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黎瑶, 邱平, 兰天, 唐明薇, 梅希. 基层医生和糖尿病患者掌握糖尿病知识程度调查及改进糖尿病防治现况初探. 华西医学, 2017, 32(3): 387-391. doi: 10.7507/1002-0179.201512118 复制
我国 2 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呈快速增长,2007 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为 9 240 万人[1],这一庞大的数据让中国成为了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2013 年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我国 20~79 岁糖尿病患者数量为 0.98 亿人,预计 2035 年 将增至 1.43 亿人[2];有研究表明,我国糖尿病估测患病率为 11.6%,约 1.139 亿人,其中城市居民患病率为 14.3%,农村居民为 10.3%[3]。此调查结果让我们不得不面对农村有着庞大的糖尿病患者群体这一现状。相对于城市糖尿病患者而言,绝大多数农村糖尿病患者缺乏糖尿病防治常识,导致患者的诊断时间晚、慢性并发症发病率高,严重损害了其健康,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针对基层医生进行糖尿病的规范化培训,使其正确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进而能对广大农村糖尿病患者进行正确的宣传教育(宣教)及诊治,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分级诊疗的全面铺开,基层医生面临更艰巨的糖尿病防治任务,提高其糖尿病诊疗能力迫在眉睫。因此,本研究针对成都市新都区的基层医生及糖尿病患者开展了糖尿病知识现状调查,并探索提高基层医生糖尿病防治能力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 年 1 月—2014 年 6 月成都市新都区辖区内的 15 家乡镇卫生院及 2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医生及全科医师共有 328 人,其中慢病管理人员 43 人;村卫生室医生共有 152 人。其辖区内糖尿病患者共有 575 人。
1.2 研究方法
2013 年 1 月—2014 年 6 月对辖区内的 15 家乡镇卫生院及 2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内科医生及全科医师、村卫生室医生及辖区内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监测。
1.2.1 问卷调查 根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及村卫生室医生的职责、糖尿病患者需要掌握的常识设置不同的调查问卷。① 乡镇医生问卷:根据《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乡镇医生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为:基本信息及医疗机构基本情况、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范畴、糖尿病及并发症的表现、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控制目标、低血糖防治、生活方式的干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干预、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等。
② 乡村医生问卷:根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乡村医生的职责包括预防保健工作、健康教育、常见疾病的初级诊疗活动,乡村医生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为:基本信息及医疗机构基本情况、糖尿病的易患因素、低血糖处理、生活方式的干预、血糖监测等。
③ 糖尿病患者问卷:根据 2010 版《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患者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为:患者基本信息、就医情况、糖尿病的表现、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个体化治疗的目标、糖尿病生活方式的干预、药物的基本知识、血糖监测、低血糖的应对等。
1.2.2 培训 根据调查结果,尤其针对薄弱环节对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及村卫生室的医生进行培训,并重点针对乡镇卫生院慢病管理岗位的医生进行培训,使各级医生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糖尿病防治水平。培训形式包括上课、发放宣传手册,以及后期的电话、网络等形式交流培训。
1.2.3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调查 在 2013 年 1 月—2014 年 6 月期间对辖区内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抽取静脉血查糖化血红蛋白(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 Premier 测定)。
1.3 评价指标
问卷调查结果采用得分情况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人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调查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发放乡镇医生问卷 328 份,回收有效问卷 319 份,其中含慢病管理人员 43 人,问卷有效回收率为 97.3%;发放乡村医生问卷 152 份,回收有效问卷 149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 98.0%;发放糖尿病患者问卷 575 份,回收有效问卷 539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 93.7%。
2.2 基层医院糖尿病设备/药物及医务人员的现状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设备/药物占有率分别为便携式血糖仪 100.0%、磺脲类降糖药 100.0%、双胍类降糖药 100.0%、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23.5%、动物胰岛素 100.0%、重组人胰岛素 29.4%、胰岛素类似物 11.8%。
319 名乡镇医生中,男 174 人,女 145 人;平均年龄(38.2±8.5)岁;学历:大学本科占 7.8%,大专占 53.6%,中专占 38.6%;仅有 8.5% 的人员接受过 3 周~3 个月的专科培训。乡镇医生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不容乐观,其中得分最低的为糖尿病诊断标准及控制目标,在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干预、药物不良反应、低血糖处理等方面的得分也较低,而对高危人群的识别、临床表现、生活方式干预等得分相对较高。慢病管理人员与其他医生比较,各项得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149 名乡村医生中,男 96 人,女 53 人;平均年龄(53.5±6.9)岁,工作年限(24.3±10.4)年;学历:大学本科占 0.0%,大专占 0.0%,中专占 5.4%;资格证以乡村医师资格证为主(89.9%),少数(10.1%)有助理医师资格证。乡村医生糖尿病知识调查中高危人群识别、低血糖处理、生活方式干预的得分分别为(20.5±5.8)、(49.5±10.4)、(22.2±4.1)分。
2.3 糖尿病患者的调查情况
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62.4±8.8)岁,平均病程(5.3±0.7)年;仅有 38.5% 的患者就诊,就医频率 3.3 次/(年·人),医疗费用(245.8±54.7)元/(年·人)。糖尿病患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 (8.9±1.6)%,其中糖化血红蛋白<7.0% 的患者仅有 13.5%。42.6% 的患者监测血糖<1 次/月,50.7% 的患者监测血糖 1~4 次/月,6.7% 的患者监测血糖>4 次/月。13.9% 的患者大致知道自己的血糖控制目标;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相对较好的是饮食原则、运动原则、低血糖处理,得分分别为(39.8±10.2)、(40.2±6.3)、(43.8±8.6)分。
3 讨论
我国糖尿病患者人群数目庞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四川农村糖尿病的发病现状非常不容乐观:四川省中江县 20 岁以上农村居民中糖尿病患病率达 7.0%;巴中市山区农村地区 60 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 10.4%[4]。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村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也达到了 10.1%[5]。对成都周边农村的调查也发现糖尿病患病率超过 10.0%[6]。农村地区医务人员相对缺乏,整体专业素质低,严重缺乏有培训经历的医生,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更难开展,现状堪忧。糖尿病早期如无有效治疗措施,晚期合并的各种并发症将给社会及个人带来沉重的经济及健康负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估计中国糖尿病导致的直接医疗支出占全国医疗总支出的 13%,达到 1 734 亿元。且未来 10~20 年,这一数字还将快速攀升。
早期识别高危人群、积极干预是从源头上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的有效措施。糖尿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中国的大庆实验[7]、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8]、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9]以及多国参与的 STOP-NIDDM[10]等研究均显示改变生活方式或适当的药物对于预防 2 型糖尿病的发生是有效且切实可行的。早期的干预有赖于社会整体的初级卫生保健、健康宣传等工作的不断完善。随着分级诊疗的铺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糖尿病的预防保健方面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研究显示初级卫生保健第一站的村卫生室医生普遍年龄偏大,虽从医时间较长,但大多未受过正规的医学专业训练,多数为跟师形式的学习或自学,糖尿病知识严重缺乏,尤其在对高危人群的识别、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上,不能胜任健康宣传、预防保健工作。故提高其对糖尿病的认知能力是当前的迫切任务。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绝大多数农村患者就诊的首诊医院,本调查结果显示此级医院医生学历偏低,仅有少数医生接受过专科培训,且培训平均时间短暂,绝大多数医生不能准确掌握糖尿病诊断标准,对糖尿病控制目标也不甚清楚,不懂得控制及治疗的个体化原则,对脂代谢紊乱的危害认识不足,对低血糖的处理也不够专业。诸葛福媛等[11]对浙江绍兴的基层医生调查显示,基层医生对于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知晓率、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糖尿病生活方式管理等知识均欠缺甚多,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在本研究中,专门从事慢病管理的人员与其他医生相比较,其对糖尿病知识,尤其是在高危人群识别、临床表现上的掌握情况相对较好。
从患者角度来看也不尽如人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控制现状不佳。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仅为 37.8%[12]。2009 年—2011 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进行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现状调查显示,全国 417 家医院的 143 123 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7.0% 者仅占 35.28%。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的农村糖尿病控制情况可能更差,针对成都地区城市和农村的调查显示农村的糖尿病控制情况远落后于城市[5]。本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差,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8.9±1.6)%,达标患者仅为 13.5%。且糖尿病患者缺乏糖尿病常识;不管是从患者的医疗费用还是主动就医等行为,可见其对医疗的投入不足:就医人数不足一半,平均医疗费用偏低,就医频次少。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糖尿病患者教育的目的是使其充分认识糖尿病并掌握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调查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差[13],有较大提升空间;对上海、成都、厦门、长沙 4 地糖尿病患者调查显示,患者接受预防保健服务质量差、与糖尿病防治指南相距甚远[14]。糖尿病患者对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接受预防保健服务质量差等均可从侧面反映当地医疗机构对糖尿病的认知和宣教情况。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可以推断:基层医务人员本身知识的欠缺、缺乏对患者的正确引导,是糖尿病患者认识不足、控制不佳的重要原因。根据本次调查,提倡在基层也实行由慢病管理人员对糖尿病进行专病专治,相对全科医生能为患者提供更好、更专业的服务。乡镇医院医生本身大多受过专业的医学教育,相对年轻,有接受培训及学习的主观愿望,且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对其进行培训可能会收到较好效果。慢病管理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对糖尿病知识的学习兴趣相对较高,潜力较大。既往的调查也显示加强社区的综合防治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知识知晓率并有利于其掌握防治技能[15]。
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调查显示:糖尿病诊治的基本配备不够,降糖药物品种不齐,可供医生选择者较少。多数医院仅有格列苯脲、二甲双胍及短效类动物胰岛素;重组人胰岛素占有率仅有 29.4%,且均为预混重组人胰岛素。有 2 家医院有胰岛素类似物。因此加强对基层医院的基本配备建设也是提高糖尿病防控水平的重要内容。
基于糖尿病庞大的患病人群、占用高昂的医疗开支、可防可治的特点、不容乐观的防治现状及基层医生的糖尿病知识现状,积极应对糖尿病、提高基层医生糖尿病防治能力,是我们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随着分级诊疗的开展,基层医生面临更艰巨的糖尿病防治任务,对其糖尿病诊疗能力的提高,更是迫在眉睫。我们根据调查结果对乡镇医院医生及村卫生室的医生进行了相关知识培训,并计划将培训工作长期进行下去。下一步培训的方案确定为:集中各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病管理人员由糖尿病专科医生对其进行统一定期培训,并由其对各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及辖区内的村卫生室医生培训,培训的具体内容及演示播放文件等由糖尿病专科医生制定。培训形式多样,通过网络、电话等建立了长期的回访联系,拟在 5 年后再次进行基层医生的相关知识调查,并同时再进行患者防治现状调查,以前后对比,拟为探索基层糖尿病患者的防治方法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法和模式。
本次调查尚有不足之处,首先调查问卷是由经验丰富的副高职称以上的糖尿病专科医生根据相应的工作规范、管理条例、指南等制定,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参与问卷调查的患者为随机抽样,但部分患者拒绝参与,该部分患者可能为对糖尿病严重缺乏认知、控制更差的患者,对结果可能造成一定偏差。尽管如此,本研究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基层医生对糖尿病的认知现状以及基层的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现状,为以后提高基层糖尿病防治水平指明了一定方向。
我国 2 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呈快速增长,2007 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为 9 240 万人[1],这一庞大的数据让中国成为了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2013 年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我国 20~79 岁糖尿病患者数量为 0.98 亿人,预计 2035 年 将增至 1.43 亿人[2];有研究表明,我国糖尿病估测患病率为 11.6%,约 1.139 亿人,其中城市居民患病率为 14.3%,农村居民为 10.3%[3]。此调查结果让我们不得不面对农村有着庞大的糖尿病患者群体这一现状。相对于城市糖尿病患者而言,绝大多数农村糖尿病患者缺乏糖尿病防治常识,导致患者的诊断时间晚、慢性并发症发病率高,严重损害了其健康,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针对基层医生进行糖尿病的规范化培训,使其正确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进而能对广大农村糖尿病患者进行正确的宣传教育(宣教)及诊治,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分级诊疗的全面铺开,基层医生面临更艰巨的糖尿病防治任务,提高其糖尿病诊疗能力迫在眉睫。因此,本研究针对成都市新都区的基层医生及糖尿病患者开展了糖尿病知识现状调查,并探索提高基层医生糖尿病防治能力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 年 1 月—2014 年 6 月成都市新都区辖区内的 15 家乡镇卫生院及 2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医生及全科医师共有 328 人,其中慢病管理人员 43 人;村卫生室医生共有 152 人。其辖区内糖尿病患者共有 575 人。
1.2 研究方法
2013 年 1 月—2014 年 6 月对辖区内的 15 家乡镇卫生院及 2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内科医生及全科医师、村卫生室医生及辖区内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监测。
1.2.1 问卷调查 根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及村卫生室医生的职责、糖尿病患者需要掌握的常识设置不同的调查问卷。① 乡镇医生问卷:根据《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乡镇医生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为:基本信息及医疗机构基本情况、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范畴、糖尿病及并发症的表现、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控制目标、低血糖防治、生活方式的干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干预、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等。
② 乡村医生问卷:根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乡村医生的职责包括预防保健工作、健康教育、常见疾病的初级诊疗活动,乡村医生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为:基本信息及医疗机构基本情况、糖尿病的易患因素、低血糖处理、生活方式的干预、血糖监测等。
③ 糖尿病患者问卷:根据 2010 版《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患者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为:患者基本信息、就医情况、糖尿病的表现、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个体化治疗的目标、糖尿病生活方式的干预、药物的基本知识、血糖监测、低血糖的应对等。
1.2.2 培训 根据调查结果,尤其针对薄弱环节对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及村卫生室的医生进行培训,并重点针对乡镇卫生院慢病管理岗位的医生进行培训,使各级医生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糖尿病防治水平。培训形式包括上课、发放宣传手册,以及后期的电话、网络等形式交流培训。
1.2.3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调查 在 2013 年 1 月—2014 年 6 月期间对辖区内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抽取静脉血查糖化血红蛋白(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 Premier 测定)。
1.3 评价指标
问卷调查结果采用得分情况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人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调查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发放乡镇医生问卷 328 份,回收有效问卷 319 份,其中含慢病管理人员 43 人,问卷有效回收率为 97.3%;发放乡村医生问卷 152 份,回收有效问卷 149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 98.0%;发放糖尿病患者问卷 575 份,回收有效问卷 539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 93.7%。
2.2 基层医院糖尿病设备/药物及医务人员的现状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设备/药物占有率分别为便携式血糖仪 100.0%、磺脲类降糖药 100.0%、双胍类降糖药 100.0%、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23.5%、动物胰岛素 100.0%、重组人胰岛素 29.4%、胰岛素类似物 11.8%。
319 名乡镇医生中,男 174 人,女 145 人;平均年龄(38.2±8.5)岁;学历:大学本科占 7.8%,大专占 53.6%,中专占 38.6%;仅有 8.5% 的人员接受过 3 周~3 个月的专科培训。乡镇医生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不容乐观,其中得分最低的为糖尿病诊断标准及控制目标,在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干预、药物不良反应、低血糖处理等方面的得分也较低,而对高危人群的识别、临床表现、生活方式干预等得分相对较高。慢病管理人员与其他医生比较,各项得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149 名乡村医生中,男 96 人,女 53 人;平均年龄(53.5±6.9)岁,工作年限(24.3±10.4)年;学历:大学本科占 0.0%,大专占 0.0%,中专占 5.4%;资格证以乡村医师资格证为主(89.9%),少数(10.1%)有助理医师资格证。乡村医生糖尿病知识调查中高危人群识别、低血糖处理、生活方式干预的得分分别为(20.5±5.8)、(49.5±10.4)、(22.2±4.1)分。
2.3 糖尿病患者的调查情况
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62.4±8.8)岁,平均病程(5.3±0.7)年;仅有 38.5% 的患者就诊,就医频率 3.3 次/(年·人),医疗费用(245.8±54.7)元/(年·人)。糖尿病患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 (8.9±1.6)%,其中糖化血红蛋白<7.0% 的患者仅有 13.5%。42.6% 的患者监测血糖<1 次/月,50.7% 的患者监测血糖 1~4 次/月,6.7% 的患者监测血糖>4 次/月。13.9% 的患者大致知道自己的血糖控制目标;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相对较好的是饮食原则、运动原则、低血糖处理,得分分别为(39.8±10.2)、(40.2±6.3)、(43.8±8.6)分。
3 讨论
我国糖尿病患者人群数目庞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四川农村糖尿病的发病现状非常不容乐观:四川省中江县 20 岁以上农村居民中糖尿病患病率达 7.0%;巴中市山区农村地区 60 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 10.4%[4]。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村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也达到了 10.1%[5]。对成都周边农村的调查也发现糖尿病患病率超过 10.0%[6]。农村地区医务人员相对缺乏,整体专业素质低,严重缺乏有培训经历的医生,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更难开展,现状堪忧。糖尿病早期如无有效治疗措施,晚期合并的各种并发症将给社会及个人带来沉重的经济及健康负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估计中国糖尿病导致的直接医疗支出占全国医疗总支出的 13%,达到 1 734 亿元。且未来 10~20 年,这一数字还将快速攀升。
早期识别高危人群、积极干预是从源头上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的有效措施。糖尿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中国的大庆实验[7]、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8]、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9]以及多国参与的 STOP-NIDDM[10]等研究均显示改变生活方式或适当的药物对于预防 2 型糖尿病的发生是有效且切实可行的。早期的干预有赖于社会整体的初级卫生保健、健康宣传等工作的不断完善。随着分级诊疗的铺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糖尿病的预防保健方面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研究显示初级卫生保健第一站的村卫生室医生普遍年龄偏大,虽从医时间较长,但大多未受过正规的医学专业训练,多数为跟师形式的学习或自学,糖尿病知识严重缺乏,尤其在对高危人群的识别、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上,不能胜任健康宣传、预防保健工作。故提高其对糖尿病的认知能力是当前的迫切任务。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绝大多数农村患者就诊的首诊医院,本调查结果显示此级医院医生学历偏低,仅有少数医生接受过专科培训,且培训平均时间短暂,绝大多数医生不能准确掌握糖尿病诊断标准,对糖尿病控制目标也不甚清楚,不懂得控制及治疗的个体化原则,对脂代谢紊乱的危害认识不足,对低血糖的处理也不够专业。诸葛福媛等[11]对浙江绍兴的基层医生调查显示,基层医生对于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知晓率、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糖尿病生活方式管理等知识均欠缺甚多,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在本研究中,专门从事慢病管理的人员与其他医生相比较,其对糖尿病知识,尤其是在高危人群识别、临床表现上的掌握情况相对较好。
从患者角度来看也不尽如人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控制现状不佳。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仅为 37.8%[12]。2009 年—2011 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进行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现状调查显示,全国 417 家医院的 143 123 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7.0% 者仅占 35.28%。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的农村糖尿病控制情况可能更差,针对成都地区城市和农村的调查显示农村的糖尿病控制情况远落后于城市[5]。本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差,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8.9±1.6)%,达标患者仅为 13.5%。且糖尿病患者缺乏糖尿病常识;不管是从患者的医疗费用还是主动就医等行为,可见其对医疗的投入不足:就医人数不足一半,平均医疗费用偏低,就医频次少。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糖尿病患者教育的目的是使其充分认识糖尿病并掌握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调查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差[13],有较大提升空间;对上海、成都、厦门、长沙 4 地糖尿病患者调查显示,患者接受预防保健服务质量差、与糖尿病防治指南相距甚远[14]。糖尿病患者对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接受预防保健服务质量差等均可从侧面反映当地医疗机构对糖尿病的认知和宣教情况。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可以推断:基层医务人员本身知识的欠缺、缺乏对患者的正确引导,是糖尿病患者认识不足、控制不佳的重要原因。根据本次调查,提倡在基层也实行由慢病管理人员对糖尿病进行专病专治,相对全科医生能为患者提供更好、更专业的服务。乡镇医院医生本身大多受过专业的医学教育,相对年轻,有接受培训及学习的主观愿望,且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对其进行培训可能会收到较好效果。慢病管理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对糖尿病知识的学习兴趣相对较高,潜力较大。既往的调查也显示加强社区的综合防治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知识知晓率并有利于其掌握防治技能[15]。
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调查显示:糖尿病诊治的基本配备不够,降糖药物品种不齐,可供医生选择者较少。多数医院仅有格列苯脲、二甲双胍及短效类动物胰岛素;重组人胰岛素占有率仅有 29.4%,且均为预混重组人胰岛素。有 2 家医院有胰岛素类似物。因此加强对基层医院的基本配备建设也是提高糖尿病防控水平的重要内容。
基于糖尿病庞大的患病人群、占用高昂的医疗开支、可防可治的特点、不容乐观的防治现状及基层医生的糖尿病知识现状,积极应对糖尿病、提高基层医生糖尿病防治能力,是我们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随着分级诊疗的开展,基层医生面临更艰巨的糖尿病防治任务,对其糖尿病诊疗能力的提高,更是迫在眉睫。我们根据调查结果对乡镇医院医生及村卫生室的医生进行了相关知识培训,并计划将培训工作长期进行下去。下一步培训的方案确定为:集中各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病管理人员由糖尿病专科医生对其进行统一定期培训,并由其对各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及辖区内的村卫生室医生培训,培训的具体内容及演示播放文件等由糖尿病专科医生制定。培训形式多样,通过网络、电话等建立了长期的回访联系,拟在 5 年后再次进行基层医生的相关知识调查,并同时再进行患者防治现状调查,以前后对比,拟为探索基层糖尿病患者的防治方法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法和模式。
本次调查尚有不足之处,首先调查问卷是由经验丰富的副高职称以上的糖尿病专科医生根据相应的工作规范、管理条例、指南等制定,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参与问卷调查的患者为随机抽样,但部分患者拒绝参与,该部分患者可能为对糖尿病严重缺乏认知、控制更差的患者,对结果可能造成一定偏差。尽管如此,本研究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基层医生对糖尿病的认知现状以及基层的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现状,为以后提高基层糖尿病防治水平指明了一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