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复杂症状,因为人们的环境因素、生活习惯因素、饮食因素、心理因素、药物等因素而引起不同程度的便秘,而便秘也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便秘会影响人们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对患者而言会加重其病情及痛苦,给患者从身体上和心理上带来不舒适,使患者的病情不能及时得到好转,增加了家庭的负担,同时也会增加心脑血管意外及直肠癌的患病率。因此,早期积极预防便秘的发生及合理的缓解便秘的方法,同时给予患者讲解相关的健康宣教,使患者正确认识便秘带来的后果并配合医护人员给予的治疗,这样可减轻便秘带来的并发症及不良结果。现就国内外脑卒中患者便秘发生流行趋势、病因及护理对策进行阐述。
引用本文: 李鑫, 涂双燕, 杨蓉. 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护理新进展. 华西医学, 2015, 30(11): 2179-2181. doi: 10.7507/1002-0179.20150620 复制
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3次),粪便干硬或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和需要手法辅助排便)[1]。它只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一般便秘持续6个月以上即可称为慢性便秘。脑卒中患者出现便秘后如果再用力解便,可能导致再次梗阻或者再次出血,从而加重病情。
1 国内外脑卒中患者便秘流行趋势
据2004年数据统计显示:国内调查显示,我国老年性便秘的发病率为12.5%,60岁以上老年人便秘总患病率达11.15%[2]。美国北部便秘的发生率为15%,而年龄在≥65岁者患病率比常人增长2倍[3]。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新陈代谢也在逐渐降低,所以年龄越大发生便秘的几率就越高,且女性多见于男性。
2 脑卒中发生便秘原因
2.1 心理因素
张博[4]对27例卒中患者进行调查发现由于排便环境的改变,需床上排便的患者多数存在焦虑紧张、恐惧悲观等心理状态,此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受到抑制,从而使肠蠕动减弱而致便秘[5]。
2.2 生理因素
刘丹木[6]对132例老年便秘患者调查发现,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胃肠道功能逐渐衰退,肠蠕动减弱会引起便秘。孙琼等[7]对26例脑卒中便秘患者调查发现由于身体虚弱导致腹壁肌肉收缩无力,使排便困难,久之形成习惯性便秘,腹肌及膈肌松弛无力,排便时腹压不足,导致排便困难[8]。
2.3 饮食因素
一般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都应卧床休息,或者发病后致使偏瘫的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休息,从而使之进食少,卧床致使肠蠕动减慢,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很多含糖量高的水果被限制,而导致摄入的维生素较单一。饮食结构的突然改变,使之发生便秘几率大大增加。王燕红等[9]对1 484例次老年便秘调查发现脑卒中安置胃管的患者,饮食过于精细少渣,缺乏食物纤维,由于纤维缺乏令粪便体积减小,粘滞度增加,在肠内运动缓慢,水分过量被吸收而导致便秘。
2.4 药物因素
由于脑卒中患者急性期颅内压高,需要使用脱水剂。常见的脱水剂有甘露醇、呋塞米、甘油果糖,这几种脱水剂都是使组织脱水,使大便干结,不易排出,某些抗生素的使用也可引起胃肠道功能的变化,从而引起便秘。卢红[10]对36例脑卒中患者研究发现,一些抗高血压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的使用,使肠壁松驰,抑制或减弱胃肠蠕动,从而引起或加重便秘。
2.5 不良的生活习惯
长期的抽烟酗酒,生活不规律,进食辛辣食物,未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病房环境的嘈杂,使之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还有一部分需长期卧床的患者不习惯床上解便,长期抑制大便的排出,使肠道内的水分被吸收,从而引起便秘[11]。
2.6 疾病因素
某些肠道疾病或者肛门手术。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等可影响自主神经的功能,病程越长,便秘的发病率越高[12]。
3 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
加强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做好健康宣教,尤其在发病初期医护人员、家属及患者应重视预防便秘的重要性,并告知家属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13];列举成功案例,鼓励患者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告知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取得配合。陈红玲[14]对36例脑梗死患者研究发现,告知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便秘防治的基础,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是脑卒中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
3.2 饮食护理
根据病情予高纤维素饮食和足够水的摄入。一般平均每天饮水量应在2 000~3 000 mL左右,尤其是早晨起床后立即喝一杯水,这样可以有效缓解便秘,还有忌食辛辣食物,戒烟戒酒等一些刺激性强的食物,多食蔬菜,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多食水果。国外学者做随机对照研究表明,饮食中增加麦片-纤维素可以减少通泻剂的使用率,增加体质,有利于改善健康状况[15]。
3.3 按摩与针刺
孙凤岭[16]对308例脑卒中患者研究发现,拍背及按摩腹部,按摩时可用双手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定时翻身,刺激肠蠕动[17]。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被动或主动活动,进行康复锻炼,使患者肢体功能尽早恢复,或者给予穴位治疗,这样可以有效的改善便秘 [18]。
3.4 适当运动
聂敏等[19]对98例老年性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的研究显示,适当的体育运动干预措施对缓解便秘有一定的疗效。具体方法: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做深呼吸、打太极拳,增强体质,也可做提肛运动,提高肛门的收缩力,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定时排便的习惯[20]。脑卒中患者应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行主动运动及被动运动。
3.5 通便法的应用
上官杰等[21]将124例患者分成2组,即62例为联合用药方法,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3次/d,5 mg/次;聚乙二醇4 000散剂,1次/d,10 g/次,用药疗程4周。总有效率为98.39%,另62例为单组用药方法,予枸橼酸磨沙比利分散片3次/d,5 mg/次,疗程4周,总有效率为46.77%。根据布里斯托大便性状图谱来记录大便性状。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因联合用药是增加肠蠕动+软化大便的机制,而单组用药只是增加肠蠕动,而原本干结的大便不利于排出所以联合用药组显著高于单药组。徐伟芹等[22]将138例因各种原因引起排便不畅、大便干结、排便不尽感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3组,第1组46例患者灌肠液采用开塞露40 mL,第2组46例患者灌肠液采用0.2%肥皂水1 000 mL,第3组46例患者灌肠液采用新型灌肠液(开塞露40 mL+0.2%肥皂水300 mL),结果采用新型灌肠液不保留灌肠的患者效果优于前2种,因第3种方法容量少,大部分患者都能承受这个容量,使灌肠液不会从肛门溢出,并且对肠腔构成压力小,避免了患者的不舒适,也避免了灌肠溶液从肛门流出,降低效果,能够保持患者皮肤,衣物及床单清洁,使患者舒适,易于接受,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4 结语
便秘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脑卒中患者发生便秘后不仅增加了痛苦,而且还可能因用力排便而发生脑出血的危险,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的转归。有效干预是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重要护理措施,预见性护理即在全面评估患者疾病的基础上,早期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预防便秘的发生,更重要的是让患者及家属重视预防便秘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还应根据不同类型便秘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在运用解除便秘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及便秘类型而采用合理的通便方式,并应遵循经济花费少、机体痛苦小、操作简单方便的原则,方可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也提高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3次),粪便干硬或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和需要手法辅助排便)[1]。它只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一般便秘持续6个月以上即可称为慢性便秘。脑卒中患者出现便秘后如果再用力解便,可能导致再次梗阻或者再次出血,从而加重病情。
1 国内外脑卒中患者便秘流行趋势
据2004年数据统计显示:国内调查显示,我国老年性便秘的发病率为12.5%,60岁以上老年人便秘总患病率达11.15%[2]。美国北部便秘的发生率为15%,而年龄在≥65岁者患病率比常人增长2倍[3]。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新陈代谢也在逐渐降低,所以年龄越大发生便秘的几率就越高,且女性多见于男性。
2 脑卒中发生便秘原因
2.1 心理因素
张博[4]对27例卒中患者进行调查发现由于排便环境的改变,需床上排便的患者多数存在焦虑紧张、恐惧悲观等心理状态,此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受到抑制,从而使肠蠕动减弱而致便秘[5]。
2.2 生理因素
刘丹木[6]对132例老年便秘患者调查发现,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胃肠道功能逐渐衰退,肠蠕动减弱会引起便秘。孙琼等[7]对26例脑卒中便秘患者调查发现由于身体虚弱导致腹壁肌肉收缩无力,使排便困难,久之形成习惯性便秘,腹肌及膈肌松弛无力,排便时腹压不足,导致排便困难[8]。
2.3 饮食因素
一般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都应卧床休息,或者发病后致使偏瘫的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休息,从而使之进食少,卧床致使肠蠕动减慢,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很多含糖量高的水果被限制,而导致摄入的维生素较单一。饮食结构的突然改变,使之发生便秘几率大大增加。王燕红等[9]对1 484例次老年便秘调查发现脑卒中安置胃管的患者,饮食过于精细少渣,缺乏食物纤维,由于纤维缺乏令粪便体积减小,粘滞度增加,在肠内运动缓慢,水分过量被吸收而导致便秘。
2.4 药物因素
由于脑卒中患者急性期颅内压高,需要使用脱水剂。常见的脱水剂有甘露醇、呋塞米、甘油果糖,这几种脱水剂都是使组织脱水,使大便干结,不易排出,某些抗生素的使用也可引起胃肠道功能的变化,从而引起便秘。卢红[10]对36例脑卒中患者研究发现,一些抗高血压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的使用,使肠壁松驰,抑制或减弱胃肠蠕动,从而引起或加重便秘。
2.5 不良的生活习惯
长期的抽烟酗酒,生活不规律,进食辛辣食物,未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病房环境的嘈杂,使之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还有一部分需长期卧床的患者不习惯床上解便,长期抑制大便的排出,使肠道内的水分被吸收,从而引起便秘[11]。
2.6 疾病因素
某些肠道疾病或者肛门手术。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等可影响自主神经的功能,病程越长,便秘的发病率越高[12]。
3 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
加强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做好健康宣教,尤其在发病初期医护人员、家属及患者应重视预防便秘的重要性,并告知家属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13];列举成功案例,鼓励患者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告知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取得配合。陈红玲[14]对36例脑梗死患者研究发现,告知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便秘防治的基础,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是脑卒中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
3.2 饮食护理
根据病情予高纤维素饮食和足够水的摄入。一般平均每天饮水量应在2 000~3 000 mL左右,尤其是早晨起床后立即喝一杯水,这样可以有效缓解便秘,还有忌食辛辣食物,戒烟戒酒等一些刺激性强的食物,多食蔬菜,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多食水果。国外学者做随机对照研究表明,饮食中增加麦片-纤维素可以减少通泻剂的使用率,增加体质,有利于改善健康状况[15]。
3.3 按摩与针刺
孙凤岭[16]对308例脑卒中患者研究发现,拍背及按摩腹部,按摩时可用双手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定时翻身,刺激肠蠕动[17]。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被动或主动活动,进行康复锻炼,使患者肢体功能尽早恢复,或者给予穴位治疗,这样可以有效的改善便秘 [18]。
3.4 适当运动
聂敏等[19]对98例老年性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的研究显示,适当的体育运动干预措施对缓解便秘有一定的疗效。具体方法: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做深呼吸、打太极拳,增强体质,也可做提肛运动,提高肛门的收缩力,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定时排便的习惯[20]。脑卒中患者应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行主动运动及被动运动。
3.5 通便法的应用
上官杰等[21]将124例患者分成2组,即62例为联合用药方法,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3次/d,5 mg/次;聚乙二醇4 000散剂,1次/d,10 g/次,用药疗程4周。总有效率为98.39%,另62例为单组用药方法,予枸橼酸磨沙比利分散片3次/d,5 mg/次,疗程4周,总有效率为46.77%。根据布里斯托大便性状图谱来记录大便性状。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因联合用药是增加肠蠕动+软化大便的机制,而单组用药只是增加肠蠕动,而原本干结的大便不利于排出所以联合用药组显著高于单药组。徐伟芹等[22]将138例因各种原因引起排便不畅、大便干结、排便不尽感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3组,第1组46例患者灌肠液采用开塞露40 mL,第2组46例患者灌肠液采用0.2%肥皂水1 000 mL,第3组46例患者灌肠液采用新型灌肠液(开塞露40 mL+0.2%肥皂水300 mL),结果采用新型灌肠液不保留灌肠的患者效果优于前2种,因第3种方法容量少,大部分患者都能承受这个容量,使灌肠液不会从肛门溢出,并且对肠腔构成压力小,避免了患者的不舒适,也避免了灌肠溶液从肛门流出,降低效果,能够保持患者皮肤,衣物及床单清洁,使患者舒适,易于接受,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4 结语
便秘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脑卒中患者发生便秘后不仅增加了痛苦,而且还可能因用力排便而发生脑出血的危险,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的转归。有效干预是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重要护理措施,预见性护理即在全面评估患者疾病的基础上,早期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预防便秘的发生,更重要的是让患者及家属重视预防便秘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还应根据不同类型便秘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在运用解除便秘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及便秘类型而采用合理的通便方式,并应遵循经济花费少、机体痛苦小、操作简单方便的原则,方可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也提高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