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蒋婷, 汪君如, 张玮, 刘诗燕.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碘131治疗的不良反应护理. 华西医学, 2016, 31(4): 747-749. doi: 10.7507/1002-0179.201600203 复制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占恶性肿瘤的1%~2%[1],近年来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迄今为止,“手术+碘131(131I)治疗+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是今后治疗的发展趋势[3]。本研究收集了我院2013年 7月-2014年6月经131I治疗的970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131I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针对各种不良反应给予对症处理及一系列相应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治疗期间的不适,如恶心、呕吐、颈前区肿胀等,进而保障131I治疗的顺利进行,为临床分化型甲状腺癌的131I规范化治疗提供经验,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我院核医学科病房实施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滤泡型癌)术后患者共970例,其中男152例,女818例;年龄14~77岁,平均45岁;排除甲状腺髓样癌和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131I治疗转移灶和原发灶的前提是必须首先清除残余的正常甲状腺组织[4];经病理学和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已转移),完善相关检查无131I治疗禁忌证。
1.2 用药量及方法
131I治疗均为一次性口服治疗,首次治疗无转移剂量为100 mCi,淋巴结转移为150 mCi,肺转移 200 mCi,骨转移250 mCi。从给药后开始每天早中晚3次询问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直至患者出院。
2 结果
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我院核医学科病房实施131I治疗的970例患者均顺利出院,502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75%。其中男58例,女444例;年龄15~75岁,平均47岁;头颈部反应258例,消化道反应398例,造血系统反应2例,生殖系统反应1例,见表 1。在发生不良反应的502例患者中,401例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在其出院时均得到有效缓解,53例患者在出院1个月后电话随访中告知不良反应已消失,48例诉症状已逐渐减轻。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患者初次入院进行131I治疗往往会出现紧张和焦虑,甚至恐惧或绝望等不安情绪[5],所以有必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初步评估。患者入院后行131I治疗前,应向其讲解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原理、目的、方法、用量、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使患者对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必要时请已治疗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以减轻患者的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主动积极配合治疗[5]。
3.2 用药护理
服药前向患者讲解131I治疗过程,在治疗前2 h应空腹,服131I溶液时应一次性喝完,严防漏液,服完131I 2 h后方可进食,勿提前进食,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服药后多喝水,促进小便排泄,防止射线对膀胱的照射。按医嘱服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泼尼松,直至出院。24 h后咀嚼酸性食物,促进唾液分泌,减少对唾液腺的伤害。服药期间如有任何不适及时与医务人员联系,及时处理。
3.3 头颈部局部反应护理
本组患者中,有30例经131I治疗后出现放射性甲状腺炎性反应,表现为甲状腺部位肿胀、疼痛。其症状轻重与残留甲状腺组织的量有关,残留甲状腺组织越多,症状越明显。因此,针对以上表现采用的措施如下:① 131I治疗后预防性给予泼尼松口服,预防射线引起的喉头水肿,用法为泼尼松10 mg,3次/d,服用至出院当天早晨;② 嘱患者勿挤压、按摩甲状腺部位;③ 严密观察患者甲状腺部位的肿胀情况,轻度肿胀者可用冷水或20%硫酸镁湿敷肿胀部位,严重肿胀者静脉输入5%葡萄糖溶液100 mL加地塞米松10 mg,以缓解水肿。
3.4 消化道反应护理
对有消化道反应的患者采用以下护理措施:① 每班护士应观察询问患者有无出现胃肠道反应;② 131I治疗后常规给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保护胃黏膜,用法为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40 mg,1次/d,服用1周后停药;③ 嘱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低碘饮食,同时观察大便次数、量、性质,如有便秘,及时给予通便药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引起的肠道不必要的射线照射;④ 一般胃肠道反应不予处理,可密切观察并给予患者心理安慰;⑤ 呕吐者可根据呕吐的量、性质等给予心理护理,遵医嘱止吐、支持等对症治疗,做好护理记录;⑥ 按放射性废物管理正确处理患者呕吐后污染的用物。
3.5 造血系统反应护理
本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在治疗2~4周后出现白细胞降低,但未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针对造血系统的影响,我们采取了以下护理措施:① 嘱患者注意休息、保暖,预防感冒;② 补充能量,提高机体抵抗力,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③ 根据具体白细胞数目,遵医嘱口服升白细胞药物或皮下注射促进细胞生成的药物;④ 必要时复查血常规,确保白细胞维持在正常范围。
3.6 生殖系统反应护理
本组患者中,有1例女性患者经131I治疗后出现月经失调,告知患者为一过性损伤,不会对其生殖系统有影响。嘱其保持心情舒畅,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日常生活方面要有规律,多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4 讨论
甲状腺癌发病率已呈逐年上升趋势,术后多预后良好,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癌转移[6]。对于手术不能清除的病灶和已经发生转移的病灶,131I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手段。131I治疗可为中度危险至高度危险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带来多方面益处:131I治疗可有效去除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甲状腺组织,便于随访观察甲状腺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有助于防止甲状腺癌的复发和及时发现并治疗甲状腺癌的转移灶[7]。
转移的癌组织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80%以上都具备吸收碘的作用,二者都会被131I所释放出的β射线破坏,从而达到治疗作用[8]。但131I是放射性物质,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针对出现的各种不同的不良反应,医护人员积极主动地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使其顺利完成治疗。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有效减少131I治疗甲状腺癌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治疗前做好健康教育和相应检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治疗后做好用药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并发症,加强放射防护与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辐射,确保患者家属、医务人员及其他人员的安全,从而相应地提高了科室的医疗水平和护理满意程度。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占恶性肿瘤的1%~2%[1],近年来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迄今为止,“手术+碘131(131I)治疗+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是今后治疗的发展趋势[3]。本研究收集了我院2013年 7月-2014年6月经131I治疗的970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131I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针对各种不良反应给予对症处理及一系列相应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治疗期间的不适,如恶心、呕吐、颈前区肿胀等,进而保障131I治疗的顺利进行,为临床分化型甲状腺癌的131I规范化治疗提供经验,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我院核医学科病房实施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滤泡型癌)术后患者共970例,其中男152例,女818例;年龄14~77岁,平均45岁;排除甲状腺髓样癌和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131I治疗转移灶和原发灶的前提是必须首先清除残余的正常甲状腺组织[4];经病理学和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已转移),完善相关检查无131I治疗禁忌证。
1.2 用药量及方法
131I治疗均为一次性口服治疗,首次治疗无转移剂量为100 mCi,淋巴结转移为150 mCi,肺转移 200 mCi,骨转移250 mCi。从给药后开始每天早中晚3次询问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直至患者出院。
2 结果
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我院核医学科病房实施131I治疗的970例患者均顺利出院,502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75%。其中男58例,女444例;年龄15~75岁,平均47岁;头颈部反应258例,消化道反应398例,造血系统反应2例,生殖系统反应1例,见表 1。在发生不良反应的502例患者中,401例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在其出院时均得到有效缓解,53例患者在出院1个月后电话随访中告知不良反应已消失,48例诉症状已逐渐减轻。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患者初次入院进行131I治疗往往会出现紧张和焦虑,甚至恐惧或绝望等不安情绪[5],所以有必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初步评估。患者入院后行131I治疗前,应向其讲解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原理、目的、方法、用量、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使患者对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必要时请已治疗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以减轻患者的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主动积极配合治疗[5]。
3.2 用药护理
服药前向患者讲解131I治疗过程,在治疗前2 h应空腹,服131I溶液时应一次性喝完,严防漏液,服完131I 2 h后方可进食,勿提前进食,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服药后多喝水,促进小便排泄,防止射线对膀胱的照射。按医嘱服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泼尼松,直至出院。24 h后咀嚼酸性食物,促进唾液分泌,减少对唾液腺的伤害。服药期间如有任何不适及时与医务人员联系,及时处理。
3.3 头颈部局部反应护理
本组患者中,有30例经131I治疗后出现放射性甲状腺炎性反应,表现为甲状腺部位肿胀、疼痛。其症状轻重与残留甲状腺组织的量有关,残留甲状腺组织越多,症状越明显。因此,针对以上表现采用的措施如下:① 131I治疗后预防性给予泼尼松口服,预防射线引起的喉头水肿,用法为泼尼松10 mg,3次/d,服用至出院当天早晨;② 嘱患者勿挤压、按摩甲状腺部位;③ 严密观察患者甲状腺部位的肿胀情况,轻度肿胀者可用冷水或20%硫酸镁湿敷肿胀部位,严重肿胀者静脉输入5%葡萄糖溶液100 mL加地塞米松10 mg,以缓解水肿。
3.4 消化道反应护理
对有消化道反应的患者采用以下护理措施:① 每班护士应观察询问患者有无出现胃肠道反应;② 131I治疗后常规给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保护胃黏膜,用法为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40 mg,1次/d,服用1周后停药;③ 嘱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低碘饮食,同时观察大便次数、量、性质,如有便秘,及时给予通便药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引起的肠道不必要的射线照射;④ 一般胃肠道反应不予处理,可密切观察并给予患者心理安慰;⑤ 呕吐者可根据呕吐的量、性质等给予心理护理,遵医嘱止吐、支持等对症治疗,做好护理记录;⑥ 按放射性废物管理正确处理患者呕吐后污染的用物。
3.5 造血系统反应护理
本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在治疗2~4周后出现白细胞降低,但未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针对造血系统的影响,我们采取了以下护理措施:① 嘱患者注意休息、保暖,预防感冒;② 补充能量,提高机体抵抗力,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③ 根据具体白细胞数目,遵医嘱口服升白细胞药物或皮下注射促进细胞生成的药物;④ 必要时复查血常规,确保白细胞维持在正常范围。
3.6 生殖系统反应护理
本组患者中,有1例女性患者经131I治疗后出现月经失调,告知患者为一过性损伤,不会对其生殖系统有影响。嘱其保持心情舒畅,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日常生活方面要有规律,多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4 讨论
甲状腺癌发病率已呈逐年上升趋势,术后多预后良好,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癌转移[6]。对于手术不能清除的病灶和已经发生转移的病灶,131I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手段。131I治疗可为中度危险至高度危险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带来多方面益处:131I治疗可有效去除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甲状腺组织,便于随访观察甲状腺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有助于防止甲状腺癌的复发和及时发现并治疗甲状腺癌的转移灶[7]。
转移的癌组织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80%以上都具备吸收碘的作用,二者都会被131I所释放出的β射线破坏,从而达到治疗作用[8]。但131I是放射性物质,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针对出现的各种不同的不良反应,医护人员积极主动地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使其顺利完成治疗。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有效减少131I治疗甲状腺癌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治疗前做好健康教育和相应检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治疗后做好用药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并发症,加强放射防护与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辐射,确保患者家属、医务人员及其他人员的安全,从而相应地提高了科室的医疗水平和护理满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