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蒲进, 夏春潮, 宋伟威, 徐龙涛, 陈宪, 宋彬, 李真林. 医院信息系统-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放射科信息系统-体检信息系统在数字化摄影体检中的临床应用. 华西医学, 2015, 30(11): 2160-2162. doi: 10.7507/1002-0179.20150612 复制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自身及家人的健康程度也越来越重视,每年进行健康体检的人数逐步递增[1]。伴随越来越多的体检人群,数字化摄影(DR)检查也随之增加。原有医院信息系统(H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放射科信息系统(RIS)、体检信息系统独立运行,在DR检查设备不增加的情况下,高峰时间DR体检易出现长时间的排队等待,降低了体检效率。因此,优化DR体检流程、缩短DR体检时间、减少体检者等待时间等问题亟需解决。本院于2013年8月将HIS、PACS/RIS系统、体检信息系统无缝链接,集成为一个全新、综合的HIS-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本研究对系统整合前后相关检查流程及数据进行对比,以探讨其在DR体检工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HIS-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融合前(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体检中心进行DR体检的部位53 090个;HIS-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融合后(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体检中心进行DR体检的部位60 743个。体检者检查前去除对应检查部位金属物品,告知其检查过程注意事项。
1.2 检查设备
使用日本岛津公司R-30H(CH-200)DR对体检者进行常规检查。各部位摄影均为标准体位,各部位摄影参数均为常规摄影参数,胸部正位:管电压82 kV,管电流320 mA,曝光时间10.24 ms;胸部侧位:管电压118 kV,管电流320 mA,曝光时间12.8 ms;颈椎正位:管电压78 kV,管电流200 mA,曝光时间12.6 ms;颈椎侧位:管电压78 kV,管电流200 mA,曝光时间12.6 ms;腰椎正位:管电压90 kV,管电流400 mA,曝光时间22.4 ms;腰椎侧位:管电压110 kV,管电流400 mA,曝光时间40 ms。
1.3 系统融合前后流程
将放射科的西门子PACS/RIS、体检中心的体检信息系统分别与医院的HIS无缝连接,整合成HIS-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系统融合前DR体检工作流程(图 1):① 体检者到体检中心前台确认DR体检项目;② 体检者持体检指引单至放射科预约登记处登记;③ 体检者持条码单到相应的DR机房等候检查,影像技师完成检查;④ 诊断医生书写和审核报告;⑤ 前台预约登记人员打印报告;⑥ 体检中心工作人员将体检者的体检报告录入到体检信息系统。而系统融合后DR体检工作流程(图 2):① 体检者到体检中心前台确认DR体检项目,领取体检指引单和DR条码单;② HIS-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自动登记预约;③ 体检者持体检指引单和DR条码单直接到相应的检查室进行检查;④ 医生书写且审核报告后自动上传至体检中心。


1.4 方法
对系统融合前后的DR日平均体检工作量、单个部位平均检查时间、体检的工作流程及信息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
2 结果
2.1 系统整合前后工作效率情况
系统融合前,日平均工作时间约为4 h,单日平均体检部位为214个,单个部位平均检查耗时为1.12 min;系统融合后,在相同的单位工作时间内,日平均体检部位增加到249个,单个部位平均检查时间降至0.96 min,提高了检查效率。
2.2 系统融合后工作流程优化成果
系统融合前体检者需要在登记处及检查室门口进行2次排队,放射科需要配备预约登记处及相应的工作人员,体检中心需安排1名专职的信息录入人员。而系统融合后,信息直接在后台自动登记和预约,放射科不需要配备预约登记处和相应的工作人员;放射科诊断医生审核完报告后,系统直接把报告信息发送到体检信息系统,无需专职的录入人员。同时减少了由于人为因素发生的录入错误。
2.3 系统融合后信息管理优化成果
系统融合前,各系统独立运行,每个体检者在各系统内的编号都不一致。而系统融合后,每个体检者在各个系统内共用一个编号,便于各部门对体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管理和监督。
3 讨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有的传统影像科管理方法和模式已经不适应医学影像发展的需要,放射科的全面流程亟需优化、改进,PACS是将各数字影像设备产生的图像进行集中存储、管理、关联和影像的二次长期归档的综合性系统。RIS是放射影像科室患者登记、数字化大设备和RIS worklist的集成、诊断报告签发的数字化系统。两者的有机结合,使影像科进入全数字化、无胶片化管理的新时代[2-6]。体检信息系统是为了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健康体检的效率以及更加科学地规范体检中心工作流程而投入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统[7]。HIS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患者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储存、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是覆盖医院所有业务和业务全程的信息管理系统[8]。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和单位主动进行每年一次的体检[9]。面临体检者逐渐增多的趋势,HIS-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不仅满足了现有体检工作的需求,还在信息管理、教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1 HIS-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在DR体检中的优势
由于体检高峰与季节有一定的相关性,为了使融合前后数据对比更可靠,选取系统融合前1年的DR体检量,在系统融合且系统运行稳定后选取同样季节的1年的DR体检量,研究发现相同单位工作时间内,融合后日平均体检部位由214个增加到249个,单部位平均检查时间由1.12 min降至0.96 min,提高了工作效率。
体检者在体检中心前台确认申请项目后,体检者的基本信息、申请项目信息和体检报告等信息在HIS-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的传递完全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HIS-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在整个DR体检流程中较系统融合前减少了放射科预约登记、放射科预约登记人员打印报告、体检中心工作人员录入报告这3个环节,排队等待次数从2次降为1次。体检报告书写都在影像诊断室完成,体检报告医生遇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向高年资医生咨询和请教,保证了体检报告的诊断水平。整个检查过程实现了无纸化和无胶片化,降低了人力和设备成本。
系统融合前体检者在体检信息系统、PACS/RIS和HIS的编号都不一样,相关资料很难共享,给发现问题的体检者带来不少的麻烦。系统整合后,每位体检者于系统中的编号唯一,就诊时医生可以随时调阅其体检报告和信息。各科室的管理人员可通过相应系统的统计管理界面对体检者的检查部位、数量等信息进行统计和管理。医院各相关部门及科室亦可以随时了解体检者的检查信息,无需体检中心定期向其汇报,便于相关部门进行监督与管理。
3.2 HIS-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的局限
HIS-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正常运行依赖于网络的稳定性、系统间的无缝链接。为使HIS-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能正常运行,各系统的维护人员应加强对网络的监督及维护,相互协作,及时解决问题,制定应急预案,不断完善HIS-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HIS-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在DR体检工作中优化了工作流程,缩短了单个部位的检查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又减少了人员成本,节约了登记和录入设备,真正实现整个检查无纸化和无胶片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自身及家人的健康程度也越来越重视,每年进行健康体检的人数逐步递增[1]。伴随越来越多的体检人群,数字化摄影(DR)检查也随之增加。原有医院信息系统(H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放射科信息系统(RIS)、体检信息系统独立运行,在DR检查设备不增加的情况下,高峰时间DR体检易出现长时间的排队等待,降低了体检效率。因此,优化DR体检流程、缩短DR体检时间、减少体检者等待时间等问题亟需解决。本院于2013年8月将HIS、PACS/RIS系统、体检信息系统无缝链接,集成为一个全新、综合的HIS-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本研究对系统整合前后相关检查流程及数据进行对比,以探讨其在DR体检工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HIS-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融合前(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体检中心进行DR体检的部位53 090个;HIS-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融合后(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体检中心进行DR体检的部位60 743个。体检者检查前去除对应检查部位金属物品,告知其检查过程注意事项。
1.2 检查设备
使用日本岛津公司R-30H(CH-200)DR对体检者进行常规检查。各部位摄影均为标准体位,各部位摄影参数均为常规摄影参数,胸部正位:管电压82 kV,管电流320 mA,曝光时间10.24 ms;胸部侧位:管电压118 kV,管电流320 mA,曝光时间12.8 ms;颈椎正位:管电压78 kV,管电流200 mA,曝光时间12.6 ms;颈椎侧位:管电压78 kV,管电流200 mA,曝光时间12.6 ms;腰椎正位:管电压90 kV,管电流400 mA,曝光时间22.4 ms;腰椎侧位:管电压110 kV,管电流400 mA,曝光时间40 ms。
1.3 系统融合前后流程
将放射科的西门子PACS/RIS、体检中心的体检信息系统分别与医院的HIS无缝连接,整合成HIS-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系统融合前DR体检工作流程(图 1):① 体检者到体检中心前台确认DR体检项目;② 体检者持体检指引单至放射科预约登记处登记;③ 体检者持条码单到相应的DR机房等候检查,影像技师完成检查;④ 诊断医生书写和审核报告;⑤ 前台预约登记人员打印报告;⑥ 体检中心工作人员将体检者的体检报告录入到体检信息系统。而系统融合后DR体检工作流程(图 2):① 体检者到体检中心前台确认DR体检项目,领取体检指引单和DR条码单;② HIS-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自动登记预约;③ 体检者持体检指引单和DR条码单直接到相应的检查室进行检查;④ 医生书写且审核报告后自动上传至体检中心。


1.4 方法
对系统融合前后的DR日平均体检工作量、单个部位平均检查时间、体检的工作流程及信息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
2 结果
2.1 系统整合前后工作效率情况
系统融合前,日平均工作时间约为4 h,单日平均体检部位为214个,单个部位平均检查耗时为1.12 min;系统融合后,在相同的单位工作时间内,日平均体检部位增加到249个,单个部位平均检查时间降至0.96 min,提高了检查效率。
2.2 系统融合后工作流程优化成果
系统融合前体检者需要在登记处及检查室门口进行2次排队,放射科需要配备预约登记处及相应的工作人员,体检中心需安排1名专职的信息录入人员。而系统融合后,信息直接在后台自动登记和预约,放射科不需要配备预约登记处和相应的工作人员;放射科诊断医生审核完报告后,系统直接把报告信息发送到体检信息系统,无需专职的录入人员。同时减少了由于人为因素发生的录入错误。
2.3 系统融合后信息管理优化成果
系统融合前,各系统独立运行,每个体检者在各系统内的编号都不一致。而系统融合后,每个体检者在各个系统内共用一个编号,便于各部门对体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管理和监督。
3 讨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有的传统影像科管理方法和模式已经不适应医学影像发展的需要,放射科的全面流程亟需优化、改进,PACS是将各数字影像设备产生的图像进行集中存储、管理、关联和影像的二次长期归档的综合性系统。RIS是放射影像科室患者登记、数字化大设备和RIS worklist的集成、诊断报告签发的数字化系统。两者的有机结合,使影像科进入全数字化、无胶片化管理的新时代[2-6]。体检信息系统是为了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健康体检的效率以及更加科学地规范体检中心工作流程而投入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统[7]。HIS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患者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储存、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是覆盖医院所有业务和业务全程的信息管理系统[8]。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和单位主动进行每年一次的体检[9]。面临体检者逐渐增多的趋势,HIS-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不仅满足了现有体检工作的需求,还在信息管理、教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1 HIS-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在DR体检中的优势
由于体检高峰与季节有一定的相关性,为了使融合前后数据对比更可靠,选取系统融合前1年的DR体检量,在系统融合且系统运行稳定后选取同样季节的1年的DR体检量,研究发现相同单位工作时间内,融合后日平均体检部位由214个增加到249个,单部位平均检查时间由1.12 min降至0.96 min,提高了工作效率。
体检者在体检中心前台确认申请项目后,体检者的基本信息、申请项目信息和体检报告等信息在HIS-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的传递完全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HIS-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在整个DR体检流程中较系统融合前减少了放射科预约登记、放射科预约登记人员打印报告、体检中心工作人员录入报告这3个环节,排队等待次数从2次降为1次。体检报告书写都在影像诊断室完成,体检报告医生遇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向高年资医生咨询和请教,保证了体检报告的诊断水平。整个检查过程实现了无纸化和无胶片化,降低了人力和设备成本。
系统融合前体检者在体检信息系统、PACS/RIS和HIS的编号都不一样,相关资料很难共享,给发现问题的体检者带来不少的麻烦。系统整合后,每位体检者于系统中的编号唯一,就诊时医生可以随时调阅其体检报告和信息。各科室的管理人员可通过相应系统的统计管理界面对体检者的检查部位、数量等信息进行统计和管理。医院各相关部门及科室亦可以随时了解体检者的检查信息,无需体检中心定期向其汇报,便于相关部门进行监督与管理。
3.2 HIS-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的局限
HIS-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正常运行依赖于网络的稳定性、系统间的无缝链接。为使HIS-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能正常运行,各系统的维护人员应加强对网络的监督及维护,相互协作,及时解决问题,制定应急预案,不断完善HIS-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HIS-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在DR体检工作中优化了工作流程,缩短了单个部位的检查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又减少了人员成本,节约了登记和录入设备,真正实现整个检查无纸化和无胶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