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朱秀玲, 王均, 李金英.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中青年单纯性肥胖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评价. 华西医学, 2015, 30(12): 2284-2285. doi: 10.7507/1002-0179.20150654 复制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超重或肥胖患者不断增加,肥胖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1]。且中青年肥胖患者逐年上升,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肥胖是多种疾病的高危因素,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更为明显。本研究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单纯性肥胖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旨在为相关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10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年龄25~40岁的中青年志愿者共103例。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亚洲人肥胖的诊断标准(体质量指数>25 kg/m2为肥胖;腰臀比男>0.9、女>0.8为中心型,腰臀比男<0.9、女<0.8为周围型[2]),将纳入患者分为3组:A组(中心型肥胖组)38例;B组(周围型肥胖组)35例;C组(对照组)30例。各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收缩压均<140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均<90 mm Hg;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心脏节律和结构的异常,既往无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史。
1.2 仪器设备
德国SIEMENS ACUSON 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4V1C探头,频率2.25~4.25 MHz,配备VVI定量分析软件。
1.3 VVI图像的采集和数据测量
启动VVI模式,采集心尖四腔长轴切面2~3个心动周期的动态图像并存储。选取心内膜清晰时定帧图像,沿心内膜面取10~12个点,重点描记二尖瓣环处,在原选定的相邻2点之间运算程序会自动再插入3个点,并根据需要修正曲线轮廓,形成带有不同方向和大小的动态速度向量图。进入应变率界面,将取样点置于二尖瓣环侧壁处,得到该位点的速度、应变率曲线及相应的数值。每幅图像描记3次取平均值。记录该位点的舒张早期及晚期心肌运动峰值速度(Ve、Va)、舒张早期及晚期心肌运动峰值应变率(SRe、SRa)并计算其比值Ve/Va、SRe/SRa。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Excel 2007建库,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3组间均数的比较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与B、C组比较,A组Ve、Ve/Va、SRe、SRe/SRa降低,Va、SRa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3 讨论
目前,肥胖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肥胖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3],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是许多心脏疾病的早期征象[4-5],往往早于收缩功能异常和心脏结构的异常。本研究应用VVI技术评价单纯性肥胖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旨在探讨肥胖对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以及VVI技术评价肥胖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可行性。
VVI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心肌结构力学、分析局部心功能的超声新技术,其无多普勒角度依赖性,可以获得室壁任意方向上的运动信息,从而可以敏感检出局部心肌病变[6-8]。Ve、Va代表左心室舒张早期、晚期心肌的峰值运动速度,SRe、SRa代表心肌的峰值应变率,也就是形变的速度。
正常情况下,心肌柔顺性好,舒张早期左心室心肌主动松弛、扩张的能力较强,二尖瓣瓣环移动的速度、形变的速度较高,舒张早期即可完成大部分的左心室充盈,舒张晚期左心房无需强力收缩,由左心房收缩产生的对瓣环的牵拉作用较弱,故心脏在正常功能状态下表现为Ve>Va、SRe>SRa(即Ve/Va>1、SRe/SRa>1)[9]。本研究中,A组与B组和C组比较,Ve、SRe降低,Va、SRa增高,Ve/Va、SRe/SRa倒置,表明中心型肥胖患者虽然心脏的结构和收缩功能正常,但已出现了舒张功能的减退,处于亚健康状态。B组与C组比较,各参数无明显差异,表明中心型肥胖较周围型肥胖更易引起中青年人心脏舒张功能的减退,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这与以往研究表明的中心型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关系密切,其患病风险和死亡危险较周围型肥胖高的结论[10]相一致。
肥胖引起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原因,可能是血容量和前负荷的增加(为满足多余脂肪代谢的需要)导致心肌肥厚,心肌内外脂肪异位沉积,心室僵硬度增加、顺应性降低[11],从而引起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
由此可见,中心型肥胖可引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异常,故充分认识中心型肥胖的危害性,加强对超重人群的早期干预,对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而VVI技术可作为无创性评价肥胖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超重或肥胖患者不断增加,肥胖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1]。且中青年肥胖患者逐年上升,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肥胖是多种疾病的高危因素,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更为明显。本研究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单纯性肥胖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旨在为相关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10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年龄25~40岁的中青年志愿者共103例。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亚洲人肥胖的诊断标准(体质量指数>25 kg/m2为肥胖;腰臀比男>0.9、女>0.8为中心型,腰臀比男<0.9、女<0.8为周围型[2]),将纳入患者分为3组:A组(中心型肥胖组)38例;B组(周围型肥胖组)35例;C组(对照组)30例。各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收缩压均<140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均<90 mm Hg;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心脏节律和结构的异常,既往无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史。
1.2 仪器设备
德国SIEMENS ACUSON 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4V1C探头,频率2.25~4.25 MHz,配备VVI定量分析软件。
1.3 VVI图像的采集和数据测量
启动VVI模式,采集心尖四腔长轴切面2~3个心动周期的动态图像并存储。选取心内膜清晰时定帧图像,沿心内膜面取10~12个点,重点描记二尖瓣环处,在原选定的相邻2点之间运算程序会自动再插入3个点,并根据需要修正曲线轮廓,形成带有不同方向和大小的动态速度向量图。进入应变率界面,将取样点置于二尖瓣环侧壁处,得到该位点的速度、应变率曲线及相应的数值。每幅图像描记3次取平均值。记录该位点的舒张早期及晚期心肌运动峰值速度(Ve、Va)、舒张早期及晚期心肌运动峰值应变率(SRe、SRa)并计算其比值Ve/Va、SRe/SRa。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Excel 2007建库,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3组间均数的比较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与B、C组比较,A组Ve、Ve/Va、SRe、SRe/SRa降低,Va、SRa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3 讨论
目前,肥胖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肥胖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3],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是许多心脏疾病的早期征象[4-5],往往早于收缩功能异常和心脏结构的异常。本研究应用VVI技术评价单纯性肥胖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旨在探讨肥胖对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以及VVI技术评价肥胖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可行性。
VVI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心肌结构力学、分析局部心功能的超声新技术,其无多普勒角度依赖性,可以获得室壁任意方向上的运动信息,从而可以敏感检出局部心肌病变[6-8]。Ve、Va代表左心室舒张早期、晚期心肌的峰值运动速度,SRe、SRa代表心肌的峰值应变率,也就是形变的速度。
正常情况下,心肌柔顺性好,舒张早期左心室心肌主动松弛、扩张的能力较强,二尖瓣瓣环移动的速度、形变的速度较高,舒张早期即可完成大部分的左心室充盈,舒张晚期左心房无需强力收缩,由左心房收缩产生的对瓣环的牵拉作用较弱,故心脏在正常功能状态下表现为Ve>Va、SRe>SRa(即Ve/Va>1、SRe/SRa>1)[9]。本研究中,A组与B组和C组比较,Ve、SRe降低,Va、SRa增高,Ve/Va、SRe/SRa倒置,表明中心型肥胖患者虽然心脏的结构和收缩功能正常,但已出现了舒张功能的减退,处于亚健康状态。B组与C组比较,各参数无明显差异,表明中心型肥胖较周围型肥胖更易引起中青年人心脏舒张功能的减退,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这与以往研究表明的中心型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关系密切,其患病风险和死亡危险较周围型肥胖高的结论[10]相一致。
肥胖引起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原因,可能是血容量和前负荷的增加(为满足多余脂肪代谢的需要)导致心肌肥厚,心肌内外脂肪异位沉积,心室僵硬度增加、顺应性降低[11],从而引起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
由此可见,中心型肥胖可引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异常,故充分认识中心型肥胖的危害性,加强对超重人群的早期干预,对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而VVI技术可作为无创性评价肥胖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