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骆春燕, 周倩. 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高危儿童甲状腺预防性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一例. 华西医学, 2017, 32(1): 150-151. doi: 10.7507/1002-0179.201511156 复制
病例介绍 患儿,女,10 岁 8 个月。因“RET基因检测到病理性突变位点存在错义突变 2– 个月”于 2015 年 8 月 20 号入住我科。患儿母亲 7+ 个月前于我院诊断为“甲状腺髓样癌”并行“甲状腺全切除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预后良好。患儿体格检查:体温 36.5 ℃,脉搏 80 次 /min,呼吸 20 次 /min,血压 107/66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楚,甲状腺专科体格检查无异常。辅助检查:2015 年 6 月 27 日于我院行RET 基因检查示:RET 基因 Exon11 上存在 c.1901G>T;p.Cys634Phe(杂合),该突变属于RET 基因 Exon11 上常见的病理性突变位点。2015 年 8 月 1 日于我院行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示:甲状腺右侧叶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右侧叶内查见数个大小约 2 mm 的低回声及弱回声结节,边界清楚,形态规则)。甲状旁腺素 3.23 pmol/L,促甲状腺激素 11.76 mU/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7.89 pmol/L,降钙素 23.2 pg/mL。2015 年 8 月 24 日患儿在全身麻醉(全麻)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术中冰冻术”,术后诊断:甲状腺髓样癌高危人群(髓样癌家属);结节性甲状腺肿。术中颈部安置单血浆引流管 1 根。术后安置心电血氧监护及鼻塞吸氧 3 L/min,静脉给予补钙、补充电解质治疗。术后第 2 天开始晨起空腹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 75 μg,1 次 /d。术后 2 d 患儿恢复良好,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呼吸困难,无四肢及口周麻木、抽搐,复查血显示:甲状旁腺素 3.45 pmol/L,钙 2.21 mmol/L。颈部血浆管引流出约 5 mL 淡血性液体,予拔除引流管出院。术后 7 d 患儿返回病房拆线,伤口无感染,Ⅰ/ 甲级愈合。
护理 ①心理护理。甲状腺预防性切除与治疗性切除的不同之处在于:预防性切除为甲状腺尚未出现器质性改变时即行切除处理,同时需终生服用甲状腺素替代药物,且面临以后再次手术的可能。这对于患儿及其家长来说都需要很强的心理建设和心理准备。A. 家长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操作熟练,语言亲切,消除患儿家长的顾虑,建立信任感[1],以方便护理工作的开展。该例患儿家长非常紧张和担心患儿,害怕手术出现意外及并发症,尤其是患儿母亲,其已在我院行甲状腺癌手术,对疾病有一定的了解,自责是自己遗传疾病给孩子,加之担心术后伤口恢复问题,害怕疾病复发,因此心理负担沉重。护理小组对此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鼓励患儿家长说出其顾虑,并耐心聆听其倾诉;仔细讲解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方式、术后注意事项及疾病相关知识,告知其术后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及未来的婚姻生育问题,尽量减少或消除其顾虑,鼓励其积极面对手术。B. 患儿心理护理。患儿由于年龄小,对疾病及手术存在恐惧心理,看到医务人员往往有“白衣恐惧症”,再加上接触到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因此易紧张、害怕[2]。该例患儿情绪波动较明显,对医务人员存在抵触心理。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沟通及护患关系。护理小组采取个性化护理,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儿进行相关介绍,带患儿熟悉病房环境,允许患儿带自己喜爱的玩具,床头桌放置可爱的卡通人偶;指导其翻看儿童故事书,向勇敢的榜样学习,勇敢接受手术;以鼓励和表扬激励为主,将纸折成小动物或花朵送给患儿,以示奖励。在护理小组的积极努力下,患儿及家长的情绪在术前已较入院时明显稳定,能积极配合医护工作,顺利渡过手术及术后恢复期,出院时情绪良好。
②术前准备。嘱家长及时增减患儿衣物,预防感冒。遵医嘱采血查血常规、凝血常规、血生物化学、血型等,完成心电图、胸部 X 线片等术前相关检查。指导家长给患儿进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术前禁食 6~8 h,禁饮 4~6 h。术前 1 d 清洁全身皮肤,剪短指甲。头发用发圈扎在头部两侧,不可用发夹或绑马尾,以免术中发生划伤或压力引起血肿。保护好手术标记,术晨更换干净的病员服,建立静脉通道。
③术后护理。A. 生命体征观察。手术完成返回病房后,予安置心电血氧监护及鼻塞吸氧 3 L/min,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做好记录。B. 呼吸道管理。术后全麻未醒时,予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引起误吸及呛咳导致窒息。全麻清醒后,予半卧位,利于患儿呼吸及血浆管引流。术后第 2 天遵医嘱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各 2 mL 雾化吸入,2 次 /d。雾化后,嘱患儿漱口,多饮水,鼓励其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C. 饮食护理。术后 4 h 指导患儿饮水,未出现呛咳及呕吐,随后指导家长给患儿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温凉饮食,避免进食太烫太硬的食物而加剧全麻气管插管后咽喉的疼痛。鼓励患儿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蛋白的食物,如牛奶、瘦肉类,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利于伤口的恢复。指导患儿进食、饮水时,注意保护伤口,避免伤口敷料污染、浸湿。D. 伤口管理。该例患儿年龄小,且活泼好动,伤口处敷料易松脱,术后伤口出血及感染发生率均较成人高。因此,我科每 3 天更换 1 次患儿伤口敷料,尤其注意敷贴固定牢靠。观察颈部伤口有无血肿或气肿,嘱患儿避免过多、剧烈的颈部活动,防止出血。每天定时检测体温,注意体温变化,预防伤口感染。嘱患儿切勿自行揭开伤口敷料。该患儿术后 7 d 返回病房拆线,伤口无感染及出血,愈合好。E. 引流管护理。定时挤压引流管,预防引流管堵塞,避免管道折叠和脱落。引流管装于透明塑料袋里,一是方便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状,二是便于活动时携带。指导患儿及家属自我观察引流管的颜色和性状的方法,让患儿及家属参与到护理中来。每天定时用量杯计量引流液,并做好记录。该患儿术后当天引流出血性液 40 mL,经细心观察和护理,再加上患儿及家长的积极配合,患儿的引流量逐渐减少,术后第 3 天引流量为 5 mL 且为淡血性,予拔除引流管。F. 安全管理。患儿由于年龄小,对危险的感知意识不强,必须做好安全护理[3],要求在院期间必须留一位家长陪同。护理人员应指导家长共同做好患儿的安全护理。提高患儿安全意识,避免在病房奔跑,卧床时使用床档保护,禁止翻越床档。刀、剪等锐利物品妥善放置,避免刺伤、割伤。开水瓶必须放置于床旁柜里,患儿不能单独倒开水,以免烫伤。地面保持清洁,以免发生跌倒、坠床的不良事件。该例患儿家长高度重视,患儿也积极配合,未发生安全相关不良事件。
④出院指导。嘱患儿及家长预防患儿感冒。术后 1 周伤口拆线。拆线 1 周后开始做颈部的功能锻炼。因患儿年龄小,好动,向患儿强调保护伤口的重要性。尤其是开学后,避免与同学打闹,注意保护伤口。患儿是女孩,已有爱美之心,担心手术瘢痕影响美观,向患儿及家属介绍运用瘢痕贴预防瘢痕的方法,于术后 14 d 开始,并坚持使用直至瘢痕淡化[4]。同时,向患儿及家长讲解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指导正确服药的方法,培养患儿自觉服药的习惯。定期接受电话随访及门诊复查。
讨论 甲状腺髓样癌占甲状腺癌的 5%~10%,分为散发性和家族性两类。而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占甲状腺髓样癌的 20% 左右,而且发病率有不断升高的趋势[5]。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的发病基础是RET 基因突变。大量研究表明,RET 基因突变是甲状腺髓样癌发病的主要分子病理学基础,该基因突变者家族性髓样癌的发病率在 95% 左右[6]。甲状腺髓样癌转移早、对放射治疗和化学疗法不敏感,预后较分化型甲状腺癌差,病死率较高,基因治疗目前还不太成熟,因此,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是其治疗的关键[7]。对于家族里有患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的人群,RET 基因突变筛查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对于检测结果阳性者,应视为潜在的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积极考虑手术处理[8],预防性手术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治疗性手术[9],总体预后较好[10]。
手术是目前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甲状腺髓样癌确诊患者应行甲状腺全切除术 + 区域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11]。而本例患儿RET 基因 Exon11 上存在 c.1901G>T;p.Cys634Phe(杂合),该突变属于RET 基因 Exon11 上常见的病理性突变位点。结合该患儿的其他检查结果,因此选择甲状腺全切除术 + 术中冰冻术。
甲状腺髓样癌RET 基因检测报道很多,而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预防性切除的案例,国内鲜有报道。对于儿童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预防性切除的围手术期护理,国内更是尚无报道。我科收治的这例 10 岁儿童患者,由于年龄小,且为预防性切除,其观察及护理要点不同于一般患者。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心理准备,甲状腺预防性切除以后需终生服用甲状腺素替代药物,且面临以后再次手术的可能。因为该例患者是儿童,对于患儿及其家长来说,这要求有一定的心理素质及心理准备。家长往往存在自责心理,而患儿则是对手术具有未知的恐惧感。因此,甲状腺髓样癌患儿的护理有别于成人患者,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针对该例患儿,我科采取了一系列个性化的护理,通过对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做好饮食及引流管理护理、伤口及安全管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详细交待了术后功能锻炼及出院后的指导,尤其是要加强随访,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促进了患儿的康复,患儿及家长满意出院。
病例介绍 患儿,女,10 岁 8 个月。因“RET基因检测到病理性突变位点存在错义突变 2– 个月”于 2015 年 8 月 20 号入住我科。患儿母亲 7+ 个月前于我院诊断为“甲状腺髓样癌”并行“甲状腺全切除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预后良好。患儿体格检查:体温 36.5 ℃,脉搏 80 次 /min,呼吸 20 次 /min,血压 107/66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楚,甲状腺专科体格检查无异常。辅助检查:2015 年 6 月 27 日于我院行RET 基因检查示:RET 基因 Exon11 上存在 c.1901G>T;p.Cys634Phe(杂合),该突变属于RET 基因 Exon11 上常见的病理性突变位点。2015 年 8 月 1 日于我院行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示:甲状腺右侧叶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右侧叶内查见数个大小约 2 mm 的低回声及弱回声结节,边界清楚,形态规则)。甲状旁腺素 3.23 pmol/L,促甲状腺激素 11.76 mU/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7.89 pmol/L,降钙素 23.2 pg/mL。2015 年 8 月 24 日患儿在全身麻醉(全麻)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术中冰冻术”,术后诊断:甲状腺髓样癌高危人群(髓样癌家属);结节性甲状腺肿。术中颈部安置单血浆引流管 1 根。术后安置心电血氧监护及鼻塞吸氧 3 L/min,静脉给予补钙、补充电解质治疗。术后第 2 天开始晨起空腹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 75 μg,1 次 /d。术后 2 d 患儿恢复良好,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呼吸困难,无四肢及口周麻木、抽搐,复查血显示:甲状旁腺素 3.45 pmol/L,钙 2.21 mmol/L。颈部血浆管引流出约 5 mL 淡血性液体,予拔除引流管出院。术后 7 d 患儿返回病房拆线,伤口无感染,Ⅰ/ 甲级愈合。
护理 ①心理护理。甲状腺预防性切除与治疗性切除的不同之处在于:预防性切除为甲状腺尚未出现器质性改变时即行切除处理,同时需终生服用甲状腺素替代药物,且面临以后再次手术的可能。这对于患儿及其家长来说都需要很强的心理建设和心理准备。A. 家长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操作熟练,语言亲切,消除患儿家长的顾虑,建立信任感[1],以方便护理工作的开展。该例患儿家长非常紧张和担心患儿,害怕手术出现意外及并发症,尤其是患儿母亲,其已在我院行甲状腺癌手术,对疾病有一定的了解,自责是自己遗传疾病给孩子,加之担心术后伤口恢复问题,害怕疾病复发,因此心理负担沉重。护理小组对此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鼓励患儿家长说出其顾虑,并耐心聆听其倾诉;仔细讲解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方式、术后注意事项及疾病相关知识,告知其术后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及未来的婚姻生育问题,尽量减少或消除其顾虑,鼓励其积极面对手术。B. 患儿心理护理。患儿由于年龄小,对疾病及手术存在恐惧心理,看到医务人员往往有“白衣恐惧症”,再加上接触到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因此易紧张、害怕[2]。该例患儿情绪波动较明显,对医务人员存在抵触心理。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沟通及护患关系。护理小组采取个性化护理,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儿进行相关介绍,带患儿熟悉病房环境,允许患儿带自己喜爱的玩具,床头桌放置可爱的卡通人偶;指导其翻看儿童故事书,向勇敢的榜样学习,勇敢接受手术;以鼓励和表扬激励为主,将纸折成小动物或花朵送给患儿,以示奖励。在护理小组的积极努力下,患儿及家长的情绪在术前已较入院时明显稳定,能积极配合医护工作,顺利渡过手术及术后恢复期,出院时情绪良好。
②术前准备。嘱家长及时增减患儿衣物,预防感冒。遵医嘱采血查血常规、凝血常规、血生物化学、血型等,完成心电图、胸部 X 线片等术前相关检查。指导家长给患儿进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术前禁食 6~8 h,禁饮 4~6 h。术前 1 d 清洁全身皮肤,剪短指甲。头发用发圈扎在头部两侧,不可用发夹或绑马尾,以免术中发生划伤或压力引起血肿。保护好手术标记,术晨更换干净的病员服,建立静脉通道。
③术后护理。A. 生命体征观察。手术完成返回病房后,予安置心电血氧监护及鼻塞吸氧 3 L/min,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做好记录。B. 呼吸道管理。术后全麻未醒时,予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引起误吸及呛咳导致窒息。全麻清醒后,予半卧位,利于患儿呼吸及血浆管引流。术后第 2 天遵医嘱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各 2 mL 雾化吸入,2 次 /d。雾化后,嘱患儿漱口,多饮水,鼓励其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C. 饮食护理。术后 4 h 指导患儿饮水,未出现呛咳及呕吐,随后指导家长给患儿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温凉饮食,避免进食太烫太硬的食物而加剧全麻气管插管后咽喉的疼痛。鼓励患儿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蛋白的食物,如牛奶、瘦肉类,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利于伤口的恢复。指导患儿进食、饮水时,注意保护伤口,避免伤口敷料污染、浸湿。D. 伤口管理。该例患儿年龄小,且活泼好动,伤口处敷料易松脱,术后伤口出血及感染发生率均较成人高。因此,我科每 3 天更换 1 次患儿伤口敷料,尤其注意敷贴固定牢靠。观察颈部伤口有无血肿或气肿,嘱患儿避免过多、剧烈的颈部活动,防止出血。每天定时检测体温,注意体温变化,预防伤口感染。嘱患儿切勿自行揭开伤口敷料。该患儿术后 7 d 返回病房拆线,伤口无感染及出血,愈合好。E. 引流管护理。定时挤压引流管,预防引流管堵塞,避免管道折叠和脱落。引流管装于透明塑料袋里,一是方便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状,二是便于活动时携带。指导患儿及家属自我观察引流管的颜色和性状的方法,让患儿及家属参与到护理中来。每天定时用量杯计量引流液,并做好记录。该患儿术后当天引流出血性液 40 mL,经细心观察和护理,再加上患儿及家长的积极配合,患儿的引流量逐渐减少,术后第 3 天引流量为 5 mL 且为淡血性,予拔除引流管。F. 安全管理。患儿由于年龄小,对危险的感知意识不强,必须做好安全护理[3],要求在院期间必须留一位家长陪同。护理人员应指导家长共同做好患儿的安全护理。提高患儿安全意识,避免在病房奔跑,卧床时使用床档保护,禁止翻越床档。刀、剪等锐利物品妥善放置,避免刺伤、割伤。开水瓶必须放置于床旁柜里,患儿不能单独倒开水,以免烫伤。地面保持清洁,以免发生跌倒、坠床的不良事件。该例患儿家长高度重视,患儿也积极配合,未发生安全相关不良事件。
④出院指导。嘱患儿及家长预防患儿感冒。术后 1 周伤口拆线。拆线 1 周后开始做颈部的功能锻炼。因患儿年龄小,好动,向患儿强调保护伤口的重要性。尤其是开学后,避免与同学打闹,注意保护伤口。患儿是女孩,已有爱美之心,担心手术瘢痕影响美观,向患儿及家属介绍运用瘢痕贴预防瘢痕的方法,于术后 14 d 开始,并坚持使用直至瘢痕淡化[4]。同时,向患儿及家长讲解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指导正确服药的方法,培养患儿自觉服药的习惯。定期接受电话随访及门诊复查。
讨论 甲状腺髓样癌占甲状腺癌的 5%~10%,分为散发性和家族性两类。而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占甲状腺髓样癌的 20% 左右,而且发病率有不断升高的趋势[5]。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的发病基础是RET 基因突变。大量研究表明,RET 基因突变是甲状腺髓样癌发病的主要分子病理学基础,该基因突变者家族性髓样癌的发病率在 95% 左右[6]。甲状腺髓样癌转移早、对放射治疗和化学疗法不敏感,预后较分化型甲状腺癌差,病死率较高,基因治疗目前还不太成熟,因此,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是其治疗的关键[7]。对于家族里有患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的人群,RET 基因突变筛查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对于检测结果阳性者,应视为潜在的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积极考虑手术处理[8],预防性手术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治疗性手术[9],总体预后较好[10]。
手术是目前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甲状腺髓样癌确诊患者应行甲状腺全切除术 + 区域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11]。而本例患儿RET 基因 Exon11 上存在 c.1901G>T;p.Cys634Phe(杂合),该突变属于RET 基因 Exon11 上常见的病理性突变位点。结合该患儿的其他检查结果,因此选择甲状腺全切除术 + 术中冰冻术。
甲状腺髓样癌RET 基因检测报道很多,而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预防性切除的案例,国内鲜有报道。对于儿童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预防性切除的围手术期护理,国内更是尚无报道。我科收治的这例 10 岁儿童患者,由于年龄小,且为预防性切除,其观察及护理要点不同于一般患者。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心理准备,甲状腺预防性切除以后需终生服用甲状腺素替代药物,且面临以后再次手术的可能。因为该例患者是儿童,对于患儿及其家长来说,这要求有一定的心理素质及心理准备。家长往往存在自责心理,而患儿则是对手术具有未知的恐惧感。因此,甲状腺髓样癌患儿的护理有别于成人患者,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针对该例患儿,我科采取了一系列个性化的护理,通过对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做好饮食及引流管理护理、伤口及安全管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详细交待了术后功能锻炼及出院后的指导,尤其是要加强随访,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促进了患儿的康复,患儿及家长满意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