排尿不畅。③ 拔尿管时对尿道形成的机械性损伤,使尿道黏膜出血或水肿,管腔变窄引起排尿困难。④ 切口的疼痛和尿道黏膜损伤后小便的刺激疼痛,引起反射性尿道括约肌痉挛,使膀胱过度充盈,造成排尿无力[9]。⑤ 术后麻醉镇痛泵的使用,抑制了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干扰了正常生理性排尿[10]。⑥ 年龄的增长与尿潴留的发生率呈正比,且男性比女性发生率高,主要是由于男性生理结构造成的[11]。
呋塞米是强效利尿剂,对解除脊柱术后患者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的症状十分有效。尿潴留发生后静脉推注10 mg呋塞米,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尿液,使膀胱高度充盈,对膀胱壁上的牵张感受器产生强烈的刺激,使兴奋经盆神经传入脊髓的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同时上传到大脑皮质及脑干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从而产生强烈的尿意,排尿反射存在时,可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内括约肌舒张,尿液进入尿道[12],同时膀胱内压增高,更便于小便的排出。本组46例术后拔管尿潴留患者,经护理干预后仍不能自行排尿,经静脉推注10 mg呋塞米后45例自解小便,药物干预有效率高达97.8%,1例患者推注呋塞米仍不能自行排尿可能与不能耐受尿液对损伤尿道的刺激疼痛有关。另外在泌尿系统感染中,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为47.7%,而导尿和留置尿管时间是重要危险因素[13-14],因此采用呋塞米疗法可减少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几率。
综上,呋塞米疗法能有效缓解脊柱手术患者拔除尿管后、经护理干预仍存在的尿潴留,较好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泌尿系统感染,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脊柱手术后无脊髓损伤的患者通常在术后1~2 d 拔除保留尿管,但是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情况时常发生,目前普遍采用的协助排尿的护理干预措施有热敷膀胱区、温水冲洗会阴部、按摩下腹部、听流水声等[1-4],但干预后仍有一部份患者不能自行排解小便,需再次安置尿管,从而大大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泌尿系统感染的机会,增加护士的工作量。2013年8月-2014年2月,我们对脊柱手术患者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的问题采用呋塞米疗法进行处理,取得了比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8月-2014年2月在我科行脊柱手术拔除尿管后存在尿潴留现象患者为对象,排除有脊髓损伤,支配膀胱区神经功能障碍者;泌尿系统感染和机械性梗阻者;呋塞米过敏史者;存在使用呋塞米禁忌疾病者。共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171例,其中男92例,女79例,年龄13~75岁。经普通护理干预后仍有46例尿潴留患者,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26~72岁。
1.2 方法
患者膀胱充盈后,有尿意时拔除尿管[6-7],拔管后2 h未解小便者,予以干预措施如热敷膀胱区、温水冲洗会阴部、按摩下腹部、听流水声等。仍不能自解小便的患者,叩诊膀胱区耻骨联合上三横指及以上为实音,叩诊时患者自诉膀胱区有疼痛感时,遵医嘱静脉推注呋塞米10 mg(商品名:速尿)后观察自解小便情况。若30 min内未解小便立即给予再次安置保留尿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行护理干预措施后仍不能自行排尿、经施以呋塞米药物后方才排尿患者的例数及有效率。
2 结果
46例经护理干预后仍有尿潴留症状的患者经静脉推注呋塞米5~15 min后,45例自行排尿,且拔除尿管后3 d内无再次安置尿管,药物干预有效率达97.8%;1例30 min内未解小便者再次安置尿管,待引流出清亮尿液800 mL后夹闭尿管,2 h后开放尿管,3 d后拔除尿管自解小便。46例患者静脉推注呋塞米后均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积有大量尿液而不能自行排出,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7]。长时间尿潴留,可继发反流性肾病,使肾功能减退;尿潴留利于细菌繁殖,可导致泌尿系统感染;急性尿潴留可导致永久性逼尿肌损伤[8]。导致脊柱术后拔除尿管患者发生尿潴留的原因很多:① 排尿姿势改变引发的排尿不畅,由于脊柱术后患者多取平卧、侧卧或仰卧位,不能立即下床,患者对卧床排尿姿势不习惯。② 患者因害羞、紧张、怕环境不安全、怕弄湿床单被套心理,引起排尿不畅。③ 拔尿管时对尿道形成的机械性损伤,使尿道黏膜出血或水肿,管腔变窄引起排尿困难。④ 切口的疼痛和尿道黏膜损伤后小便的刺激疼痛,引起反射性尿道括约肌痉挛,使膀胱过度充盈,造成排尿无力[9]。⑤ 术后麻醉镇痛泵的使用,抑制了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干扰了正常生理性排尿[10]。⑥ 年龄的增长与尿潴留的发生率呈正比,且男性比女性发生率高,主要是由于男性生理结构造成的[11]。
呋塞米是强效利尿剂,对解除脊柱术后患者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的症状十分有效。尿潴留发生后静脉推注10 mg呋塞米,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尿液,使膀胱高度充盈,对膀胱壁上的牵张感受器产生强烈的刺激,使兴奋经盆神经传入脊髓的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同时上传到大脑皮质及脑干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从而产生强烈的尿意,排尿反射存在时,可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内括约肌舒张,尿液进入尿道[12],同时膀胱内压增高,更便于小便的排出。本组46例术后拔管尿潴留患者,经护理干预后仍不能自行排尿,经静脉推注10 mg呋塞米后45例自解小便,药物干预有效率高达97.8%,1例患者推注呋塞米仍不能自行排尿可能与不能耐受尿液对损伤尿道的刺激疼痛有关。另外在泌尿系统感染中,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为47.7%,而导尿和留置尿管时间是重要危险因素[13-14],因此采用呋塞米疗法可减少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几率。
综上,呋塞米疗法能有效缓解脊柱手术患者拔除尿管后、经护理干预仍存在的尿潴留,较好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泌尿系统感染,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