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冯小芳, 赵玉. 急诊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效果观察. 华西医学, 2015, 30(7): 1302-1304. doi: 10.7507/1002-0179.20150374 复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医患关系和谐是医疗服务的重点,医院规范服务中人性化护理服务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1]。人性化护理是指医护人员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时刻为患者着想,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2]。急诊科是一个重要且风险高的科室,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服务态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3]。开展人性化护理有利于了解急诊患者的需求,使患者在更加舒适、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检查和治疗,让患者及家属身心放松,减少纠纷的发生,提高急诊护理质量。2013年,我院急诊自开展人性化护理以来,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在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方面取得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2013年5月-8月收治的166例患者,其中男110例,女56例;年龄13~79岁,平均(56±3)岁;脑出血25例,脑梗死36例,心绞痛45例,心肌梗死12例,呼吸道感染48例;危重患者80例;夜间收治106例,日间收治60例。按患者就诊时间分组,单日为试验组,双日为对照组,每组各83例。试验组男54例,女29例;年龄14~78岁,平均(55±4)岁;脑出血13例,脑梗死19例,心绞痛21例,心肌梗死7例,呼吸道感染23例;其中危重患者39例;夜间收治52例,日间收治31例。对照组男56例,女27例;年龄14~78岁,平均(55±4)岁;脑出血12例,脑梗死17例,心绞痛24例,心肌梗死5例,呼吸道感染25例;其中危重患者41例;夜间收治54例,日间收治2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收治时间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① 迅速安置患者入住,并根据病情予以适当体位;② 配合医师进行病情评估及检查,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输注有关药物;③ 予床旁监测仪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观察病情及神志;④ 对患者家属及陪伴告知相关事宜;⑤ 指导完善其他相关检查。
1.2.2 试验组人性化护理
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重点突出人性护理措施:① 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采取果断急救措施,以最快的速度开展针对性的护理,解除患者恐惧焦虑心理。② 立即通知医生,迅速执行医嘱,并用平和、亲切的语调安慰患者,解释所用救治措施目的,增强患者的心理依靠感和救治安全感。③ 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使之对病况有初步的认知和了解,从而建立起信任的医患关系,主动配合救治。④ 坚持“生命第一”的原则。先抢救,后收费,不因费用问题延误救治。在救治护理过程中让患者及家属明白各项检查诊断、用药的收费,明明白白看病治疗。⑤ 24 h开通绿色通道,实行接诊-抢救-住院一条龙服务。⑥ 细化护理服务,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各种便民措施,如开水、一次性纸杯、针线包、手纸、便器等;提供代交费、代取药等,把亲情融入到护理工作的每个细节中。使用微笑服务及肢体语言等方式关心、抚慰患者,予患者人文关怀。⑦ 输液时向患者讲明所用药物、注意事项、疾病控制情况;重点巡查特殊用药、重症及无陪护患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⑧ 做好救治协调工作,在患者急救过程中,通知有关科室会诊,完善术前检查,使手术室、麻醉科有充分的准备,保证其救治过程没有任何障碍。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观察指标
① 患者满意情况,包括就诊环境、诊疗技术、护理技能、工作态度4个方面;② 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包括疾病病因、检查、饮食营养、用药4个方面;③ 治疗依从性;④ 院内感染情况;⑤ 疾病控制效果。
1.3.2 评判标准
患者满意情况:分为满意和不满意;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分为掌握和未掌握,该2类情况均由患者出院时按调查表内容自行填写,发放问卷166份,收回166份。
治疗依从性:依从性评价标准:① 遵医嘱按疗程完成治疗;② 遵医嘱检查用药;③ 主治医师根据检查结果告知患者及家属需要进行的治疗。达到以上3项为依从性好,少于3项为不依从性。
院内感染:① 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入院48 h后发生的感染;有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② 在原有感染的基础上出现新的感染或原有感染加重;③ 由于诊疗护理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
疾病控制效果:治愈:患者症状彻底消失或基本消失,生命体征保持稳定,日常生活和工作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有效:症状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平稳,但仍需继续接受治疗;无效:症状没有任何好转或进一步加重,生命体征有明显波动,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极大影响[4]。以治愈+有效计算治疗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两组患者组间二分类指标比较使用χ2检验,疾病控制效果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技能的满意度、疾病相关只是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就诊环境、诊疗技术、工作态度的满意度以及院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3。



3 讨论
3.1 人性化护理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医院急诊科是患者生命的第一通道。急诊患者病情急、重,患者或家属的情绪较不稳定,甚至对医护服务有抵触情绪,这种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的救治还易导致急诊纠纷的发生。对急诊科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将爱心与责任心融入到每一项护理工作中,既能满足患者对于疾病状态改善的功能诉求,又能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真正做到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将不适感降低[5],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支持和配合,减少医患矛盾。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就诊环境和诊疗技术无差异的情况下,急诊科采用人性化护理,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技能的满意度和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使患者依从性提高,治疗有效率增加。
3.2 人性化护理可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
护士是人类健康的教育者,是多方面工作关系的协调者[6]。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7],是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急诊患者病情多危重,对护理服务的要求更高,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使患者在入院之初即感受到医院高质量的护理[8],从而产生对治疗的信任感和配合性。人性化护理针对不同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方案,调整健康教育方式,丰富健康教育知识内容,注重心理、社会及情感等综合因素的护理,使急诊科护士逐步形成全科护理新理念[9]。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患者对急诊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满意度较高,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这标志着急诊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人性化护理进一步拉近了护患距离,护士尊重患者的同时也同样被患者及家属尊重,使护士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10]。
3.3 人性化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
人性化护理是由“人性照护”逐渐演绎而来的,即护士必须具备人性科学的知识,给予患者人性化照顾[11]。人性化是将传统的医疗理念中的重点由疾病本身转变为以人为中心,重点在于对人的呵护与安抚[12]。人性化护理的特点是护士更多地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需要做什么,是护理理念的转变[13-14],将护理服务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使临床护理和医疗服务工作的整体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医院人性化服务为医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15]。
综上,人性化护理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关心爱护,使患者从心理到生理各个方面都得到满足,远离焦虑、恐惧状态,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人性化护理也使护理人员为更好地针对患者个体开展护理,从而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较好地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升。可见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临床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医患关系和谐是医疗服务的重点,医院规范服务中人性化护理服务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1]。人性化护理是指医护人员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时刻为患者着想,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2]。急诊科是一个重要且风险高的科室,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服务态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3]。开展人性化护理有利于了解急诊患者的需求,使患者在更加舒适、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检查和治疗,让患者及家属身心放松,减少纠纷的发生,提高急诊护理质量。2013年,我院急诊自开展人性化护理以来,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在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方面取得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2013年5月-8月收治的166例患者,其中男110例,女56例;年龄13~79岁,平均(56±3)岁;脑出血25例,脑梗死36例,心绞痛45例,心肌梗死12例,呼吸道感染48例;危重患者80例;夜间收治106例,日间收治60例。按患者就诊时间分组,单日为试验组,双日为对照组,每组各83例。试验组男54例,女29例;年龄14~78岁,平均(55±4)岁;脑出血13例,脑梗死19例,心绞痛21例,心肌梗死7例,呼吸道感染23例;其中危重患者39例;夜间收治52例,日间收治31例。对照组男56例,女27例;年龄14~78岁,平均(55±4)岁;脑出血12例,脑梗死17例,心绞痛24例,心肌梗死5例,呼吸道感染25例;其中危重患者41例;夜间收治54例,日间收治2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收治时间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① 迅速安置患者入住,并根据病情予以适当体位;② 配合医师进行病情评估及检查,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输注有关药物;③ 予床旁监测仪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观察病情及神志;④ 对患者家属及陪伴告知相关事宜;⑤ 指导完善其他相关检查。
1.2.2 试验组人性化护理
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重点突出人性护理措施:① 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采取果断急救措施,以最快的速度开展针对性的护理,解除患者恐惧焦虑心理。② 立即通知医生,迅速执行医嘱,并用平和、亲切的语调安慰患者,解释所用救治措施目的,增强患者的心理依靠感和救治安全感。③ 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使之对病况有初步的认知和了解,从而建立起信任的医患关系,主动配合救治。④ 坚持“生命第一”的原则。先抢救,后收费,不因费用问题延误救治。在救治护理过程中让患者及家属明白各项检查诊断、用药的收费,明明白白看病治疗。⑤ 24 h开通绿色通道,实行接诊-抢救-住院一条龙服务。⑥ 细化护理服务,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各种便民措施,如开水、一次性纸杯、针线包、手纸、便器等;提供代交费、代取药等,把亲情融入到护理工作的每个细节中。使用微笑服务及肢体语言等方式关心、抚慰患者,予患者人文关怀。⑦ 输液时向患者讲明所用药物、注意事项、疾病控制情况;重点巡查特殊用药、重症及无陪护患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⑧ 做好救治协调工作,在患者急救过程中,通知有关科室会诊,完善术前检查,使手术室、麻醉科有充分的准备,保证其救治过程没有任何障碍。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观察指标
① 患者满意情况,包括就诊环境、诊疗技术、护理技能、工作态度4个方面;② 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包括疾病病因、检查、饮食营养、用药4个方面;③ 治疗依从性;④ 院内感染情况;⑤ 疾病控制效果。
1.3.2 评判标准
患者满意情况:分为满意和不满意;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分为掌握和未掌握,该2类情况均由患者出院时按调查表内容自行填写,发放问卷166份,收回166份。
治疗依从性:依从性评价标准:① 遵医嘱按疗程完成治疗;② 遵医嘱检查用药;③ 主治医师根据检查结果告知患者及家属需要进行的治疗。达到以上3项为依从性好,少于3项为不依从性。
院内感染:① 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入院48 h后发生的感染;有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② 在原有感染的基础上出现新的感染或原有感染加重;③ 由于诊疗护理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
疾病控制效果:治愈:患者症状彻底消失或基本消失,生命体征保持稳定,日常生活和工作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有效:症状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平稳,但仍需继续接受治疗;无效:症状没有任何好转或进一步加重,生命体征有明显波动,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极大影响[4]。以治愈+有效计算治疗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两组患者组间二分类指标比较使用χ2检验,疾病控制效果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技能的满意度、疾病相关只是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就诊环境、诊疗技术、工作态度的满意度以及院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3。



3 讨论
3.1 人性化护理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医院急诊科是患者生命的第一通道。急诊患者病情急、重,患者或家属的情绪较不稳定,甚至对医护服务有抵触情绪,这种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的救治还易导致急诊纠纷的发生。对急诊科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将爱心与责任心融入到每一项护理工作中,既能满足患者对于疾病状态改善的功能诉求,又能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真正做到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将不适感降低[5],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支持和配合,减少医患矛盾。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就诊环境和诊疗技术无差异的情况下,急诊科采用人性化护理,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技能的满意度和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使患者依从性提高,治疗有效率增加。
3.2 人性化护理可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
护士是人类健康的教育者,是多方面工作关系的协调者[6]。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7],是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急诊患者病情多危重,对护理服务的要求更高,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使患者在入院之初即感受到医院高质量的护理[8],从而产生对治疗的信任感和配合性。人性化护理针对不同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方案,调整健康教育方式,丰富健康教育知识内容,注重心理、社会及情感等综合因素的护理,使急诊科护士逐步形成全科护理新理念[9]。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患者对急诊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满意度较高,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这标志着急诊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人性化护理进一步拉近了护患距离,护士尊重患者的同时也同样被患者及家属尊重,使护士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10]。
3.3 人性化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
人性化护理是由“人性照护”逐渐演绎而来的,即护士必须具备人性科学的知识,给予患者人性化照顾[11]。人性化是将传统的医疗理念中的重点由疾病本身转变为以人为中心,重点在于对人的呵护与安抚[12]。人性化护理的特点是护士更多地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需要做什么,是护理理念的转变[13-14],将护理服务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使临床护理和医疗服务工作的整体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医院人性化服务为医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15]。
综上,人性化护理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关心爱护,使患者从心理到生理各个方面都得到满足,远离焦虑、恐惧状态,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人性化护理也使护理人员为更好地针对患者个体开展护理,从而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较好地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升。可见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临床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