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屈邦容, 何谦, 曾蓉君, 郭姣姣. 质量管理循环法在降低健康体检一般项目错误发生率中的应用. 华西医学, 2015, 30(7): 1305-1307. doi: 10.7507/1002-0179.20150375 复制
健康体检是指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线索和健康隐患的诊疗行为[1]。随着健康体检的普及,公众非常重视健康体检,受检者对体检报告准确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即使对一般检查项目(包括身高、体质量、血压、腰围、臀围)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要求也很高。我院体检中心的体检过程中,部分受检者反映一般检查项目的测量数据误差大。在体检报告的核对过程中,有时会核对出一般检查项目的数据错误,导致报告反复修改、核对、打印,造成工作量的增加、体检报告的完成延误及物资的浪费。质量管理循环法(PDCA)是持续质量改进有效的管理方法[2],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资料收集、质量评估,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持续改进质量。从2011年5月起,我们在一般检查项目的体检过程中实施PDCA,旨在改变现状,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物资的浪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8月-12月期间共8 583份体检报告,其中39份体检报告一般检查项目数据有误。2011年5月起,在一般检查项目的体检过程中实施PDCA循环法。比较实施PDCA后(2011年8月-12月)与实施PDCA前(2010年8月-12月)体检报告一般检查项目错误率。
1.2 方法
PDCA的一般过程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本研究针对中国人的习惯性思维和做事方式,将PDCA换一个角度,换一个“起点”,变成CAPD,把PDCA与CAPD相结合先分析现状、查找原因,然后总结存在的问题,制定计划,最后按计划实施。CAPD与PDCA的不同之处是CAPD是在充分认识了问题的根源,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判断后作出计划,其严谨性、逻辑性、可操作性都要强于PDCA循环直接先作计划[3]。
1.2.1 分析现状、查找原因、制定计划
① 现状调查。调查结果详见表 1。② 分析现状,查找原因。分析错误原因后总结出:担任一般项目测量工作的人员主要是低年资的护士,由于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不足,操作技能、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录入数据错误、记录的字迹模糊、不规范的操作;体检人数多,血压计、体重秤、软尺等测量工具因使用频率太高容易损坏,导致测量的数据不准确;体检人数多,如组织不好,就会造成场面混乱、环境嘈杂,导致测量血压听不清、记录者没听清测量者的口述数据等;沟通欠缺致使体检者擅自篡改测量数据。③ 制定措施计划。针对上述各种原因,制定措施计划如下:A. 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统一操作流程、方法;B. 对所有操作一般项目的护士进行各项规范化培训;C. 优化体检流程;D. 加强考核管理。

1.2.2 执行阶段
① 建立规章。护士长、责任组长及具体操作的相关人员一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后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操作规章制度。如:所有的操作人员必须掌握规范的操作技能,熟悉相关的理论知识并给予考核;上班提前到岗,校对测量工具,如有问题及时更换;组织受检者按顺序排队候检;记录数据定位置(导检单上)、定顺序(按身高、体质量、血压、腰围及臀围的顺序,此顺序与打印报告上数据的顺序一致)、统一单位(体质量单位为kg,身高、腰围、臀围的单位为cm,血压的单位为mm Hg),书写工整,字迹清晰,不允许随意涂改;测量数据当面唱读给客户知晓,如有异议,给予复测;多与受检者沟通交流解释,取得客户的配合,使工作更顺畅、更愉快。所有操作者均按规章操作,使工作更清晰明了,更容易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整改。② 完善人员培训。对所有测量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熟练掌握规范化操作流程。培训内容有:规范化操作技能培训;体检相关理论知识及简单的处理意见、健康教育知识;沟通技巧、组织能力的培训;书写的培训;数据记录的培训;数据录入电脑的培训;数据核对的培训。③ 优化流程。A. 合理分流体检人群,避免受检者在某一地方聚集过多,减轻操作者工作压力。B. 操作者放慢操作速度,把握操作节奏。C. 书写字迹工整,记录准确。D. 测量要有顺序,如:先测量身高、体质量,再测腰围、臀围,最后测血压,受检者也随这个顺序有序地排队,以减少混乱嘈杂的环境带来干扰,造成测量、记录数据的错误。E. 加强沟通,与受检者交流,对其讲解操作流程,测量数据的意义及重要性;高血压的诊断、预防及健康教育;体质量指数、腰围或腰臀比与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等,让其主动配合,安静有序地完成体检。④ 加强考核管理。采用组长负责制,组长带领组员学习规范化的操作技能、相关的理论知识及电脑操作系统,定期考核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将考核成绩纳入医疗质量考核管理,制定相应奖惩措施。
1.2.3 检查阶段
① 自查:操作护士间互相检查各自的操作是否规范,测量数据是否准确,书写数据是否清晰,数据录入是否正确。② 责任组长每周随机查看操作护士的操作流程,书写情况,同时询问受检者的体检感受,以及是否听到操作护士给予唱读测量数据,讲解健康知识等。
1.2.4 总结阶段
总结阶段是对以上3个阶段进行总结,同时也贯穿于3个阶段之中[4]。统计每天打印的一般项目有误的体检报告份数,分析错误的原因,对错误的类型及错误的频率进行检查、总结,检验各项措施的有效性,把好的措施保留并作为下一个循环的动力和依据,针对重复、多次出现的问题,组织科室讨论分析具体原因,找到纠正、改进最好的办法,制定新的措施,并作为下一个循环的强化点,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效果[5]。
1.3 评价方法
体检报告中一般检查项目有误的判断标准是以导检单上记录的原始数据为准,核对打印体检报告上被录入的数据是否与原始数据一致,不一致的均视为有误,需修改。比较2010年8月-12月和2011年8月-12月期间,体检报告中一般检查项目的错误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SPSS 19.0软件,应用χ2检验进行两个时段错误发生率的比较,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010年8月-12月期间8 583份体检报告中一般检查项目有误的有39份,错误发生率为0.45%;2011年8月-12月期间7 536份体检报告中一般检查项目有误的有6份,错误发生率为0.08%;PDCA实施后错误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45,P<0.001)。
3 讨论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健康体检已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同时对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更加重视,即使对健康体检的一般项目如身高、体质量、血压、腰围、臀围这些测量数据也不例外。一般检查是许多其他检查的基础,如体质量指数(BMI)和血压与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有关:BMI是判断肥胖最常用的标准,BMI异常者脑梗死的发生率高于BMI正常者,说明BMI与脑梗死的发病有密切关系[6];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眼底病变等最主要的危险因素[7]。一般检查的数值可帮助受检者了解自身身体状况,积极改变不正确的生活方式,达到预防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目的。
PDCA是通过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及科学化的管理来进行合理化的管理控制措施[8]。同时PDCA又是一个工作循环,而且是一个前进的循环[3],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和连续性的特点[9],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阶段实施管理,使体检一般项目测量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本研究中实施PDCA后一般检查发生错误的几率明显降低,可见PDCA循环应用于体检中心管理实践中,使管理有的放矢、有始有终,既有基于现状的科学调查,又有具体的改进措施,并强化措施的追踪落实与效果评价,能持续有效防范健康体检中一般检查项目错误的发生率。
PDCA循环法是很好的质量管理工具,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各个方面,如教学[10-12]、各种疾病健康教育[13-15]、各项护理操作[16-18]、药房管理[19]、医院消毒供应管理[20]等。与这些研究相同的是本研究使用PDCA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质量;不同的是本研究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思维习惯与CAPD循环结合运用,使计划更严谨、更具有逻辑性,使执行更有效。
综上所述,健康体检一般项目的检测是体检众多项目中的一小项,使用PDCA通过分析现状查找原因、制定措施、执行措施并评估措施的有效性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方法优化了工作流程,减少了错误率的发生,提高了体检质量。所以值得在其他体检项目的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整个健康管理服务的质量,提高受检者的满意度,与其建立长久良好的关系[21]。
健康体检是指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线索和健康隐患的诊疗行为[1]。随着健康体检的普及,公众非常重视健康体检,受检者对体检报告准确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即使对一般检查项目(包括身高、体质量、血压、腰围、臀围)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要求也很高。我院体检中心的体检过程中,部分受检者反映一般检查项目的测量数据误差大。在体检报告的核对过程中,有时会核对出一般检查项目的数据错误,导致报告反复修改、核对、打印,造成工作量的增加、体检报告的完成延误及物资的浪费。质量管理循环法(PDCA)是持续质量改进有效的管理方法[2],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资料收集、质量评估,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持续改进质量。从2011年5月起,我们在一般检查项目的体检过程中实施PDCA,旨在改变现状,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物资的浪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8月-12月期间共8 583份体检报告,其中39份体检报告一般检查项目数据有误。2011年5月起,在一般检查项目的体检过程中实施PDCA循环法。比较实施PDCA后(2011年8月-12月)与实施PDCA前(2010年8月-12月)体检报告一般检查项目错误率。
1.2 方法
PDCA的一般过程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本研究针对中国人的习惯性思维和做事方式,将PDCA换一个角度,换一个“起点”,变成CAPD,把PDCA与CAPD相结合先分析现状、查找原因,然后总结存在的问题,制定计划,最后按计划实施。CAPD与PDCA的不同之处是CAPD是在充分认识了问题的根源,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判断后作出计划,其严谨性、逻辑性、可操作性都要强于PDCA循环直接先作计划[3]。
1.2.1 分析现状、查找原因、制定计划
① 现状调查。调查结果详见表 1。② 分析现状,查找原因。分析错误原因后总结出:担任一般项目测量工作的人员主要是低年资的护士,由于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不足,操作技能、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录入数据错误、记录的字迹模糊、不规范的操作;体检人数多,血压计、体重秤、软尺等测量工具因使用频率太高容易损坏,导致测量的数据不准确;体检人数多,如组织不好,就会造成场面混乱、环境嘈杂,导致测量血压听不清、记录者没听清测量者的口述数据等;沟通欠缺致使体检者擅自篡改测量数据。③ 制定措施计划。针对上述各种原因,制定措施计划如下:A. 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统一操作流程、方法;B. 对所有操作一般项目的护士进行各项规范化培训;C. 优化体检流程;D. 加强考核管理。

1.2.2 执行阶段
① 建立规章。护士长、责任组长及具体操作的相关人员一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后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操作规章制度。如:所有的操作人员必须掌握规范的操作技能,熟悉相关的理论知识并给予考核;上班提前到岗,校对测量工具,如有问题及时更换;组织受检者按顺序排队候检;记录数据定位置(导检单上)、定顺序(按身高、体质量、血压、腰围及臀围的顺序,此顺序与打印报告上数据的顺序一致)、统一单位(体质量单位为kg,身高、腰围、臀围的单位为cm,血压的单位为mm Hg),书写工整,字迹清晰,不允许随意涂改;测量数据当面唱读给客户知晓,如有异议,给予复测;多与受检者沟通交流解释,取得客户的配合,使工作更顺畅、更愉快。所有操作者均按规章操作,使工作更清晰明了,更容易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整改。② 完善人员培训。对所有测量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熟练掌握规范化操作流程。培训内容有:规范化操作技能培训;体检相关理论知识及简单的处理意见、健康教育知识;沟通技巧、组织能力的培训;书写的培训;数据记录的培训;数据录入电脑的培训;数据核对的培训。③ 优化流程。A. 合理分流体检人群,避免受检者在某一地方聚集过多,减轻操作者工作压力。B. 操作者放慢操作速度,把握操作节奏。C. 书写字迹工整,记录准确。D. 测量要有顺序,如:先测量身高、体质量,再测腰围、臀围,最后测血压,受检者也随这个顺序有序地排队,以减少混乱嘈杂的环境带来干扰,造成测量、记录数据的错误。E. 加强沟通,与受检者交流,对其讲解操作流程,测量数据的意义及重要性;高血压的诊断、预防及健康教育;体质量指数、腰围或腰臀比与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等,让其主动配合,安静有序地完成体检。④ 加强考核管理。采用组长负责制,组长带领组员学习规范化的操作技能、相关的理论知识及电脑操作系统,定期考核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将考核成绩纳入医疗质量考核管理,制定相应奖惩措施。
1.2.3 检查阶段
① 自查:操作护士间互相检查各自的操作是否规范,测量数据是否准确,书写数据是否清晰,数据录入是否正确。② 责任组长每周随机查看操作护士的操作流程,书写情况,同时询问受检者的体检感受,以及是否听到操作护士给予唱读测量数据,讲解健康知识等。
1.2.4 总结阶段
总结阶段是对以上3个阶段进行总结,同时也贯穿于3个阶段之中[4]。统计每天打印的一般项目有误的体检报告份数,分析错误的原因,对错误的类型及错误的频率进行检查、总结,检验各项措施的有效性,把好的措施保留并作为下一个循环的动力和依据,针对重复、多次出现的问题,组织科室讨论分析具体原因,找到纠正、改进最好的办法,制定新的措施,并作为下一个循环的强化点,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效果[5]。
1.3 评价方法
体检报告中一般检查项目有误的判断标准是以导检单上记录的原始数据为准,核对打印体检报告上被录入的数据是否与原始数据一致,不一致的均视为有误,需修改。比较2010年8月-12月和2011年8月-12月期间,体检报告中一般检查项目的错误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SPSS 19.0软件,应用χ2检验进行两个时段错误发生率的比较,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010年8月-12月期间8 583份体检报告中一般检查项目有误的有39份,错误发生率为0.45%;2011年8月-12月期间7 536份体检报告中一般检查项目有误的有6份,错误发生率为0.08%;PDCA实施后错误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45,P<0.001)。
3 讨论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健康体检已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同时对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更加重视,即使对健康体检的一般项目如身高、体质量、血压、腰围、臀围这些测量数据也不例外。一般检查是许多其他检查的基础,如体质量指数(BMI)和血压与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有关:BMI是判断肥胖最常用的标准,BMI异常者脑梗死的发生率高于BMI正常者,说明BMI与脑梗死的发病有密切关系[6];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眼底病变等最主要的危险因素[7]。一般检查的数值可帮助受检者了解自身身体状况,积极改变不正确的生活方式,达到预防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目的。
PDCA是通过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及科学化的管理来进行合理化的管理控制措施[8]。同时PDCA又是一个工作循环,而且是一个前进的循环[3],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和连续性的特点[9],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阶段实施管理,使体检一般项目测量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本研究中实施PDCA后一般检查发生错误的几率明显降低,可见PDCA循环应用于体检中心管理实践中,使管理有的放矢、有始有终,既有基于现状的科学调查,又有具体的改进措施,并强化措施的追踪落实与效果评价,能持续有效防范健康体检中一般检查项目错误的发生率。
PDCA循环法是很好的质量管理工具,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各个方面,如教学[10-12]、各种疾病健康教育[13-15]、各项护理操作[16-18]、药房管理[19]、医院消毒供应管理[20]等。与这些研究相同的是本研究使用PDCA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质量;不同的是本研究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思维习惯与CAPD循环结合运用,使计划更严谨、更具有逻辑性,使执行更有效。
综上所述,健康体检一般项目的检测是体检众多项目中的一小项,使用PDCA通过分析现状查找原因、制定措施、执行措施并评估措施的有效性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方法优化了工作流程,减少了错误率的发生,提高了体检质量。所以值得在其他体检项目的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整个健康管理服务的质量,提高受检者的满意度,与其建立长久良好的关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