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彭晋, 关世奎, 李丹, 杨红, 朱立章, 赵力学. 硫酸吗啡栓用于肛周脓肿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华西医学, 2015, 30(11): 2124-2125. doi: 10.7507/1002-0179.20150632 复制
肛周脓肿为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术后疼痛剧烈,尤其在排便、换药时加重,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也给术者换药操作带来不便。目前临床上用于术后镇痛的药物很多,但多为口服药,全身性用药特异性不高,尤其是针对于肛周脓肿的术后局部镇痛药物少。本研究从临床出发,探索肛周脓肿术后镇痛的新方法,缓解患者痛苦,促进伤口愈合。现选取2013 年1 月- 2014 年5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260医院肛肠科肛周脓肿住院患者,观察术后应用硫酸吗啡栓的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 年1 月- 2014 年5 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260 医院肛肠科住院的肛周脓肿手术患者66 例。纳入标准:①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肛周脓肿病证的诊断标准[1];② 自愿参加临床试验;③ 年龄14~65 岁,性别不限。排除标准:① 有严重心血管、肝、肾等器官疾病者;② 有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疾病者;③ 有呼吸抑制及有呼吸道梗阻性疾病,尤其是哮喘发作期的患者;④ 对阿片类药物过敏者。将66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3 例。治疗组男26 例,女7 例;年龄14~65 岁,平均33.5 岁。对照组男25 例,女8 例;年龄19~63 岁,平均34.7 岁。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研究前签署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该研究经过了伦理委员的批准,符合有关的规定。
1.2 给药方法
两组均采用挂线的方法,即找到内口后,切开引流,进行挂线,以保护肛门括约肌,保证肛门的正常功能。两组患者均于术后6 h 开始用药。治疗组患者给予硫酸吗啡栓(20 mg/ 枚,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0178)1 枚置入肛内,每24 小时1 次;对照组患者给予氨酚双氢可待因片(40 mg/ 片,威海路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920) 40 mg 口服,每12 小时1 次;均连用3 d。
1.3 观察指标
术后3 d 内对患者每日用药前及用药后6、12 h主诉的术区疼痛状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2]进行疼痛评分。具体方法:在纸上画一条10 cm 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同时记录患者术后3 d 内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疼痛评分
术后当日用药前和术后第2 天用药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各时段用药后疼痛评分分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 天,治疗组用药前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2 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1 例切口中度水肿,2 例切口轻度水肿。对照组3 例出现胃痛反应;3 例切口中度水肿,4 例切口轻度水肿。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57,P=0.142)。
3 讨论
肛门部神经由第2~4 骶神经支配[3],神经末梢十分敏感,加之肛周脓肿手术创面大,切口深,体神经受到强烈刺激,产生剧痛,使肛管处于收缩状态,肛门括约肌痉挛导致肛门局部缺血,又因术后排便、换药及炎症等刺激外周和中枢神经,疼痛进一步加重,从而影响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导致切口周围组织水肿,影响伤口愈合。所以选择一种起效快、止痛效果好、使用方便的镇痛药物对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阿片类药物是最古老的止痛药,也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止痛药,又称麻醉性镇痛药,是一类能消除或减轻疼痛并可改变患者对疼痛情绪反应的药物。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可与位于脊髓背角(第2 层)感觉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抑制P 物质的释放,从而阻止疼痛传入脑内[4];也可作用于大脑的疼痛中枢,发挥下行疼痛抑制作用。其具有安全、有效等优点,且因每日用药量控制在依赖性范围内即60 mg/d 以内,患者不易产生依赖性,是最理想的镇痛药物之一。吗啡作为一种临床应用广泛、镇痛效果好的阿片类药物,可有效缓解中、重度疼痛,可应用于术后疼痛,癌性疼痛,骨关节、内脏等疾病所致的慢性疼痛和急性剧痛的治疗。常见的口服剂型容易引起恶心、呕吐、胃肠道功能紊乱等不良反应。有研究表明,吗啡经直肠给药与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镇痛效能和时间相同[5-6],经直肠黏膜直接吸收进入全身,不经过消化道及肝脏也能维持吗啡的血药浓度,故具有用药更直接、方便、吸收率高、不良反应小、适用人群广泛的特点。硫酸吗啡栓还可减轻由术后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如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患者情绪较稳定、放松,能够耐受术后疼痛,无需再使用其他止痛药,精神紧张得以改善,痛阈提高,有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本研究中,治疗组术后各时段疼痛比对照组轻(P<0.05),且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o 等[7] 的研究表明背根神经节上阿片受体的活动可使兴奋性神经肽类释放增多,如果预先阻断背根神经节上阿片受体将有望达到超前镇痛的目的。阿片类是治疗中、重度疼痛的首选药物。
综上所述,硫酸吗啡栓使用简便、快捷,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是一种理想的手术后镇痛剂,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肛周脓肿为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术后疼痛剧烈,尤其在排便、换药时加重,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也给术者换药操作带来不便。目前临床上用于术后镇痛的药物很多,但多为口服药,全身性用药特异性不高,尤其是针对于肛周脓肿的术后局部镇痛药物少。本研究从临床出发,探索肛周脓肿术后镇痛的新方法,缓解患者痛苦,促进伤口愈合。现选取2013 年1 月- 2014 年5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260医院肛肠科肛周脓肿住院患者,观察术后应用硫酸吗啡栓的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 年1 月- 2014 年5 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260 医院肛肠科住院的肛周脓肿手术患者66 例。纳入标准:①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肛周脓肿病证的诊断标准[1];② 自愿参加临床试验;③ 年龄14~65 岁,性别不限。排除标准:① 有严重心血管、肝、肾等器官疾病者;② 有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疾病者;③ 有呼吸抑制及有呼吸道梗阻性疾病,尤其是哮喘发作期的患者;④ 对阿片类药物过敏者。将66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3 例。治疗组男26 例,女7 例;年龄14~65 岁,平均33.5 岁。对照组男25 例,女8 例;年龄19~63 岁,平均34.7 岁。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研究前签署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该研究经过了伦理委员的批准,符合有关的规定。
1.2 给药方法
两组均采用挂线的方法,即找到内口后,切开引流,进行挂线,以保护肛门括约肌,保证肛门的正常功能。两组患者均于术后6 h 开始用药。治疗组患者给予硫酸吗啡栓(20 mg/ 枚,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0178)1 枚置入肛内,每24 小时1 次;对照组患者给予氨酚双氢可待因片(40 mg/ 片,威海路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920) 40 mg 口服,每12 小时1 次;均连用3 d。
1.3 观察指标
术后3 d 内对患者每日用药前及用药后6、12 h主诉的术区疼痛状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2]进行疼痛评分。具体方法:在纸上画一条10 cm 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同时记录患者术后3 d 内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疼痛评分
术后当日用药前和术后第2 天用药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各时段用药后疼痛评分分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 天,治疗组用药前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2 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1 例切口中度水肿,2 例切口轻度水肿。对照组3 例出现胃痛反应;3 例切口中度水肿,4 例切口轻度水肿。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57,P=0.142)。
3 讨论
肛门部神经由第2~4 骶神经支配[3],神经末梢十分敏感,加之肛周脓肿手术创面大,切口深,体神经受到强烈刺激,产生剧痛,使肛管处于收缩状态,肛门括约肌痉挛导致肛门局部缺血,又因术后排便、换药及炎症等刺激外周和中枢神经,疼痛进一步加重,从而影响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导致切口周围组织水肿,影响伤口愈合。所以选择一种起效快、止痛效果好、使用方便的镇痛药物对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阿片类药物是最古老的止痛药,也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止痛药,又称麻醉性镇痛药,是一类能消除或减轻疼痛并可改变患者对疼痛情绪反应的药物。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可与位于脊髓背角(第2 层)感觉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抑制P 物质的释放,从而阻止疼痛传入脑内[4];也可作用于大脑的疼痛中枢,发挥下行疼痛抑制作用。其具有安全、有效等优点,且因每日用药量控制在依赖性范围内即60 mg/d 以内,患者不易产生依赖性,是最理想的镇痛药物之一。吗啡作为一种临床应用广泛、镇痛效果好的阿片类药物,可有效缓解中、重度疼痛,可应用于术后疼痛,癌性疼痛,骨关节、内脏等疾病所致的慢性疼痛和急性剧痛的治疗。常见的口服剂型容易引起恶心、呕吐、胃肠道功能紊乱等不良反应。有研究表明,吗啡经直肠给药与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镇痛效能和时间相同[5-6],经直肠黏膜直接吸收进入全身,不经过消化道及肝脏也能维持吗啡的血药浓度,故具有用药更直接、方便、吸收率高、不良反应小、适用人群广泛的特点。硫酸吗啡栓还可减轻由术后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如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患者情绪较稳定、放松,能够耐受术后疼痛,无需再使用其他止痛药,精神紧张得以改善,痛阈提高,有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本研究中,治疗组术后各时段疼痛比对照组轻(P<0.05),且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o 等[7] 的研究表明背根神经节上阿片受体的活动可使兴奋性神经肽类释放增多,如果预先阻断背根神经节上阿片受体将有望达到超前镇痛的目的。阿片类是治疗中、重度疼痛的首选药物。
综上所述,硫酸吗啡栓使用简便、快捷,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是一种理想的手术后镇痛剂,值得大力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