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唐莉, 周敏, 张铭光. 肝硬化低蛋白血症并双下肢水肿皮肤破溃渗液护理一例. 华西医学, 2015, 30(8): 1597-1598. doi: 10.7507/1002-0179.20150457 复制
1 病例介绍
患者 男,79岁。因“发现肝硬化3年,双下肢水肿,尿黄20 d”于2014年1月21日以肝硬化病症收入院,患者入院时诉腹胀、乏力,胸闷憋气,不能平卧。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精神差,消瘦,面色晦暗,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腹部高度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腰骶部、阴囊水肿明显,皮肤薄亮、呈暗红色,双下肢毛细血管扩张且皮肤有水疱状及破溃、渗液、渗血,其中右下肢有15 cm×10 cm Ⅲ期破溃面,表皮和真皮完全受损有不规则形状的深凹出现,渗液多,周围红斑、肿胀(图 1);左足背外侧2 cm×3 cm、足踝处4 cm×5 cm Ⅱ期破溃;均为真皮层部分受损,破溃的水疱,左、右侧大腿内分别3 cm×3 cm、5 cm×3 cmⅡ期,真皮层部分受损,右侧小腿内4 cm×4 cm大小不等的水疱且部分破溃。总蛋白55.8 g/L,白蛋白26 g/L,凝血功能全套:凝血酶原时间16.3 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40.9 s。诊断:肝硬化。

入院后静脉给予抗感染、保肝、退黄、利尿、补钾、补充人血白蛋白等治疗,同时对伤口予以高吸收伤口敷贴[曼多夫,保赫曼(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及水胶体敷料(中国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治疗双下肢破溃渗液(图 2),并配合给予红外线理疗,并予以相关的饮食、心理、健康指导。经过22 d积极治疗与精心的护理,患者双下肢水肿消失,右下肢破溃处基本愈合(图 3),白蛋白32 g/L,凝血功能正常,于2014年2月12日好转出院。
2 护理
2.1 特殊护理
2.1.1 对皮肤破溃进行评估
评估皮肤破溃的深度、面积、颜色、异味,渗出等,该患者右下肢溃疡面积为15 cm×10 cm,表皮和真皮完全受损,伴有大量血性渗液及恶臭味,周围皮肤有红斑、水肿浸润溃疡,为破溃Ⅲ期[1];其余部分为破溃Ⅱ期,真皮部分缺损,伤口床呈粉红色,但无腐肉等。
2.1.2 皮肤破溃换药处理
按Ⅲ期破溃面积换药处理原则,先用生理盐水反复清洗破溃面积直至清洁,用聚维酮消毒液对破溃面积及皮肤边缘进行消毒,莫匹罗星软膏(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外擦溃疡处,油纱外敷并完全覆盖,伤口吸收敷贴外用,弹力绷带包裹下肢水肿、固定。红外线灯照射患处30 min,2次/d,并抬高下肢,卧床休息。Ⅱ期破溃面在无菌条件下消毒后,用水胶体敷料保护,隔日换药1次。
第2天换药时见Ⅲ期破溃面血性渗出物减少,异味减轻,周围皮肤未见变化。第3天Ⅲ期破溃血性渗出持续减少,仍有异味,周围红斑褪色变浅、水肿好转;Ⅱ期破溃水疱张力变小。第5天Ⅲ期破溃面积缩小长出红色肉芽组织,周围水肿减轻,根据伤口情况减少换药次数及红外线照射。第7天Ⅲ期破溃面积明显缩小无渗出,破溃面积呈淡红色,改用水胶体敷料(水胶体敷料提供湿性愈合环境,促进伤口愈合);Ⅱ期破溃干燥、部分结痂,水肿消退。
2.2 一般护理
2.2.1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食用新鲜、清淡、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及维生素、蔬菜、水果等,忌辛辣油腻、硬固性食品。限制水钠摄入,每天进水量限制在1 000 mL左右,钠限制在2 g/d[2];建议患者饮食中加入各种高蛋白食物,如瘦肉、鱼、乳、蛋等动物类蛋白质及豆制品类植物蛋白,以提高血浆含量,保护肝脏,为伤口愈合创造条件。
2.2.2 体位指导
因患者腹部膨隆、大量腹水导致更换体位困难,甚至引起呼吸困难出现憋气,对此,随即抬高床头30°[3],以提高患者舒适度;指导其间歇采取半卧位、侧卧位休息,使膈肌下降,减少肺淤血,以利于呼吸循环正常运行。同时协助其保持舒适体位,防止其他部位皮肤出现压疮。
2.2.3 预防感染
安排患者住单人病房,每天用多功能空气消毒机对环境消毒,3次/d;每天用含氯消毒液(500 mg/L 有效氯)对病房内物体表面进行擦拭,且对病室定时通风。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各项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并严格执行手卫生。减少人员流动,限制陪伴人数及家属探视时间,以防止交叉感染。对家属进行院内感染相关知识宣教,取得家属配合,并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
2.2.4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低蛋白血症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反复出现的症状[4],因病程长、病情重,难治愈,加之下肢溃疡面积较大,愈合时间长,患者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对此,我们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鼓励患者讲述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讲解肝硬化晚期疾病相关知识,疏导患者的焦虑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 讨论
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常伴有低蛋白血症重度水肿,主要是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白蛋白过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血液中水分外渗,导致腹腔、胸腔内大量积液,全身重度水肿,皮肤变薄,皮肤张力高,甚至背、臀部、双下肢水肿出现水疱、渗液、破溃,甚至导致感染。对因肝硬化低蛋白血症出现的皮肤破溃及溃疡,首要在于纠正低蛋白状态,其次是对溃疡面进行愈合处置。溃疡面处置主要采用外涂莫匹罗星软膏、油纱及伤口吸收敷贴,使之形成一个高渗环境,莫匹罗星是一种新型局部用抗菌素,对G+球菌及G-球菌均有抗菌作用,其独特的化学结构与其他类抗生素无关联,无交叉耐药性,其基质为聚乙二醇,为亲水性软膏,对人体皮下组织的穿透性较强[5-6],杀菌能力强,局部用药活性稳定,具有收敛作用,可加速伤口愈合,促进溃疡的再生与修复[7]。同时配合红外线灯理疗、加强饮食指导、用药、间断输入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等支持治疗,收到较好效果,使患者在较短时间溃疡得以愈合。
1 病例介绍
患者 男,79岁。因“发现肝硬化3年,双下肢水肿,尿黄20 d”于2014年1月21日以肝硬化病症收入院,患者入院时诉腹胀、乏力,胸闷憋气,不能平卧。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精神差,消瘦,面色晦暗,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腹部高度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腰骶部、阴囊水肿明显,皮肤薄亮、呈暗红色,双下肢毛细血管扩张且皮肤有水疱状及破溃、渗液、渗血,其中右下肢有15 cm×10 cm Ⅲ期破溃面,表皮和真皮完全受损有不规则形状的深凹出现,渗液多,周围红斑、肿胀(图 1);左足背外侧2 cm×3 cm、足踝处4 cm×5 cm Ⅱ期破溃;均为真皮层部分受损,破溃的水疱,左、右侧大腿内分别3 cm×3 cm、5 cm×3 cmⅡ期,真皮层部分受损,右侧小腿内4 cm×4 cm大小不等的水疱且部分破溃。总蛋白55.8 g/L,白蛋白26 g/L,凝血功能全套:凝血酶原时间16.3 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40.9 s。诊断:肝硬化。

入院后静脉给予抗感染、保肝、退黄、利尿、补钾、补充人血白蛋白等治疗,同时对伤口予以高吸收伤口敷贴[曼多夫,保赫曼(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及水胶体敷料(中国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治疗双下肢破溃渗液(图 2),并配合给予红外线理疗,并予以相关的饮食、心理、健康指导。经过22 d积极治疗与精心的护理,患者双下肢水肿消失,右下肢破溃处基本愈合(图 3),白蛋白32 g/L,凝血功能正常,于2014年2月12日好转出院。
2 护理
2.1 特殊护理
2.1.1 对皮肤破溃进行评估
评估皮肤破溃的深度、面积、颜色、异味,渗出等,该患者右下肢溃疡面积为15 cm×10 cm,表皮和真皮完全受损,伴有大量血性渗液及恶臭味,周围皮肤有红斑、水肿浸润溃疡,为破溃Ⅲ期[1];其余部分为破溃Ⅱ期,真皮部分缺损,伤口床呈粉红色,但无腐肉等。
2.1.2 皮肤破溃换药处理
按Ⅲ期破溃面积换药处理原则,先用生理盐水反复清洗破溃面积直至清洁,用聚维酮消毒液对破溃面积及皮肤边缘进行消毒,莫匹罗星软膏(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外擦溃疡处,油纱外敷并完全覆盖,伤口吸收敷贴外用,弹力绷带包裹下肢水肿、固定。红外线灯照射患处30 min,2次/d,并抬高下肢,卧床休息。Ⅱ期破溃面在无菌条件下消毒后,用水胶体敷料保护,隔日换药1次。
第2天换药时见Ⅲ期破溃面血性渗出物减少,异味减轻,周围皮肤未见变化。第3天Ⅲ期破溃血性渗出持续减少,仍有异味,周围红斑褪色变浅、水肿好转;Ⅱ期破溃水疱张力变小。第5天Ⅲ期破溃面积缩小长出红色肉芽组织,周围水肿减轻,根据伤口情况减少换药次数及红外线照射。第7天Ⅲ期破溃面积明显缩小无渗出,破溃面积呈淡红色,改用水胶体敷料(水胶体敷料提供湿性愈合环境,促进伤口愈合);Ⅱ期破溃干燥、部分结痂,水肿消退。
2.2 一般护理
2.2.1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食用新鲜、清淡、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及维生素、蔬菜、水果等,忌辛辣油腻、硬固性食品。限制水钠摄入,每天进水量限制在1 000 mL左右,钠限制在2 g/d[2];建议患者饮食中加入各种高蛋白食物,如瘦肉、鱼、乳、蛋等动物类蛋白质及豆制品类植物蛋白,以提高血浆含量,保护肝脏,为伤口愈合创造条件。
2.2.2 体位指导
因患者腹部膨隆、大量腹水导致更换体位困难,甚至引起呼吸困难出现憋气,对此,随即抬高床头30°[3],以提高患者舒适度;指导其间歇采取半卧位、侧卧位休息,使膈肌下降,减少肺淤血,以利于呼吸循环正常运行。同时协助其保持舒适体位,防止其他部位皮肤出现压疮。
2.2.3 预防感染
安排患者住单人病房,每天用多功能空气消毒机对环境消毒,3次/d;每天用含氯消毒液(500 mg/L 有效氯)对病房内物体表面进行擦拭,且对病室定时通风。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各项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并严格执行手卫生。减少人员流动,限制陪伴人数及家属探视时间,以防止交叉感染。对家属进行院内感染相关知识宣教,取得家属配合,并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
2.2.4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低蛋白血症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反复出现的症状[4],因病程长、病情重,难治愈,加之下肢溃疡面积较大,愈合时间长,患者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对此,我们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鼓励患者讲述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讲解肝硬化晚期疾病相关知识,疏导患者的焦虑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 讨论
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常伴有低蛋白血症重度水肿,主要是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白蛋白过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血液中水分外渗,导致腹腔、胸腔内大量积液,全身重度水肿,皮肤变薄,皮肤张力高,甚至背、臀部、双下肢水肿出现水疱、渗液、破溃,甚至导致感染。对因肝硬化低蛋白血症出现的皮肤破溃及溃疡,首要在于纠正低蛋白状态,其次是对溃疡面进行愈合处置。溃疡面处置主要采用外涂莫匹罗星软膏、油纱及伤口吸收敷贴,使之形成一个高渗环境,莫匹罗星是一种新型局部用抗菌素,对G+球菌及G-球菌均有抗菌作用,其独特的化学结构与其他类抗生素无关联,无交叉耐药性,其基质为聚乙二醇,为亲水性软膏,对人体皮下组织的穿透性较强[5-6],杀菌能力强,局部用药活性稳定,具有收敛作用,可加速伤口愈合,促进溃疡的再生与修复[7]。同时配合红外线灯理疗、加强饮食指导、用药、间断输入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等支持治疗,收到较好效果,使患者在较短时间溃疡得以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