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唐志红, 徐禹, 李霞, 田永明. 精细化管理在重症医学科外科重症监护室抢救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华西医学, 2016, 31(9): 1606-1609. doi: 10.7507/1002-0179.201600440 复制
精细化管理是科学管理的较高境界,是一个不断改善、提高的动态过程,是一种意识、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1-2]。重症医学科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收治的危重患者较多,大手术数量多,病床周转率高,需要抢救、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也多,抢救设备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为尽最大可能延长仪器设备的无故障工作时间,减少停机时间,保障SICU医疗护理工作有序进行,尽量避免由于设备本身或人为因素引发的事故,减少对患者的意外等,我科于2014年3月起将精细化管理法应用于SICU抢救设备物资管理中。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床位30张,主要收治各种大型手术和多发创伤的术后患者。因危重患者抢救治疗的需要,每张病床都配有中心吸引及中心供氧设备2套,心电监护仪1台。科室还备有移动监护仪、转运呼吸机、呼吸机、心脏起搏器、微量注射泵、静脉输液泵、除颤仪、床旁心电图机、纤维支气管镜、血气分析仪、B型超声诊断设备、排痰机、营养泵、降温机、患者搬运升降机、床单位消毒机等共200台。SICU仪器设备种类较多,仪器使用频繁,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1.2 精细化管理方法
1.2.1 现状分析
分析2014年3月-5月仪器管理存在的问题:① 仪器管理制度未细化,导致落实未到位。② 质量控制(质控)反馈不及时,出现问题未分析原因。③ 护士缺乏仪器相关的知识。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对我科72名护士进行调查发现,护士对仪器管理认识不足,仪器使用流程掌握率仅为90.2%(掌握率=实际平均得分/问卷满分)。
1.2.2 制定目标
① 管理理念的精细化。A.完善和规范管理制度:强化精细化管理理念,营造护理精细化管理文化氛围,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是精细化管理顺利执行的必要保障之一。我科为落实抢救仪器的精细化管理,在科室管理小组牵头下建立了物资设备管理小组,定专人管理:实行分级管理,护士是直接操作者,为一级管理;总务护士定期检查,为二级管理;护士长为三级管理。并完善了各种设备管理制度、各种抢救仪器操作标准作业程序,建立了SICU抢救仪器设备规范放置制度、SICU仪器使用登记制度、保养和维护及报修制度、SICU仪器风险安全管理制度及SICU仪器外借制度、SICU仪器培训考核制度、SICU仪器意外应急预案及流程等,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进行总结、修订,以落实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及内涵。B.找出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改进: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先找准抢救设备管理存在的关键问题、最薄弱环节,对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并进行持续改进,与科室品管圈活动相结合,分阶段进行分析和改进,对存在问题逐个得出解决的方法。如在2014年5月我科微量泵出现维修达到10台,与设备维修科和厂家一起分析原因。最后发现,消毒巾太湿,泵的仓门连接处有一排线,容易被消毒液侵蚀。找到原因后,对擦拭泵表面的消毒巾的湿度严格要求,以后均未出现此现象。
② 抢救仪器培训方式的精细化。A.人员分层次分阶段培训,SICU首先由供应商对专业组长及护理骨干对于新引进的仪器设备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其对各类抢救设备的理解认识,了解设备器械的性能、使用方法、保养和维护;其次制定详细的仪器培训计划,每月由护理骨干针对一种常见抢救设备对临床护士进行培训,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保证科室全体人员能做到正确使用、保养、维护各类抢救设备。培训护士包括轮转规培、进修、专科护士共186人次,合格率达到98.5%,同时通过此类培训,提升了护士的主人翁精神,更利于抢救设备的临床管理。B.重点设备重点培训,成立仪器设备抢救质控小组,落实到人。SICU的各类抢救仪器设备构造精密、价格昂贵、使用复杂且种类繁多,平日由护士长及物资管理小组人员全面负责抢救设备的管理工作,日常工作量较大,且不利于抢救仪器设备精细化管理的落实。因此,我科创新性地将各类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培训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在充分培训责任人的基础上,再由各个责任人负责将仪器的使用规范全面落实到临床护士。仪器设备抢救质控小组每月初对上个月仪器设备抢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需要掌握的仪器设备知识和管理相关知识,并组织考核。
③ 建立抢救仪器设备精细化管理制度。A. SICU抢救仪器设备规范放置制度。为保证各类抢救仪器设备的有序放置,备用仪器均放置在仪器准备间和床旁,床旁固定位置规范放置1台呼吸机、3个微量泵等。仪器准备间放置的仪器进行编号,固定于专用位置,同时设置固定区域放置各类空置的抢救设备,分成备用、待修,并规定护士将使用后的仪器设备放回相应位置,做到定位放置,且编号的设置有利于班班交接贵重仪器设备数量,既方便临床使用,也可有效改善科室工作环境。B. SICU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制度。建立仪器设备使用登记本,记录仪器编号、仪器名称、使用者基本信息、使用时间、使用状态是否正常、使用后是否擦拭消毒等信息,且科室每日排班中由总务护士对使用中的仪器进行擦拭消毒,规范仪器设备的日常使用。C. SICU抢救仪器设备保养和维护制度。医院物资设备科每月定期派专人到科室对抢救仪器进行保养和检修,结合临床实际对抢救仪器进行使用评估[4],并对每台抢救仪器建立使用保养和维护登记本,登记本记录每次检修情况,从而保证设备处于良好备用状态。D. SICU抢救仪器设备风险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的精细化管理中,风险管理也是重要环节之一[5]。我科亦有健全的仪器设备风险管理机制,建立了SICU抢救仪器意外处理与预案。对预案的演练列入“三基三严”的培训中,每月组织1次仪器意外处理的演练。同时每月设备科检查各类抢救仪器是否能正常工作,在维护本上签名。在使用前做好患者的解释与沟通工作,在使用过程中加强巡视工作,避免抢救仪器使用故障发生,定期检查急救仪器,如除颤仪、自动胸外心脏按压仪、微量泵等。E. SICU抢救仪器设备科室外借制度。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设置也依据专业及病种进行了精细化分,因此,各专科ICU的主要治疗重点也不同,这也导致了各专业ICU的抢救仪器设备储备的区别。当特殊情况出现时,可由总务护士在各病区之间进行相互协调,外借时要记录外借/借入设备名称、功能状态、外借/借入者、预计归还时间等,并做好班班交接,保证仪器设备的齐全。F. SICU仪器培训制度及考核制度。我科采用分层培训和重点培训,特别加强对新仪器设备的培训,到位后于使用前请工程师面授讲解、操作示范,通过培训使大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操作过程中使用的注意事项及简单的故障排除等。科室培训后每月对护士进行一项仪器使用情况考核,对于不合格者重新培训,合格后才能进行操作,以免给患者或设备本身带来风险。
1.3 观察指标
仪器设备管理质控小组成员在2014年6月-8月每周对护理人员培训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采用随机抽问形式检查仪器使用和仪器知识掌握情况;总务护士每天检查仪器使用后对未规范处置情况登记;统计我科实施精细化管理后(2014年6月-8月)仪器维修台数;再次通过问卷调查对我科72名护士仪器设备知识的掌握率。
2 结果
精细化管理后,再次对我科7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护士对我科仪器知识掌握率由精细化管理前(2014年5月)的90.2%提高到98.5%。管理前(2014年3月-5月)与管理后(2014年6月-8月)科室维修仪器数量分别为65、47台,护士对仪器设备使用后不规范处理的次数分别为98、10次,管理后均明显下降。
3 讨论
3.1 SICU精细化管理的必然性
精细化管理是指通过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实现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精细化管理理念在医院的实施,对于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6-8]。SICU作为医院多学科抢救及治疗的重要场所,工作节奏紧张、抢救任务繁重。因此,有效地精细化管理在SICU护理管理中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对SICU护理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专科持续发展、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9]。
3.2 SICU抢救仪器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SICU是全院抢救仪器集中的科室,抢救仪器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价格昂贵,且要求绝对完好以保障抢救安全。同时SICU是集中收治各类急危重症患者的特殊治疗护理单位,各类监护抢救仪器的使用相当频繁,为了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对SICU仪器的有效管理显得相当重要[10-11]。因此,需在以往对抢救仪器的护理管理方法中,进一步提升与精炼出一种更适合抢救仪器管理的方法,以保证抢救仪器的价值,使抢救顺利进行。而我科通过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抢救仪器设备的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3 SICU仪器精细化管理的成效
精细化管理是新型科学化理念在管理学科的具体运用,是从传统管理模式到科学化管理模式的转换[12]。其核心思想是精、细、准、严[13]。SICU将精细化管理引入到抢救仪器设备的管理中,针对性地找出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加强其细节管理,提高了对仪器设备管理的效率。同时,精细化管理更好地提高了护士的执行力,通过精细化管理理念的传递以及规章制度流程的完善,更加明确了护士在仪器设备管理中的职责,让每个人在仪器设备管理中都建立起了主人翁意识。这种全员参与、人尽其用的管理方法营造了一种“人人参与管理”的氛围,有利于护理团队的发展[14-15]。
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用于SICU抢救设备管理中,从护理细节上避免或减少了仪器故障而引起的操作失误,同时要求护士在工作中提高对抢救设备的正确使用及保护意识,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护理服务。
精细化管理是科学管理的较高境界,是一个不断改善、提高的动态过程,是一种意识、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1-2]。重症医学科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收治的危重患者较多,大手术数量多,病床周转率高,需要抢救、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也多,抢救设备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为尽最大可能延长仪器设备的无故障工作时间,减少停机时间,保障SICU医疗护理工作有序进行,尽量避免由于设备本身或人为因素引发的事故,减少对患者的意外等,我科于2014年3月起将精细化管理法应用于SICU抢救设备物资管理中。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床位30张,主要收治各种大型手术和多发创伤的术后患者。因危重患者抢救治疗的需要,每张病床都配有中心吸引及中心供氧设备2套,心电监护仪1台。科室还备有移动监护仪、转运呼吸机、呼吸机、心脏起搏器、微量注射泵、静脉输液泵、除颤仪、床旁心电图机、纤维支气管镜、血气分析仪、B型超声诊断设备、排痰机、营养泵、降温机、患者搬运升降机、床单位消毒机等共200台。SICU仪器设备种类较多,仪器使用频繁,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1.2 精细化管理方法
1.2.1 现状分析
分析2014年3月-5月仪器管理存在的问题:① 仪器管理制度未细化,导致落实未到位。② 质量控制(质控)反馈不及时,出现问题未分析原因。③ 护士缺乏仪器相关的知识。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对我科72名护士进行调查发现,护士对仪器管理认识不足,仪器使用流程掌握率仅为90.2%(掌握率=实际平均得分/问卷满分)。
1.2.2 制定目标
① 管理理念的精细化。A.完善和规范管理制度:强化精细化管理理念,营造护理精细化管理文化氛围,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是精细化管理顺利执行的必要保障之一。我科为落实抢救仪器的精细化管理,在科室管理小组牵头下建立了物资设备管理小组,定专人管理:实行分级管理,护士是直接操作者,为一级管理;总务护士定期检查,为二级管理;护士长为三级管理。并完善了各种设备管理制度、各种抢救仪器操作标准作业程序,建立了SICU抢救仪器设备规范放置制度、SICU仪器使用登记制度、保养和维护及报修制度、SICU仪器风险安全管理制度及SICU仪器外借制度、SICU仪器培训考核制度、SICU仪器意外应急预案及流程等,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进行总结、修订,以落实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及内涵。B.找出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改进: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先找准抢救设备管理存在的关键问题、最薄弱环节,对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并进行持续改进,与科室品管圈活动相结合,分阶段进行分析和改进,对存在问题逐个得出解决的方法。如在2014年5月我科微量泵出现维修达到10台,与设备维修科和厂家一起分析原因。最后发现,消毒巾太湿,泵的仓门连接处有一排线,容易被消毒液侵蚀。找到原因后,对擦拭泵表面的消毒巾的湿度严格要求,以后均未出现此现象。
② 抢救仪器培训方式的精细化。A.人员分层次分阶段培训,SICU首先由供应商对专业组长及护理骨干对于新引进的仪器设备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其对各类抢救设备的理解认识,了解设备器械的性能、使用方法、保养和维护;其次制定详细的仪器培训计划,每月由护理骨干针对一种常见抢救设备对临床护士进行培训,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保证科室全体人员能做到正确使用、保养、维护各类抢救设备。培训护士包括轮转规培、进修、专科护士共186人次,合格率达到98.5%,同时通过此类培训,提升了护士的主人翁精神,更利于抢救设备的临床管理。B.重点设备重点培训,成立仪器设备抢救质控小组,落实到人。SICU的各类抢救仪器设备构造精密、价格昂贵、使用复杂且种类繁多,平日由护士长及物资管理小组人员全面负责抢救设备的管理工作,日常工作量较大,且不利于抢救仪器设备精细化管理的落实。因此,我科创新性地将各类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培训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在充分培训责任人的基础上,再由各个责任人负责将仪器的使用规范全面落实到临床护士。仪器设备抢救质控小组每月初对上个月仪器设备抢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需要掌握的仪器设备知识和管理相关知识,并组织考核。
③ 建立抢救仪器设备精细化管理制度。A. SICU抢救仪器设备规范放置制度。为保证各类抢救仪器设备的有序放置,备用仪器均放置在仪器准备间和床旁,床旁固定位置规范放置1台呼吸机、3个微量泵等。仪器准备间放置的仪器进行编号,固定于专用位置,同时设置固定区域放置各类空置的抢救设备,分成备用、待修,并规定护士将使用后的仪器设备放回相应位置,做到定位放置,且编号的设置有利于班班交接贵重仪器设备数量,既方便临床使用,也可有效改善科室工作环境。B. SICU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制度。建立仪器设备使用登记本,记录仪器编号、仪器名称、使用者基本信息、使用时间、使用状态是否正常、使用后是否擦拭消毒等信息,且科室每日排班中由总务护士对使用中的仪器进行擦拭消毒,规范仪器设备的日常使用。C. SICU抢救仪器设备保养和维护制度。医院物资设备科每月定期派专人到科室对抢救仪器进行保养和检修,结合临床实际对抢救仪器进行使用评估[4],并对每台抢救仪器建立使用保养和维护登记本,登记本记录每次检修情况,从而保证设备处于良好备用状态。D. SICU抢救仪器设备风险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的精细化管理中,风险管理也是重要环节之一[5]。我科亦有健全的仪器设备风险管理机制,建立了SICU抢救仪器意外处理与预案。对预案的演练列入“三基三严”的培训中,每月组织1次仪器意外处理的演练。同时每月设备科检查各类抢救仪器是否能正常工作,在维护本上签名。在使用前做好患者的解释与沟通工作,在使用过程中加强巡视工作,避免抢救仪器使用故障发生,定期检查急救仪器,如除颤仪、自动胸外心脏按压仪、微量泵等。E. SICU抢救仪器设备科室外借制度。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设置也依据专业及病种进行了精细化分,因此,各专科ICU的主要治疗重点也不同,这也导致了各专业ICU的抢救仪器设备储备的区别。当特殊情况出现时,可由总务护士在各病区之间进行相互协调,外借时要记录外借/借入设备名称、功能状态、外借/借入者、预计归还时间等,并做好班班交接,保证仪器设备的齐全。F. SICU仪器培训制度及考核制度。我科采用分层培训和重点培训,特别加强对新仪器设备的培训,到位后于使用前请工程师面授讲解、操作示范,通过培训使大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操作过程中使用的注意事项及简单的故障排除等。科室培训后每月对护士进行一项仪器使用情况考核,对于不合格者重新培训,合格后才能进行操作,以免给患者或设备本身带来风险。
1.3 观察指标
仪器设备管理质控小组成员在2014年6月-8月每周对护理人员培训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采用随机抽问形式检查仪器使用和仪器知识掌握情况;总务护士每天检查仪器使用后对未规范处置情况登记;统计我科实施精细化管理后(2014年6月-8月)仪器维修台数;再次通过问卷调查对我科72名护士仪器设备知识的掌握率。
2 结果
精细化管理后,再次对我科7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护士对我科仪器知识掌握率由精细化管理前(2014年5月)的90.2%提高到98.5%。管理前(2014年3月-5月)与管理后(2014年6月-8月)科室维修仪器数量分别为65、47台,护士对仪器设备使用后不规范处理的次数分别为98、10次,管理后均明显下降。
3 讨论
3.1 SICU精细化管理的必然性
精细化管理是指通过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实现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精细化管理理念在医院的实施,对于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6-8]。SICU作为医院多学科抢救及治疗的重要场所,工作节奏紧张、抢救任务繁重。因此,有效地精细化管理在SICU护理管理中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对SICU护理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专科持续发展、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9]。
3.2 SICU抢救仪器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SICU是全院抢救仪器集中的科室,抢救仪器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价格昂贵,且要求绝对完好以保障抢救安全。同时SICU是集中收治各类急危重症患者的特殊治疗护理单位,各类监护抢救仪器的使用相当频繁,为了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对SICU仪器的有效管理显得相当重要[10-11]。因此,需在以往对抢救仪器的护理管理方法中,进一步提升与精炼出一种更适合抢救仪器管理的方法,以保证抢救仪器的价值,使抢救顺利进行。而我科通过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抢救仪器设备的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3 SICU仪器精细化管理的成效
精细化管理是新型科学化理念在管理学科的具体运用,是从传统管理模式到科学化管理模式的转换[12]。其核心思想是精、细、准、严[13]。SICU将精细化管理引入到抢救仪器设备的管理中,针对性地找出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加强其细节管理,提高了对仪器设备管理的效率。同时,精细化管理更好地提高了护士的执行力,通过精细化管理理念的传递以及规章制度流程的完善,更加明确了护士在仪器设备管理中的职责,让每个人在仪器设备管理中都建立起了主人翁意识。这种全员参与、人尽其用的管理方法营造了一种“人人参与管理”的氛围,有利于护理团队的发展[14-15]。
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用于SICU抢救设备管理中,从护理细节上避免或减少了仪器故障而引起的操作失误,同时要求护士在工作中提高对抢救设备的正确使用及保护意识,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护理服务。