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李思宇, 田永明, 唐志红. 两种鼻胃管的压疮发生率比较. 华西医学, 2017, 32(2): 246-247. doi: 10.7507/1002-0179.201510087 复制
重症监护室患者大多需要留置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或胃肠减压,鼻胃管常常压迫鼻翼造成鼻翼部皮肤压疮形成[1],但因留置鼻胃管发生的鼻翼部压疮较为隐匿常被人们所忽视[1-2]。鼻部皮肤的损伤增加了患者皮肤不适、疼痛,甚至增加了感染几率,一旦发生则加大治疗难度、增加治疗费用及延长住院时间[3]。已有的报道多为探讨鼻胃管的固定方式与发生压疮的相关研究[1, 3-5],而不同材质的鼻胃管对鼻部压疮的影响报道较少。我科采用人字形固定法,仍不能避免患者鼻翼部压疮发生。在试用“复尔凯”鼻胃管后,我们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鼻翼部发生压疮的患者明显少于普通硅胶鼻胃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4 年 9 月—2015 年 9 月入住重症监护室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 180 例患者,其中 男 83 例,女 97 例;年龄 25~82 岁,平均(42.00± 2.25)岁;重症急性胰腺炎 17 例,肺部感染 41 例,外伤 35 例,其他 87 例。纳入标准:① 留置鼻胃管;② 鼻部皮肤完好。排除标准:① 有鼻部皮肤损伤和带无创呼吸机;② 有消化道急性出血等禁忌证;③ 过敏体质。剔除标准:住院时间未满 20 d 或 20 d 内拔管。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 180 例患者根据其住院号尾数奇、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 90 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常规方法置入鼻胃管,置管成功后均使用 2.5 cm×7.0 cm 人字形 3M 易撕敷料胶带进行固定,并采用 3M 透明敷料进行加强固定于鼻孔同侧面部,常规每周更换 2 次,污染或滑落均随时更换,观察两组患者鼻部压疮发生时间及发生率。对照组采用传统硅胶鼻胃管,型号为 12# 和 16#,更换时间为 4 周;试验组采用荷兰纽迪西亚出口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尔凯”鼻胃管,由聚氨酯材质的导管和不锈钢导丝组成,本研究所用型号为 12# 和 15#,3~6 个月更换 1 次[6]。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置管 10 d 内和 10~20 d 的鼻部皮肤情况,是否有压疮发生。采用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推荐的压疮定义及其分期标准进行评估和分期。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采用 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压疮发生情况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 检验。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带管 10 d 内均无鼻部压疮发生。带管 10~20 d,对照组 7 例患者发生压疮,压疮发生率为 7.8%;试验组无患者发生压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压疮是在压力、剪切力、摩擦力的直接作用下联合其他内、外因共同导致的软组织坏死[7]。钟彩棠等[8]研究表明,鼻胃管相关性鼻部压疮在临床常见,而鼻部压疮的发生轻者疼痛不适,重者局部经久不愈甚至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将增加治疗难度及治疗费用且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患者住院满意度。
与普通硅胶鼻胃管相比,“复而凯”鼻胃管因其为聚氨酯材质,生物相容性较好,可耐胃酸腐蚀。朱玉芹等[9]研究表明,“复而凯”鼻胃管留置期可达 90~180 d,明显减轻了短时间频繁插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损伤,同时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其次,“复而凯”鼻胃管管道外径小,内径大,可减轻对食管和胃黏膜的刺激,而且其末端有封口可减少细菌污染的几率[10]。理想的液体输出,不易堵管,管道除有侧孔外,还有顶端出孔;理想的内外径比,管道不会扭结、打折[11]。再次,在管道中置有不锈钢导丝,提高了插管成功率。末端有一高弹性内径小于管径的活塞扣和防护帽,可防止患者在咳嗽、吸痰、翻身拍背等压力刺激下致胃肠收缩引起的食物反流;同时,因插入长度较长,可增加食物的吸收和消化,减少因消化不良引起的食物滞留而发生的食物反流[12]。总之,相比于普通硅胶鼻胃管,对于患者皮肤黏膜的损伤及抗反流方面,“复尔凯”鼻胃管更占优势,且由于更换时间的延长也抵消了普通硅胶鼻胃管的价格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重症监护室患者大多需要留置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或胃肠减压,鼻胃管常常压迫鼻翼造成鼻翼部皮肤压疮形成[1],但因留置鼻胃管发生的鼻翼部压疮较为隐匿常被人们所忽视[1-2]。鼻部皮肤的损伤增加了患者皮肤不适、疼痛,甚至增加了感染几率,一旦发生则加大治疗难度、增加治疗费用及延长住院时间[3]。已有的报道多为探讨鼻胃管的固定方式与发生压疮的相关研究[1, 3-5],而不同材质的鼻胃管对鼻部压疮的影响报道较少。我科采用人字形固定法,仍不能避免患者鼻翼部压疮发生。在试用“复尔凯”鼻胃管后,我们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鼻翼部发生压疮的患者明显少于普通硅胶鼻胃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4 年 9 月—2015 年 9 月入住重症监护室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 180 例患者,其中 男 83 例,女 97 例;年龄 25~82 岁,平均(42.00± 2.25)岁;重症急性胰腺炎 17 例,肺部感染 41 例,外伤 35 例,其他 87 例。纳入标准:① 留置鼻胃管;② 鼻部皮肤完好。排除标准:① 有鼻部皮肤损伤和带无创呼吸机;② 有消化道急性出血等禁忌证;③ 过敏体质。剔除标准:住院时间未满 20 d 或 20 d 内拔管。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 180 例患者根据其住院号尾数奇、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 90 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常规方法置入鼻胃管,置管成功后均使用 2.5 cm×7.0 cm 人字形 3M 易撕敷料胶带进行固定,并采用 3M 透明敷料进行加强固定于鼻孔同侧面部,常规每周更换 2 次,污染或滑落均随时更换,观察两组患者鼻部压疮发生时间及发生率。对照组采用传统硅胶鼻胃管,型号为 12# 和 16#,更换时间为 4 周;试验组采用荷兰纽迪西亚出口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尔凯”鼻胃管,由聚氨酯材质的导管和不锈钢导丝组成,本研究所用型号为 12# 和 15#,3~6 个月更换 1 次[6]。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置管 10 d 内和 10~20 d 的鼻部皮肤情况,是否有压疮发生。采用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推荐的压疮定义及其分期标准进行评估和分期。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采用 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压疮发生情况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 检验。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带管 10 d 内均无鼻部压疮发生。带管 10~20 d,对照组 7 例患者发生压疮,压疮发生率为 7.8%;试验组无患者发生压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压疮是在压力、剪切力、摩擦力的直接作用下联合其他内、外因共同导致的软组织坏死[7]。钟彩棠等[8]研究表明,鼻胃管相关性鼻部压疮在临床常见,而鼻部压疮的发生轻者疼痛不适,重者局部经久不愈甚至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将增加治疗难度及治疗费用且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患者住院满意度。
与普通硅胶鼻胃管相比,“复而凯”鼻胃管因其为聚氨酯材质,生物相容性较好,可耐胃酸腐蚀。朱玉芹等[9]研究表明,“复而凯”鼻胃管留置期可达 90~180 d,明显减轻了短时间频繁插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损伤,同时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其次,“复而凯”鼻胃管管道外径小,内径大,可减轻对食管和胃黏膜的刺激,而且其末端有封口可减少细菌污染的几率[10]。理想的液体输出,不易堵管,管道除有侧孔外,还有顶端出孔;理想的内外径比,管道不会扭结、打折[11]。再次,在管道中置有不锈钢导丝,提高了插管成功率。末端有一高弹性内径小于管径的活塞扣和防护帽,可防止患者在咳嗽、吸痰、翻身拍背等压力刺激下致胃肠收缩引起的食物反流;同时,因插入长度较长,可增加食物的吸收和消化,减少因消化不良引起的食物滞留而发生的食物反流[12]。总之,相比于普通硅胶鼻胃管,对于患者皮肤黏膜的损伤及抗反流方面,“复尔凯”鼻胃管更占优势,且由于更换时间的延长也抵消了普通硅胶鼻胃管的价格优势,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